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張 敏 顧建芹 李 棟 衛(wèi) 勤 何 吉 方群英 秦淑平 王建軍 曹 云(上海市奉賢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400)
奉賢區(qū)大棚草莓無公害安全生產(chǎn)技術研究
王 華 張 敏 顧建芹 李 棟 衛(wèi) 勤 何 吉 方群英 秦淑平 王建軍 曹 云(上海市奉賢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400)
為提高奉賢區(qū)大棚草莓的安全生產(chǎn)水平,結合研究的新技術成果,提出了適合奉賢地區(qū)大棚草莓生產(chǎn)的無公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品種選擇、定植時間、栽培形式、栽培制度、栽培地選擇、土壤翻耕與消毒、施用基肥與整地、定植、水肥管理、覆膜扣棚與溫濕度管理、植株管理、輔助授粉、病蟲害防治、采收、運輸與貯存等。
大棚草莓;無公害;安全生產(chǎn);技術要點
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草莓每667 m2單茬產(chǎn)量為1~2.5 t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肥料農(nóng)藥使用原則和要求、生產(chǎn)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本技術適用于上海市奉賢區(qū)保護地栽培。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jù)本部分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DB13/310-1997 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DB13/311-1997 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標準DB13/T453-2001 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 農(nóng)藥使用準則DB13/T454-2001 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 肥料施用準則
無公害草莓生產(chǎn)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質量應符合 DB13/310-1997的規(guī)定。
無公害草莓生產(chǎn)中使用肥料的原則和要求、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種類等,按DB13/T454-2001執(zhí)行;控制病蟲危害安全使用農(nóng)藥的原則和要求、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農(nóng)藥的種類等,按DB13/453-2001執(zhí)行。
5.1 品種選擇
保護地栽培草莓,宜選用對光溫反應遲鈍、休眠淺、成熟較早、產(chǎn)量較高、抗病性較好、外觀品質優(yōu)良、較耐儲運、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品種種植[1],可供選用的草莓品種有“紅顏”、“97”、“申陽”、“章姬”、“甜查理”。
5.2 定 植
5.2.1 定植時間
一般為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
5.2.2 栽培形式
大棚栽培。
5.2.3 栽培制度
一年一栽制。
5.2.4 栽培地選擇
草莓屬于須根作物,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層。為使栽培的草莓獲得較高產(chǎn)值,應選在通風透光良好、排灌方便、地勢較高的田塊栽培。土質要求為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勢較低、容易積水、土質粘重或屬砂質、土壤偏堿等的田塊,都不適宜種植草莓。同時,草莓忌重茬,如前茬作物為馬鈴薯、番茄、煙草等的田塊,也不適宜種植草莓[2]。
5.2.5 土壤翻耕
7月田塊休閑時期進行土地翻耕,讓較深的土壤暴露在表層,同時增加土壤的空隙度。
5.2.6 土壤消毒
(1)物理、化學法消毒。在草莓移栽前,利用7、8月高溫天氣進行土壤消毒,減少或殺死土壤內多種土傳病原菌,如根腐病菌等;防治蟲害,如線蟲等。具體做法為:將土壤灌水并覆蓋地膜悶棚20多d;每667 m2施生石灰75~100 kg,再灌水、覆蓋地膜,悶棚30 d左右,利用高溫(棚溫達60~80 ℃)及石灰的殺菌作用進行有效消毒[3]。(2)微生物菌劑法消毒。草莓移栽后3 d,每667 m2用哈茨木霉微生物菌劑1.5 kg或金科瑞重茬微生物菌劑2 kg對水澆灌草莓根部土壤,不僅可有效滅殺多種土傳病害,還具有土壤消毒的作用。
5.2.7 施用基肥及整地
定植前14~21 d施基肥,以施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忌用含氯肥料。每667 m2施普通商品有機肥1.5 t或“科爾必旺”微生物肥1 t加45%復合肥(如獅馬牌)50 kg作基肥,均勻灑施。施入基肥后,要求全面整地,耙碎耙平耙勻,按規(guī)格筑成龜背形壟,壟高25~30 cm,壟寬45~60 cm,壟與壟之間的溝寬25~30 cm,一個大棚中間筑5行壟,兩邊各筑1行窄壟作保護行。整地時,適當進行除草。一般在定植前5 d整好地、筑好壟、開好溝、裝好滴灌水管,并灌水1次,讓土壤沉實。
