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焱嵩
淺談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
鄧焱嵩
結束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涯,在進入高中階段語文學習時,面對新的環(huán)境、教師及教材還有教學模式的不同,許多高中新生感到不適應,為了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做好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工作,本文針對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在初高中學習中如何做好語文銜接教學工作。
初高中語文學習銜接
要做好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首先需要了解兩中不同階層的語文教學方式有何差異,以及語文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一)課文閱讀方法上存在差異
九年義務教學中語文教材的編撰基本形式是“唐詩宋詞文言文,常有周樹人”,雖然是調侃,但是從這句話上可以看出在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學閱讀與理解在教材中所占據(jù)的比重是較大的,是以對學生在文章閱讀上初中、高中的方式不同。初中語文教學時,老師要求需要熟練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對課文進行學習。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能根據(jù)自身不同的目的,閱讀相關資料,并且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初高中在對文章的閱讀方法上發(fā)生了改變,要求對文章的了解更深入。
(二)高中語文學習理解文章更為深入
在初高中語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理解的時候,初中語文不管是對現(xiàn)代文學、詩詞還是文言文,首要要求是對文章本身的內容進行理解,明確文章主要講述內容。這是一種比較淺顯的理解,因為初中學生的閱歷及文化底蘊有限,無法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但高中則要求不僅是對文章的內容做了解,還要理解作者在寫作時的中心思想,感情線路及所要表述的個人觀點,還有看事情的角度等方面。這是深層次的解讀文章,剖析作者的感情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人情感的基本分析能力。
(三)對學生教學的要求
在對文章及作者進行解讀理解后,還需要讓學生對此發(fā)表個人的分析及評價。初中學生所需要的就是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后,能把自己對文章的看法提出來,并且找出自己在學習或理解中所遇到的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階段則不僅是要以文章為依托,作出自己的分析及判斷,還要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評價及針對某一點提出質疑。高中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獨立思維能力及價值觀、人生觀,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某件事情基本的判斷力,防止其出現(xiàn)“人云亦云”的不良狀態(tài)。
在調整高中學習時,還需要對高中新生的學習情況做個基本的了解,在了解中發(fā)現(xiàn),新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還是存在“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三怕”現(xiàn)象。具體問題如下:
(一)存在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作文、文本的書寫上不夠規(guī)范,字體亦不夠端正,文面意識比較差,尤其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不夠重視基礎性的學習;在課堂上接收及消化知識點的效率不高,很少提出疑問且課后對課文內容不及時復習,課堂上已經(jīng)講過的內容或已經(jīng)練習過的題型還不能夠掌握,更沒有主動探索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
(二)語文知識點及題型積累不足
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還不夠豐富,在做基礎方面選擇題時,出錯的地方較多,不適應高中語文中的仿寫、改病句等題型。
(一)加強自主學習
高中的學習要面臨高考,主要科目還有數(shù)學及英語的學習,是以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進度都比較快,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理解、接受能力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高中語文的學習范圍很廣闊,不局限于課本。如學生還保持初中語文的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狀態(tài),在課后也不夠重視課程內容的復習,那么學生會在這上面“摔跤”。所以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對每學期或課程內容的學習要提前制定短期或長期的計劃。比如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勸學》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及課程要求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如:1、對《勸學》內容有基本的理解;2、理解《勸學》所表述的深層含義;3、弄懂《勸學》對自身學習有什么樣的影響,等等。
(二)擴大閱讀量
高中新生語文的學習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文章的閱讀能力較差,無法深入解讀剖析讀者的感情及表述的觀點,這都是因為課外閱讀量太少,學生的閱讀量僅限于教材內容,特別是文言文、詩詞等。課外閱讀量少不僅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在作文的寫作上亦是受到很大影響。是以學生應在課后多閱讀如《三國演義》 《紅樓夢》 《家》 《老人與?!?《圍城》 《活著》 《成為簡·奧斯丁》等優(yōu)秀作品。在閱讀四大名著時,可以閱讀文言文版書籍,這樣不僅可以鍛煉閱讀理解的能力,還能增強文言文的翻譯能力。除了閱讀課外讀物外,提升閱讀能力還可從教材內容中入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想北平》及《我心歸去》中,學生可以課前深入閱讀,并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及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解,深度解讀文章。
(作者單位:江蘇靖江劉國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