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語方言中的無條件連詞“在”及其來源

2016-03-19 19:28
語言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連詞方言漢語

韓 啟 振

(許昌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漢語表空間存在的“在”衍生出了多種語法功能:(1)副詞;(2)介詞;(3)助詞(李崇興1996、黃曉雪2007)。除上述功能外,“在”還能作無條件連詞。這種“在”目前學(xué)界似關(guān)注不多。

一 方言中的無條件連詞“在”

無條件連詞“在”的詞匯形式有兩種:一是單用式,即“在”單用或后跟詞綴;二是復(fù)合式,即“在”和近義語素復(fù)合,形成“X在”。

(一)“在”的單用式。單用式“在/在乎”主要見于閩語及福建周邊的浙江、江西個別地區(qū)。例如:

福州方言(閩語)(李如龍、梁玉璋2001:231):

1) 在伊有來無來,我明旦都著行。不管他來不來,我明天都得走。

江西鉛山方言(贛語)(胡松柏、林芝雅2008:253):

2) 在爾有幾困難,都要送細(xì)人去讀書。

浙江蒼南金鄉(xiāng)方言的“在乎”(吳語)(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1776):

3) 在乎[dzE212-21vu22-11]你什么戲我統(tǒng)要看。

(二)“在”的復(fù)合式。復(fù)合式“X在”有“出在”、“由在”、“隨在”、“介在”、“據(jù)在”等,主要見于閩南語,西南官話、贛語零星可見。例如:

福建漳州方言(閩南語)(黃淑芬2008):

4) 出在[ts‘u32-53tsai22]汝要文要武我攏伓驚。任憑你要文要武,我都不怕。

福建永春方言(閩南語)(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5390):

5) 據(jù)在[kμ21-54tsai21]伊怎仔說,我夭是伓相信。任他怎么樣說,我還是不相信。

成都方言(西南官話)(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5846):

6) 隨在[suei21tsai213]啥子困難,我們都不怕。

岳陽方言(贛語)(方平權(quán)2011):

7) 我一點都不餓,隨在么哩東西都不想吃。

“在”引導(dǎo)的無條件句往往主觀性比較強:偏句所述的是想象、虛擬的條件,主語多為第二三人稱;主句?,F(xiàn)情態(tài)動詞“要”“著”“會”和主觀否定詞“不”,表達(dá)將來、假設(shè)、意愿等非現(xiàn)實事件,整個句子讓步意味比較重。普通話無條件句有兩類:一是并列式,典型形式是“不管V不V……,都……”;二是疑問式,偏句含有疑問代詞,典型形式是“不管(wh)V……,都……”。這兩類句子在“在”引導(dǎo)的無條件句中都存在,但疑問式居多。疑問代詞有指人、物的“什乇、什么、啥子、么哩”,指方式、原因的“蔣樣、怎仔、怎樣”,指程度的“幾、偌”等。

二 無條件連詞“在”的來源

“在”、“X在”的無條件連詞用法來源于其“任憑”義,而“任憑”義又源于其“取決于”義。其演變過程大致是:取決于義“在1”→任憑義“在2”→無條件連詞“在3”。下面論述其發(fā)展過程。

(一)取決于義“在1”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霸凇钡娜Q于義由其存在義、居于義發(fā)展而來。“在”本為動詞,最初表示某物(X)存在于某處所(Y),可看作是一種意象圖式——“X在Y”。這個圖式如果進(jìn)一步被映射到社會空間或其他抽象空間,“在”就獲得了抽象的“居于、處于”義,語義模式為“X居于Y”。Y首先抽象化,或表社會空間位置,如例8)中的“位”;或表抽象方位,如例9)、10)中的“(朝廷)外”“中”。與此同時,X也開始出現(xiàn)抽象事物,如例10)的“仁”。

8)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周易·乾第一》)

9) 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尚書·周書·康王之浩》)

10)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有些居于義“X在Y”結(jié)構(gòu),如果從邏輯角度看還暗含因果關(guān)系,“Y”是因,“X”是果。此時“在”也可理解為“由于,取決于”。例如:

11)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尚書·泰誓》)

例11)表達(dá)百姓的抱怨在我一人身上,也暗含百姓的抱怨因我而起,因而“在”也可理解為“由于”。這種隱含的因果關(guān)系逐漸明晰化、固定化后,“在”的“由于,取決于”義就產(chǎn)生了,這就是“在1”,認(rèn)知圖式為“X(結(jié)果)取決于Y(原因)”。例如:

12) 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yuǎn),在茲。(《尚書·皋陶謨》)

13) 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

14) 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國語·楚語上》)

盡管人們常說“前因后果”,但結(jié)果往往建立在原因的基礎(chǔ)之上,因此也可說“下因上果”。這與“X在Y”和“X居于Y”在X處于Y之上這一點上是相似的,可見由居于義到取決于義也是隱喻過程。類似的隱喻也見于英語的on,如“be based on……”:

15) Scores are based on several factors, from your credit history to the amount of money of you owe.

