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劉寧娟,王利榮,張亞潔
眉縣獼猴桃潰瘍病影響因素調查及綜合防治技術
李 瑩,劉寧娟,王利榮,張亞潔
(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陜西眉縣722300)
獼猴桃潰瘍病是制約獼猴桃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嚴重病害。眉縣農技中心植保技術人員通過多年調查研究,對此病發(fā)生與氣象條件、地形等因素進行了分析,初步總結出運用農業(yè)、物理、生物及化學藥劑等綜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技術,以供參考。
獼猴桃;潰瘍病;影響因素;防治技術
獼猴桃是陜西省眉縣縣域經濟發(fā)展的主導產業(yè)。近幾年,眉縣積極實施“農業(yè)富縣”戰(zhàn)略,緊緊圍繞“擴規(guī)模、提品質、延鏈條、樹品牌、占市場、保安全”的發(fā)展思路,不斷推進獼猴桃產業(yè)規(guī)?;藴驶?、品牌化、國際化進程。截至2015年,獼猴桃栽植面積已達1.99萬hm2,總產量45萬t,但隨著種植規(guī)模的擴大和栽培年限的延長,獼猴桃潰瘍病普遍發(fā)生,且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了獼猴桃產量和品質,制約了獼猴桃產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為了更好的服務主導產業(yè),為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降低危害損失,眉縣農技中心從2009年開始,對獼猴桃潰瘍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技術進行了細致的系統(tǒng)監(jiān)測和大量的試驗研究,初步總結出了獼猴桃潰瘍病的綜合防治技術,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傳播途徑及發(fā)生部位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腐生性、又耐低溫的細菌性病害,主要在感病枝蔓上越冬越夏,也可隨病枝、病葉殘體在土壤里越冬??匡L雨、昆蟲和嫁接工具等傳播,從植株分叉、傷口、氣孔、葉痕和皮孔等處侵入。它主要危害枝干、枝條,同時也危害葉片和花蕾,嚴重時造成植株、枝干枯死。
1.2 發(fā)病癥狀
發(fā)病植株在病部出現乳白色黏質菌膿,劃破皮層可見韌皮部開始變?yōu)樯罨疑癄€。進入傷流期后,病部菌膿與傷流混合從傷口流出,呈現鐵銹紅色。病斑擴展繞莖一周后導致發(fā)病部以上枝干壞死,也會向下部擴展導致地上部分枯死或整株死亡。葉片發(fā)病時在新生葉片上呈現褐綠小點、水浸狀,后發(fā)展為1~3mm不規(guī)則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邊緣有明顯的淡黃色暈圈,葉片上產生的許多小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枯斑,葉片邊沿向上翻卷,不易脫落,秋季葉片病斑呈暗紫色或暗褐色,容易脫落。花蕾受害后不能張開,變褐枯死。
2.1 氣象因素
從表1看出,獼猴桃潰瘍病發(fā)生與氣象因素關系密切,主要與上年8-12月降雨量和當年1-4月氣溫有關,上年8-12月降雨量少,當年1-4月氣溫偏高,潰瘍病發(fā)病輕,反之則重,2008、2009、2012年8-12月降雨總量偏少,2009、2010、2013年1-4月平均氣溫偏高,2009、2010、2013年發(fā)病輕,2010、2011年8-12月降雨量大,2011、2012年1-4月氣溫偏低,故2011、2012年潰瘍病發(fā)生偏重。
2.2 地形
在2010-2012年分別對淺山丘陵區(qū)、塬區(qū)、渭河川道三種地形潰瘍病發(fā)病情況(表2)2)進行了調查。由表2看出,不同地形發(fā)病差異大。發(fā)病由輕到重依次為淺山丘陵區(qū)、塬區(qū)、渭河川道。原因分析:淺山丘陵區(qū)氣溫相對偏低,接近于獼猴桃原始野生環(huán)境,因此發(fā)病輕。
表1 眉縣2008-2013年氣象因素對潰瘍病的影響
