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過完了正月,同事們互相問候 “年過得怎樣?”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唉!別提了,心累!”這不僅僅是排斥 “熊親戚”的打聽和攀比,也有反感來自“豬隊友”的擰巴,比如 “我為這個家付出這么多,你還不聽我的話!”
同事小咪老公過年喝酒,喝到醫(yī)院去了,剛做完手術(shù),前兩天還好,他行動不便,還比較乖,到第三天能行動了,就擰巴起來,吐槽醫(yī)院的營養(yǎng)餐的粥呀湯呀根本就是刷鍋水,小咪說那我回家給你熬病號專用營養(yǎng)粥?她老公眼睛一瞪:那一會兒去檢查誰扶我?小咪說你餓了嗎?我出去給你買盒飯,老公沒好氣地表示,附近的盒飯不好吃,讓去小吃街買。小咪嘴里答應(yīng)著,下樓就隨便捎了一盒,想來飯菜又不會說話,不會交代自己的產(chǎn)地。結(jié)果,老公邊吃邊細細盤問小咪:“小吃街那家賣盒飯的門朝哪里開的?”
心理學(xué)上說這種“擰巴”的學(xué)名叫“被動攻擊”, 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講,一個歇斯底里者持續(xù)不斷地擰巴和抱怨,是通過扮演無助的受害者的角色,獲得了一個能夠讓他“在感情上敲詐周圍人”的主體地位。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行為,足以令人沮喪乃至憤怒,可是,一旦你敢表示出厭煩,他們更不高興: “你干嗎生氣?咋這么沒有同情心,咋這么不善良呢?”
擰巴的心理基礎(chǔ)是因為“寶寶心里苦啊”,所以跟寶寶走得近的人都不許甜。在《紅樓夢》里,趙姨娘 “辱親女愚妾爭閑氣”罵閨女, 為“茉莉粉替去薔薇硝”辱兒子,這還是跟她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對其他親友團員她也都滿滿惡意,通常沒好話更沒好臉,難怪,作為心理上的“寶寶”,沒有其他能力,只好苦煉摞狠話、扣帽子、摔東西、給臉色這些轄制人的招兒,并且以為自己身懷絕技。
話說回來,小F聽完小咪家的醫(yī)院橋段后嘆了口氣,我以為小F會說“心好累,感覺再不會愛了!”沒想到單身汪小F不無羨慕地對小咪說:“那是因為你老公他太重視你,所以在給你撒嬌呢,本來呢,他明明是面條,舒舒服服躺平了就行,為了檢驗?zāi)銓λ袥]有耐心,他寧可把自己殘酷地擰成一坨又硬又脆弱的麻花,看你怎樣溫柔地把他一根根掰開、鋪平,他就是要你大費周章、要你絞盡腦汁……把他擺弄成一絲絲又軟又柔順的面條?!?/p>
小咪說:“好吧。姐不當(dāng)麻花很久了,原諒我已經(jīng)不懂麻花的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