“在1”主語大多已變?yōu)橹^詞,根據(jù)其賓語可分為甲式和乙式。甲式中賓語為名詞,形成“在+N”結(jié)構(gòu),如上面的例12)-14)。又如:

16) 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管子·七臣七主》)

17) 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荀子·強國》)

乙式中賓語為謂詞,形成“在+V”結(jié)構(gòu),可細(xì)分為兩類。A類“在”后無名詞,即“在+V(+N)”,如:

18) 政之所與,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19) 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左傳·閔公二年》)

20)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禮記·大學(xué)》) 21)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xué)》)

B類“在”后有名詞,即“在+N+V(+N)”,如:

22) 道民之門,在上所先。故民,可令農(nóng)戰(zhàn),可令游宦,可令學(xué)問,在上所與。(《商君書·君臣》)

23) 安危治亂,在上之發(fā)政也,則豈可謂有命哉?(《墨子·非命中》)

“在1”還有否定式“不在”,如例24)、25);后來也作“在于”和“在乎”,如例26)、27):

24) 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5) 是故事君者,君為我心,制不在我。(《國語·晉語二》)

26) 故明德在于論賤,行政在于信貴。(《戰(zhàn)國策·趙策二》)

27) 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嚴(yán)罰。(《管子·重令》)這個意義在后世一直是常用義,且B類逐漸增多。例如:

28) 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亂,在君行賞罰。(《淮南子·道應(yīng)》)

29) 故說者不在善,在所說者善之;才不待賢,在所事者賢之。(《論衡·逢遇》)

30) 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普通話和一些方言中都有“在1”?!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在:⑤在于,決定于”,舉例為“事在人為”和“學(xué)習(xí)好主要在自己的努力?!狈窖灾械娜纾?/p>

31) 這事全在你自己。(濟(jì)南方言。錢曾怡1997:140)

32) 干這行兒也在人,有的人適合,有的人不適合。(哈爾濱方言。尹世超1997:171)

33) 干得好賴,還是在自己。(太原方言。沈明1994:102)

34) 考得好不好,關(guān)鍵在自己。(西安方言。王軍虎1996:88)

35) 去不去在你自己。(萍鄉(xiāng)方言。魏剛強1998:188)

“在1”有以下幾方面特征:(1)結(jié)構(gòu)上主要為“在+V(+N)”和“在+N”,少量為“在+N+V”?!霸凇焙蟮腘或者不出現(xiàn)或者為生命度低的事物,如“禮”“天”。N即使表人,也是生命度相對較低的專有名詞“太子”等。(2)主語必須出現(xiàn)。(3)“在”前有副詞修飾,如“全”“皆”“主要”“還是”“也”等。(4)“在”所在小句主要陳述強調(diào)X與Y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5)“在”所在小句主要表達(dá)慣常事件或完成事件,不跟特定的時間、空間相關(guān)聯(lián);“在”后的N多為光桿名詞,表通指,如例22)中的“上”;或者為零形式,這是因為句子強調(diào)的是某類行為,而不是突出具體的行為發(fā)出者。(6)常出現(xiàn)在議論文中,所在小句常常是陳述或總結(jié)觀點的主題句,處在一個小篇章的開頭或末尾。

由上可見,“在”最初表示空間存在,這種存在關(guān)系被映射到社會空間等抽象空間后,引申出“居于、處于”義。而“居于”義的認(rèn)知框架“X處于Y之上”與原因居于結(jié)果之上的因果認(rèn)知框架又相似,由此引申出“在于、取決于”義。

(二)任憑義“在2”的產(chǎn)生

1 漢語史上的“在2”?!霸?”的“任憑、聽任”義,約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末期至兩漢。但漢語史上“在2”的用例很少,所考察的先秦至南北朝文獻(xiàn)①這些文獻(xiàn)是《國語》、《左傳》、《論語》、《荀子》、《禮記》、《史記》、《漢書》、《淮南子》、《論衡》、《三國志》和《世說新語》。中只有《戰(zhàn)國策》《史記》《抱樸子》中出現(xiàn)幾例。此后唐詩宋詞中發(fā)現(xiàn)若干例,元曲中出現(xiàn)略多。任憑義“在”所在結(jié)構(gòu)根據(jù)其賓語性質(zhì),也可分為甲式和乙式。

