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
卡夫卡小說中的無彩色意蘊
周方
卡夫卡的文學世界很獨特,其小說中的黑、白、灰三色組成了一個無彩色系。黑、白、灰三色象征著怪誕、恐懼、孤獨、冷漠與死亡。這些無彩色的選擇源于卡夫卡自身以及環(huán)境,其中包含著孤獨、恐懼、焦慮、懦弱,趨于“死亡”的心理傾向。
無彩色象征死亡恐懼
人們生活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色彩對人們的生活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作為指示信號的紅,黃,綠三色到T臺上各色的時尚服裝,從日常生活到流行前沿,都離不開色彩。不同的顏色對人情緒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暖色可以調(diào)動人的情緒,而冷色調(diào)更容易使人內(nèi)心平靜,例如作為暖色的紅色是熱情的象征,而作為冷色的藍色和綠色會使人內(nèi)心舒暢與寧靜。色彩作為一種物理屬性,如何使人們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和情感變化,又如何能象征著不同的情感呢?有人從物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做出了解釋:“因為光線是由一系列頻率、振幅不同的流動光波所組成的,所有顏色都是能通過一系列光波的振動,在人體內(nèi)引起生物微電波的抑制和共鳴,從而影響人的情緒及精神狀態(tài)”[1]。
隨著色彩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色彩心理學與文學結(jié)合得越來越密切,很多學者注意到了文本中的色彩形式,通過研究作家對色彩選取的特點也可窺見作家的文章風格。例如,沈從文在選擇色彩時,多選擇自然界中的原始色彩去勾勒他的湘西世界,著色簡練,但色彩豐富。莫言對最能體現(xiàn)原始生命意象的紅色則特別偏愛。色彩在文學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在于“色彩的審美性、想象性、象征性本質(zhì)特征,為色彩介入到文學中來,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話語系統(tǒng)與審美空間”[2]。
卡夫卡作為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說中的色彩非常具有代表性。卡夫卡作品中的色彩以無彩色為主,主要為黑、白、灰三色,這三種色彩組成了一個無彩色系。
其中,白色具有冷感,黑色具有暖感,而灰色屬于中性色。色彩的冷暖主要由明度和純度來決定,一般來說,冷色調(diào)的顏色明度高、純度低,例如藍色和青色,而暖色調(diào)的顏色純度高、明度低,例如紅色和黃色。但作為高純度和低明度的黑色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并不會給人溫暖的感覺,例如在《獵人格拉胡斯》這篇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黑色,“黑色橡木精心鑲成的大門”“黑紗的大禮帽”“黑手套”“黑灰色的石壁”“黑森林”,這些黑色并沒有體現(xiàn)出溫暖的色調(diào),反而營造出一種暗黑風格,烘托出一種凝重的死亡氣氛,這主要是因為黑色具有重感。色彩的輕重是由明度決定的,黑色的明度最低,所以黑色是最重的色彩,而白色最輕,因此黑色可以營造出死亡的氣息。
由此,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屬性,可以讓人產(chǎn)生冷暖和輕重的感覺,在心理上可以引起平靜與興奮,明快與憂郁的情緒效應。
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中,故事大多發(fā)生在一天將盡的傍晚與漫長的深夜。例如:《公路上的孩子們》、《心不在焉地向外眺望》、《不幸》等文章的情景都設定在太陽西沉之時;《揭穿拙劣的騙子》的時間設定在晚上10點鐘左右,《突然外出散步》發(fā)生在“陰雨寒冷”的晚上。此外,卡夫卡是密閉的幽暗空間的愛好者,他作品中故事的發(fā)生地多是陰暗的狹小空間,如《不幸》中的主人公與如幽靈般的小孩之間的對話就發(fā)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幽暗的房間連著“漆黑一團的走廊”,而屋外“街燈裊裊上升的煙霧終于被黑暗籠罩住”?!对诹餍虪I》中的殘酷刑罰發(fā)生在被沙子和光禿禿的斜坡包圍的“小深山坳里”?!娥囸I藝術家》中的瘦骨嶙峋的穿著黑色緊身衣臉色蒼白的饑餓表演者在狹小的籠子里表演?!蹲冃斡洝分械母窭锔郀栐谒挠陌档姆块g里變成了一只大甲蟲?!对谀寡ɡ镒骺汀?、《地洞》、《坑道下的家庭》等作品中,作者同樣營造了一個昏暗的、封閉的陰暗環(huán)境。在《獵人格拉胡斯》這篇短篇小說中,“黑”字就出現(xiàn)了10次之多。