表2 2010-2012年不同地形潰瘍病發(fā)病情況
2.3 品種
在2010-2012年,對塬區(qū)5~10年生的5個獼猴桃品種中華系紅陽、華優(yōu)和美味系徐香、秦美、海沃德進行了潰瘍病發(fā)病情況的調查(表3),每個品種調查20個果園,每園調查50株。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品種發(fā)病差異大,中華系的紅陽發(fā)病最重,華優(yōu)次之,其次為美味系的秦美、海沃德、徐香??傮w看來,美味系獼猴桃潰瘍病抗性優(yōu)于中華獼猴桃。
表3 不同獼猴桃品種潰瘍病發(fā)生情況調查
2.4 樹齡
對塬區(qū)栽培的不同樹齡的紅陽獼猴桃進行了潰瘍病發(fā)病情況的調查(表4)。每樹齡調查20個果園,每園調查50株。從表4可以看出,以3~5年生樹齡發(fā)病最重。這可能是由于初掛果園樹齡小,抗病性差。
表4 紅陽獼猴桃不同樹齡潰瘍病發(fā)病情況
表5 不同掛果量紅陽獼猴桃的發(fā)病情況
2.5 掛果量
對塬區(qū)栽培的不同掛果量的紅陽獼猴桃進行了潰瘍病發(fā)病情況的調查(表5),調查樹齡8年,不同掛果量分別調查20個果園,每園調查50株。從表5可以看出,同一品種樹齡,掛果量越大發(fā)病越重。原因分析:掛果量越大,樹體營養(yǎng)損耗越大,樹體越衰弱,容易感病。
2.6 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施肥單一,化肥使用過量,有機肥使用量不足,致使土壤板結,根系發(fā)育不良,潰瘍病發(fā)生嚴重。二是氮磷鉀配肥失衡,偏施氮肥,造成枝葉旺長,抗病性減弱,潰瘍病發(fā)生嚴重。三是果樹修剪等農事操作不當,引起人為工具傳播。四是不重視傳毒昆蟲防治和樹體傷口施藥保護,造成潰瘍病侵入傳播。五是濫用激素類藥物刺激果實快速膨大造成樹體養(yǎng)分虧損,樹體衰弱,抗病性差、病菌容易侵入。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總體要求是以選用優(yōu)良抗(耐)病品種和砧木為前提,以控制產量、培養(yǎng)樹勢為重點,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及化學藥劑等主要防治措施,抓住秋季預防與春季治療的關鍵時期,實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全程防控,實現優(yōu)質豐產穩(wěn)產目標。
3.1 選用優(yōu)良抗病砧木和品種
選用優(yōu)良抗病的砧木與品種是防控潰瘍病的基礎。野生獼猴桃和秦美獼猴桃是優(yōu)良的抗病砧木,其次要選用適應當地生產的優(yōu)良抗病品種,如徐香、海沃德、金魁、翠香等。發(fā)病嚴重區(qū)域要慎重發(fā)展易感病的中華獼猴桃品種,如紅陽、西選2號、楚紅、黃金果等。生產中要避免中華獼猴桃與美味獼猴桃混栽。
3.2 栽植無病苗木建園,防止嫁接傳染
選用健壯無病苗木建園,防止接穗與砧木帶菌,杜絕嫁接傳染。嫁接前應對采集接穗用臭氧進行表面消毒(將接穗裝入密閉的塑料袋內,通入臭氧氣體30~60min);嫁接使用的刀剪用具每使用一次需用75%酒精或過氧乙酸消毒處理,嚴防工具傳染;對嫁接口、剪口等傷口涂藥保護樹體(20%噻菌銅20倍液或20%乙酸銅20倍液或46%氫氧化銅20倍液涂抹)。對首次引進調入的獼猴桃苗木、接穗等,應由植保部門嚴格檢疫,防止病原傳入非疫區(qū)。若發(fā)現帶病苗木、接穗,立即就地銷毀,杜絕病原的擴散。
3.3 清潔果園環(huán)境
果園初次出現零星病株時,應立即銷毀病株,徹底杜絕蔓延。將修剪的病枝、刮除樹干的粗老翹皮、病葉或病果清除出果園,集中燒毀并深埋,減少侵染源,以免病害在果園擴展蔓延。及時清除潰瘍病的野生寄主、轉生寄主如大豆、蠶豆、番茄、魔芋、馬鈴薯和洋蔥等。
3.4 合理負載、平衡施肥
在科學修剪的基礎上,依據樹齡、樹勢確定適宜的果實負載量,合理負載培育健壯樹勢,增強抗病性。推行“提早疏蕾、花期充分授粉、花后疏果定果、及時摘心剪梢”的平衡生殖生長和營養(yǎng)生長措施。當顯蕾后,中華獼猴桃的長結果母枝隔一個結果枝去除全部花蕾,有效降低掛果量。美味獼猴桃按強果枝留3~4果,中庸果枝留2~3果,弱果枝留1果或不留。中華獼猴桃每667m2產量控制在1 000~1 500kg(70~130g/果),美味獼猴桃667m2產量控制在2 000~2 500kg(80~150g/果)。
