陳 英
(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論魯迅的人生經(jīng)歷對《野草》創(chuàng)作的影響
陳英
(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如果說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個最可以發(fā)出振聾發(fā)聵聲音的,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魯迅。在一個漫長而又黑暗的時期里,魯迅先生不屈而又冷靜地看著一切,看著當時執(zhí)政黨的無力和黑暗,魯迅總是覺得胸腹之中暗藏一口氣,這口氣不吐出來總是極不舒服的,所以以筆為刀,在那個黑暗的時期生生地砍出了幾點光明。本文對于《野草》進行了分析,從魯迅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來談?wù)剬τ凇兑安荨穭?chuàng)作的影響。
魯迅;人生經(jīng)歷;《野草》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濒斞赣弥约旱墓P刻畫了一個形象,文字之間雖然往往冷靜,但是可以讀出那一腔熱血,在那個黑暗而又冰冷的年代,愚昧的人們就像堅冰一樣難以鑿開,魯迅從來不覺得可以激發(fā)民智,但是這個年代總要留下一點思考,在筆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物,這些人物發(fā)人深省,所以在這些發(fā)生之前,魯迅的人生的最高意義便是對于自由和民主的了解,筆者相信這也是他命運開始的地方。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出生,1892年進入私塾學習。在魯迅先生十二歲的時候,家道中落,全家為了避難,流落于鄉(xiāng)下,他為了祖父和父親時常進入藥店抓藥,遭受的白眼不計其數(shù)。在這個時期,幼年的魯迅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他開始懂得生活的艱辛,尤其從家境較好的情況下變得困頓,這樣的幼年生活更是給了魯迅堅毅的性格,而且魯迅在這個時期明白了不能依靠別人,人活在世,能靠的只有自己。所以在魯迅后期的生活中,往往會出現(xiàn)較為孤獨的情景,其在經(jīng)歷了少年孤苦的狀態(tài)之下,變得敏感而又自強,這為后期很多作品埋下了伏筆。
在魯迅17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求學,22歲的時候去日本留學。最初學習的是醫(yī)學,但是在那個時候他看到了日俄戰(zhàn)爭教育片,看到了中國人民的麻木。所以他覺得雖然醫(yī)學可以治療人的身體,但是中國人的癥結(jié)并不在于身體,他更希望通過文字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于是棄醫(yī)從文,以筆為刀。這個階段,魯迅先生接受到很多新思想的傳遞,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組成了后期魯迅先生的主要思想,并且為魯迅先生的很多后期作品都做了鋪墊。
魯迅先生一生作為自由斗士和民主斗士,其筆如刀,下筆萬言,更多的便是對于社會制度的不滿,和對于一個全新社會的期盼,抨擊了在舊制度下生活的人的麻木不仁,針對這種情況而言,作品更多的便是指向這些問題的?!兑安荨繁闶沁@樣的作品,以野草作為比喻,在題詞之中寫到“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野草也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更好地幫助魯迅先生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jié),也讓魯迅先生對于社會的認識變得更進一步。
(一)人生體驗對于《野草》創(chuàng)作的影響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能通過閉門造車來創(chuàng)作,一切文字的使用應該飽含深情,這種深情更多的便是自身對于人生的感悟。單純地從文學角度而言,可以通過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來進行華美的裝飾,但是這種裝飾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到作品內(nèi)部,如果真正要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時候便是體驗了。所謂體驗也就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對于社會的認識,這些情感的融合包含了作者對于創(chuàng)作的所有感情,這種感情往往才是作品得到升華的基本價值存在。魯迅先生的思想無疑是深刻的,這種深刻體現(xiàn)在他對于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思,所謂野草,無可依靠,魯迅先生就像一株野草一樣,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雖然先生愛著野草的精神,但是他不喜愛野草所生長的土地,他向往的社會是一種自由而又民主的社會,絕對不是百姓被任意踐踏,言論不能隨意傾訴,人性麻木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魯迅先生不喜歡,同樣因為這種不喜歡,進而演化出了魯迅先生的獨特文風,犀利而又深刻[1]96。
