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 劉科
唐水源頭,巍山立足,古稱趙邑,今曰靈丘。東通幽燕,西扼雁云,南控忻府,北接京華。烽臺高矗,自古兵家必爭;棧道凌空,從來商賈不絕。地域文化源遠流長,風云人物名揚天下,風俗民情獨具特色。
追根溯源底蘊深厚
在山西北部,有一個人和眾多地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沒有它,這些地方的格局就會改變,甚至中國的歷史就會被改寫,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办`丘”縣名即源于坐落在靈丘縣城西部的趙武靈王墓丘。
趙武靈王,于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繼承父位登上國君寶座。時值我國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期,燕、韓、趙、魏、齊、秦、楚等七國諸侯對峙并立,相互爭雄。趙國比較弱小,趙武靈王剛即位的十余年,經常被秦、魏等鄰國、林胡侵擾,損兵折將,城邑被占。
為此,武靈王奮發(fā)圖強,下決心進行軍事改革。多年的戰(zhàn)事經驗使他發(fā)現(xiàn):胡人穿著“窄袖、短衣、長靴”,作戰(zhàn)時騎馬,使用弓箭,動作靈活便捷,因此經常取勝。之后,他號令滿朝文武官員和全國黎民百姓改穿胡服,以皮靴短袖的胡式服裝代替寬袍大袖的舊式服裝,同時,學習騎馬射箭,以快馬輕弓取代連環(huán)戰(zhàn)車。武靈王還自己帶頭穿胡服,親自訓練士兵,建立起一支縱橫馳騁機動靈活的軍隊。從此,趙國軍隊的威力大增,成為“七雄”中的強國之一。趙武靈王在中國歷代帝王中,不失為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趙武靈王死后,埋葬于代郡靈丘。據傳說,眾將和兵卒每人捧撒了一把土,便壘成偌大一座墓丘。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在這里建縣,因有趙武靈王的墓丘,故取名為“靈丘”。
靈丘縣城,幾經變遷。民間傳言:“火燒木閣城,水淹沼閣城,耗子盜倒后北城,天順建成靈丘城。”據先人傳說,木閣城為大木所筑,在現(xiàn)今的沙澗村西,至今仍有被火焚遺跡200米長之灰土帶。另一說法是,晉北這一帶為西周繆侯封地,木是繆之諧音,即應為“繆國城”。沼閣城為戰(zhàn)國時的城池,在現(xiàn)今固城村東到門頭一帶的河灘處。因地處河域,“水淹沼閣城”之說可能為真。本邑屬趙,有人稱此為“趙國城”亦不無理由?,F(xiàn)今的“固城”,原為“故城”,即此城的沿稱,曾出土的文物展示其雄姿和繁榮,繩索蟠璃紋的銅壺、銅豆、青銅劍、布幣、刀幣、箭鏃,折射出歷代商賈云集、商品流通的盛況,縈繞著千軍萬馬擊鼓鳴金的余音。后北城是趙國的城池(土城),在今縣城以北,是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所建。城圍三里二百三十步,墻高兩丈多,壕深一丈余。傳說,筑城時其東北角隨夯隨倒,白天筑起,晚上倒塌。原來是這兒有豬娃大的成群耗子。后經劉家莊村一老人指教,從城北的臥牛山捉去一只大貓,夜間守在城根,這才治住。天順二年(1458年),將城南移三十二步,重筑靈丘磚城,城基為條石,出地面三尺。城磚長一尺四寸、寬七寸、厚四寸。城墻高三丈六,城圍五里。城池開東門、南門兩個門,當時東門嵌有“燕云扼要”匾額一塊,可見靈丘獨特的地理形勢和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把嘣啤睘榈赜蛑Q,為燕云十六州的簡稱,“扼要”為扼踞要沖,即扼踞京師及晉冀兩省北部交通要道之地。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即緣于此。此匾額距今已有550余年的歷史,現(xiàn)存于趙武靈王墓園內。
靈丘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西周屬燕,春秋屬晉。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置云中郡、雁門郡、代郡,其中靈丘屬代郡。秦統(tǒng)一六國后,靈丘屬代郡。西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靈丘縣,屬并州代郡。東漢初縣廢屬幽州代郡。靈帝光和元年(178年)靈丘改屬冀州中山國。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靈丘屬新興郡(治今忻州)。三國曹魏時靈丘屬冀州中山國。西晉時靈丘縣廢屬幽州代郡。十六國時屬后趙幽州代郡……
