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維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
淺析武俠電影中審美意境的營造
施 維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摘 要】武俠電影作為中國電影藝術中獨特的一支,是在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風格和觀眾多年審美趣味偏好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一種訴諸于觀眾審美視聽的多層次復雜藝術,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質及審美意境。本文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中國武俠電影中的審美意境營造。
【關鍵詞】武俠電影;審美意境
(一)意境
“意境”的概念是我國傳統(tǒng)深厚的藝術文化中產(chǎn)生的,是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概念中占據(jù)較為重要且充滿民族特點的一種美學理念。中國古代無論是文藝美學的理論范疇還是古代詩詞文賦,琴曲舞樂,乃至繪畫書法,都對意境的營造和意境內涵的體現(xiàn)有極高的要求。
不過,意境一次雖然早被提出,但究其具體概念,因為歷史時代和角度層次的不同,并沒有一個十分權威具體的明確概念,有人理解意境為:主客觀結合,虛實結合的一種詩化的藝術形象及其觸發(fā)的藝術聯(lián)想[1]。有學者綜合眾多古典意境理論大概明確意境是指詩詞,繪畫,戲曲及園林等藝術門類中,借匠心獨運的藝術手法熔鑄所形成的的情景交融,虛實統(tǒng)一,在有限的形象中表達無限的意蘊[2],其深層內涵是“境生于象外”[3]。
(二)影視藝術的意境
影視藝術是一種訴諸于觀眾審美視聽等方面的多層次的復雜藝術,從各種藝術形式中確立許多有效的審美特質及表現(xiàn)方法,構成了自身獨特的審美特質及審美意境[4]。
影視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綜合性和具象化的特征,發(fā)達的技術手段使得影視藝術得以具象的展現(xiàn)空間和時間,并且不僅僅局限于某種單一的視覺審美或者聽覺審美,而是視聽的結合;也不單單依賴于通過時間軸上漸進的變化來展現(xiàn)內容,而是可以時空跳轉,這種巨大的彈性是影視藝術的獨特優(yōu)勢。但是意境的產(chǎn)生,最大的特點是“境生于象外”,是通過對看似簡單的表層意象的經(jīng)營最后達成無形的意蘊的“場”。因此在影視藝術中意境的營造就顯得尤為特殊,因為影視藝術具象化的特征有時會給意境的營造增加特殊性和創(chuàng)造上的難度。不過,這事實上不是表現(xiàn)方式和表現(xiàn)內容之間的障礙[5]而是需要我們在影視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處理上,注意避免和用心處理經(jīng)營之處。
(三)武俠電影中意境的營造
武俠電影作為中國電影藝術中獨特的一支,是在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風格和觀眾多年的審美趣味偏好的基礎上,產(chǎn)生并且固定下來的一支特殊的電影類型流派。武俠電影中對歷史空間的再現(xiàn),對中國傳統(tǒng)俠義精神的表現(xiàn)和歌頌,尤其需要對電影中的意境進行富有藝術型的再現(xiàn)和營造,只有具備了豐富內涵和底蘊的意境的武俠電影才能讓人們感覺到它作在中國傳統(tǒng)俠義精神的再現(xiàn)過程中的“精氣神”,否則光有華麗和重金打造的布景美工場面,花哨空洞的武打動作和炫目虛無的特技效果,沒有作為精神內涵的意境來展現(xiàn)故事敘述和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內核,這樣的武俠電影只能是一檔“大型古裝爆米花片”。
中國傳統(tǒng)美學講究事物與周圍時空的統(tǒng)一。電影藝術是“繪畫在銀幕上的一種描述和體現(xiàn),敘事文學在銀幕上的書寫和運用?!盵6]武俠電影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上誕生發(fā)展,必須在走向國際的路上注意不斷吸取中華古典文藝美學的營養(yǎng),才能為中國電影凝練具有東方美學品味的作品輸送民族審美的養(yǎng)料[7]。
(一)通過形式上的經(jīng)營來營造意境
1.節(jié)奏感
