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欣怡
【摘 要】審美既包括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領域,也包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及自然景觀領域等。每一個大學生學習“美”和對“美”的事物有理論與基礎的認識,在當下這個經(jīng)濟社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既關系到每一個未來社會建設者的個人素質與情懷,也關系到整個社會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關鍵詞】審美;大學生;美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213-01
一、大學生審美的現(xiàn)狀
一方面,把“美”作為學科:學生在對待非考試科目的時候,總是不加重視,其他非美學、藝術學的學生也從不涉及。大部分的學生不理解美學,也不關心審美。另一方面,從審美的個人經(jīng)驗看。大學生的審美在社會文化變遷中呈現(xiàn)出紛繁復雜和淺顯功利的現(xiàn)狀。通過歸納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大學生審美的主要是以下的三方面:
(一)實用主義大行其道。當前,綜合型大學最多,專業(yè)型的大學也開始豐富自己的專業(yè),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專業(yè)都是以專業(yè)課成績?yōu)榈谝灰獎?,以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本領為重,講求的是效率、實用和技能。很多高校認為審美教育可有可無,在公共課程里甚至沒有美學類課程,這樣大學生在學校就難以接觸到美學的基礎理論,王國維認為人一旦陷入實用利害關系的欲念當中就難以感受到“美”,所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美”交集不多。
(二)大眾文化霸權主義。當下的文化是大眾的文化,西村清河說“高雅的藝術與庸俗的日常生活、高級與低級、原創(chuàng)與應景物品、高雅趣味與低俗趣味之間的審美規(guī)范溶解,相互滲透”。原因在于大眾傳媒所連帶的功利主義、投機主義、享樂主義成為主流,在高等教育普及和大眾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環(huán)境精英教育本質也慢慢的褪色。
(三)傳媒文化良莠不齊?;ヂ?lián)網(wǎng)和新傳媒帶來的新的審美對象在近幾十年中比過去的幾千年的總量還要多,微博、微信、網(wǎng)絡小說、各種App,電視、電影、廣播等都成為了代替?zhèn)鹘y(tǒng)繪畫、音樂、文學、雕塑等屈指可數(shù)的文藝的審美對象,以其強大的感染力、時效性、個性化、大容量,成為了大學生吸收文化、表情達意和傳遞思想的陣營。大學生成為了新事物的主要接收者,在不加過濾的同時也吸收了新事物的糟粕,既浪費精力在一些生命力短暫的事物當中,也憑著不加指導的熱情沉浸在不良的文藝當中。比如沒有質量的復制品小說、盲目刺激感官的視覺作品、低俗炮制、同質嚴重的影視作品、博眼球造假的心靈雞湯文或新聞、打著真情實感旗幟實為炒作求收視的電視節(jié)目、虛擬身份樂趣的網(wǎng)絡游戲、生搬硬套人為建造的旅游文化、利益催生的明星文化和服裝時尚、流行的網(wǎng)絡文化等等。這些事物夾雜淺顯的人情事理降低了大學生的審美。
二、強調普及審美的意義
美育是青年人品行的一劑良藥,王國維認為偉大文學必見偉大的人格,而經(jīng)典文學的寶庫中偉大的人格每每可見,所以經(jīng)典文學的審美,不僅是文學學生的必修課,也應該是每一個大學生的見習課。美育在當今高校的功能與重要性,詳細列舉如下:
(一)關注內(nèi)心、健康自我。美是一個人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審美的領域之一是社會生活,即每個人衣食住行體現(xiàn)的心靈美、精神美、內(nèi)在美等。通過審美活動讓大學生走進自我的內(nèi)心,關注感性世界和自己的精神家園,讓大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心智與情商也同時增長。當下的社會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傾向:重物質、輕精神。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誘導下,年輕人都關注于切實利益的事,而忽視了自我的內(nèi)心健康。由于對自我精神不了解,對內(nèi)在世界不感興趣,以至于幸福感降低。這不但不利于年輕人的生活品質,也不利于整個社會的整體素質提高。
(二)豐富思想、提升境界。大學生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事物,學會欣賞藝術與品位文化的趣味,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榮華在論文中說到審美的作用:“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理智上的啟迪,進而蕩滌靈魂,迫求美好,摒棄卑微與自私,自覺揚起追求社會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風帆?!贝髮W生一旦對真正的“美”發(fā)生了興趣,有了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經(jīng)典藝術的基本認識,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事物,辨識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那不論這個人今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什么樣的崗位,是否接觸到藝術,都能夠保持對“美”的學習和堅持,那這樣大學生必然成為一個有精神樂趣與追求的社會成員。
(三)重視傳統(tǒng)、發(fā)展文化。審美的發(fā)展最后總是由個人追求上升到社會價值。重視藝術的審美,重視日常生活、民俗風情的審美,不僅僅是藝術專業(yè)的責任,這樣廣泛的社會文化需求更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要求。保留傳統(tǒng)、傳承地域文化、發(fā)展和交流中國文化是一件正在被重視與提倡的事情,大學生作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份子,更是應該肩負起這樣的使命,讓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去與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葉郎.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楊守森.藝術境界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日]西村清河.大眾文化的美學[J].湖北大學學報,2008(7).
[4]馬芹芬.蔡元培美育思想對當前高校審美教育的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