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
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 惜別潺一夜聲。
唐代詩人溫庭筠的這首《過分水嶺》寫詩人在過分水嶺的行程中與溪水的一段因緣,以及由此引起的詩意感受,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詩中所寫的分水嶺,在今陜西略陽縣東南的冢山,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
首句從溪水寫起,引出詩人的感受。溪水是沒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在這里,“無情”是用來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下面三句都是圍繞著“有情”二字來具體描寫的。“似”字用得恰到好處,它暗示出這只是詩人間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這一句在點出“有情”的同時,也就設置了懸念,引導讀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敘事,暗點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冢山是漢水與嘉陵江的分水嶺,因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達嶺頭。山路蜿蜒曲折,緣溪而行,所以詩人感到這溪水一直在自己側畔同行,其潺聲一路伴隨。因為深山空寂無人,旅途孤孑無伴,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變得特別親切,仿佛是有意不離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動身姿和清脆聲韻來慰藉旅人的寂寞。我們從“得”字中,可以體味到詩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一夜聲?!痹凇叭肷饺铡?,相伴相依的旅程中,詩人那“溪水有情”的感受與日俱增,因此當登上嶺頭,就要和溪水分頭而行的時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別之情。但卻不從自己方面來寫,而是從溪水方面來寫,以它的“惜別”進一步寫它的“有情”。嶺頭處是旅途中的一個站頭,詩人這一晚就在嶺頭住宿。在寂靜的深山之夜,耳畔只聽到嶺頭流水,仍是潺作響,徹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這“潺一夜聲”五字,暗補“三日同行”時日夕所聞。溪聲仍是此聲,而當將別之際,卻極其自然地感覺這溪水的“潺一夜聲”如同它深情的惜別之聲。在這里,詩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嶺的自然特點,由“嶺頭”引出旅人與溪水的“分頭”,又由“分頭”引出“惜別”,因惜別而如此體會溪聲,溪水的“有情”已經臻于極致,詩人對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嶺下的流水,潺流淌,千古如斯??吹竭^這條溪水的旅人,何止萬千,但似乎還沒有人從這個平凡景象中發(fā)現美,發(fā)現詩。由于溫庭筠對羈旅行役生活深有體驗,對朋友間的情誼分外珍重,他才能發(fā)現溪水這樣的伴侶,并賦予它一種動人的人情美。這里,與其說是客觀事物的詩意美觸發(fā)了詩人的感情,不如說是詩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觀事物身上?;療o情為有情,前提是詩人自己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