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海
(江南大學(xué)食品文化研究所,江蘇 無錫 214063)
?
韓非子的飲食思想*
徐興海
(江南大學(xué)食品文化研究所,江蘇 無錫 214063)
韓非是秦代最為著名的法家學(xué)說集大成者,又是飲食思想家。他記載了上古時期的飲食狀況,揭示神話傳說人物的飲食思想,對當(dāng)時的糧食政策有獨到研究,因此成為戰(zhàn)國秦漢時期最為重要的飲食思想家。以《韓非子》為文本探討其飲食思想的卓越之處。
韓非子;飲食;思想
韓非(約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后世稱他為韓非子。著名的哲學(xué)家、法家學(xué)說集大成者、散文家。因其同學(xué)李斯的推薦,成為秦始皇嬴政的顧問。他創(chuàng)立法家學(xué)說,主張“以法治國”,為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專制的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此兩千年的各王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quán)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的主體。
韓非子還是飲食思想家,他的研究,涉及上古時期的飲食狀況,神話傳說人物的飲食思想,當(dāng)代的糧食政策,普通人的生活形態(tài),酒文化,等等。韓非子有鮮明的法家思想,所以以獨特的視角,對飲食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前人之未發(fā),獨辟蹊徑。韓非子善辯,辯論中往往設(shè)喻引譬,創(chuàng)設(shè)寓言,引征俗語,并且總是征引飲食的例子,親切易懂而具有說服力。他的這些研究都保存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子的遠(yuǎn)古飲食研究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對上古時代的飲食生活狀況的描述是獨特的,真實的,具有十分可貴的價值。
《韓非子·五蠹》追記遠(yuǎn)古時期先民的飲食狀況 :“上古之時,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這一記載是獨特的,所反映的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狀態(tài)是真實的,與當(dāng)代的考古研究所得出的結(jié)論是相符的。這說明他對歷史傳說的發(fā)掘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他有科學(xué)的解讀,因而穿透歷史迷霧,獨具慧眼。他對火的運用功績的評價是開先河的,指出其乃是人類進(jìn)化史上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使人們的成活率有大大的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有了提高。
韓非子主張厚今薄古,不循古法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痹掚m如此說,然而他舉起例子來,總是說古代好,男子不用勞作,就有吃的,有穿的,同樣的是在《五蠹》里說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yǎng)足,人民少而財有余,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p>
韓非子是法家人物,但是卻并不自設(shè)樊籬,和儒家一樣,不忘夸贊堯舜時期好,從飲食上觀察政治領(lǐng)袖是否可能有作為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雖監(jiān)門之服養(yǎng),不虧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鍤,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jiān)門之養(yǎng),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p>
韓非子認(rèn)為堯、虞舜是政治家的表率,他們飲食上的節(jié)儉更是值得稱贊。他指出政治家的十種過失,第六種是耽于女樂,就是沉浸于女色音樂歌舞中的安樂享受,特別是飲食上的享受。韓非子特別舉到堯舜禹飲食上節(jié)儉的例子,以作為政治家的榜樣?!俄n非子》所引用的故事說,秦穆公希望聽聽古代君主得國失國是因為什么?回答是常常因為儉樸得國,因為奢侈失國。過去堯擁有天下,用陶器吃飯,用陶器喝水。他的領(lǐng)土南到交趾,北到幽都,東西到達(dá)日月升落的地方,沒有不臣服的。堯禪讓天下,虞舜接受下來,所做的餐具,都是砍伐山上樹木制作成的,削鋸成器,修整痕跡,在上面涂上漆和墨,送到宮里作為食器。諸侯認(rèn)為太奢侈,不臣服的方國有十三個。虞舜禪讓天下,傳給夏禹,夏禹所做的祭器,在外面染墨,里面繪上紅色,縵帛做車墊,草席飾有斜紋邊緣,杯勺有花紋,酒器有裝飾。這就更加奢侈了,而不臣服的方國有三十三個。夏王朝滅亡,殷商接受天下,所做的大輅,旗子上裝有九條飄帶,食器雕琢,杯勺刻鏤,白色的墻壁和臺階,墊席織成花紋。這就更加奢侈了,而不臣服的方國有五十三個。君主都注重文采華麗了,而愿意服從的越來越少。所以說,節(jié)儉是治國的原則。
