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不太習慣借助任何方式去講述人生中遇到的痛苦和困難(以下簡稱:苦難),別以為我整天嘻嘻哈哈的,我有自己的苦難,你也一定有,只是這些事情和愉快經歷不同,它很難與人分享,因為別人無法從你的苦難里汲取養(yǎng)份,改善心情,它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負能量。
我試著講一件小事,你試著聽聽看先:我10歲那年夏天借住在姨媽家里,姨父是碼頭工人,所以我能混進上海十六鋪碼頭港區(qū)內玩耍。有一天我在碼頭上一塊一端上翹的鐵板上學跳水運動員那樣借助彈力跳起然后落地。結果沒跳準,騰空下落時小腿前側直接剮到反彈起來的生銹的鐵板,一塊肉生生被鐵板舀出來,血不停地流。我忍住從未有過的疼痛和恐懼快速走回姨媽家,自己趟到床上就昏過去了,醒來的時候已經被簡單地包扎,然后就是送醫(yī)院,打破傷風針,縫線,醫(yī)生一邊縫一邊說能看見里面白色的小腿骨……
讓我猜猜你看完這段經歷的反應。你肯定覺得很疼,有點惡心,替我擔心;或者冷漠一點你會覺得我這樣頑皮的小孩子能活到今天也是不易;又或者,你沒什么感覺,這件事本來就與你毫不相干。但如果我是當面告訴你,你大概會很糾結,必須表現(xiàn)得很關心人的樣子,表情里得擠出一些憐憫,原本可以邊聽邊看手機的,現(xiàn)在得強迫自己放下來,眼神看過來,要不然就顯得自己太冷血。這不像聽別人講八卦或笑話,不好笑你完全可以不理不笑,繼續(xù)看手機,對方也不會在意你的反應,反而會檢討自己為什么說話不好笑。這就是講笑話和講苦難之間的區(qū)別,講笑話的目的很明確,就想博你開懷一笑,講苦難的目的是啥?你想讓我哭?基本沒可能吧;你想讓我?guī)偷侥闶裁??還不至于吧;你沒想過我的感受,只想說出來讓自己爽?那我只好祝你活該了。
網絡上經常流傳一些奇葩諫言,其中有一句講得挺好:不要和別人說你的難處,因為八成的人聽了不在乎,剩余兩成聽了很開心。沒必要臆測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分明是你自己沒有想過把自己的苦分享出來后,你想讓別人怎么回應,朋友圈里給你點贊?
龍應臺的書里提及一些當年抗日戰(zhàn)爭的老兵,和他們的孫兒講抗戰(zhàn)的故事,什么一百個人里活著回來一個,什么搶過敵人的刺刀再徒手肉搏干掉十幾個,什么物資短缺餓到想把自己吃掉,那些他們親身經歷卻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的苦難,在別人聽起來只是一個故事。于是那些老兵索性用一種輕描淡寫或者詼諧的方式當成故事來講,他們的孫兒卻還是不買賬,常常不耐煩地打斷:“這故事聽你講了一百遍了,爺爺你別再講啦!”這就是我們試圖講述苦難時時常遇到的尷尬。
今年“香港100”超級馬拉松恰逢香港超過半個世紀來最寒冷的一天舉行,恰逢我也參賽了。我知難而退,賽程過半主動退賽回酒店睡覺。第二天早上另兩個跑完全程的朋友回來,敲開我房門,他們用極平常的語氣說:“你不知道后一段有多虐?!大帽山上全是冰,我們身上衣服也都結出一層冰殼,飲水袋被凍住喝不了水,一路滑著摔下山……我真的想到了死亡……到終點的時候我們都哭了,真哭了!”我也只能聽,我能想象到他們幾個小時前的處境可能還不及當時真實慘狀的三成,我能做的只是一邊聽一邊給他們做熱水,叫酒店送兩碗云吞面上來。在我看來他們和兩個泡了一夜酒吧喝得醉醺醺回來的兄弟沒什么兩樣。因為他們再怎么形容都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真實的處境,你也無法憑想象來還原那種痛苦,你只能當一個好聽眾。
請不要誤會我是在否定苦難對于人成長和進化的積極作用,如果一個人能真正體會到別人的苦,深入靈魂般地去品嘗別人的難,他所獲取的將是勝似十全大補膏般的心靈雞湯,人生經驗值瞬間高漲。只不過世上罕有高人才能有效分享苦難。今年連獲六項金球獎的大片,奧斯卡奪獎大熱門《The Revenant》就做了這樣的嘗試,電影將一個獵人九死一生的經歷通過銀幕徹骨沁入每個人的心靈,讓人真實感受被熊咬到九成死時的痛,緊接著親眼目睹兒子被人殺死卻無力反抗的絕望,不說那么多了,我只是想說一個人要成長,是必須親身經歷和面對一些苦難的,這些苦無法讓別人幫你承受,然后分享給你,這樣做是無效的。《The Revenant》做得再好,也是一場彷真度很高的分享會,你仍然需要自己在冬季去走一走那些充滿危險的荒原,在黑夜里只身闖入麥理浩徑,試著像港百選手一樣翻越至少一座山,這是成長的捷徑,你不試永遠不會懂。
順便說一句,我猜《The Revenant》的男主角小李哥這次還是拿不到奧斯卡金人的,因為用演繹的方式企圖讓所有人獲得苦痛經歷,這項挑戰(zhàn)實在比天還大,他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