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學院 楊春華上海大學 楊 琳
?
國學教育與中國社會道德建設
常州工學院楊春華上海大學楊琳
當代中國社會存在一些社會道德問題。國學對道德的影響主要通過超越的目標追求、現實的利益考量和無處不在的監(jiān)管機制。用現代實證精神對國學思想進行理性探究才能實現國學對道德的影響。
國學 道德
社會學家涂爾干的一段話非常適用于當前中國的社會道德狀況:“道德正在經歷著駭人聽聞的危機和磨難。轉眼之間,我們的社會結構竟然發(fā)生了如此深刻的變化。其速度之快、比例之大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與這種社會類型相適應的道德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影響力,而新的道德還沒有迅速成長起來,我們的意識最終留下了一片空白,我們的信仰也陷入了混亂狀態(tài)。”目前,中國的社會現實使道德問題越來越突出,出現“道德滑坡”“道德危機”“道德淪喪”“道德真空”等說法。這個時代,任何事情都難免眾說紛紜,人們在這一現象上似乎達成共識,而且飽含著遺憾和激憤。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研究者提出,中國當代的道德問題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斷裂造成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精神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核心,是中國道德建設蘊涵的精髓,我們應該把華夏五千年文明積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推廣到全體人民中,使之成為新時期人們的精神支柱。只有復興傳統(tǒng)國學的思想體系,才能挽救當前中國社會的道德危機。社會紛紛推廣兒童讀經運動,成立新私塾學校,高校紛紛成立國學研究機構,社會上掀起國學熱。國學能夠成為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擔綱者嗎?
筆者認為,無論國學是哪種定義,最終都統(tǒng)一指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盡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但是文化的核心層應該是包含于其中的哲學思想。筆者認為,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文化體系。下文針對儒釋道文化中的核心,對社會道德的影響機制展開論述。
正如西方研究者認識到基督教文化和社會道德之間有不可割斷的聯(lián)系一樣,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同樣無法離開自己的文化體系——國學。文化是道德的土壤和根基。
1.國學與道德準則
儒家文化思想體系體現在《四書五經》中,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佛教文化的宗旨是通過自我不斷努力奮斗,逐漸達到智慧與德行的圓滿境界(佛的境界)。道德與智慧是佛教信仰者追求的兩個核心。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例,道家文化可以概括為“道”和“德”。道是形而上的本體,德是形而下的品德和行為?!兜赖陆洝飞羁陶撌隽艘罁凇暗馈钡膫€體道德行為原則。
2.國學的終極追求對道德動機的激發(fā)
儒釋道三家文化并不是對道德的簡單鼓動說教,它是有著強大根基的道德培育與維系體系。它的根基在于觸動人類心靈,與人類精神的永恒追求密切相關。
人類精神中有對有限生命本身的焦慮、對生老病死無常的困擾,理智上有對天地萬物起源的困惑以及渴望洞察宇宙奧秘的沖動。這些使人超越塵俗物質,而被國學思想深深吸引。國學思想的影響力非常強大。
3.國學的現實利益目標對道德動機的激發(fā)
利益是人類行為背后巨大的動力,利益能驅使人突破道德約束,也能使人遵循道德的指引和規(guī)范。世俗利益的謀求并不能作為道德行為的根基,因為世俗利益的追求手段具有多樣性和可替代性。當世俗利益的誘惑足夠大的時候,道德往往面臨被拋棄的危險,代之以短期不道德甚至違法行為。
國學所設立的追求目標是長線的,是超越利益的,具有無可替代性。實現這種目標的必要條件就是對自我行為的道德約束。儒家文化的圣賢君子之風,道家的清虛超拔,佛家的慈悲涅槃,唯有通過克己復禮、進修德業(yè)才能完成。
4.國學的監(jiān)督體系對道德行為的約束
國學的道德根基表現在建構基于律法又超于律法的“無漏”監(jiān)管體系。在國學體系中,律法作為外在制約因素,和世俗的律法具有巨大差異,具體表現為國學中的律法約束具有彌漫性和全面性。
良好的社會道德不可能只通過對道德的呼喚而實現,也不可能只依靠學校里“填鴨式”的道德說教實現。人們對利益誘惑的抵御、對道德行為的選擇,需要一個堅定的理由。道德需要文化之根,良好社會道德的形成需要深厚的思想文化體系作支撐,道德是枝繁葉茂的文化之樹開出的動人花朵。在發(fā)自內心的動力驅動下,形而上的超越追求與形而下的道德自律緊密結合。人們超越俗世的潔身自好的追求,濟世度人的情懷,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以及萬事萬物的因果關聯(lián)等生命哲學思想,營造全知全能式的道德自律系統(tǒng),彌補世俗社會的風俗律法與利益約束等因素造成的缺陷。道德成為有著極其發(fā)達根系的文化之樹上盛開的花朵,這樣的道德教化是有根的道德教化。因而,國學作為中國道德建設的擔綱者是當之無愧的,盡管它面臨著諸多障礙。但是,在開放多元的現代社會,全球文化的交流與對話是大勢所趨,重新審視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不僅對解決中國社會道德存在的問題具有重大價值,更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與繁榮有深遠意義。
[1]成伯清.我們時代的道德焦慮[J].探索與爭鳴,2008
[2]涂爾干.渠東譯.社會分工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0
ISSN2095-6711/Z01-2016-06-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