應增施有機肥、微生物菌肥,配合施用腐殖酸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減少化肥用量;推行平衡、配方施肥。氮磷鉀配比:幼樹期(4~8)︰(2.8~6.4)︰(3.2~7.2);初果期(12~16)︰(8.4~12.8)︰(9.6~14.4);盛果期20︰(14~16)︰(16~18)。果實采收前后(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施入腐熟有機肥3~5t/667 m2,加入全年施氮、磷肥的60%,并加入適量生物菌肥、腐殖酸肥和多元礦物微肥;花前追施全年氮肥量20%,果實膨大期追施全年氮、磷、鉀量20%;全年葉面噴肥4~6次,采果后結合噴布防潰瘍病藥劑,加入0.5%尿素液+0.2%有機鉀肥或0.5%硫酸鉀。提倡樹盤覆草,樹行種植三葉草、毛苕子、綠豆等綠肥,改善果園環(huán)境,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
3.5 預防低溫凍害
渭河兩岸產區(qū)低洼果園,尤其是栽植紅陽、徐香等易受凍害品種,應在提早施入基肥的基礎上,采取秋末冬初包裹樹干保溫帶或纏作物秸稈(報紙)等、基部培土、樹盤灌水等預防樹體受凍的措施,減少凍傷口,防治病菌侵入。冬末春初,進行樹干涂白,防止晚霜凍和日灼,兼有殺菌、治蟲等作用。熬制石硫合劑剩余殘渣液可以配制成為保護樹干的涂白劑。涂白劑的配制比例為:生石灰︰石硫合劑(殘渣液)︰水=5︰0.5︰(20~40)或生石灰︰石硫合劑(殘渣液)︰食鹽︰動物油︰水=5︰0.5︰0.5︰1︰(20~40)或噴施碧護15 000倍液1~2次,預防凍害。
3.6 藥劑防治
潰瘍病防治采取全程覆蓋。8月下旬至果實采收后(10月份):可選噴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30%壬菌銅水劑800倍液或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0~15d噴1次,連噴3~4次,交替使用藥劑。其中9月份,對易感品種(紅陽等中華系獼猴桃品種)于嫁接口上下、枝蔓分叉處縱劃并涂抹1.6%噻霉酮膏劑或防腐油30~50倍液,或涂抹0.3%四霉素水劑5~10倍液1~2次,每次間隔7~10d。
果樹落葉后(11月份):對樹干枝蔓均勻噴布4~5°Be石硫合劑1次(第1次清園),噴藥做到全面、周到、徹底,枝干枝蔓呈“淋洗狀”,支架地面全部噴到。防止?jié)儾墓⑷~柄痕向枝蔓內侵入。
果樹冬剪后(12-1月):(1)涂樹干。用氨基酸作母液,加入防凍劑(海藻酸)和少許鹽和油脂,制成稀糊狀液體,用小排筆均勻涂抹在樹干、主枝與剪鋸口,或用等離子油粉(臭氧粉)制成液體刷樹干。(2)噴藥預防保護。噴施20%噻菌銅懸浮劑500~600倍液或45%代森銨水劑1 000倍液或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等1~2次,預防保護樹體免受潰瘍病菌侵染;易發(fā)生凍害時,用碧護15 000倍液加3%噻霉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4%春雷霉素600倍)噴藥防治。
早春發(fā)病期(2-3月份):每4~6d全園檢查病斑1次,采用隨發(fā)現隨刮除病疤涂藥(傷流期嚴禁刮治),治早治小。對染病主干、主蔓后尚未造成皮層環(huán)剝時,應徹底刮除病斑,涂藥范圍應大于病斑范圍2~3倍,藥劑有噻霉酮、四霉素、代森銨、氯溴異氰尿酸及拂藍克,刮治應在陰天或下午進行。
萌芽后至開花前:可選用20%噻唑鋅懸浮劑600~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0.3%四霉素水劑800倍液等殺菌劑,連噴2~3次。
果實膨大期(5-7月份):對已控制的病斑去除病部翹皮,對全部病斑(包括露出的木質部)涂抹拂藍克或防腐油,促進病斑愈合。若發(fā)病嚴重,需將枝干從好皮以下處剪除并燒毀。
1005-345X(2016)05-0033-04
:S663.4
:A
2016-04-19
李 瑩(1975-),女,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E-mail:lying20050220@163.com;聯(lián)系電話:1512985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