影視藝術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雙重展現(xiàn),在蒙太奇剪輯的過程中可以營造節(jié)奏感,在故事敘述的過程中可以營造節(jié)奏感,在畫面呈現(xiàn)上可以疏離可以緊湊豐富也可以營造節(jié)奏感。節(jié)奏感使本身平鋪直敘的故事開始呈現(xiàn)出時而舒緩悠揚,時而緊張刺激的區(qū)別,避免了電影形象立體全方位的展現(xiàn)所帶來的可能抽象意境的喪失。
2.結構
一個很好的結構,能夠切合觀眾的審美心理,作用于觀眾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悟與體驗,情感的抒發(fā)與把握,以此來達到營造意境的效果。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中有一段玉嬌龍關于在沙漠中和羅小華產(chǎn)生感情的往事的回憶,插敘在玉嬌龍要結婚之前,就作為很好的鋪墊,給玉嬌龍的婚禮加上了一層濃郁的悲壯蒼涼的色彩。這種類似的結構上的安排,不經(jīng)意間給觀眾的審美接受做出了很好的鋪墊和設置,從側面幫助了導演所預先設想的所需要的最佳意境的出現(xiàn)。
3.虛實結合
意境,是指一種經(jīng)由作者的處理鋪墊和呈現(xiàn),從而衍射到觀眾內心的一種豐富的“場”的效果體驗,是一個藝術作品作用到人物心靈的過程。太過于具體完整的場景并不有利于意境的體現(xiàn),就好比3全息投影雖精美并不一定就能給你很好的審美意境體驗的感覺,而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的傲雪梅花有時卻更能讓你感受其中的深刻意境內涵。
4.燈光舞美場景
一部影片,尤其是古裝武俠片的場景設計,人物造型形象對故事的展現(xiàn),畫面意境的創(chuàng)造有很大的作用,也更容易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之中。但是倘若只醉心于美工上的設計,不注意符合整體的情感意境氛圍,任何美工都是空洞而無意義的,甚至顯得非常不和諧,就只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通過內容上的編排來營造意境
1.故事呈現(xiàn)中的詳略選擇
王家衛(wèi)的《一代宗師》中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和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在幾分鐘交手過招間,就能讓人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感情流動。而同樣,在張藝謀《十面埋伏中》中,小妹跳了十幾分鐘的舞蹈卻只讓我們覺得演員的舞蹈功底不錯,服裝場景很是華美,但并沒有成功營造出任何意境。所以意境的營造,光有美式不夠,還要美的恰如其分,才能美出內涵,美出韻味。
2.從日常再現(xiàn)到氛圍營造
武俠電影作為充滿浪漫主義的虛擬故事的呈現(xiàn),更多的需要的是對主題的強調和突出而不是對生活細節(jié)的再現(xiàn)。影視藝術作為一種用物象來表達感情的藝術樣式,是對生活中日常情感的升華,滲透著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自我視角和獨特感悟。黑澤明說過“一部影片中如果沒有一種叫做美麗的東西,你是不會動人的。武俠電影更需要注重藝術上的唯美,“無需刻意回避人工雕琢,通過唯美的畫面或是委婉的音樂來營造意境,甚至完全可以為了藝術效果營造出某個違背真實的虛幻狀態(tài)?!盵8]
(一)濃郁的江湖豪情意境:論徐克的《笑傲江湖》中的意境
徐克的武俠故事充滿濃郁的東方美感氣質,刀光劍影,飄逸灑脫,于瀟灑肆意中構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其代表性的《笑傲江湖》一片中有兩個重要的意象:武俠秘籍和琴譜[9]。一個象征著引起人們無限紛爭戰(zhàn)斗的貪欲,一個象征著俠客內心的歸隱與平靜。此外,影片并未過多表現(xiàn)一種硬碰硬的場面,而是喜歡采用更突出表現(xiàn)的是人物在行動中的空靈飄逸,瀟灑浪漫的情景,表現(xiàn)主人公在武林紛爭求歸隱的主題。
(二)青綠暈染的儒俠詩意:論李安的《臥虎藏龍》中的意境
