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燮
【摘 要】本文通過有關皮劃艇訓練文獻資料分析,對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系統化提出一個理論框架,在業(yè)余訓練工作上的參考。結果表明:各種力量素質訓練的主次關系和訓練方法的專項化是確定訓練內容的依據。而訓練方法的專項化是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的有效前提。
【關鍵詞】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訓練原則
0 前言
皮劃艇運動是綜合力量很強的周期性項目,也是我國近年來重點開展的奧運項目之一,發(fā)展十分迅速,在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取得了較好的名次,有的運動員還得了金牌。但是,對一名業(yè)余皮劃艇運動員來說,在劃船運動中,每一塊肌肉必須具備最佳的肌肉力量,而運動員肌肉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的發(fā)展程度是皮劃艇運動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允許有任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否則,會影響運動員的能力與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
1 影響專項力量發(fā)展的因素
在皮劃艇運動中,專項力量通過運動員陸上、水上、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訓練轉換到專項上面,直接影響到拉槳速度和劃槳的效果,從而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成績。所以,影響專項力量發(fā)展的幾個基本因素可歸納為:(1)運動員的速度力量水平,即人體在特定的負荷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動作速度。如果把速度力量轉換到水上,表現出來的是拉槳的速度,拉槳速度越快,表現出來的專項能力就越強(但還需要強調一點槳的抓水效果);(2)肌肉與四肢軀干間的協調能力。運動機體工作時,肌肉與四肢軀干間互相協調的能力越好,對完成運動技術動作用的速度及體能的節(jié)省都有顯著的效應。
2 發(fā)展專項力量的基本原則
2.1 全面發(fā)展的訓練原則
在皮劃艇運動員成長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增加的專項訓練要求,因此,打下一個穩(wěn)固的身體基礎是十分必要的。全面的力量訓練,可以使運動員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鍛煉,為專項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技術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共同作用原則
皮劃艇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時,要盡可能使完成動作過程所涉及到的原動肌、協調肌和對拉肌的工作方式與專項動作一致,從而使訓練收到最佳效果。
2.3 系統性原則
安排力量訓練要重視全年的系統性。研究表明,經過系統訓練的運動員肌肉力量增長很快,但停止訓練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在保證恢復和不出現肌肉損傷的前提下,應堅持力量的系統訓練。
3 發(fā)展專項力量的訓練方法
根據皮劃艇運動員機體能量代謝的特點來確定,皮劃艇運動是一項有氧與負荷強度較高的速度耐力項目。專項力量訓練內容應選擇較高有氧的負荷,并在練習的有氧、負荷強度和量的安排或不同練習內容的組合上體現出來。皮劃艇運動的用力結構中,專項力量的訓練必須和劃槳過程中所產生力的相關性,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是皮劃艇專項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還要包含最大的吸氧輸氧能力。
3.1 陸上的力量練習
針對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的3種性質,專項力量要達到較高的水平,大力量作為基礎力量,必須先發(fā)展。其次,是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的發(fā)展,這兩點基礎夯實了,方可為服務于專項。
(1)按該項目涉及到的主要器官劃分為呼吸循環(huán)系統耐力、肌肉耐力及全身協調耐力等;還可按參加運動時能量供應的特點劃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并可按運動的性質劃分為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等。對于體能主導性項目皮劃艇運動來說,耐力素質的發(fā)展水平對運動員的專項競技水平起著主導的作用。
(2)皮劃艇運動的特性,國內外許多專家已把這項運動定性為速度耐力項目。所以發(fā)展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水平,是皮劃艇運動的必然。其訓練方法主要采用與專項動作相似的動作,正所謂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專項化。
(3)進行專項大力量(85%以上)練習時,在負荷安排上可采用逐次增加強度負荷、減少重復次數的金字塔式的方法。這樣的安排可將增大肌肉體積的練習與改善肌肉協調功能的練習結合進來;可通過小負荷25%~35%的練習,可使有機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可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2 水上負重劃
水上訓練堅持以“每一槳劃槳的效果”為重點,做到技術訓練與負荷訓練統一。負重劃是發(fā)展專項力量最為直接有效的訓練手段。其方法是:在單人艇的訓練中,可采用在船體上增加阻力的方法。訓練手段:一種是采用85%以上的劃槳力量進行100米至250米的距離,進行抗阻速度力量重復劃;另一種是采用每分鐘60槳~70槳的槳頻,用65%~75%的劃槳力量進行2~6公里的力量劃。
這種訓練手段的好處是可以把陸上的輔助訓練能力較直接地轉換到水上去,從而達到提高專項成績的目的。
3.3 皮劃艇測功儀的力量訓練
測功儀是與皮劃艇劃行中動作非常相似的模擬練習器。它的優(yōu)點是便于控制練習過程中的訓練強度、阻力的大小隨訓練的需要而調整,在做專項力量時,一般采用較大阻力,中等頻率的重復劃來實現。如頻率為每分鐘60~70槳,10分鐘時間,劃3~4組的全力劃槳。教練員可按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身體狀況,掌握訓練的負荷和重復組數。
這種訓練手段可有效地訓練運動員在劃槳時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協調用力能力,能夠保證運動員專項力量和心血管機能發(fā)展的實施。
4 發(fā)展專項力量素質應注意的問題
(1)力量素質的訓練效果與持續(xù)時間和訓練法有很大關系,如間隔時間較大或停止訓練后,力量素質也隨之消退。因此,要發(fā)展力量素質,必須全年堅持。
根據需要使機體局部的力量練習與整體的力量練習結合起來,把發(fā)展大肌肉群力量和發(fā)展小肌肉群力量練習結合起來,從而防止局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負擔過重而引起的損傷。
(2)陸上的力量訓練應與專項密切相結合;首先,從動作的相似性、肌肉的用力方向,力量訓練的肌肉群及關節(jié)與專項動作協調配合等,都應有效地為專項訓練服務。速度耐力的訓練,應與專項比賽距離的消耗能力相聯系。這樣,訓練起來既有針對性又有可塑性,可達到較實際的訓練成效。
(3)測功儀或水上負重劃的量和強度需要教練員隨機掌握,應從運動員體力上反應的真實狀況而制定訓練計劃。
(4)要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應注意運動員每一槳的拉槳速度的船的運行速度。
5 結論
(1)在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內容的確定上,涉及到能量代謝、項目特點、運動技術、不同練習對象的特點。它們對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方法的專項化實施過程中起理論指導作用。
(2)為了盡快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和保證訓練效果,教練員必須對運動員講清專項力量訓練的重要性,以及專項力量及專項成績之間的關系。在訓練中采用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提高運動員對專項力量訓練的興趣,保證訓練質量和強度。在加強以上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運動員身體各部位的柔韌訓練,以保證專項力量能最有效地利用和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星,蔡有志.體能——力量訓練指南[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0. [2]劉愛杰,袁守龍,曹景偉,吳昊.我國皮劃艇科學訓練的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1).
[3]宋應華,董小衛(wèi).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內容、方法及調控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9(9).
[4]周學軍.皮劃艇力量訓練的誤區(qū)[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
[5]付曉榮.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的要點[J].山東體育科技,2002(2).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