甲式為“在+N”結(jié)構(gòu),例如:

36) 未若修松喬之道,在我而已,不由于人焉。(《抱樸子?外篇?自敘卷》)

37)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蘇軾《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38) 聽不厭隱士歌,夢不喜高軒過,聘不起東山臥,疏庸在我,奔竟從他。(喬吉《殿前歡·里西瑛號懶云窩自敘有作奉和》)

39) 休呵在的你,不休不在你。(正末云)師父說休呵便在我,不休呵不在我。(馬致遠(yuǎn)《馬丹陽》第三折)

乙式為“在+(N)+V”結(jié)構(gòu),例如:

40) 故弊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命之。(《戰(zhàn)國策·楚策一》)

41)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42) 提攜唯子弟,蕭散在琴言。(韋應(yīng)物《林園晚霽》)

43) 二百口家屬笑語喧,如此般深宅院,休信我一時間在口言,便那里有冤魂現(xiàn)。(關(guān)漢卿《拜月亭》)

44) 貧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

乙式提供了“在3”出現(xiàn)的句法基礎(chǔ)。近代漢語還有“任憑義”的“隨在”“憑在”。例如:

45) 領(lǐng)不領(lǐng)隨在你們,我也不好做主意。(李漁《無聲戲》第九回)(引自方平權(quán)2011)

46) 于搭棚擺設(shè)、棚布、柱腳、撐竿、圍屏,得幾百件,憑在賢弟吩咐。(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二回)(引自方平權(quán)2011)

2 漢語方言中的“在2”。相比漢語史,聽?wèi){義動詞“在”在方言中較多見,主要是閩、浙、粵一帶。

47) 平平一項物件,好否在人講。同樣一件東西,好壞聽?wèi){各人說。(廈門話。周長楫1998:144)

48) 我反正共汝講了,去伓去在汝。|我管教伊也聽,在伊,做賊做流氓,我無管了。|在伊嘛,莫去撩伊嘛。(福州方言。馮愛珍1998:154)

49) 來唔來在汝,說唔說在我。(閩南方言。李如龍2007:107)

50) 去阿唔去在你膠幾。去不去,任由你自己。(廣東揭陽方言。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1775)

51) 在你隨你便|在你揀隨你挑(廣東潮陽方言。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1777、1778)

52) 吃個東西在渠哩揀。(鉛山方言。胡松柏、林芝雅2008:253)

3 方言中的任憑義“X在”。方言中也表聽?wèi){義的還有“出在”、“由在”、“隨在”、“介在”、“據(jù)在”、“憑在”等,如下:

53) 你來呸來,據(jù)在你。隨你的便。|隨在人。|隨在你。(廈門方言。周長楫1998:21;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5847)

54) 我若犯法要刣要刈,隨在你。(一村《放炮》。臺灣閩語。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5847)

55) 據(jù)在汝,出在汝。(晉江方言。李如龍2001:126)

56) 憑在佢隨他去。(慶元方言。吳式求2010:369)

57) 佢伓信話,憑(在)佢了。他不聽教育,由他去算了。(建甌方言。李如龍、潘渭水1998:229)

58) 我說的話,在隨[tsai213suei21]你聽不聽,在隨你信不信。|咋個辦,隨在你了。在隨=隨在、在便。(成都方言。梁德曼、黃尚軍1998:169)

“隨”、“由”、“據(jù)”等在漢語史、方言中也有“任憑”義用法?!敖椤薄俺觥眲t有憑借義、處于義?!癤在”是它們與“在”一起近義復(fù)合構(gòu)成的并列式復(fù)合詞。

“隨”,《說文·辵部》:“隨,從也”,表示一人跟從另一個人,如例59),后引申為聽任、任憑,如例60),元明時,“隨”發(fā)展為無條件標(biāo)記,如例61)。廈門話中“在人”又叫“隨人”。

59) 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老子》二章)

60) 宛轉(zhuǎn)任風(fēng)吹,高低隨浪簸。(唐寒山《詩》之二三二)

61) 僉事道:“隨你甚么事,也須讓過年節(jié)?!保ā抖膛陌阁@奇》卷四)

“據(jù)”本指依仗,依從,《說文·手部》:“據(jù),杖持也。”段玉裁注:“謂倚杖而持之也?!比纾?/p>

62) 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zhí)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jù)軾低頭,不能出氣。(《莊子·盜跖》)