韓非子贊頌堯舜禹的節(jié)儉,對于其后代的由簡入豐予以批判,在《喻老》篇中標(biāo)示了殷王紂酒池肉林的例子,說明奢華的飲食追求是政治墮落的開始,也稱頌了箕子的見微知著。故事說當(dāng)年紂王使用象牙筷子,大臣箕子見了覺得害怕。因為箕子認(rèn)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會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會吃粗糧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著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著華貴的衣服,坐在寬廣的屋子,高高的亭臺上吃?;优逻@個結(jié)局,所以在看到開始的時候感到恐懼。過了五年,紂王造了酒池肉林,設(shè)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國。所以說箕子看見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將有大禍降臨。韓非子評價說 :能從小處看出以后的發(fā)展的人是可以稱之為聰明的。
對箕子的事,又在《說林上》提及,同樣是揭示紂的飲酒無度和亡國之間的關(guān)系 :“紂為長夜之飲,歡以失日,問其左右,盡不知也。乃使人問箕子?;又^其徒曰 :‘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矣?!o以醉而不知?!?/p>
韓非子認(rèn)為每個人都有對于美食的追求?!俄n非子·外儲說上》的故事中提到美好的飲食,美食常常被用來作為激勵和獎賞 :“挾夫相為則責(zé)望,自為則事行。故父子或怨譙,取庸作者進(jìn)美羹?!敝赋鰬阎ハ嘁蕾嚨男睦?,就會責(zé)備和埋怨;懷著自己依靠自己的心理,事情就能辦成。所以父子之間有時也會埋怨和責(zé)怪,而為了爭取雇工多干活卻給他們豐美的飯菜。
然而韓非子認(rèn)為“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的美食是可怕的。韓非子喜歡以飲食作譬,比如說到如何高舉權(quán)柄的時候,《揚權(quán)》說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齒,說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權(quán)不欲見,素?zé)o為也?!彼v的道理是 :天有大的運行趨勢,人也有大的運行趨勢。那芳香甜美松脆的食物,醇厚之酒和肥嫩之肉,雖然可口但會損害身體;秀美肌膚牙齒潔白的美女,雖然使人性情愉悅但會耗費精力。所以去掉異常安樂,去掉過分享樂,身體就不會受到損害。權(quán)力不要想把它顯現(xiàn)出來,誠心于無所作為。
這里韓非子提出了自己的美食觀 :“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泵朗硶D(zhuǎn)化,成誘餌,使人耽于行樂,遭到腐蝕。這一點和老子的美食觀相同,老子也認(rèn)為美食會貽誤人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被取此?!崩献诱J(rèn)為豐美的飲食,使人味覺遲鈍,強調(diào)過于追求滋味反倒會傷害人的胃口。在這一點上,先秦思想家的觀點幾乎是一致的。
韓非子還在《解老》篇進(jìn)一步闡發(fā)自己的這一觀點,指出衣食之美會生出驕墮之心,進(jìn)而演成災(zāi)禍,所以好事變成壞事,二者互相轉(zhuǎn)化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nèi)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于有福。故曰 :‘福兮禍之所伏。’”
韓非子通過闡釋老子的思想,充分的論述了自己的飲食思想,比如在解釋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時,特別強調(diào)人“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吃飯是人的本能,人無法逃避。但是他同時指出由此而生的欲利之心卻又是可怕的 :“人無毛羽,不衣則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余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時活,今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故曰 :‘禍莫大于不知足。’”
韓非子善于引喻設(shè)譬,《說林》儲存了大量的故事。《韓非子·說林上》指出以酒為常便會失去天下 :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誥》曰 :‘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此處所說的“彝酒”謂經(jīng)常飲酒?!渡袝ぞ普a》就提醒不能常酒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笨讉鹘忉?:“無常飲酒。”宋代王禹偁有《官醞》詩 :“彝酒《書》垂誡,羣飲圣所戮。漢文(漢文帝)亦禁酒,患在糜人谷?!?/p>
