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不一樣的天空》
小李子在里面扮演了一個智障的孩子。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住在一個智障孩子的家里,整理了上百條“表演風(fēng)格清單”。這部電影上映后,小李子被譽(yù)為下一個“馬龍·白蘭度”,那一年他十九歲。
2005年《飛行家》
出于對于馬丁·斯科西斯的盲目信任,對于好萊塢傳奇大鱷霍華德·休斯的好奇,你會發(fā)現(xiàn)小李子居然演得不錯。這部片子為他迎來一個光芒四射的金球影帝,奧斯卡提名至少讓他從靠臉混飯的小明星變成演技派。
2007年《血鉆》
多年來,這部影片一直被小李子粉絲譽(yù)為演技巔峰之作。同樣是表演絕境中的瘋狂,電影人在非洲的生存之惡、人性深處的善……復(fù)雜變化的角色賦予了他一些光環(huán)。他年齡成熟了,演技也成熟了不少。
2014年《華爾街之狼》
看點(diǎn)是在劇中小李子和馬修·麥康納的對手戲,小李子幾乎就是“本色”出演了自己紙醉金迷的現(xiàn)實生活。而馬修為了《達(dá)拉斯買家俱樂部》下了血本狂瘦20公斤,擊敗小李子拿到小金人。不厚道地說,片中馬修比小李子演得好多了。
2015年《鳥人》
跟小李子無關(guān),與《荒野獵人》同一個導(dǎo)演、同一個攝影師,可以對比一下兩部電影男主和男配:小李子、湯姆·哈迪和邁克爾·基頓、愛德華·諾頓,每個人都有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還有最大的看點(diǎn)——戲中戲,演員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演繹履歷和片中角色的高度吻合,戲劇與電影,現(xiàn)實與故事,舞臺與生活,就像三重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