黑色布景與幽悶的空間給他的小說奠定了一個陰暗的基調(diào)。而白色在黑色的襯托下就更顯突出,白色意象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主要有兩個----月亮和雪。在卡夫卡的散文中多次寫到月亮:“樹林仿佛在月光中呼吸著”,“這時來了一位遲到的客人,悄悄地走來,他穿著一套緊身衣服,像在一片深黑之中向前摸索,其實這時月光十分明亮”[3]。除了散文之外,在卡夫卡的小說中也頻繁出現(xiàn)月亮這一意象,如《兄弟謀殺》中兇手施馬爾殺害韋斯的這樁謀殺案就發(fā)生在月光皎潔的夜晚,《過路人》中對于兩個奔跑的人的猜想也發(fā)生在月圓之夜。對于雪描述最多的莫過于《城堡》了,當K.到達村子時,雪已經(jīng)將這個世界裝飾過了,故事就發(fā)生在這被雪包圍的村子和城堡中。
灰色是一種混沌之色,它比黑色淺,比白色深,是一種介于白和黑之間的顏色。在卡夫卡的小說中有很多灰色描寫和灰色意象,如,《心不在焉地向外眺望》中的清晨“天空灰蒙蒙的”;《為男騎手們考慮》的文章結(jié)尾:“終于,早已陰霾密布的天空開始下雨了”;《雜貨鋪》中的對“我”的描寫:“臉和手上全是汗水,齷齪不堪,我的衣服污跡斑斑,滿是灰塵”;《衣服》中對衣服的描寫:“他們會染上灰塵,這灰塵在這些裝飾物里積得厚厚的,再也無法去除”,“她們身上的衣服在鏡中才顯得破舊、膨脹和滿是灰塵,已經(jīng)被所有人看到,而且?guī)缀踉僖膊荒艽┯昧恕?。陰天、灰塵、烏云、濃霧等都是卡夫卡所經(jīng)常攝取的灰色意象。
黑、白、灰的色彩及意象在卡夫卡的小說中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變形記》中,格里高爾在一個“陰暗的天氣”里醒來,在自己狹小而又黑暗的房間內(nèi)變成了一只擁有棕色殼子的大甲蟲,“他竭力凝神把目光投向那扇窗戶,但是遺憾的是,甚至連這條狹街的對面也都裹在濃霧中,這一片晨霧實在難以讓人產(chǎn)生信心和樂觀的情緒”。格里高爾仿佛生活在一個沒有彩色的黑白灰的世界里,寂寞又壓抑。這種風格與《鄉(xiāng)村醫(yī)生》及其相似,救人卻無法自救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夜晚出診,當?shù)竭_目的地時“風雪已經(jīng)停止”“月光灑在大地上”,病患家的“爐子沒有人管可是冒著煙”……黑暗的夜,冰冷的雪,明亮的月光,灰暗的房間,這是一場無色彩的夢。這篇夢幻性的小說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歡的短篇之一。
卡夫卡筆下的故事涂上了黑、白、灰三色,猶如一場夢。這種色彩特點絕不是偶然的,流于筆端的文字源于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色彩的象征意義不是單一的,例如,黑色既可以象征壓抑、恐怖和絕望,又可以代表莊重與沉穩(wěn);白色可以象征純潔與善良,也可以象征失敗與孤獨,甚至恐怖。在不同的情景下,色彩表示的含義也不相同,如白色在喪葬時代表哀悼與傷痛,而在婚禮上則代表純潔與美好。同樣,在卡夫卡的小說里,屬于無彩色系的黑、白、灰也象征著一定的含義。
黑色象征著死亡??ǚ蚩偸菬嶂杂跁鴮懪c死亡相關的小說,例如《過路人》、《兄弟謀殺》、《鄉(xiāng)村醫(yī)生》、《獵人格拉胡斯》、《在墓穴里坐客》、《棺材》等,而這些關于“死亡”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黑夜或者幽暗的環(huán)境中。這些小說色調(diào)也都是灰暗與陰郁的,其中的黑色直接與死亡相接,“卡夫卡顯然也有這種下降到冥界的強烈沖動”[4]?!耙箍铡薄皦炃稹薄澳寡ā迸c仿佛無盡頭的“胡同”等無不涂抹著象征死亡的黑色。
白色象征著瘋狂、恐怖與絕望??ǚ蚩ㄌ貏e偏愛月亮這一白色意象,“西方文學普遍認為月亮的圓缺是與人有關的現(xiàn)象,影響著人的心理變化,是導致人類瘋狂的主要根源。彌爾頓在《沉思的人》中說月亮在恍惚的漫游,在浩瀚無邊的天空中迷失了方向?!盵5]卡夫卡的小說《過路人》和《兄弟謀殺》中的故事就在月圓之夜和月光皎潔的夜晚展開。月亮意象為死亡增添了瘋狂與恐怖的氣息??ǚ蚩ㄟx取的另一白色意象是雪。永遠也進不去被大雪包圍著的城堡的土地測量員K,在大雪紛飛的夜晚出診卻救人而無法自救的鄉(xiāng)村醫(yī)生,無論是K還是醫(yī)生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孤獨與絕望的,人物的這種孤獨與絕望的形象與環(huán)境是無法割裂的。