韓非子提醒政治家特別要在醉飽之時提高警惕,這時是最容易被奸邪的人所俘虜?shù)臅r候,尤其是提防身邊的人會乘虛而入?!栋思椤分赋鋈顺妓猿蔀榧閻旱姆ㄐg(shù)有八種,其中第一種就是身邊的人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術(shù) :一曰‘同床’。何謂‘同床’?曰 :貴夫人,愛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處之虞,乘醉飽之時,而求其所欲,此必聽之術(shù)也。為人臣者內(nèi)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謂‘同床’?!?/p>
韓非子對酒文化有自己的認(rèn)識,《飾邪》中他以楚國司馬子反在戰(zhàn)場上醉酒的小小故事,說明有小聰明的人不能讓他謀劃事情,有小忠誠的人不能讓他掌管法令的大道理。楚恭王與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楚師失敗,恭王受傷。戰(zhàn)斗正激烈時,楚恭王部下司馬官叫子反的口渴了,要水喝,他的親信侍奉的仆人谷陽捧了一卮酒給他。子反說 :“拿走,這是酒?!笔唐凸汝栒f :“這不是酒?!弊臃唇舆^來喝了,子反喜歡喝酒,覺得酒味甘甜,不能停下來不喝,結(jié)果喝醉后睡著了。楚恭王想重新開戰(zhàn)和他謀劃戰(zhàn)事,派人叫子反,子反借口心病而加以推辭。恭王乘車前去看他,進(jìn)入帳中,聞到酒氣而返回,說 :“今天的戰(zhàn)斗,我自個眼睛受了傷。我所依賴的是司馬,司馬又這般模樣,這是不顧楚國的神靈,不關(guān)心我的民眾。我不能和敵人重新開戰(zhàn)了?!庇谑且x開郡陵,把司馬子反處以極刑。所以韓非子得出結(jié)論說 :侍仆谷陽進(jìn)酒,并非本來就恨子反,而是真心地忠愛子反,但最終卻恰好因此而害了他。這便是行小忠而害大忠,所以說 :小忠是對大忠的禍害。如果讓行小忠的人掌管法制,那就必然會赦免罪犯加以愛護(hù),這樣他同下面的人是相安了,但卻妨害了治理民眾。
酒本不是害人之物,可是飲的時間錯了,在不該飲酒的時候飲了酒,而且酩酊大醉,就誤了國家大事。司馬子反的仆人谷陽向子反進(jìn)酒,并非本來就恨子反,而是真心地忠愛子反,但最終卻恰好因此而害了他。這便是行小忠而害大忠,所以韓非子得出如上的結(jié)論。
醉酒是壞事,但是在一定條件下會轉(zhuǎn)化,反而有利于國民,《難二》就記載這樣的事情 :“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 :‘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 :‘胡其善!’因發(fā)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外三日而民歌之曰 :‘公胡不復(fù)遺冠乎!’”齊桓公喝酒喝醉后,丟了帽子,也確實是一件丟人的事,是件壞事,他便三天不去上朝。管仲勸他用搞好政事來洗刷它,桓公照此去做。過了三天,民眾就唱道 :“桓公為什么不再丟失帽子呢!”看來是盼著他再次醉酒。是因為壞事變成了好事。
韓非子認(rèn)為美食是一種誘惑,它會誘使人犯錯誤。韓非子也有“魚我所欲者”章,但它的重點卻是談吃魚的辯證法,說解公權(quán)與私欲的關(guān)系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公孫儀做魯國的宰相,并且特別喜歡吃魚,全國的人都爭相著買魚來獻(xiàn)給他,公孫儀先生卻不接受。他的弟子勸他說 :“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么?”他回答說 :“我正因為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xiàn)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臉色;有遷就他們的臉色,就會歪曲和破壞法律;歪曲和破壞法律我就會被罷免相位。雖然(我)愛吃魚,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魚,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盡管(我)愛吃魚,但別人不用送給我魚,我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边@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訴人們,依靠為自己辦事的人不如自己去辦事。
公儀休懂得吃魚的辯證法,貪于求魚則最后沒有魚吃,節(jié)制欲望,不受賄賂則長久有魚吃。公孫儀嗜魚但拒魚的故事,千百年來之所以被人們傳為美談,就是因為他能夠清醒認(rèn)識個人好惡與事業(yè)興衰成敗之間的關(guān)系,始終做到管住小節(jié),抵御誘惑,慎其所好。要清白做人,堂正為官。
節(jié)衣縮食本是美德,應(yīng)該贊頌,但是在法家人物看來,如果是臣子這樣做,那就未必,因為它使得臣子撈取了政治聲譽,分解了君主的權(quán)威?!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有孟獻(xiàn)伯的故事,節(jié)儉就得到了另外的解釋 :孟獻(xiàn)伯做晉相,院子里生出野草,大門外長起荊棘,吃飯沒有兩樣菜,坐時不墊兩層席,內(nèi)室沒有穿絲織品的妾,居家不用小米喂馬,外出沒有副車隨從。叔向聽說后,把這件事告訴給苗責(zé)皇。苗責(zé)皇非議說 :“這是棄置君主的爵祿賞賜而討好下人。”
