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醫(yī)
[摘 要]自由問題是康德哲學的基礎,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中從思辨層面提出了先驗自由的概念,并在《法權論的形而上學》中將其近一步推廣到經(jīng)驗層面,提出了“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的社會構想。通過對康德關于“先驗自由”和“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的論述做簡要分析,可以探究二者在邏輯上的承襲關系和在本質上的一致性。
[關鍵詞]先驗自由;理性;道德法則;定言命令;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中圖分類號]B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3 — 0068 — 03
自蘇格拉底以來,自由意志即成為西方哲學的一大重要議題,經(jīng)過中世紀經(jīng)院神學家的闡釋,自由意志與宿命論兩種觀點的分野和對立愈演愈烈。在康德這里,自由問題更是作為其倫理學的基礎而提出的。康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學的奠基》一書中有過對“自由”問題的論述,在《法權論的形而上學》中,又闡述了自由人共處與聯(lián)合的設想,二者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是康德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哲學思想。本文將通過對上述兩本著作中康德對自由問題的討論加以簡要分析,來探究其實踐自由到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傳承。
一、“自由”問題的提出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首次提出了“自由”的問題,并通過第三個二律背反論證了自由實現(xiàn)的可能性。然而,這種可能性只是邏輯概念層面的,并未觸及經(jīng)驗世界,換言之,康德在這一階段所論證的“自由”還只停留在思辨的層面,而非指現(xiàn)實的存在。那么,自由何以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世界成為可能?這就是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向《法權論的形而上學》的過渡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先驗自由與道德法則
1.何為“自由意志”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中稱,“意志是有生命的存在者就其有理性而言的一種因果性,而自由則是這種因果性在能夠不依賴于外來的規(guī)定它的原因而起作用時的那種屬性?!雹俸喍灾?,所謂“意志”,就是“有生命、有理性的存在者”,換言之,人因為他們所擁有的理性而產(chǎn)生的東西。歸納起來,“意志”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屬于有生命、有理性的存在者,也就是人;二是因理性而產(chǎn)生。質言之,意志就是人的理性的產(chǎn)物。而“自由”則是指人的理性在不受外在規(guī)定制約的情況下產(chǎn)生意志時的屬性,換言之,當一個人在完全自我主導理性時產(chǎn)生了意志,那么則稱此過程是自由的。這就是康德提出的所謂“消極自由”的概念。
以此概念反推西方哲學史上的爭論可知,所謂“自由意志”,就是指人在不受外來規(guī)定制約時產(chǎn)生的意志。這些意志有善有惡,若以宗教果報的觀點來看,則作為行為主體的人是唯一對該意志負責的,因此也理應接受宗教賞善罰惡的審判。然而,若承認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則否定了神的“全能”,在宗教尤其是一神教的預設中,神的“旨意”是必然加諸人的理性的,那么按照康德的觀點,理性產(chǎn)生意志的過程受到了外來的干預,此時人是不自由的,因此產(chǎn)生的意志以及行為都不帶有道德屬性,人也就不需要為之負責。由此宿命論和自由意志兩派的主張都陷入了悖論。
繼而康德又由消極自由推導出了“積極自由”的概念。他說,“既然一種因果性的概念帶有法則的概念,按照法則,由于我們稱為原因的某種東西,另一種東西亦即結果必然被設定,所以,自由盡管不是意志依照自然法則的一種屬性,但卻并不因此而是根本無法則的,反而必須是一種依照不變法則的因果性?!雹僖簿褪钦f,雖然自由意志是理性不受任何外在規(guī)定而產(chǎn)生的,但由理性產(chǎn)生意志的這一因果鏈條本身就是規(guī)定了的。換言之,自由意志固然不受外來規(guī)條的限制,但其本身要受“意志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法則”的限制,也就是康德所講的“自律”,而這個“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法”的法則康德認為就是“道德法則”,因為“道德的原則畢竟始終是一個綜合命題。”②也就是說,道德的原則最先即預設在了自由意志當中,一個不受外界規(guī)定的自由意志并不是為所欲為的存在,相反,它只服從自己內在的道德法則,也就是“自律”。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康德認為一個自由的意志是人通過理性在不受任何外來規(guī)定限制的前提下產(chǎn)生的東西,但它要受到來自自身的“道德法則”的制約。
2.“自由”是一切理性存在者的屬性