卡夫卡的小說很多時候是灰色的,它樸素、平凡,是霧靄與灰塵的顏色,有著消沉無望的意味。如前文提到的《心不在焉地向外眺望》、《為男騎手考慮》、《雜貨鋪》、《變形記》等小說就涂抹著一層灰色。這種無彩色是黑與白的混合物,沒有明度的變化,它是中性的,是一種寂靜的顏色,它的生理作用是讓人產(chǎn)生無力氣的感覺,心理作用則是猶豫。給人消極的感覺。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白、灰三色所營造出的死亡、恐懼、消沉氣氛與羅伯特·維伊安導演的表現(xiàn)主義電影的典范之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有共通之處。這部電影最大的特色不在于恐怖故事本身,而在于風格化的布景設計,筆直的線條,各種形態(tài)的三角形猶如閃著寒光的匕首,畸形的房屋,傾斜的教堂,演員黑色的眼妝,黑白灰的畫面,這些情景的設置就給人一種恐怖、怪誕的感受??ǚ蚩ǖ淖髌窉侀_故事情節(jié),只是情景色調(diào)的描寫就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壓抑的心理體驗。因為這種色彩的選擇本身就象征著陰郁、恐懼、與死亡。
作為表現(xiàn)主義文學領袖的卡夫卡,其小說中的色彩風格與表現(xiàn)主義繪畫和詩歌中的色彩風格卻截然不同。
表現(xiàn)主義畫家們大都“強調(diào)內(nèi)心情感的表現(xiàn),運用扭曲變形的形象和強烈的色彩宣泄內(nèi)在的情感”[6]。例如在蒙克的畫作《吶喊》中,夕陽正落下,云也被染上血的顏色,遠處的景物被黑色和藍色所覆蓋,一個變了形的人在尖叫。畫家將孤獨、苦悶與恐懼融于濃烈的色彩以及冷暖色調(diào)的強烈對比中。蒙克的《卡爾約翰街的夜晚》同樣展現(xiàn)了人的孤獨與麻木,而畫中的色彩主要由橘色、藍色和黑色構成。同樣的,表現(xiàn)梵·高強烈情感的“《向日葵》中狂放的金黃色向日葵,以及《星空》中鬼魅的湛藍色星空”[7],也都是由濃烈的顏色組成。
表現(xiàn)主義詩歌中的色彩運用也如表現(xiàn)主義繪畫一樣大膽。例如,貝恩的《夜咖啡館》中寫到“綠牙齒”“血”“黝黑”。海姆的《城市之神》中表現(xiàn)色彩的詞語就有“黑壓壓”“紅光”“黑色的大?!薄八{色的香煙”“黑夜”,以及代表黑色的“禿鷲”和代表紅色的“火焰”。雅各布·凡·霍迪斯的《清晨》中寫到“血紅大門”“黑醺醺的朝陽”“金色天使”“蒼白的城市上空”“骯臟的河流旁”“蒼白的日光”,熱內(nèi)·席克勒的《日落》中有“金色的穹頂”“一條條燃燒的排水溝”“猶如金色的血管”。這些表現(xiàn)主義詩歌中的色彩十分濃烈,如血的紅色,耀眼的金色,令人窒息的黑色等色彩的強烈對比造成精神的高度緊張,表現(xiàn)那個工業(yè)時代給人們造成的深度傷害,顯然,卡夫卡并沒有選擇這些濃烈的色彩,他的小說更像是一部部黑白電影,在無彩的世界中發(fā)生著一幕幕荒誕的故事。
如果說表現(xiàn)主義繪畫和詩歌中濃烈的色彩還能體現(xiàn)出藝術家和詩人們的反抗意識的話,那么卡夫卡所營造的無彩世界則更多的表現(xiàn)出一種陰郁的消沉,這是獨屬于卡夫卡的精神世界。
出生于猶太家庭的卡夫卡形成了“恐懼”“懦弱”“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的成因多來自他的成長環(huán)境??ǚ蚩ㄉ畹牡胤绞潜粚V频膴W匈帝國統(tǒng)治的布拉格,他在布拉格處于兩難的境地,因為他既不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也不能說布拉格當?shù)鼐用袷褂玫慕菘苏Z,而只能使用作為帝國官方語言的德語。當時,93%的居民說的是捷克語,使用德語的人會被當?shù)鼐用衽懦?因為捷克人把德國人當成入侵者。所以,作為異邦人的卡夫卡仿佛生活在一座孤島上,失落、孤寂的情感不可避免。
卡夫卡的父親是一位商人,體格強壯,粗暴專制,靠著精明強干經(jīng)營起一家雜貨店,店名就是Kafka,店的標志是一只站在樹枝上的烏鴉,而卡夫卡自身就帶有烏鴉的陰森之氣。父親對于家庭和子女缺少耐心,更不會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他希望家庭成員是對他絕對服從的,稍有違背他的意愿,就會暴怒,對家人斥罵。在卡夫卡眼里,父親也有很多優(yōu)點,在信中,他將父親描述成一個“強壯,健康,胃口好,有支配力,能說會道,自滿自足,有優(yōu)越感,有任性,沉著果斷”[8]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卡夫卡”,但暴怒會使父親的所有弱點立刻暴露出來??