把視線收回到《野草》這部作品上,其主要收錄了魯迅先生的散文詩,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個修飾詞語,這部作品就像是魯迅先生的人生感言一樣,經(jīng)過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咀嚼,魯迅先生總結(jié)出來了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養(yǎng)分,所以取名野草,恐怕先生的心也是另外的思緒。在進行相應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魯迅先生很好地把個人體驗和情感融入了散文詩中,讓整部作品更加慷慨激昂,并且富有自己的旋律,這就是魯迅先生的文風,在辛辣之中透漏出無奈,無奈之中還帶有反思,正如先生棄醫(yī)從文的過程,希望文字可以拯救國人的思想,幫助社會建立另外一種思維模式,更好地理解民主和自由的意義[2]56-60。
(二)情感性人生體驗對于創(chuàng)作的影響
任何作者,無論是文豪,或是一些單純的用文字記錄的人,使用文字的第一反應便是對于自身情感的表達。情感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人可以快樂可以憂愁,同樣也可以擔憂甚至是憤怒,這些不同的情感在不同作者筆下表達的形式不一樣,針對魯迅先生而言,其情感是熱烈的,對這個國家憂心忡忡,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拯救這個麻木不仁的國家。筆者一直認為魯迅先生是一位情感熱烈的人,在漆黑而又漫長的夜里,在鐵屋中睡熟的人的夢里,還有一個人在搏殺,在盡情吶喊,即使把喉嚨喊破,而聲嘶力竭,仍然叫喊不休。這是一個時代的脊梁,他代表了一個苦難時期中華民族的傲骨,橫眉冷對,絕不屈服,即使內(nèi)憂外患,仍然讓人們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這便是魯迅先生的情感,這種情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魯迅先生的心結(jié),據(jù)此,魯迅先生進行了《野草》的創(chuàng)作,將情感盡情迸發(fā)?!拔以敢膺@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边@便是魯迅先生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熱烈,雖然可能不被很多人理解,但是先生仍然是關(guān)心國家命運的。他更加關(guān)心年輕人的思想,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魯迅先生對于青年人的愛護往往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但是先生不希望自己的思想影響到后來的年輕人,《野草》之中諸多詩篇都帶有這樣的情感,尤其是前文引用的《影的告別》更是在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先生的情感,只有體驗和感情才是這個世間最美的修辭,有幸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中誕生了先生這樣的人,讓后人在時代變遷之后仍然可以讀到這樣的詩篇[3]4-10。
在《野草》之中魯迅先生表達了那種熾熱的情感,同樣也帶有孤獨感,這種孤獨感帶來了強烈的藝術(shù)感覺,這種藝術(shù)感覺幫助先生在一段時間之內(nèi)產(chǎn)生了無與倫比的文字靈感,幫助魯迅先生在一個時期內(nèi)完成了多篇好作品。魯迅先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個孤獨者,而這種孤獨注定會成就偉大[4]19。莫里斯·布朗肖說過:藝術(shù)家都是偉大的孤獨者。只有孤獨才能獨自舔舐傷口,這種舔舐的過程孕育這偉大之處。
(三)對于社會的思考對于創(chuàng)作的影響
人是一種群居性動物,這種群居模式如果放大來說,便是社會。每個人生活在世間,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獨自生活,這種生活模式往往帶來的便是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所謂達則兼濟天下,先生不算達者,但是作為一位思考者,他接受了民主和自由理念的影響,深深知道民主和自由的可貴,正是這個原因,他對于生活的思考也就變得更加重要了,更為痛恨暗無天日的社會現(xiàn)實,也同樣痛恨麻木不仁的國人,可以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體現(xiàn)了其一段時間對于社會的思考,折射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這種思考展現(xiàn)的形式正是先生筆下的一篇篇文章[5]220-233。
對于社會的思考,首先應該包括對于社會歷史的思考,魯迅先生深惡痛絕舊社會的各種制度,尤其是封建社會之中的各項章程,魯迅先生早期發(fā)表的作品《狂人日記》,這部作品痛斥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同樣在魯迅的很多作品之中都帶有了對于陳舊習俗和陳舊歷史的思考,例如《藥》中被殺的革命烈士,但是他的血被人用來做人血饅頭了,只是為了救治兒子的肺癆。這種麻木便體現(xiàn)了先生對社會的深入思考,并且對于麻木不仁的看客進行了有力地抨擊。