如果說《笑傲江湖》是濃郁的東方美學,體現(xiàn)的是一個輕盈飄逸的武俠世界,那么李安的臥虎藏龍則是宛如淡淡的青綠山水畫一樣,是通過劍的斗爭,展現(xiàn)的一場關于“修心”的故事,,連自己也承認拍《臥虎藏龍》時抱著正本清源的想法,希望展現(xiàn)中國武術的精神面貌[10]。在竹林大打斗的戲份中,人物也是展現(xiàn)輕靈的輕功,但不同于徐克的飄渺,這種輕功更多的展現(xiàn)了一種風骨的韻味,正如同竹林這個意象不同于海面或是懸崖峭壁的虛無縹緲之感,竹子的挺拔韌性,有反彈,需要借力發(fā)力,是人物一直在一種介于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之間的狀態(tài),需要與竹子合為一體感受竹子的運動與韻律才能施力出招。整個影片將人物內心情感深度發(fā)掘,并與山水意境融會貫通,賦予了影片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無限的藝術魅力[11]。
武俠電影和很多其他題材的電影相比擁有很多更為廣泛的意境營造的發(fā)展空間,獲得了一代代追夢人的喜愛,但是許多商業(yè)電影在表現(xiàn)武俠題材時,光注重對硬件的追求投資的大手筆的同時忽略了對人文精神內涵的要素——中國古典美學意境的追求,使古裝的武俠片毫無人文底蘊。這里筆者將這些電影在營造已經(jīng)上的誤區(qū)主要分為三點。
(一)有境無意
比如《無極》中那個虛擬魔幻的世界,通過玄虛的劇情來展開的故事,即使運用特技制造了一個神秘華美,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仍然不能從環(huán)境中,卻仍收然不能讓我們從環(huán)境中感受到作者想要強調的精神內核,變體會不出這個故事發(fā)生場景中的意境。
(二)混雜重復,風格不明
許多武俠功夫電影把眾多的中國古典文化的意象堆砌到一起,比如琴棋書畫,刀劍,宮殿,書館。但是簡單的堆砌,沒有巧妙的經(jīng)營和足夠的情感鋪墊和人文內涵的體現(xiàn),也是徒然。
(三)情濃景缺
在許多影片中尤其是武俠電視劇里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是,人物的悲慘命運和凄美故事有時確實意境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同情的情緒,但是因為沒有合理的意境的營造,使得這種感情顯的流于俗套,格局不夠高雅,不能體現(xiàn)出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而且這種觀眾的共鳴也會顯得轉瞬即逝。
意境作為一個的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概念,在現(xiàn)在的影視文藝美學中仍然具備研究價值和意義,總結起來影視藝術中意境的營造的重點在于:
第一,從過于飽滿的視聽語言元素走向適當?shù)膭h減和“空”的感覺;
第二,從具體實在的打斗,或者制作經(jīng)費堆砌出來的道具場景燈光舞美,走向刪繁就簡,景致與劇情完美融合,意蘊到即可點到為止的“虛”;
第三,從日??臻g的展現(xiàn),改為通過視聽手段引起讀者自行填滿片中未及一一展現(xiàn)的想象空間;
最后,從簡單的故事講述,到注重故事內核和審美意境的創(chuàng)造,讓觀眾自己體悟出影片的精氣神,影片中的那點韻味,而不是由創(chuàng)作者在片中一遍遍的強調一遍遍的灌輸。
參考文獻:
[1]羅藝軍.電影的民族風格初探[J].電影藝術,1981.
[2]劉蕤紅.電影意境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借鑒[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1999(4).
[3]韓林德.境生象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58.
[4]何丹.當代影視藝術的審美意境探析[J].藝術科技,2013.
[5]趙詠梅.試論影視藝術中的意境[J].作家雜志,2010(2).
[6]丁明云.中國電影意境審美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7]范志忠.百年中國影視的歷史影響[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8]溫麗君.韓國影視劇中意境的營造對中國影視創(chuàng)作的啟示與比較[J].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9]肖文.在東方美學意境中穿行—電影<笑傲江湖>意境審美分析[J].電影評介,2006.
[10]張靚蓓.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M].北京: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11]李志欽.武俠電影的中國山水畫意境——從臥虎藏龍看另一種山水境界[J].電影評介,2010.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