韓非子認(rèn)為 :君主只是在飲食上求得公平還是不夠的,用牛肉遍賜國民并不能調(diào)動百姓的積極性,還不能打仗。只有信賞必罰,方足以戰(zhàn)。《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晉文公問于狐偃曰 :“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宮,壺酒不清,生肉不布,殺一牛遍于國中,一歲之功盡以衣士卒,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曰 :“不足”。文公曰 :“吾弛關(guān)市之征而緩刑罰,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曰 :“不足”。文公曰 :“吾民之有喪資者,寡人親使郎中視事;有罪者赦之;貧窮不足者與之;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對曰 :“不足。此皆所以慎產(chǎn)也。而戰(zhàn)之者,殺之也。民之從公也,為慎產(chǎn)也,公因而迎殺之,失所以為從公矣”。曰 :“然則何如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對曰 :“令無得不戰(zhàn)。”公曰 :“無得不戰(zhàn)奈何?”狐子對曰 :“信賞必罰,其足以戰(zhàn)。”
和儒家不同,法家人物不大注重禮儀一套的東西,韓非子說 :“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餉;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就此看來,韓非子不大看重禮儀,而是注重實物,認(rèn)為是否有糧食,是否真的有庫存決定了人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沒有糧食,饑寒之歲的春天,就是最親近的弟弟也無法供他吃飯,豐收的時候,就算是不太熟悉的人也務(wù)必招待。然而這并不代表疏遠(yuǎn)弟弟喜歡不熟悉的人,是由糧食的多少來決定的。
人們總是用夏桀、殷紂王“酒池肉林”的故事說明君主不可荒淫無度,總是將國家覆滅與生活上的奢靡聯(lián)系在一起,而韓非子卻不這樣看,他認(rèn)為肥吃海喝、生活糜爛與亡國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韓非子·說疑》舉了兩個相反的例子,一個是趙敬侯,一個是燕君子噲,前者整日整夜的飲酒,卻國運長久;后一個苦身憂民,生活簡樸,卻身死國亡 :“趙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縱欲,適身體之所安,耳目之所樂,冬日弋,夏浮淫,為長夜,數(shù)日不廢御觴,不能飲者以筒灌其口,進(jìn)退不肅、應(yīng)對不恭者斬于前。故居處飲食如此其不節(jié)也。制刑殺戮如此其無度也,然敬侯享國數(shù)十年,兵不頓于敵國,地不虧于四鄰,內(nèi)無君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燕君子噲,邵公之后也,地方數(shù)千里,持戟數(shù)十萬,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鐘石之聲,內(nèi)不堙污池臺榭,外不弋田獵,又親操耒耨以修畎畝。子噲之苦身以憂民如此其甚也,雖古之所謂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憂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噲身死國亡,奪于子之,而天下笑之?!?/p>
這是什么道理呢?韓非子的答案是 :“為人主者,誠明于臣之所言,則雖弋馳騁,撞鐘舞女,國猶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雖節(jié)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
“倉廩實”是歷代統(tǒng)治者的追求,因為它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它可以成為賞罰的砝碼。人都有需求,人們的行為就是受需求的驅(qū)使。肚子餓了,需求飲食,這是受饑餓的驅(qū)使;孤獨了,需求仁愛,這是受渴望仁愛的驅(qū)使;人們有物質(zhì)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需要等;需要是與人的活動聯(lián)系著的,需要一旦被意識并驅(qū)使人去行動時,就以活動動機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動力,它激發(fā)人的活動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對象以求得自身的滿足?!俄n非子·詭使》一篇詳細(xì)描述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韓非認(rèn)為,治理國家與其依賴道德,不如依靠法律?!笆ト酥灾蔚勒?:一曰利,二曰戒,三曰名。”是說君主搞政治有三個訣竅,利益、威勢、名實相符。具體而言,糧食關(guān)涉到生命,本應(yīng)該成為賞罰的利器。如果使用不當(dāng),就會適得其反。