其次便是個人在社會之中的體驗式的思考,每個人都處于社會之中,魯迅先生同樣如此,先生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會憤怒,會沮喪,會快樂,也會悲傷。這些情緒都組合在了一起,共同組合成了魯迅先生這樣一個人。魯迅先生生活在當時的社會之中,必然可以看到一些東西,在魯迅先生作品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魯迅先生對于時局的看法,這種人生體驗構(gòu)成了魯迅先生筆下最為重要的東西。在一些論戰(zhàn)中,魯迅先生經(jīng)常以筆為槍。魯迅可以替學生游行進行呼喊幫助,同樣也可以作文懷念一些自由斗士,為此被當局通緝也在所不惜。魯迅先生本來可以在那個社會活得很好的,他可以成為教師,同樣也可以作為當時社會中的上流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告訴他,享受是一時的,但是對這個國家毫無意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毕壬钤诤诎惮F(xiàn)實之中,有著很慘淡的人生體驗,但是也對于社會進行了深入思考,先生的不屈也只能在文字中留待我們細細的感悟了[6]45。
最后便是思想情感對于創(chuàng)作的幫助了,前文也提到了情感,但是那種情感往往是社會之中帶有的,而這種思想情感只存在于思想之中,魯迅先生在接受一些外來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后,逐漸誕生了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思想情感是支持先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主要動力,很好地幫助先生對于社會進行反思,并且對于個人進行了成功思考,任何人生體驗也好,對于社會的反思也罷,都是對于自我人生的一種調(diào)節(jié)模式,更好地幫助其進行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總結(jié)。相信先生將之取名為野草,也寓意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希望,野草生長在蒼茫大地之中,野草最為繁多,同樣生命力最為旺盛,即使在任何惡劣的情況也會再次生長。相信先生在這個時期是懷有希望的,更希望的便是降臨一場大火,燒他個干干凈凈,只等春天再度來臨,野草再次生長繁茂。這種情感構(gòu)成了《野草》的主要思想情感[7]129。
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座豐碑式的人物,即使在很多年后再次讀起,也讓人感覺到那種辛辣的筆力,如果說李白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那么魯迅先生也絕對當?shù)闷稹棒斞赶壬鸁o意做詩人,偶有所做,每臻絕唱”的評價。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所以在新的時期更應該明確魯迅先生的積極思想,并且進行有效的傳播繼承。
《野草》是魯迅先生一部著名的散文詩集,取名野草,魯迅先生以野草自比,希望盼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毛主席評價魯迅先生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先生也絕對當?shù)闷疬@些評價?!拔易詯畚业囊安荩以鲪哼@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一句話道盡了魯迅先生的百般思緒,更是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情懷。本文對于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魯迅先生,繼承其精神,并發(fā)揚光大。
[1] 王瑞振. 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對《野草》“夢”的意象生成的影響[J]. 語文學刊, 2009(9).
[2] 孫玉石. 談?wù)勽斞浮兑安荨返纳軐W[J]. 語文建設(shè), 2009(01).
[3] 黃健. 靈魂的獨語:《野草》魯迅的心路歷程[J]. 名作欣賞,2010(18).
[4] 賈慶成. 小議魯迅《野草》研究[J]. 短篇小說, 2013.
[5] 孫偉. 漢畫像對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 2014(01).
[6] 王磊. 從魯迅作品《野草》看尼采的超人哲學[J]. 傳奇, 2011(06).
[7] 崔紹懷. 大膽的嘗試可貴的探索:論衛(wèi)俊秀的《魯迅〈野草〉探索》[J].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2).
[責任編輯袁培堯]
2016-04-22
陳英(1978- ),女,河南民權(quán)人,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研究。
I210
A
1671-8127(2016)04-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