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仿
?
記敘重線索寫作有章法
□劉德仿
線索是以某個人、某個事物、某個事件等將文章的材料組織和串聯(lián)起來,并貫穿于全文始終的一種寫作技法。這種寫作技法經常為作者使用?!段饔斡洝肥菑V受同學們喜歡的一部神話小說,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石猴出世”“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很多神話故事。那么,吳承恩是怎樣將這些故事組織起來的呢?原來,他以唐僧西天取經為線索,把這些神話故事串聯(lián)在一起,按“奉旨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取經歸來”這一線索成文,于是寫成了這部舉世聞名的巨著。這種用一條線貫穿全文的方法,在寫作技法上稱之為“彩線穿珠法”。
線索猶如縫制衣服的線,它能把文章中各種材料和內容貫穿起來,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正如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制起來。沒有線,是縫不成衣服的。因此線索在文章中起的作用不容小覷。
在記敘文中,如何設置線索呢?
記敘文的線索是指貫穿全文,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人、事、物、情感等。我們要根據寫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線索,來組織材料行文。
以人物為記敘文的線索,文章就要圍繞這個人物的一言一行來展開,按照人物動作行為的變化、思想性格的發(fā)展等來組織材料,從而揭示主題內涵。如《音樂巨人貝多芬》就是以貝多芬為線索來構筑全文。
以事件的發(fā)展作為記敘的線索,文章就要圍繞中心事件逐層展開,寫好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如《散步》一文就以“散步”這件事為線索,主要講祖孫三代湊在一起“散步”這件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經過,表現(xiàn)了一家人互敬互愛的情誼,也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以時間為記敘的線索,文章就要表現(xiàn)事物在不同時間的發(fā)展變化和不同特點。如《觀潮》一文,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順序來寫。先寫了潮來之前翹首盼望的人群,接著寫潮來之時的壯觀場面,最后又寫了潮過之后“依舊風號浪吼”的余波。所見所聞,條理分明,把被稱作“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寫得有聲有色,使人讀后如臨其境。
以地點轉移為記敘的線索,可以隨地點的轉移來介紹人和事物。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按“百草園的生活——三味書屋的生活”的順序來寫,譜寫了一曲童年往事的優(yōu)美樂章。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充滿了對童年生活的留戀之情。
以具體事物作為記敘的線索,文章就要圍繞著這一事物貫穿全文,將各種人或事都集中在它周圍展開敘述。如《我的第一本書》以“我的第一本書”為線索,表達由書引發(fā)的父子之間的情感、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點出了作者對于貧困落后的家鄉(xiāng)的獨特感受?!拔业牡谝槐緯边@一主線貫穿全文,把關于親情與友情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不僅令作者終生難忘,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以思想感情變化為記敘的線索,可以按作者的喜好來安排文章的情節(jié)。如《林海》一文,作者初入興安嶺,因為沒有“奇峰怪石”,不是“高不可攀”,所以感到“親切舒服”。接著看到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富足的資源,美得并不空洞,感到“親切與舒服”。最后經過深入了解,認識到興安嶺綜合利用,含有“興國安邦”之義,“怎能不使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呢?”這樣層層深入,使文章中心躍然紙上。
在一篇文章里,事物發(fā)展的過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我們讀課文,如果抓住了線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結構,領會中心思想;在寫作時,如果抓住了線索,就容易做到圍繞中心,組織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確、條理井然,這樣顯得內容集中,脈絡清晰。線索在文章中是起連貫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連貫的線索,那么文章就會成為一串美麗的珍珠。如《羚羊木雕》這篇文章就是緊緊扣住“羚羊木雕”這條線索來貫穿全文的。通過“查問木雕——贈送木雕——取回木雕”幾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態(tài),并提出疑問:要木雕還是要友情?是否“取回木雕”是整個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點。這樣就會使文章結構緊湊,內容完整,給人一種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感覺。
文章中如果只有一條線索,我們習慣稱為單線。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很多都是單線的。如胡適的《我的母親》是以“母親的對人態(tài)度”為線索,通過寫母親對三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來表現(xiàn)母親嚴格、慈愛和剛強三個方面的特點。
不過也有些文章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稱為復線。其中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嚴謹?shù)木€索是明線,也稱為主線;次要的線索稱為副線。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貫穿全文的線索有兩條——“爸爸愛花”和“畢業(yè)典禮”?!鞍职謵刍ā必灤┝巳?,是全文的核心,以此來作為線索,將整篇文章鏈接在一起,記錄了我的成長。
主線一般要明朗、突出,副線則要和主線密切相關,二者都要為主題服務。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藤野先生》也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以“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的線索,這是明線;還有一條是以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為線索,這是暗線。因此,在選用線索時,我們可以“一線貫穿”,也可以“雙線并行”,還可以“多管齊下”,只要有助于文章的情節(jié)的發(fā)展,就可以“因地制宜”。
記敘文的線索是多種多樣的,在使用時可以靈活加以運用,但這并不是說線索可以隨意地設置。其實,在文章中安排線索也應“有法可依”。在安排線索時要注意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首先,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于記敘情節(jié)的展開,必須有助于表達文章的中心意思。其次,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好所要表達的內容,就要真正起到組織、串聯(lián)材料和貫穿始終的作用。再次,線索的安排還要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線索明,敘事清”這是記敘文必須遵守的一條基本原則。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寫作文章,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線索,才會理順文章的層次,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因此,學會運用“線索”這一寫作技法,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