韓非子強調(diào)政治家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別人。他同樣的用飲食的例子說明道理。《韓非子·外儲說下》 :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饑而道泣,寢餓而不敢食。及文公反國,舉兵攻原,克而拔之,文公曰 :“夫輕忍饑餒之患而必全壺餐,是將不以原叛”。乃舉以為原令。大夫渾軒聞而非之曰 :“以不動壺餐之故,怙其不以原叛也,不亦無術(shù)乎!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p>
韓非子用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有術(shù)的明君,不靠別人不背叛我,就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制止別人的背叛;不靠別人不欺騙我,就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制止別人的欺騙。
公事公辦,早有先例,法家人物,法外無情。春秋政治家管仲的故事正好被韓非子拿來作了例證,恩情是恩情,不可混同于拿國家利益來交換。《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封人而乞食,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 :“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報我?”曰 :“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
韓非的法家思想是以耕戰(zhàn)為本,因而在《韓非子·詭使》中指出社會充斥顛倒的現(xiàn)象 :糧倉得以充實,靠的是把農(nóng)耕作為本業(yè),但現(xiàn)在那些從事紡織、刺繡、雕刻之類末業(yè)的人反而富裕。名望得以樹立,地域得以擴大,靠的是打仗的士兵;現(xiàn)在陣亡戰(zhàn)士的孤兒卻饑餓不堪,到處流浪乞討,而那些優(yōu)伶酒徒卻高車大馬穿錦衣繡。賞賜俸祿是用來換取民眾為君主賣命的,現(xiàn)在有戰(zhàn)功的人勞而無賞,而那些在君主跟前占卜、看手相、弄神做鬼、巧言奉承的人卻經(jīng)常得到賞賜等等。君主拿了這些反?,F(xiàn)象作為教化,名聲怎能不卑下,權(quán)位怎能不危險?
韓非子雖然口吃,但是善于論戰(zhàn),在論說激戰(zhàn)中常常設(shè)喻引譬,假托寓言,增加說理性,生動性。在設(shè)喻引譬時,總離不了飲食的例子。
比如在論述政治家要善于區(qū)別事情的緩急時,以吃飯的事作比喻 :“故糟糠不飽者不務(wù)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則緩者非所務(wù)也?!背燥埖氖率侨巳硕级玫?;糟糠,是粗劣的飲食,當(dāng)然不好;粱肉,高級的飲食,每個人的追求。但是超越了現(xiàn)實的追求只是夢想,無異于畫餅充饑。在韓非子眼中,對于政治家來說,緊急的事是貞信,建立信譽,如果舍棄了這一點,那就無異于連糟糠都吃不飽卻要追求粱肉,豈不是令人笑話。
誠信是韓非子反復(fù)強調(diào)的政治品格,并且往往以飲食故事說明之。豬肉對于平常人來說是美食,并且不易得,韓非子以曾子殺豬為例說明如何誠信,說明即使童子亦不可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 :“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p>
韓非子通過這個故事點明誠信的政治意義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說在文公之攻原與箕鄭救餓也。是以吳起須故人而食,文侯會虞人而獵。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殺彘也?;荚趨柾鯎艟?,與李悝謾兩和也?!?/p>
此處所說的厲王即楚厲王。楚厲王醉酒誤事,誤了國家大事,犯了錯誤,但是他改正了,重新取得了民眾的信任?!俺柾?,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曰 :“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p>
還有一件事,說明誠信對于政治家的重要,政治家十分珍視誠信的偉大力量?!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 :‘諾,今返而御?!瘏亲釉?:‘待公而食?!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睉?zhàn)國時名將吳起遇見故人,便要留他吃飯,故人和吳起另外約定時間返回來的時候再來吃飯。吳起答應(yīng)了。但是一直到了晚上,故人也沒有返回。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也算不了什么事,何況是故人的原因。但在吳起就不一樣,他想的是,我答應(yīng)了等他一起吃飯,他沒有來,那我就不能吃飯,得要等著他。