建制沿革風云變幻,故有賦曰:戰(zhàn)國成名,西漢置邑,蘇秦轆轆車輪可沾樸厚黃土?蘇武瑟瑟旌節(jié)定櫛凜冽寒風。見北魏之金戈,歷后唐之鐵馬,塞上風來,依稀可聞角鼓;夢里驚回,恍惚不知所之。
歷史人物名揚千古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靈丘歷史知名人物不勝枚舉。
五代名將李存孝(?—894),本名安敬思。晉王李克用在代北擴大地盤時,遇到安敬思,因其勇敢有武藝,而且還是孤兒,便將他留在帳下,收為義子,賜姓名為李存孝。
史書記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zhàn)無不克捷”,他在《殘?zhí)莆宕费萘x》中的地位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先后封為邢州史、行營都指揮使、汾州刺史、邢沼節(jié)度史、邢沼磁州留后檢校尚書等職,為五代史上一位叱咤風云的著名將領。
為紀念李存孝,靈丘縣城玉皇廟西隅建有“李將軍勇南侯廟”,縣衙后院建有“李將軍府”,新到任的縣令要先拜謁李將軍府。鄉(xiāng)賢祠里奉祀的七位鄉(xiāng)賢中“后唐李存孝”為其中之一。李存孝故里碑現(xiàn)存兩通。一通為明代所立,高230厘米、寬70厘米、厚20厘米,碑陽刻“沁州王護國勇南公太保大將軍李存孝故里”,現(xiàn)存趙武靈王墓院內,但字跡已模糊不清。另一通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刻,規(guī)格和碑文內容與明碑同。現(xiàn)立于武靈鎮(zhèn)魁見村頭,建有磚砌碑樓。石碑對面10余米處原有一座李存孝廟,闊三間,20世紀60年代尚存,今已毀。
斷獄老手王遵文(1832—1895),字藝庵。咸豐九年(1859年),他趕赴太原訪求高師。他寫了一篇文章,轉呈主持晉陽書院的田京卿過目。田讀后贊不絕口,便收納王遵文于門下,于是王遵文學業(yè)大有長進。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太學。同治元年(1862年)開科考試,他以小京官的職務在刑部任職。當時與稷山縣王念堂、朔縣的王向甫、平定縣的王鏡逸在北城被稱為“山西四王”,均以才德超群,受到上司的青睞。
王遵文在刑部任職20多年,精通辦案,且有辯才,凡是別人審理不清的案件,經王遵文推訊就能理清斷明,有“老斷獄手”的美稱。理藩院麟吾書、刑部侍郎薛永升查辦江蘇事件,科爾沁博多羅噶臺親王、戶部尚書閻敬銘赴東陵查辦,先后都奏請對上欽點王遵文為隨員并委以重任。以后,他代理朝廷屢辦英、法交涉,剿滅“土匪”,整頓厘金局,都措置精當,三次被朝廷記大功。又歷勤于辦理順(順天府)、直(直隸)、山西賑捐,升任二品道重員。任職期滿,回京受朝廷召見,晉升為一品官。在回道員任所途中,突然病發(fā),請假返鄉(xiāng)醫(yī)治,死于半途。
劉鈺(1849—1914),字式甫。清授武功將軍,晉授武顯將軍,賜進士出身,曾任御前花翎侍衛(wèi),陜西西安城守協(xié)鎮(zhèn),署陜西都中協(xié)鎮(zhèn),委肅州掛印總兵等職。鈺三歲喪父,和兩兄從事農業(yè),學習弓馬。他刻苦練武,膂力過人,八百斤重的石獅提之展腹過膝。由于武功超群,科考一舉成名。十八歲取生員,十九歲會員,清同治九年(1870年)解元。殿試“拉斜”,中武翰林。連中三元,故劉氏堂名叫“三元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入衛(wèi)乾清門,任御前侍衛(wèi)。清光緒九年(1883年),邊疆有事,授甘肅慶陽府游擊,駐十余年。遇案立即破獲,使駐地社會安定,秩序井然,深得民心。1914年7月病故于后山角村,享年65歲。
古跡名勝星羅棋布
地因史靈,一壑一墟皆有出處;人化為丘,一俯一仰豈無依憑?武靈王胡服騎射,魂歸于此,而今英雄何在,唯有楊柳依依。李存孝驍勇冠絕,碑勒在斯,從前故事誰知,只見雨雪霏霏。覺山寺磚塔沐千年風雨,至今巍然屹立,平型關戰(zhàn)役振九州潰頹,從此狂瀾挽回。三千石塔,曲回寺觀佛之盛會;一捧黃土,武靈墳發(fā)古之幽思。