5.2.8 定 植
定植前3~5 d,在棚架上拉蓋好遮陽網(wǎng)。將購買的草莓苗先置于室內陰涼處,地上鋪一層薄膜,做1個凹槽,將消好毒的土壤和幼苗放入其中,并澆一點水,以保持根部濕潤。同時,可根部澆施生根粉溶液,促進發(fā)根,提高成活率。
要選陰天或下雨天定植,晴天定植要選早晨或傍晚,避開中午高溫時期。1行壟栽2行苗,按行距20 cm、株距15 cm挖穴栽苗,每667 m2栽6 000~8 000株。移栽草莓苗時,注意“上不埋心,下部露根”,新莖弓背朝向溝外,并及時澆定根水。栽后,早晚連續(xù)澆小水,直到草莓活棵。遮陽網(wǎng)在草莓苗移栽后30 d左右移去,讓草莓在露天生長一段時間。
5.3 大棚栽培管理技術
5.3.1 水肥管理
(1)灌水。草莓苗活棵后,采用干濕相間的方法進行灌溉,以潮為主,促進草莓根系生長和發(fā)棵,土壤不發(fā)白不澆水,土壤發(fā)白立即澆水。蓋地膜扣棚后,溫度較高,植株蒸騰作用加強,要注意灌水保濕。生產(chǎn)上,早晨查看棚內草莓葉尖是否吐水,有水珠則不缺水;無水珠則立即灌水。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水,防止徒長;現(xiàn)蕾至開花期,保持土壤含水量達最大持水量的70%?;ㄆ? d左右,停止?jié)菜?,以防落花。結果期,保持土壤含水量達最大持水量的70%~80%,以滿足果實膨大對水分的需求[4]。(2)追肥。依據(jù)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在草莓生長前期每20 d左右追1次肥,后期每月追1次肥,共追肥4~5次,且要結合灌水進行追施。追肥以施復合肥為好,為提高肥效,可將復合肥溶解于水,配成液肥,結合滴灌追施,一般每667 m2每次追肥量以8~10 kg為宜。追肥時間以覆蓋黑地膜前、果實膨大期、采收盛期、植株恢復期、側花序結果期為佳,果實采收前一般不追肥。5.3.2 覆膜扣棚與溫濕度管理
(1)覆蓋黑地膜。在霜降節(jié)氣前、10月中旬左右,壟上覆蓋黑色地膜,覆膜后立即破孔掏苗,破膜孔不宜過大。(2)扣棚。當日平均溫度低于15 ℃、11月上旬左右,及時扣棚。如溫度有所回升,可適當推遲一段時間扣棚??稍谝粋€棚內放置1~3個溫(濕)度計,以隨時觀察棚內溫(濕)度,并適時進行調控。(3)溫度調節(jié)。溫度要求前期高、后期低,超過最高溫度時要放風降溫,降到低點時關風口保溫??叟锍跗冢瑴囟纫笙鄬^高,要求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5~30 ℃、夜間保持10℃~12 ℃;現(xiàn)蕾期,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保持8~10 ℃;開花期,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4~26 ℃、夜間保持8~10 ℃;果實膨大期,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3~25 ℃、夜間保持6~8 ℃;采收期,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0~24 ℃、夜間保持5~6 ℃。(4)濕度調節(jié)。根據(jù)草莓生長各階段對濕度的要求,通過放風來調節(jié)。通風散濕的最佳時間一般在中午前后,其他時間如要散濕,須遵循先保溫的原則。保溫初期,空氣相對濕度宜相對高些,控制在70%~80%。開花期,濕度過高,對授粉不利,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高于50%進行通風換氣。果實采收期,濕度過高,易發(fā)生灰霉病和白粉病,影響果實品質,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50%~60%。注意陰雨天不適宜通風散濕。
5.3.3 植株管理
(1)摘除老葉、病葉。經(jīng)常摘除衰老葉片及病葉,每株保留10~15張綠葉,以利于通風透光,使植株受光均勻、減少菌源。(2)摘除側芽、匍匐莖。頂花序抽生后,摘除生長勢弱的側芽,保留主莖兩側1~2個健壯側芽。發(fā)生的匍匐莖,應及早摘除。(3)疏花疏果。一般保留2個花序,即1個頂花序、1個側花序。在第1朵小花開放前疏掉部分花蕾,掐去高級序的花(如第3、4級的枝梗的花常不孕)。疏花時可適當多留一些花,每個花序可保留10~12朵花。疏果時應注意將發(fā)育不正常的、畸形的、過早變白的小果及病果疏除,以保證營養(yǎng)供給及果實大而整齊。(4)摘除花莖。當一個花序的果實采收完畢后,及時去除花莖,以免其萎縮后滋生病菌。
5.3.4 輔助授粉
冬季及早春溫度低,大棚密閉、通風少,空氣流通不良,昆蟲少,容易影響草莓授粉受精,產(chǎn)生無效花或畸形果,因此,要采取放養(yǎng)蜜蜂、花期通風等措施進行輔助授粉,通過放養(yǎng)蜜蜂傳粉,可提高結果率、減少畸形果。一般在草莓開花前7 d左右或草莓有零星開花時放養(yǎng)蜜蜂,每個大棚(面積333.33 m2)放置1個蜂箱[5]。放蜂期間,要調節(jié)好棚內溫濕度,棚室內溫度控制在18~28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70%,以利于植物生長和蜜蜂授粉。
5.3.5 病蟲害防治