韓非子以孩子玩家家作比喻,謂做飯是嬰兒習(xí)見的事情,他們往往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做游戲,但是游戲是游戲,用塵土做成的飯是吃不得的,這樣簡單的道理嬰兒都是知道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涂(泥)為羹,以木為胾(切肉),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愨,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夫慕仁義而弱亂者,三晉也;不慕而治強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畢也?!毙『⒃谝黄鹱鲇螒驎r,把塵土當(dāng)飯食,用泥巴當(dāng)肉汁,用木頭當(dāng)肉塊。但他們到了晚上是一定要回家吃飯的,因為泥巴做的飯菜可以玩耍,卻不能真吃。稱說上古傳頌的東西,動聽卻不真實;稱道先王的仁義道德,卻不能使國家走上正路,這樣的情形也只能用來做游戲,而不能真的用來治國。因追求仁義而使國家衰弱混亂的,韓、趙、魏三國就是例子;不追求仁義而把國家治理得強盛的,秦國就是例子。然而秦國至今沒有稱帝,只是因為治理還不完善。
韓非子寓言中最為有名的大概算是“惡狗當(dāng)?shù)篮镁扑岬簟钡墓适铝耍稳说木谱詈昧?,可是即使酸掉了也沒有人來買,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家圈養(yǎng)的猛狗擋了道,嚇得人不敢靠前。韓非子想要說明的道理是法家學(xué)說,謂奸臣蒙蔽了君主,使君王不能任用有道之士,這樣,奸臣就是國家的猛狗了。此外,君的左右又像“社鼠”似的纏繞在君主身邊。韓非子的主張是 :君主不能大權(quán)旁落。他所申說的術(shù)與法的內(nèi)容以及二者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quán)術(shù),同時臣下必須遵法。韓非的“術(shù)”主要“術(shù)以知奸”。他認(rèn)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
韓非子諷刺拙劣的模仿,便以飲酒為例?!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少者侍長者飲,長者飲,亦自飲也。一曰 :魯人有自喜者,見長年飲酒不能釂則唾之,亦效唾之。一曰 :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善,見長者飲無余,非堪酒飲也,而欲盡之?!蹦莻€魯國自以為高明的人,看見年紀(jì)大的人沒能把杯中酒喝完就嘔吐,也仿效著嘔吐起來。宋國有個年輕的人也想仿效高明的樣子,看見年紀(jì)大的人喝酒一飲而盡,自己不會喝酒也想一飲而盡。這樣的模仿豈不是很愚蠢,和亦步亦趨有什么兩樣。
韓非子還用藥酒治病的道理說明“良藥苦口利于病?!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藥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獨知也?!敝^藥酒忠言,唯有智者明主獨自知道啊。下文又有“良藥苦于口,知者勸而飲之;忠言拂于耳而明主聽之?!庇钟小胺蛄妓幙嘤诳?,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韓非子·六反》又對此反復(fù)致意,謂 :“夫彈(針灸)痤者痛,飲藥者苦,為苦憊之故,不彈痤飲藥,則身不活,病不已矣?!?/p>
對于政治家來說,保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韓非子怎樣說明其中的道理呢?韓非子對酒器有深入的研究,不過他是為了說明自己的道理。《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堂溪公與楚昭侯的一段對話,意欲說明保密的重要性,便以酒器玉卮為例 :堂溪公對昭侯說 :“如果有價值千金的玉卮,上下相通不切適用,可以用它來裝水嗎?”昭侯說 :“不能?!碧孟终f :“有瓦制容器,不泄漏,可以裝酒嗎?”昭侯說 :“可以。”堂溪公回答說 :“那瓦器是非常不值錢的東西,因為不漏就可以裝酒。即使有價值千金的玉卮,非常貴重但不切實用,因為漏,卻不能裝水,那么,人們將用哪一個來裝酒呢?現(xiàn)在,作為人主的人泄露群臣的話,這就像不切適用的玉卮。即使有絕頂?shù)闹腔郏膊荒鼙M顯他的才干,因為他是漏的?!?/p>
韓非子所要得出的結(jié)論是君主要獨斷專行 :“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雖然是貴重的玉酒器,可是沒有底,漏到連水也不裝,那么,有誰把漿往哪里灌注呢?楚昭侯得到啟發(fā),每有大事,總是獨自一個人睡覺,害怕說了夢話泄露了機密。
韓非子記載當(dāng)時飲食的俗語,并且引用來說理。如《韓非子·難勢》 :“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餓者不活;今待堯、舜之賢乃治當(dāng)世之民,是猶待粱肉而救餓之說也。夫曰 :“良馬固車,臧獲御之則為人笑,王良御之則日取乎千里”,吾不以為然。夫待越人之善海游者以救中國之溺人,越人善游矣,而溺者不濟矣。夫待古之王良以馭今之馬,亦猶越人救溺之說也,不可亦明矣。夫良馬固車,五十里而一置,使中手御之,追速致遠(yuǎn),可以及也,而千里可日致也,何必待古之王良乎?且御,非使王良也,則必使臧獲敗之;治,非使堯、舜也,則必使桀、紂亂之。此味非飴蜜也,必苦萊、亭歷(苦菜名)也。此則積辯累辭,離理失術(shù),兩未之議也,奚可以難夫道理之言乎哉?客議未及此論也。”
