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識猷
硅谷巨擘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黑客與畫家》中提過一個問題——為什么美國高中里的書呆子(nerd)不受歡迎?
書呆子們智商高、學(xué)業(yè)好,能讓自己升入哈佛斯坦福,但不能成為“高中風(fēng)云人物”……莫非高智商真的搭配低情商?愛念書的孩子,在“受歡迎”上的運(yùn)氣就是不如愛笑的孩子好?
作為一個前度nerd,格雷厄姆思考了很久,結(jié)論是,書呆子們不受歡迎,因為他們真心不想讓自己受歡迎。
這聽起來絕不合理——在美國高中,“不受歡迎”意味著沒有酷朋友(更別提男朋友或女朋友),意味著容易被嘲弄被排擠被惡作劇,意味著被“所在群體”放逐,這是一種巨大壓力,有的孩子甚至?xí)虼艘钟糇詺?。為什么書呆子會選擇承受這些后果?
因為“受歡迎”需要付出代價。受歡迎不是天生的,而是做出來的,而且不是每天課后花一兩個小時就能“做出來”的。為了維持魅力四射的低熵狀態(tài),你要定時保養(yǎng)美膚秀發(fā),有的放矢地鍛煉塑身;要密切關(guān)注同儕的打扮和舉止方式——潮流瞬息萬變,你要隨時跟上,如果你還打算主動引領(lǐng)潮流,請自學(xué)海量新歌新舞新玩物新社交工具新自拍神器……全情投入,才可能成為整個高中最“IN”的人士。
而書呆子們,舍不得付出“不能變聰明”的代價。
讓自己受歡迎,是一份“全職工作”。讓自己變聰明,同樣是份“全職工作”。書呆子們不愿將時間精力資源花在選擇恐懼癥上,他們穿格子衫,戴做實驗時能護(hù)目的黑框樹脂大眼鏡。哪怕做不成舞會焦點,至少做得出分子實驗。比起外表平凡,他們更難以忍受心智平庸。
書呆子故事更深的含義在于,有時我們不改變,是因為我們不想改變。
紐約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認(rèn)為,我們的“情感”好比大象,“理性”好比駕馭其上的騎象人??瓷先ヲT象人可以指揮大象,其實,大象的力量遠(yuǎn)超騎象人。
當(dāng)你的理智說“我要變”,情感卻為著一些或明或暗的顧慮而不愿改變時,大象和騎象人,就有了各自不同的方向——
你生活苦悶,但不想變得幸福,因為在心底有個聲音讓你深信,你不可能長久獲得幸福。
你窘迫拮據(jù),但不想設(shè)法掙錢,你窮只因不夠會投胎,不夠心黑,也不夠“豁得出去”,總而言之,你是為了維持自身高潔而不去掙錢,而不是想掙錢而不得。
你每天工作都像屎,但不想跳槽,因為你可以告訴自己“我過得不好,只因這份工太差”,你可不想找工跳槽受挫,然后被迫承認(rèn)“也許是我自己太差”。
你一早起床就想死,但不想求助,畢竟現(xiàn)在只有你知道自己有多糟,也許保持沉默,還能幫你保持一絲美譽(yù)和尊嚴(yán)……
有時,你可以憑著意志力,努力改變一二,就像騎象人可以拉緊韁繩,逼大象朝指定方向走。然而,意志力會耗盡,騎象人會倦極。只要騎象人略一松勁,大象就會擺頭轉(zhuǎn)身,朝著自己偏好的方向邁步而行。書呆子沒能變得受歡迎,因為大象權(quán)衡過后,認(rèn)為得不償失。假如你也有個“怎么也無法達(dá)成的愿望”,也許你該松開韁繩,問問你家大象,有何心聲欲訴?
與大象溝通的科學(xué)小TIPS
大象到底要什么?找出拒絕改變的理由
拿一張白紙,寫下你的愿望。然后自問,“假如我不去實現(xiàn)這個愿望,對我有什么好處?”
(這個問題雖然聽起來奇怪,但仔細(xì)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保持原狀”往往能帶來一定的優(yōu)勢。比如安全、可預(yù)測,或者能實現(xiàn)你的其他愿望)
大象真的存在嗎?仔細(xì)審視這些好處
預(yù)測這些好處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我該不該查些資料,或者和其他人談?wù)??假如我能確定這些好處是真實存在的,那么,和改變帶來的好處相比,這些好處夠不夠大?
給大象一個新方向,一條新指引
自問“假如成功實現(xiàn)愿望,你會過著怎樣的生活?”仔細(xì)考慮,只寫出一條對你最有吸引力的變化。
自問“我怎樣行動才能在實現(xiàn)愿望的同時,盡可能不失去原本的好處?”仔細(xì)考慮,只寫出一條行動指引。
把這兩條放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