草莓病蟲害的防治,以預防為主、立足早治。具體為:(1)重視茬口輪換和土壤消毒。草莓忌重茬,連續(xù)種植2年后,需進行合理的茬口輪換。有條件的,可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也可與蔬菜、瓜類進行輪作。不可輪作的,可休閑土地,并進行土壤消毒,以減少土傳病蟲害等。(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綜合抗性。如采用合理種植密度,采用滴灌設施,減少純氮肥使用,合理調控棚內溫濕度,適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果減少菌源,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等,以有效提高草莓的綜合抗性。(3)注重病蟲害測報,適時進行化學防治。加強病蟲情報調查,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nóng)藥進行防治,并注意農(nóng)藥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且各農(nóng)藥品種要嚴格掌握和遵守安全間隔期。開花期不打藥,掛果期小心用藥,采果期先采果后噴藥。注意,在噴殺蟲劑前,要將蜂箱移至棚外。
草莓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蟲、紅蜘蛛等[6]。炭疽病,在定植初期采用25%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1 000~1 500倍液或8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炭疽福美)1 000~1 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1~2次,噴藥間隔7~10 d。白粉病,在開花前采用300 g/L醚菌·啶酰菌懸浮劑(翠澤)2 000倍液或12.5%四氟醚唑水乳劑2 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2次,噴藥間隔7~10 d,開花后停止噴藥,開花后有發(fā)病的,在發(fā)病初期再防治1次?;颐共。捎?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凱澤)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施佳樂)1 2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分別在現(xiàn)蕾期防治1次、幼果期防治2次,噴藥間隔7~10 d。蚜蟲,在發(fā)生初期采用0.3%苦參堿可溶性液劑500~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1~2次,噴藥間隔7~10 d。紅蜘蛛,在發(fā)生初期采用20%丁氟螨酯懸浮劑(金滿枝)2 000倍液或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甲滿銼)2 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1~2次,噴藥間隔7~10 d。注意,若各病蟲害如發(fā)生輕,可減少防治次數(shù);若發(fā)生重,則增加1次防治次數(shù)。
5.4 采收、運輸與貯存
奉賢區(qū)草莓大棚栽培采收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5月上旬。大棚草莓以鮮食為主,一般在草莓開花后30 d左右成熟,冬季和早春溫度低,可在草莓80%~90%成熟時采收;當氣溫達18 ℃以上時,可在草莓70%~80%成熟時采收。注意,由于草莓成熟度不一致,一般每隔1~2 d采摘1次,盛果期每天采摘1次。宜在清晨露水干后至午間高溫之前或在傍晚天氣轉涼前進行采摘[7]。采摘時,要輕拿、輕摘、輕放,采下的果實應留有果柄,不要損傷花萼,否則容易腐爛。采收后的植株,要及時追肥、補充營養(yǎng),并及時清除黃葉、老葉和畸形果,以防止早衰,提高產(chǎn)量及質量。
采收后,要剔除畸形果、腐爛果,按大小和成熟度分級,并用有透氣孔的硬盒進行包裝。采收后的草莓,在室溫下一般只能存放1~2 d,因此要及時銷售。運輸宜在清晨或晚間氣溫低時進行,途中做好防曬,盡量避免震動或減少震動,最好用冷藏車運送,車內溫度保持在1~2 ℃、濕度保持在90%~95%。應放在整潔的倉庫中貯藏,在2~4 ℃溫度下,保鮮期為2~4 d;在0~2 ℃低溫下,保鮮期為7~10 d。
[1] 徐永輝,周文娟,唐逸娟,等.設施草莓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8(2):70-71.
[2] 李文,陳福生.草莓主要栽培技術及管理要點[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9(3):77.
[3] 穆廷云,王華菌,李加奎,等.草莓促成栽培技術的研究[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1(3):61-62.
[4] 孫桂平.大棚草莓標準化生產(chǎn)栽培技術[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08, 24(7):18-19.
[5] 倪妮,朱秀紅,徐鐘歡.“紅頰”草莓大棚栽培技術[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2(3):76.
[6] 成玉波,冷學友,成玉富.大棚草莓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5(1):72-74.
[7] 賀建強,邵鵬,芮金富,等.大棚草莓無公害栽培技術[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6(5):107-108.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