《韓非子》緊接著在下一處說了兩個極端的例子,王良是古代著名的馭手,但是如果有人說駕車,要是不用王良,就一定要讓奴仆們把事辦糟;治理國家,要是不用堯、舜,就一定要讓桀、紂把國家搞亂。這樣的說法貌似有理,卻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韓非子用品味來比喻客人所提出的兩種極端之說,不是蜜糖,就一定是苦菜。這也就是堆砌言辭,違背常理,而趨于極端化的理論,怎能用來責(zé)難那種合乎道理的言論呢?韓非子用了這樣淺顯的例子就將深奧的道理說清了。
衣和食,兩者對于人來說缺一不可,但是有的人卻硬是將兩者對立起來。韓非子就在《韓非子·定法》中引用俗語,將食物的重要性與衣服的重要性兩者統(tǒng)一起來,“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于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yǎng)生之具也?!贝颂幍摹叭瞬皇呈談t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應(yīng)當(dāng)也是當(dāng)時的俗語。
韓非子在《韓非子·八說》中引用俗語 :“不能具美食而勸餓人飯,不為能活餓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勸貸施賞賜,不能為富民者也。今學(xué)者之言也,不務(wù)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虛圣以說民,此勸飯之說。勸飯之說,明主不受也……酸甘咸淡,不以口斷而決于宰尹,則廚人輕君而重于宰尹矣。上下清濁,不以耳斷而決于樂正,則瞽工輕君而重于樂正矣。治國是非,不以術(shù)斷而決于寵人,則臣下輕君而重于寵人矣。人主不親觀聽,而制斷在下,托食于國者也。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饑不寒,又不惡死,則無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則不可使也。
韓非子批判當(dāng)今學(xué)者高談闊論,其主張不是要致力于耕作而是要追求仁政,只知道稱引虛假的圣人來取悅民眾,這就等于是憑空勸人吃飯之類的說教了。憑空勸人吃飯的說教,明君是不接受的。治國的是非得失,如果不通過政治手段來判斷而取決于寵臣,臣下就會輕視君主而尊重寵臣了。君主不親自了解政事,而讓臣下來決斷一切,自己就會變成寄食在國內(nèi)的客人了。
韓非子的飲食思想豐富而獨特,是法家思想家對飲食思想的深入思考,是一份重要的遺產(chǎn)。在當(dāng)今的形勢下,他的思想仍然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值得批判的繼承。
(責(zé)任編輯 陳 蘭)Thought of Food of Han Feizi
XU Xinghai
(JiangnanUniversity,Nanjing, 214063,JiangsuProvince)
Han Fei is the most famous synthesizer of Legalists in the Qin dynasty’s as well as a diet thinker, “Han Fei Zi” contained the food situation of ancient times. The thoughts of myth characters on eating were revealed. Even the food policy had been researched. Therefore, Han fei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etary synthesizer during period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dynasty. The excellence idea diet thinker of diet is discussed based on text in “Han Feizi”.
Han Feizi; diet; thought
2016 - 07-12
徐興海(1945—),男,江南大學(xué)食品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方向:飲食文化、史籍與文獻(xiàn)。
TS971
A
1671 - 7406(2016)08 - 0001 - 06
[主持人語]本期的三篇文章都是基于歷史原典文獻(xiàn)的研究體會,三篇文章均研究既往已有的相關(guān)資訊。文章舊題新作,仍有新體會、新見識。歡迎食學(xué)界同仁深化關(guān)注。
學(xué)科主持人簡介 :趙榮光(1948—),男,浙江工商大學(xué)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城市與旅游管理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 :中國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