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喬王高榮
?
養(yǎng)殖池塘的春季管理技術
○劉山喬王高榮
水產動物經過長時間的越冬低溫生存與適應,其體力消耗、抗環(huán)境變異能力降到極限,隨著春季的氣溫、水溫逐漸回升,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也隨溫度升高大量繁殖,容易引發(fā)各種疾病并流行。此時,如不及時預防與治療,會造成養(yǎng)殖動物發(fā)病甚至死亡,給養(yǎng)殖戶造成經濟損失。經過一個越冬期,養(yǎng)殖池塘水質一般有老化、水體下層缺氧等特點,因此,養(yǎng)殖池塘春季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視。筆者認為,主要抓好水質管理、飼料投喂管理、防病防缺氧管理等幾項要點。具體措施如下:
1. 養(yǎng)殖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滿水,應該由淺到深逐步加入,以利提高水溫,促進養(yǎng)殖動物快速生長,一般10~15天加水1次。早春魚池水深控制在0.8~1m以內,晚春池水加深到1.5m左右;蝦、蟹養(yǎng)殖水面水深應由0.6m逐步加深到1m,室外養(yǎng)鱉池應換去大部分池塘老水,早春水深掌握在0.5m左右,晚春以后逐步加深到養(yǎng)殖的正常水位。
2. 當水溫上升到10℃以上時,一般的水產養(yǎng)殖動物已開始攝食,攝食量隨水溫的升高而逐漸增大。此時應及早開食,投喂新鮮質優(yōu)的飼料,保障其能提早開食,促進體質的恢復。飼料中添加水產用多維等,可增強抗病力,促進生長,提高養(yǎng)殖產量。
3. 春季常出現陰雨天氣,氣壓較低,水體易缺氧,此時水質管理的要點是:加強巡塘,注意魚塘有無浮頭現象出現,若出現浮頭現象,應及時開啟增氧機增氧,浮頭現象嚴重時結合拋撒增氧劑(如立氧、速氧等),并及時對魚塘更換、加注新鮮水;視魚塘底質惡化情況,施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保持魚塘良好的水質環(huán)境。
4. 做好防病治病措施,掌握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盡量避免魚病發(fā)生,保障健康生長。在春季,魚類容易患水霉病、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小瓜蟲病、斜管蟲病、錨頭蚤疾等,蝦、蟹的常見病有黑鰓病、爛肢病、甲殼病和纖毛蟲病、蟹奴病等,鱉的常見病有腐皮病、紅脖子病、赤斑病、腮腺炎和累枝蟲病等。春季要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把疾病控制在初始階段。同時,要防止鳥類、鼠類、水蛇等自然敵害對于養(yǎng)殖動物的危害。
不僅過冬水產動物在春季需要加強管理,在放養(yǎng)苗種的時候,更要注意。
1. 苗種的運輸成為淡水養(yǎng)殖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輸要操作精細、安全、高效,應保證和提高運輸成活率。運輸苗種時應注意運輸前制定周密的運輸計劃,準備好裝卸、起運;消毒工具和藥物。運輸密度要根據放養(yǎng)的種類、規(guī)格、水溫、水質、運輸時間、運輸方法和供氧設備等綜合確定。宜選擇氣溫較低的晴天運輸苗種,起運前對苗種應停喂,拉網練苗。2. 苗種下塘前,水源充足的池塘可以先放水干塘,挖去過厚的淤泥,保持10~15cm淤泥即可,鏟除塘邊四周雜草,堵塞池埂漏洞,改淺水為深水,增加蓄水量,擴大苗種投放數量,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為養(yǎng)殖高產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進(注)水困難和不能放水的池塘要帶水用藥物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清塘消毒常用的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餅等。生石灰的作用是改良底質和水質,中和酸性,提高pH值;漂白粉殺滅病原體,消除過量的浮游生物,也有改良水質的作用;而茶餅則清除野雜魚。苗種下塘前應先檢查清塘后藥效是否已過,早春水溫低、毒性消失慢,應提前放魚試水。
3. 下塘時注意裝苗種容器的水與池塘水溫差不超過±3℃,特別是小規(guī)格苗種,容易造成死亡降低成活率。早春水溫低,魚苗規(guī)格較小,魚塘的水不要一次注滿,要隨著投餌施肥和魚苗生長、天氣變化而逐漸加高水位,一般每半月注水一次,每次加入10~15cm,4-5月份一般水位可控制在0.8~1m左右。
4. 實踐證明,對外購苗種實施及時消毒,可有效防止疾病發(fā)生。早春溫度低,苗種在起運、裝卸中難免有創(chuàng)傷,如不及時消毒容易發(fā)生水霉病。
消毒時要注意三點:
(1)藥物要現配現用,防止失效。
(2)藥物劑量要準確,避免藥量不足達不到預期效果或用藥過量造成損失。
(3)浸洗時間要適當,發(fā)現魚種有忍耐不住現象時,應立即加水或放入塘內。
(通聯:226623,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zhèn)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