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ZHOU Ling
?
鳳臺圖考
周凌/ZHOU Ling
Boundary Mapping
南京門西花露崗歷史地段場地研究
南京門西花露崗一帶,歷史遺跡豐厚,唐代詩人李白在這里寫下了緬懷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的懷古名篇《登金陵鳳凰臺》,詩人杜牧留下名篇《清明》里的杏花村,也有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作畫的瓦棺寺,東晉竹林七賢的阮籍墓,還有明代開國功臣徐達家族的園林——愚園,清代顧啟元的私家園林——遁園。然而,隨著朝代更迭,南京城數(shù)次戰(zhàn)亂,寺廟園林古跡數(shù)遭兵火,歷史遺跡成為時間、空間上的碎片。
此研究試圖考證各個歷史事件和遺跡的準確空間位置,參照歷史文獻、歷史地圖,以及明清時期的測繪地圖、航拍圖,試圖恢復一些歷史片斷,恢復某個特定時期的建筑空間與肌理。設計假定恢復的時期為清代晚期(同治年間)到民國時期抗戰(zhàn)爆發(fā)之前。然而復雜之處在于,各個歷史時期的古跡相互重疊、錯位,這正是南京歷史的特點,也可看作是中國歷史的一段縮影寫照。對最早期的遺跡,如鳳凰臺,因為圖像資料缺乏,形制記錄不具體,主要考證其地理位置的可能性,盡量尋找其準確位置或范圍,采取意向性恢復策略。阮籍墓,有具體位置和遺存,保留修復為主,周圍環(huán)境加以整治,擴大其范圍。瓦棺寺,由于其和后來升元寺、祗園寺、鳳游寺的基址重疊,故采用了明代有具體記錄的形制和位置。保寧寺?lián)涊d是宋代行宮,通過元代地圖推測出其大門方向向東(這是新的發(fā)現(xiàn))。遁園根據(jù)民國航拍圖和地界圖,可準確判定其位置和房屋院落形態(tài)。
此研究可以作為一個特殊的城市設計,是考證和猜想并存的城市設計,針對中國問題有所思考。設計最重要的工作是確定各個歷史遺跡的地界和邊界,而建筑本身的形態(tài),可以依據(jù)部分文獻記載,以及參考中國古建各代的形制和規(guī)制,獲得一個大致的輪廓。最終成果形成一系列的地界圖,圖紙可以指導日后城市設計,還可以和往后考古發(fā)現(xiàn)相對應。在傳統(tǒng)城市的更新保護規(guī)劃中,此研究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角度、一種特殊的方法,歷史痕跡和城市記憶在規(guī)劃建設之前得以劃定和保留?!?/p>
1.2 花露崗歷史地段場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