ǚ蚩ǖ母绺缢赖迷?,而妹妹又是隔了很久才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面對父親的強大力量,他不得不承受第一次沖擊。對卡夫卡十分關心的母親也受到父親的壓迫,她在卡夫卡與父親產(chǎn)生沖突的時候反而會站在父親一邊去勸服卡夫卡。父親想把卡夫卡培養(yǎng)成一個強有力的,勇敢的小伙子,而卡夫卡的天性并非如此,所以就造成兩者本質(zhì)上的決裂。這個世界被卡夫卡分成三個部分,卡夫卡自己居住的世界是第一個部分,他是法令的無條件實施者,第二個部分是父親的世界,他是法令的頒布者,第三個部分是其他人,他們生活幸福,自由,不受法令約束??ǚ蚩▽⒆约号懦诹诵腋:妥杂傻氖澜缰狻?/p>
卡夫卡養(yǎng)成了矛盾的性格,他在給妹妹的信中坦承:“我寫的與說的不同,我說的與想的不同,我想的與應有的想法不同,由是一步步走向極端的黑暗?!盵9]這種矛盾性格,在他的婚姻問題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未寄出的《致父親》信中,他說到結(jié)婚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家庭、獲得獨立,然而考慮結(jié)婚這一過程卻花費了他數(shù)年的時間,從他決定結(jié)婚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絕望,并無法入睡,生活漸漸變得不再是生活。但最終他思考的結(jié)果卻是認為自己精神上沒有結(jié)婚的能力,認為在婚姻這條道路上充滿阻礙??ǚ蚩ㄕJ為對他的思想起著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是恐懼、懦弱、自卑以及無所不在的壓力。
正是在這種社會的專制統(tǒng)治以及父親的粗暴壓制下,形成了卡夫卡陰郁的性格,他時時表現(xiàn)出對生與死的思考,他恐懼、懦弱、自卑。他有著對父親的教育方式以及日常的行為極為不滿卻又充滿自責的復雜心理。正是這種性格心理的卡夫卡自動選擇了文本的無彩色風格。
總之,作為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卡夫卡是世界文學中的偉大人物。他留給人們的大量作品中,不管是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散文、日記與家信,都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他在書寫著“人”這一永恒主題,揭示出人的生存境遇,探究著人的孤獨感、異化感與恐懼感的成因??ǚ蚩ǖ淖髌藩毦咭桓?擁有著屬于他自己的文本色彩,包含著黑、白、灰的無彩色系使作品更能體現(xiàn)他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
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是其內(nèi)心的呈現(xiàn),與其說他寫的是現(xiàn)實世界,不如說寫的是他自己。正是由于他從小生活在社會與父親的雙重壓制下,使他的性格內(nèi)傾,他感到孤獨、恐懼、焦慮、懦弱,傾向于“死亡”。也正是由于他的這種性格傾向,使他選擇了無彩色系,這些無彩色在他的作品中象征著死亡、怪誕與恐懼,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文本色調(diào)。
注釋
[1]邵晶坤.當代美術名家技法談:光和色的美感表現(xiàn)[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01:14.
[2]尹成君.色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3.
[3]葉廷芳選編.卡夫卡散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01:63.
[4]趙山奎.沖擊塵世最后的邊界—論卡夫卡的死亡想象[J].外國文學評論,2009(01):203.
[5]劉芳.月亮的中西方文學審美意象分析[J].芒種,2013(24):098.
[6]李文倩.表現(xiàn)主義:繪畫與文學[J].藝術探索,2009(5):61.
[7]張慧佳.繪畫美學視域下的德國表現(xiàn)主義詩歌研究[N].光明日報,2014-2-10(012).
[8][9]葉廷芳主編.卡夫卡全集(第8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 18;239.
(作者介紹:周方,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