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坂上小學 沈新春
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坂上小學 沈新春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教育要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組合作學習在這方面有著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所沒有的優(yōu)勢。但現(xiàn)階段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就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合作學習低效甚至無效的原因分析、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三方面進行闡述。
小組合作;教師;學生
(一)活動中注重形式,缺少實質性合作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小組的組建有一定的隨意性,這樣的小組往往會忽視學生的特性,課堂也達不到實質性的效果;二是教師在組織小組活動時沒有清晰地傳達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的,導致學生在合作時茫然不知所措;三是小組合作沒有進行明確分工,學生無所事事,或是干著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
(二)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筆者通過實踐教學以及在多次聽課中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確實能夠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但在合作學習中往往是好學生扮演主體地位,而差生只是扮演聽眾的角色,他們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是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這就導致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的收益甚至比班級教學中的收益更少。
(一)教師方面的因素
1.教師的合作學習意識淡薄。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不少教師意識不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盡管在平常的教研活動中也會提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但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缺少章法,難以實現(xiàn)預期的效果。
2.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知識不足。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屬于設計者,因此教師務必對合作學習進行精心設計。此外,教師也是指導者,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指導和組織學生,確保小組合作正常展開。但一些教師在小組合作時未能準確傳達合作的目的,還有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討論的價值或并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等等。
3.教師不合理的評價。在小組合作后教師給予的評價往往是團體目標評價。這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一些問題:一是只注重結果卻忽視過程;二是只注重整體卻忽視個人表現(xiàn)。在這樣的評價中,獲益的只是少部分學生,而大部分學生都是失敗的。
(二)學生方面的因素
1.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淡薄。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生心中“競爭”的意識比“合作”的意識更強。另外,現(xiàn)在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個性觀念比較強,缺乏理解與寬容的精神。
2.學生合作技能缺乏。在合作學習之前,學生沒有接受良好的培訓,缺乏與人合作的技能,如在合作學習中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任務、小組間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想法、如何解決沖突等。
3.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由于小學生處于低齡段,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喜歡開小差、做小動作,或討論的問題脫離主題,這些對于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都是不利的。
(一)科學組建合作小組
當前主要是以前后左右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這樣的小組在學習水平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會出現(xiàn)一定的不平衡,進而不能夠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需科學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所謂“組內異質”就是在小組的構成上要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小組合作時能夠主動參與和互相幫助;“組間同質”即各小組的整體水平應差不多,以便于各小組能夠公平競爭。
2.明確分工,互相配合原則。明確的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只有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個人,小組成員才能明白各自的角色,合作學習才能有序有效地進行。各小組的分工可根據(jù)各自情況有所不同,但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組長、記錄員、提問員、報告員。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角色應進行輪換,確保為每人提供均等的機會,使其在不同崗位都能得到鍛煉。
3.座位安排多樣化原則。小組合作的座位可以是“U形式”或者“小組式”,這樣有利于師生交流或生生交流。
(二)教師應提高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往往按啟動和引導——監(jiān)控和指導——總結和評價這一順序進行教學,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教學可適當改變角色,做到如下幾點∶
1.啟動和引導:教師可設計出難易適中并具有合作價值的任務,如具有開放性、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等。除此之外,教師應盡可能清晰地把任務傳達給學生,使其明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
2.監(jiān)控和指導:有些教師在啟動中設計的問題很好,但不加以指導,學生討論時自由散漫,合作的成果不是很理想。在調控的過程中,教師可做到以下幾點∶①規(guī)范行為。教師要認真觀察每個小組的合作交流情況,當發(fā)現(xiàn)個別組員不認真時,當及時引導。②發(fā)現(xiàn)火花。學生交流時往往會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于傾聽并及時給予肯定。③排除障礙。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幫助學生盡快排除障礙。④引導深化。當學生的討論停留在表面時,教師需加以誘導,使合作向深層次發(fā)展。
3.總結和評價:在評價中分兩種,一是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項目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習過程,其中涉及:組員的參與程度、團結程度等;另一方面是學習結果,其中涉及:任務是否按時完成、完成的程度等。最后可選出優(yōu)秀小組,促進合作學習的開展。二是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主要評價其是否有促進合作學習的行為產(chǎn)生,其中可涉及:仔細聆聽、稱贊他人、禮貌提出不同意見、耐心等待等。
(三)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及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有些問題是學生不善合作所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缺乏從事合作學習的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具體而言,主要可培養(yǎng)學生的以下幾個方面能力。
1.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部分學生不愿與他人合作。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逐步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讓其對合作學習產(chǎn)生認同感。
2.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員只有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合作學習才能有效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多給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當表達不正確時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3.學會討論問題。當每個組員闡述觀點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此時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教師需在關鍵處給予學生指導,讓其逐步掌握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尊重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知識,并且養(yǎng)成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能力,更健全了小學生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仍然要不斷探索課堂小組學習的新方法、新思路,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