按照康德的說法,一個自由意志的屬性擁有者是僅服從“道德法則”規(guī)定的,因而是“絕對善”的。然而在經(jīng)驗的世界中,我們仿佛找不到“絕對善”的存在者,所謂“人無完人”即言此意。因此康德稱,“闡明只能先天地進行”③,而不能從經(jīng)驗出發(fā)。他認為自由應預設為一切理性存在者的屬性,也就是說,所有人的意志都應是自由的。由此觀之,在康德看來,所有有理性的人都應當是絕對善的。他說,“我們設想一種理性,而這種理性是實踐的,也就是說,它就自己的客體而言具有因果性。”④換言之,康德所說的這種實踐理性在認識客體時,是以自身為原因的,也就是說,在實踐的理性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別的地方的指導”,而完全出自自身的意愿?!斑@種理性必須把自己視為自己的原則的創(chuàng)作者,不依賴于外來的影響?!雹葸@種實踐理性“必須被他自己視為自由的,也就是說,一個理性存在者的意志惟有在自由的理念下才是一個自身的意志,因而必須在實踐方面被歸于一切理性的存在者?!雹拊诖丝档陆忉屃怂鲝堊杂梢庵緦儆谒欣硇源嬖谡叩脑颍阂粋€承認自己具有理性的存在者,只有在自由的預設下才能產(chǎn)生意志,亦即一個人若具有理性,則他必然存在自由意志,此處所指的是先驗的自由,它也必然處于道德法則之下。
3.先驗自由
這樣的預設難免與經(jīng)驗事實相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感到不自由,雖然擁有理性,但所產(chǎn)生的意志要受到多種外在規(guī)定的限制。實際上康德所說的自由意志是針對其處于道德法則之下而言的。
那么何為“道德法則”?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將其描述為,“如果那個條件被認識到是客觀的、即作為對每個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有效的,這些原理就是客觀的,或者是一些實踐的法則。”⑦在康德看來,人是“不以理性法則作為其意志的唯一動機的有限的有理性的存在者”,而只有將“定言命令”施加給人們才符合道德法則的形式,也就是無條件的、以自身為目的的、不摻雜任何經(jīng)驗和感性因素的絕對命令??档抡J為,定言命令是以先驗的自由為前提的。康德以自由作為道德法則存在的條件,這里的自由不是經(jīng)驗層面而是先驗的自由。
先驗的自由即積極的自由,是與道德法則相伴而生的。當人們的理性產(chǎn)生意志時,預設在理性中的道德原則就會對理性做出一個定言命令,使該意志無法偏離道德法則。也就是說,先驗的自由即是理性對于自身的約束,簡而言之,自由就是自律??档滤珜У淖杂沙蔀槊總€理性存在者的屬性即言人類運用理性對于自身做出約束,因而違背道德法則的意志就是不自由的。
三、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1.何為“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如前文所述,康德將自由解釋為自律,也就是理性在產(chǎn)生意志的過程中所先天預設的道德原則對理性自身做出的定言命令。如此看來,一個自由的人,其意志一定與道德法則相一致。康德認為,自由是先驗地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這并不是經(jīng)驗的自由。也就是說,雖然他預設了“每個理性存在者都先驗地擁有自由”,但這只是先驗意義上的存在,或稱是理性存在者所擁有的某種潛能。換言之,人最初的自由只是一種可能,而非實現(xiàn)了的實踐自由??档略凇斗嘈味蠈W》中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自然狀態(tài)的野性自由、法治狀態(tài)的法治自由和倫理社會的道德自由”⑧,也就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由此觀之,康德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是從蒙昧到訂立契約,最終實現(xiàn)倫理自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理性的因素不斷增加,最終完全合于道德法則時,人即變?yōu)樽杂扇?,而此時所建立的社會,就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2.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準備階段
康德對人類社會自由發(fā)展三個階段的理論類似于弗洛伊德關于“自我”、“本我”與“超我”的劃分。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中,每個人身上都背負了這三個“我”。所謂“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是完全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的存在,這對應了康德的“野性自由”狀態(tài)。此時人的理性尚未得到開發(fā),社會契約亦尚未訂立,人類社會處于霍布斯所說“人對人是狼”的階段中。
在這個時期,人們的理性處于沉睡狀態(tài),社會唯一的準則即是人趨利避害的類本質。當一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時,必然會觸及甚至危害到他人的利益,而解決方法只能是憑借獸性和蠻力的角逐和爭斗。這是人最原始的狀態(tài),在沒有理性指導的情況下,人們肆無忌憚地追求自身的自由,這是以約束他人自由為前提的,因而此時的自由并不是康德的“先驗自由”,而是經(jīng)驗層面的、非道德甚至是反道德法則的自由。其特點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理性判斷并且與道德法則相悖。這在道德意義上來看是極“惡”的,但卻是先驗自由實現(xiàn)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這是人類的原始階段,也是由惡向善的開端。
繼而根據(jù)康德的理論,人類進入了“法治自由”的階段。顧名思義,由于獸性法則和互相傷害的社會不利于生存發(fā)展,因此它不能持存。在人類的理性有了初步的覺醒后,開始出現(xiàn)了以訂立契約、相互妥協(xié)為基礎的法治社會,通過法律的約束開啟了自由的新紀元,即現(xiàn)今我們正處于的公民社會。在這一階段中,人的類本質得到了收斂,理性開始指導社會生活,也就是“自我”開始壓制“本我”的欲求。
