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要著重渲染課堂氣氛,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注重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通過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通過音樂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通過一個可愛的順口溜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有效的課堂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 學習興趣 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50-02
興趣,對于學習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它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始終,也是學習成績成功與否的關鍵,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在一個班上有許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導致差生的情況嚴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富有好奇心,聽覺靈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礙較少,他們對一種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產(chǎn)生強烈濃厚的興趣。所以人們認為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的注意力又較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許多教師們因為教學意識不明確,只注意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人們集中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常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右苍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著名教育學家申斯基烏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作為英語教師,我對利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感觸頗深。在此,愿將自己的點滴體會和作法介紹給同行,希望它能引起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哪些教學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呢?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用填灌式教法單純以灌輸語言材料為目的,而應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較貼近生活實際、自然愉快又令小學生感興趣的情景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他們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在這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感到把課堂知識串成一個小故事,邊講故事邊學知識就是一個好辦法。在課后我要求學生們每月讀一本英文故事書。要求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英語水平選讀至少一本英語故事書。很多世界名著的簡寫本都成了學生的心愛之書,如:A Tale of Two Cities; One Million?鄄pound Note;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Robin Hood; Stories by William Shakespeare;Treasure Island; Tom Sawyer; Jane Eyre; Oliver Twist等,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結合各項活動給學生提供產(chǎn)生“成就感”機會;經(jīng)常提問,讓學生自學、討論,引導學生不滿足于死記硬背,而注重理解,獨立思考,多提供機會,使學生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上來,使學生感受到知識增長的喜悅,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加深,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二、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產(chǎn)生興奮情緒。因此,將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人的心理機制表明,大腦左半球善于處理言詞、數(shù)理、邏輯類的信息;右半球是記憶、識別文字和音樂旋律并進行模仿的中樞。在英語教學中,很好地利用唱歌這種形式也就是將大腦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維功能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功能合二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正說明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歌曲這一教學手段的重要性了。例如:學數(shù)字時教學生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學家庭成員時教學生唱My Family.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很輕松地學習語言。我在教授周一至周日的單詞時,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一周七天時的發(fā)音困難和感覺枯燥的問題,就借助了歌曲“DAYS OF A WEEK”來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以學優(yōu)唱,并在唱的同時輔以手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并且增強了記憶。 大部分小學生喜歡活潑的、輕快的歌曲,教師如果在課堂中適時插入歌曲,既可以使緊張的學習得到舒緩,也可重新把孩子們的的注意力凝聚起來,又排除了小學生因為在單一的形式中學習英語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三、一個可愛的順口溜。
英語自身富有音樂節(jié)奏,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diào)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學生感到是在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聯(lián)系的知識編成一個個簡單易學的順口溜,每一舉手一投足,使整個課堂就宛如一場醉人的配樂詩朗誦,學生從中體味無窮,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興趣和聽說能力就有了較大的提高。
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開放的、發(fā)展著的活的系統(tǒng)。如何運用合乎語言的性質(zhì)、合乎人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外語教學活起來。那么我們要反思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究竟存在什么問題,使其阻礙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呢?經(jīng)過思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習時間長,效益低。筆答不能交流的“啞巴英語”是最關鍵的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讓學生不再為考試而學,而是能夠面向?qū)嶋H,學以致用,才是英語教學的真諦。而課堂是英語教學主陣地,在這里學生學習的是學習英語的方法、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英語的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要靠我們大家不斷地研究和發(fā)現(xiàn),我們只有本著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才能把我們的英語教學搞好,把我們的教育辦好。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2]張承芬:《教育心理學》。
作者簡介:
劉滿慶(1985—),女,滿族,遼寧岫巖人,鞍山市岫巖縣興隆小學英語教師,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