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章
在鼓勵生孩子這件事上,各國的宣傳手段差不多。
先看俄羅斯,俄政府印制了許多鼓勵生育的宣傳海報,張貼在街頭。一幅海報的畫面是這樣的:一名婦女抱著3個嬰兒;另一幅海報上印著一行俄文,翻譯成中文是“愛國從家庭開始”。再來看韓國,家庭保健福利協(xié)會募集了一些鼓勵生育的標語,貼到公共汽車上大規(guī)模宣傳。
宣傳歸宣傳,重要的是很多國家意識到,國家既有人口需要,就要給愿意多生孩子的夫妻以經(jīng)濟輔助。比如在日本,每生一個孩子,政府會一次性獎勵這對夫妻42萬日元。換算下來,相當于2.1萬多元人民幣。
俄羅斯有一個“母親基金”項目,想多生孩子的家庭可向基金申請補貼。俄羅斯有60多個地區(qū)生育率較低,從2013年起,政府給這些地區(qū)發(fā)放新補貼,夫妻只要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孩子,在孩子滿3歲前,月可獲得5000至1.1萬盧布不等的補貼,分別相當于人民幣487元、1071元。值得一提的是,生了4個或7個子女的夫妻,俄政府還分別頒發(fā)給他們“光榮父母獎章”、“光榮父母勛章”及10萬盧布獎金,合人民幣9740元。
幾年前,伊朗宣布,政府在國有銀行為每名新生兒設一個950美元戶頭,以后每年撥入95美元,直至孩子18歲。讓國人稱羨的德國就更不用說了,政府規(guī)定: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獲相當于稅后月收入2/3的補貼,月最高達1800歐元。若父母中的一方繼續(xù)停職2個月,則可享受14個月的補貼,即最高為2.52萬歐元的生育福利津貼。
這些國家為何敢掏錢?因為國家需要更多人口,用經(jīng)濟學原理說,想滿足需要,就得花錢買;為何需要?人口結(jié)構(gòu)出問題了。日本從1990年代開始,老齡化進程就加快了,美國中情局屬于哪有事哪到,他們統(tǒng)計,2013年,日本人口總和生育率僅為1.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7。
除了錢補,他們還有其他補貼,盡量為多生孩子的夫妻提供方便。
日本的妻子生產(chǎn)后,不僅有產(chǎn)假,還有育兒假,兩個假加起來有一年時間。孩子生病了,夫妻照顧孩子也算休假。日本的保育園和幼兒園非常多,孩子入園,50%以上的費用由國家出,父母只拿20%左右的費用。就這20%,還要視家庭收入狀況來決定,收入高、繳稅多,家庭交的學費就多,反之則少。對貧困家庭,這無疑算力度很大的鼓勵生育的措施。
瑞典政府認為,生寶寶不只是媽媽的事,父親也要承擔責任。瑞典立法鼓勵父親多休產(chǎn)假,還發(fā)獎金。說到底,這其實是政府在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