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消費主義的時代背景下,票房成為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據(jù)。與同檔期上映的《心花路放》相比,《黃金時代》在票房上可謂慘敗?!缎幕贩拧放c《黃金時代》的交鋒,不僅代表“商業(yè)”與“藝術(shù)”的對峙,更隱藏著強烈的性別對峙。觀眾無論男女,全都沉浸在“心花路放”之中,觀賞著由男性目光主宰的作為“性欲窺視”對象的女性形象。這種女性意識的“被遮蔽”現(xiàn)象值得電影人反思,可要想改變現(xiàn)狀卻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關(guān)鍵詞】消費主義;心花路放;黃金時代;女性意識;被遮蔽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166-01
自電影誕生以來,票房一直都是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主要依據(jù)。與同檔期上映的《心花路放》相較而言,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可謂慘遭了票房“滑鐵盧”。眾多電影研究學者紛紛從《黃金時代》的影像本體出發(fā),分析出其過度“文藝”的敘事方式導致電影與觀眾欣賞之間的格格不入,產(chǎn)生了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效果”。由此一來,觀眾心目中的才女蕭紅與電影《黃金時代》所帶來的“湯唯版”蕭紅沒有實現(xiàn)完全意義上的形象重合,甚至導致錯位。
《黃金時代》在影像本體方面確實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不能一味地將其票房上的失利歸結(jié)為電影本身。畢竟電影《心花路放》在“品質(zhì)”上并不比《黃金時代》更勝一籌,輕喜劇風格的《心花路放》所迎合的只是觀眾的心理需求,而這種心理需求又恰好是當前消費主義時代下刺激而產(chǎn)生的。從性別角度審視這兩部影片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寧浩的《心花路放》代表著男權(quán)主義的產(chǎn)物,是由男性導演主導的一部男權(quán)至上主義色彩濃厚的商業(yè)性電影;而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則代表著女性意識的自主呈現(xiàn),是由女性導演主導的反映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的藝術(shù)性電影?!饵S金時代》票房的慘淡恰巧說明當前消費主義時代下女性意識的光芒被以《心花路放》為代表的“男權(quán)主義”完全遮蔽了。觀眾無論男女,全都沉浸在“心花路放”之中,觀賞著由男性目光主宰的作為“性欲窺視”對象的女性形象。
臺灣女性主義者李昂說過:“在這樣變化紛紜的現(xiàn)代化社會里,真正的幸福和生命之道,是掌握在你(女性)手中,而不是在你的父親、丈夫、家庭手中?!痹诋斍澳袡?quán)社會權(quán)力機制的擠壓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沉默不語,由此喪失了女性作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存在”身份,也在男性主宰的銀幕世界里喪失了本應存在的話語權(quán)。女性只有通過奮起抗爭,對當前社會性別機制下的電影世界予以解構(gòu),才能以完全獨立的話語系統(tǒng)重構(gòu)女性世界的真實存在,從而宣告女性“看”的主權(quán)。
《黃金時代》表現(xiàn)了女作家蕭紅顛沛流離的短暫一生和心路歷程,這是一部女性對自身作為人尤其是作為女人價值的醒悟,正如影片編導者以及蕭紅本人所賦予女人的自由和自主精神。而《心花路放》是一部從一開始就標榜“男權(quán)至上”的影片,由徐崢飾演的郝義安慰婚姻失敗的耿浩說“別表現(xiàn)的像個Loser”,言外之意便是“我們一直都是Winner,即使感情失敗,也別表現(xiàn)的像個Loser”,用二元對立的哲學模式來分析此說法,即如果男性代表Winner,那么女性則是消極的Loser代表?!缎幕贩拧分信猿蔀橐环N可以隨意被消費、被控制的物品,男性對其享有絕對的支配權(quán)力。與其說這是一部治療情傷的公路片,不如說是一部將女性意識徹底遮蔽的男性話語的產(chǎn)物。
在當今“娛樂至死”的時代,觀眾逐漸失去自我判斷能力與自主意識?!饵S金時代》與《心花路放》如同兩道大餐,同時擺在觀眾面前,人們不約而同地將選擇投向《心花路放》這道“艷遇之旅”。窩在影院舒適的沙發(fā)上,人的腦子是不愿意思考的,仿佛與外界世界隔絕,失去自主意識的結(jié)果便是受人擺布。《心花路放》代表著絕大多數(shù)以男性話語為主導的影片立場,觀眾心甘情愿地或毫無察覺地被編導者灌注“女人如衣服”的思想意識,女人被作為一種欲望符號,成為男人“凝視”的對象,而這種“凝視”就是拉康所說的“統(tǒng)治力量和控制力量”。
觀眾的審美層次決定影片票房,影片票房的成敗影響編導們的集體創(chuàng)作,上映影片質(zhì)量的好壞又反過來提高或降低觀眾的審美水平,而當觀眾的審美層次不斷地被降低,電影市場就會進入一個死循環(huán)。以《心花路放》為代表的主流商業(yè)電影像一塊巨大的屏障遮蔽了以《黃金時代》為代表的藝術(shù)電影所呈現(xiàn)的女性自主精神,在男權(quán)話語統(tǒng)治下,女性意識的自覺呈現(xiàn)作品是少之又少。“以‘消費者為訴求對象的現(xiàn)代大眾文化和文化工業(yè)文明,正摧毀著我們的靈魂,使得人類不再探索其存在的決定性問題,不再意識到自己為性靈的實體”。消費主義時代下,女性意識的“被遮蔽”現(xiàn)象值得電影人反思,可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卻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陳飛寶.臺灣電影史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326.
[2]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雕刻時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40.
作者簡介:
李曉艷(1989-),女,山東濰坊人,現(xiàn)為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電影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