在整個社會中人類理性的結晶即是法律,康德稱“法律就是那些使任何人有意識的行為相協(xié)調的全部條件的綜合?!雹僖簿褪钦f,法律對任何人生效,它迫使有意識的人為自己所有在理性指導下產(chǎn)生的行為負責??梢姺杀厝皇抢硇缘玫匠浞职l(fā)展后的產(chǎn)物。
這時的人們擁有較“野性狀態(tài)”更多的自由,換言之,在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人們可以盡其所能去追求自由。同時有異于自然狀態(tài),人們還擁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不必擔心自己的生存權利隨時被他人剝奪,這也正是自由實現(xiàn)的一大前提。然而,“法治自由”亦不同于康德追求的“先驗自由”狀態(tài),雖然表面上所有人都要遵從道德法則,但這是在法律制約下的一種產(chǎn)物,換言之,此時人的理性還不足以完全壓制本能欲求的沖動,只能依靠外在規(guī)定的約束來達到暫時的平衡。可以看出,此時人們的自由是建立在對“惡”的壓制前提下的,在弗洛伊德看來,這種壓制下的平衡是脆弱的。在心理學范疇中,弗洛伊德將理性壓制本能所產(chǎn)生的不穩(wěn)定因素稱為“利比多”,在正常范圍內,“利比多”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源動力,然而一旦超量,本能就會擺脫理性的束縛,產(chǎn)生極為嚴重的后果。由此可見,“法治自由”雖然與道德法則相契合,但其不穩(wěn)定的平衡是通過理性對本能的壓抑實現(xiàn)的,因此亦非康德的“先驗自由”。
綜上所述,“先驗自由”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理性主導本能欲求,使行為符合道德法則的規(guī)定;二是不受到任何外在規(guī)定的制約,也就是完全出自理性本身的訴求,通過定言命令的方式實現(xiàn)自律。這種自由若在經(jīng)驗中實現(xiàn),則人即成為“自由人”,所建立的社會即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或稱“倫理狀態(tài)下的道德自由”。
3.倫理狀態(tài)下的道德自由
從前文推論,先驗自由的狀態(tài)應是完全出自理性本身訴求的,完全符合道德法則規(guī)定的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的自由得到完全的實現(xiàn),社會公民的行為一方面不再需要外在規(guī)定諸如法律的制約,而另一方面又自發(fā)地符合道德法則?!叭藗兘M成一個道德共同體——目的國,從而達到倫理上的公民狀態(tài),又稱為倫理共同體,亦即上帝之國?!雹谠谶@一共同體中,道德規(guī)范將根植于每個公民的理性之中,而非以法律規(guī)條的形式加以約束而成。也許在表面上“自由人的共同體”與“法治自由”狀態(tài)下的公民社會并無甚大差別,但在本質上,社會公民的理性已從“他律”升華為“自律”,人們踐行道德法則時再無其他功利的因素摻雜其中,而是完全出于理性的自覺,如孟子所說的“四端”發(fā)顯于外在,成為了行為的必然。
可以看出,“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具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處于其中的每位公民都是“自由人”,也就是理性完全主導本能,行為自發(fā)合于道德法則,完全服從定言命令,而非摻雜功利因素的假言命令;二是公民自由的權利得到空前保障,一個在完全自愿前提下行為自然符合道德的公民社會已不再需要類似君主寡頭的統(tǒng)治,而完全實現(xiàn)了道德倫理自治,這種社會既不同于專制政體,亦不需要以法治為基礎的共和制,而是在全體社會公民的理性得到高度發(fā)展后所產(chǎn)生的群體自律。
四、結語
這種理想化的社會需要先驗自由作為其前提,也是康德在哲學思辨層面做出的類似“烏托邦”式的幻想。但從人類歷史的演進可以看出,在生物本能的博弈中,理性逐漸走向強勢,這是社會文明不斷發(fā)展的標志,也是人類自由得以實現(xiàn)的唯一保障?!跋闰炞杂伞焙汀白杂扇说穆?lián)合體”是康德哲學中極其深遠的命題,也是康德對于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二者在邏輯順序中具有一致性,換言之,“先驗自由”是康德在思辨層面做出的一個理想模型,而“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則是在這一理想模型的基礎上構建的未來社會政治藍圖,“先驗自由”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和基礎,而“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則是對“先驗自由”的運用和踐行。
〔參 考 文 獻〕
〔1〕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M〕.沈叔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3〕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4〕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韓水法.批判的形而上學(康德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6〕楊治.“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康德實現(xiàn)自由的必然階段〔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9).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