趙武靈王墓,位于今靈丘縣城西部新華西街北側,前295年所建,至今已2300多年。據老者回憶,上世紀三十年代趙武靈王墓仍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帝王陵墓。當時墓地面積20余畝,墓丘高約15米,建在一個高約3米的大平臺上。墓南有長200米的神道,墓南端有碑樓一座,內豎石碑一通,高約4米,碑陽鐫刻“趙武靈王墓”五個大字。1918年,靈丘知縣蔡光輝集資修葺了碑樓,整修了神道,長346米、寬16米。重刻石碑,親自撰寫碑文,四周廣植樹木。據縣志記載,歷代府、州、縣官吏、文人多到此憑吊趙武靈王。
現(xiàn)存趙武靈王墓占地面積10900平方米,墓丘高10米,周長220米。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在,整個墓園內草綠花紅,樹木繁茂,烘托著巍峨壯觀的墓丘,曲徑幽雅,景色秀美,是人們游覽憑吊的好去處。這座古老的帝王陵墓成為風景秀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
縣域內古墓葬遺存較多,除戰(zhàn)國帝王陵趙武靈王墓外,主要有戰(zhàn)國墓群、漢墓群、唐墓群、上紅峪遼墓群、三山王莊金墓群,和托、東河南一帶明至清代墓群等。
靈丘境內明代內長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戰(zhàn)國時修筑,隋代重修,明嘉靖至萬歷年間在原長城基礎上包磚砌石,加寬加高。全長約220余里,屬內長城東路內三關段,為明代內長城分布最長的縣份。內長城經白崖臺、獨峪、下關、上寨4個鄉(xiāng)鎮(zhèn)20余個村莊,大部分處于靈丘與鄰縣淶源、阜平、繁峙的邊界山脊上,時內時外。長城城墻一般由毛石或磚砌筑,依山傍嶺,蜿蜒曲折。高3米至4米,寬約2米至3米,城墻上筑有敵樓、戰(zhàn)臺、烽火臺。今靈丘境內長城上,保存較為完好的磚砌敵樓有15座,另有殘存敵樓、戰(zhàn)臺、烽火臺遺址9座。靈丘境內長城上設有大小9個隘口,其中平型關、牛邦口、狼牙口最為險要。
包括靈丘段在內的內長城基本上確立了中國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疆域邊界,靈丘才牢固地成為中原的一部分,雖然戰(zhàn)事頻仍,但靈丘一帶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道屏障,用一種堅硬,保全了一種柔軟;用一種冰冷,溫暖了幾多滾燙。長城的意義,就在于此。 曲回寺,位于縣城西南獨峪鄉(xiāng)曲回寺村九龍崗下,創(chuàng)建于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主體建筑于1939年秋被日本侵略軍燒毀。曲回寺石佛冢群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覺山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的覺山山腰。相傳始建于漢,重建于唐,興盛于宋遼時代,迄今約2000余年,歷代帝王名臣屢有朝佛禮拜之舉,敕加封號,賞賜重金,增建殿堂,拓寬規(guī)模。諸大德高僧在此苦修,鑄成正果,世代傳頌,是太行山一帶最早的佛教重地之一。
紅色文化光耀千秋
革命老區(qū),抗戰(zhàn)圣地,風云際會,將帥云集。喬溝戰(zhàn)場,打贏全面抗戰(zhàn)第一仗;楊莊醫(yī)院,迎來國際主義第一人,白求恩大夫救死扶傷,每次瞻仰不勝唏噓。王震三五九旅文明駐節(jié)傳佳話,林彪一一五師英勇奮戰(zhàn)揚國威。馬蹄聲碎,楊成武狙擊驛馬嶺,喇叭聲咽,李天佑鏖戰(zhàn)老爺廟,英雄熱血灑熱土,靈丘首戰(zhàn)成首功。
平型關大捷遺址位于縣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喬溝、白崖臺、關溝一帶。遺址保護面積8.6平方公里,包括13個景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第一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1970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主持修建,1971年9月閉館。1990年遵照聶榮臻元帥指示,經修繕后重新開館。2006年由國家撥款進行改擴建和重新布展,改擴建后的紀念館內由序廳、3個獨立單元的主展廳和半景畫館組成。二樓設緬懷廳和觀景臺。
