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致力于保護傳承華夏文化遺產
2014年“絲綢之路”活動啟動儀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曾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這些璀璨的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歷史。然而隨著時間長河向前奔流,這些凝聚著祖先智慧的結晶有的黯淡了,有的甚至被歷史的塵埃掩埋,需要后人去發(fā)掘,守護并擦亮,使之成為照耀我們前行的燈塔。于2007年成立的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是致力于文化遺產發(fā)現(xiàn)、研究和保護的社會組織,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通過各種項目,向世人發(fā)聲,希望喚醒炎黃子孫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拔幕ǚ椒矫婷?,……傳承文化不僅是傳,承是最主要的?!敝袊A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創(chuàng)會會長耿瑩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耿瑩看來,創(chuàng)辦文化遺產基金會是對曾經(jīng)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父親耿飚“解放全中國,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愿望的繼承,也是對我們的文化家園的守護。她說:我父親喜歡國粹,我從事文化遺產保護這項事業(yè),也算是繼承父親的遺志。
2014年開始,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連續(xù)兩年主辦了“兩岸四地青年牽手絲綢之路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青年是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主要陣地,他們必將在各民族文化建設與發(fā)揚中承擔光榮而重大的使命。推動不同地區(qū)或國家間的青年文化交流,也是貫徹和響應國家關于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大發(fā)展的實際行動,落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促進地區(qū)間文化交流與文化理解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通過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可增加青年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自信,對培育民族文化未來傳承人有積極的推動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國際文化交流中展示和習得的文化多樣性,及其所包含的互動、平等與理解的精神內容將為各國青年提供更多收獲——提高能力、形成價值觀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2014年參與活動的有來自蘭州大學、北京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及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成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的100余人,行走路線為蘭州市—白銀市—武威市—張掖市—嘉峪關市—酒泉市—敦煌市—西寧市。繼2014年重走甘肅境內的絲路之后,2015年“兩岸四地青年牽手絲綢之路行——新疆行”活動跨省到新疆,走過了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最后到達伊犁的霍爾果斯口岸。百名來自兩岸四地的年輕學子們踏上古老的絲綢之路,體會沿途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tǒng)。大學生感慨頗多,以往只有在地理課本上看到的景象,一下子身臨其境,不覺讓人驚嘆。神奇壯觀的景泰黃河石林、鬼斧神工的敦煌莫高窟、浩翰蒼涼的大漠戈壁、充滿異域風情的少數(shù)民族,就連乘坐羊皮筏子、小毛驢車都是神奇的體驗。參與活動的青年們無不被祖國的歷史文化深深震撼。
耿瑩會長在啟動儀式上講話
兩岸四地在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合影
兩岸四地的青年在敦煌莫高窟前合影
耿瑩會長表示,保護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是當代青年的文化責任,她鼓勵更多的青年踏上絲綢之路,通過深入的體驗與感受,建立屬于青年人互動、交流的新絲綢之路,主動承擔起振興絲綢之路的文化責任。
據(jù)基金會理事長耿凈介紹,2016年的“絲路行”活動將走出國界,到達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把中國的文化帶出國門。
“基金會是一個小的燈泡,很小很小一個小燈泡。我就要使出我這老太太渾身解數(shù),讓這個小燈泡24小時不停電。炎黃子孫骨子里頭都有一顆種子,我這個小燈泡可以給孩子照亮回家的路。搶救文化遺產應該是我們現(xiàn)階段重中之重,基金會的宗旨就是喚醒,喚醒什么?就是喚醒那顆種子。我們要把信念拿回來,重新建立起來、凝聚起來?!币呀?jīng)70余歲高齡的耿瑩會長像一支仍在燃燒的蠟燭,照亮著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之路。(責任編輯/呂文錦 設計/毛艷梅)
題目:雅拉雪山
簡介:天地蒼茫,雅拉雪山金輝閃耀。余暉映襯寺廟淡淡的身影,暗喻著人、物、自然、精神之間渺小與博大的辯證情懷。
相機型號:尼康光圈:F6.3
曝光:1/250
ISO:400
作者姓名:冉玉杰
Vision
題目:理縣野桃花
簡介:每年的三月中下旬,阿壩高原理縣峽谷的野桃花就如期而至。那漫山遍野的紅,在乍暖還寒的高原峽谷間造就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真真切切的讓你感受到春的腳步,感受到蕭瑟寒意退去的溫暖與喜悅。青山險峻,藏寨星落,映襯出桃花無限的嫵媚和嬌柔,充滿著勃發(fā)的生機和希望。
相機型號:哈蘇
光圈:F11
曝光:1/15
ISO:100
作者姓名:周耀伍
Vision
作者簡介:四川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教育攝影學會副會長。人文與自然攝影家,從影30年,關注西部人文地理,出版專著15部,發(fā)表攝影作品一萬五千余幅。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藝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民俗攝影家協(xié)會博學會士、四川省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阿壩州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巴蜀文藝獎得主、美國國家攝影學會會員。20世紀80年代開始攝影,拍片以西部自然風光、少數(shù)民族人文風情和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為主,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出版有個人攝影畫冊、書籍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