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炎
勖勉遺墨
■楊克炎
劉忠、游壽、蘇淵雷先生手翰集粹引言
書畫是我自少年時期開始的興趣愛好,至今已堅持50余年。
我的父親是一名業(yè)務職員,屬小知識分子。出身寒門,沒有淵源家學,門第背景,與書畫無門徑相通。幸運的是上世紀60年代初拜識劉忠、游壽、蘇淵雷諸先生,蒙不嫌棄平庸愚陋,允立門墻,傾盡心力,“傳道,授業(yè),解惑”。師長們學養(yǎng)深厚,非常人可及,俱為當時名家。為了引導我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書畫知識理解,除頻繁的面對面示范傳授,還時而在我的習作上題跋點評,或以手札指點迷津。良苦用心,令人銘心感動,至今難以忘懷。年積月累,蓄存了一定數(shù)量此類墨跡。正是諸師長的悉心培養(yǎng)教誨,開闊了我的胸襟,提高了我的眼界,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人生命運。遺憾的是,生性愚笨,已年過古稀,仍造詣平平,并沒有取得諸師長所期望的成就,愧對師長們當年所付出的心血。
諸師長仙逝后,因幾次搬家、工作變動,也有失信之人借而不返還等原因,軼失了部分墨跡原件。然雖只一斑,可以想像全豹,況大部分原件仍在,足以真實反映身處逆境的師長們置自身安危不顧、傾盡心智傳授國粹,對后學諄諄教誨的高尚品格。每當拜閱諸師長遺留的手教時,昔年的情景在眼前一幕幕浮現(xiàn):剛剛脫離羈押的劉忠先生不厭其煩示范魏碑點畫的特殊寫法,久病的游壽先生扶著墻艱難挪步為我開門,戴著右派帽子蘇淵雷先生鏗鏘有力講解古人名篇。都歷歷在目,回首往事,情何以堪。
本次將三位先生幾十年前有關書畫遺墨集中展示,使大家可以深入了解劉忠先生雄厚簡古、游壽先生勁健瘦硬、蘇淵雷先生瀟灑俊逸風韻各異的書法特點,以及他們對中國書畫的認識。特別是先生們傳承國粹、關心后學的高尚品格更值得后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