將帥廣場由115級(意在紀念戰(zhàn)斗主力部隊一一五師)大理石臺階與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相連,面積3000平方米。廣場正面塑有平型關大捷主要參戰(zhàn)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肖華、楊得志、李天佑、張紹東、陳錦秀、楊成武等10尊銅像。銅像兩側10面文化墻上,刻著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任弼時、聶榮臻等中央軍委和八路軍領導人、各級將領及老戰(zhàn)士有關平型關大捷的講話(摘錄)、詩詞和題詞。
老爺廟爭奪戰(zhàn)遺址。在喬溝伏擊戰(zhàn)中,被圍困在喬溝西段的日軍企圖從公路北側的緩坡進行突圍,遂在一名軍官的指揮下?lián)屨剂死蠣攺R梁高地,并對公路上的第六八六團進行反擊。為了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李天佑團長命第三營奪回老爺廟梁高地。敵我雙方在老爺廟前展開激烈的白刃戰(zhàn),6架敵機也前來為日軍助戰(zhàn)。三營指戰(zhàn)員不畏強敵,浴血奮戰(zhàn),全營連排干部大部分犧牲,九連最后僅剩10余人。指揮戰(zhàn)斗的副團長楊勇和三營營長鄧克明也身負重傷。在第六八五團、第六八七團各一部的配合下,我軍終于奪回了老爺廟梁高地,并將該地區(qū)400多名敵人全部殲滅。
平型關這一古關隘,雖為歷代兵家必爭要隘,但真正舉世聞名還是因為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已成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敵、無堅不摧的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民俗文化百花盛開
靈丘縣境內的民間傳說、民歌、諺語、音樂、舞蹈、繪畫、剪紙、戲劇等,是靈丘縣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枝奇花異葩。
2006年6月,羅羅腔劇種被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5月,白氏剪紙被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澗道情、腰站秧歌、紅石塄秧歌、小寨耍孩兒、子母綿掌及黃燒餅和苦蕎涼粉的制作工藝也將進入專家評審程序。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基本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特有的文化優(yōu)勢將得到更好的釋放。
羅羅腔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地方劇種,它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靈丘縣及其周邊的渾源縣、應縣、繁峙縣等部分地區(qū)。因其唱腔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行進流暢,故頗為當?shù)厝罕娝矏?。羅羅腔在清代初葉就已形成。原是“一人前臺演唱,眾人后臺幫和”,和以“羅羅喲喲”之聲,所以叫羅羅腔。后來僅以樂器伴和尾腔和過門。另外,羅羅腔的“背官音”唱法,即在一段唱詞的尾句,用一種高出本調八度的假嗓來耍腔,也是該劇種的一大特色?,F(xiàn)今,大同市靈丘縣的羅羅腔劇團是全國僅存的一個羅羅腔專業(yè)。該劇團可算是“天下獨一團”了。
靈丘武術。自古以來,靈丘人為抗暴御辱、強身健體而紛紛習武;相沿成風,故出過不少武功超群的名家高手。如五代名將李存孝,清代李廣金、劉鈺等。特別是覺山寺自北魏建寺以后,出于護寺和健身的目的,歷代僧人都有習武風尚。據傳清末覺山寺方丈龍成和尚武功頗深,其徒祥明精少林大桿,技高絕倫,名聞遐邇。云游武僧及民間拳師亦常到寺交流,切磋武技。覺山寺成為會武場所,對靈丘武術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試看明日之靈丘,必成塞外之寶地,遙知未來之靈丘,必是雁北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