63) 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戰(zhàn)國策·燕策一》)

64) 文伯之喪,敬姜據(jù)其床而不哭。(《禮記·檀弓》)

后引申為“依靠”義:

65) 出令不信,刑政放紛,動不順時,民無據(jù)依,不知所力,各有離心。(《國語·周語下》)

閩南方言中“據(jù)”有“任憑”義,如例66)、例67)。泉州方言中“據(jù)”還表縱予關(guān)系(林連通1993:242)。

66) 據(jù)伊去,免插伊。由他去,別理他。(李如龍2007:107)

67) 據(jù)你講。隨你說去。(周長楫1998:21)。

“由”很早就表“聽任、任憑”,并且一直是常用義。詩文中,“由”還經(jīng)常與“在”對舉使用。例如:

68) 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69) 南浦桃花亞水紅,水邊柳絮由春風(fēng)。(孟郊《南浦篇》)

70) 行藏全在我,得失總由天。(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憑”本指“靠著,依賴、依仗”,后引申為“任憑”義。如:

71) 古碣憑人拓,閑詩任客吟。(王建《原上新居》詩之十一)“介”有“憑借,依靠”義,如下兩例。但漢語史和方言中暫未發(fā)現(xiàn)有“聽任”義用法。

72) 介人之寵,非勇也。(《左傳·文公六年》)

73) 欲介漢使者權(quán),謀誅嘉等。(《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五年》)

“出”也曾有“居于,處在”義,如:

74) 秦王為人,蜂準(zhǔn),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75) 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史記·項羽本紀(jì)》)

以上分析可看出,“由在”、“隨在”、“據(jù)在”都是兩個“任憑”義語素的復(fù)合①方平權(quán)(2011)認(rèn)為“隨在”是“在處”之“在”由表示人或物所存在的某一處所,到表示任一處所并發(fā)展到與“隨”同義以后而形成的并列結(jié)構(gòu)。這種看法值得商榷。② 感謝審稿人指出這一點。,“介”、“出”則是在“憑借”義、“居于”義上與“在”同義。

三 “在1”發(fā)展為“在2”的演變機制

“在1”為“在2”的產(chǎn)生提供了結(jié)構(gòu)和語義條件,特別是甲式和乙式B類。相比“在1”,“在2”的變化有以下幾方面:(1)結(jié)構(gòu)上,以“在+N+V”和“在+N”居多,即V前一定要出現(xiàn)高生命度的表人名詞,多為第一、第二人稱代詞。(2)主語可以零形式出現(xiàn)。(3)“在”前極少有副詞修飾,也極少出現(xiàn)否定式。(4)“在2”所在句子主要表達(dá)非現(xiàn)實將來事件,且是具體事件,表達(dá)主觀祈愿,有一種弱祈使語氣。(5)因果關(guān)系減弱乃至消失,句子主要強調(diào)N的主觀能動性和強影響力。(6)“在2”主要出現(xiàn)在口語化的敘事體中,其后不會有后續(xù)小句。

從這些變化可看出,“在1”變?yōu)椤霸?”主要條件有二:一是高生命度表人名詞N的強制出現(xiàn);二是處于將來時弱祈使句中。表人名詞N的強制出現(xiàn)直接帶來語義的變化?!霸?”中,作為原因的Y,其影響力本來就大于結(jié)果X。但“在1”主要強調(diào)因果關(guān)系,不強調(diào)原因Y的影響力,所以Y中的N經(jīng)常為零形式。當(dāng)Y中的N出現(xiàn),且為生命度高的人時,其影響力、控制力就更強,相應(yīng)地,X的影響力就弱。此時很容易誘發(fā)這樣的推理:如果X取決于Y,那么X常常聽任Y?!癤在于Y”與“X聽任Y”的概念基礎(chǔ)相同,只是凸顯面不同。在高頻使用條件下這種隱含義逐漸固化,“在”的任憑義由此出現(xiàn)??梢?,這個演變是一個由語用推理促動的轉(zhuǎn)喻過程。將來時的語境更有助于任憑義的出現(xiàn)?!霸?”所在句子如果表達(dá)的是完成事件,“在”等于“由于”,如例 30);如果是慣常事件,“在”等于“取決于”,如例 28)。同樣的結(jié)構(gòu),即甲式“在+N”和乙式 B類“在+N+V”,表達(dá)將來、假設(shè)等非現(xiàn)實事件時更易凸顯 N的主觀能動性,“在”不但能理解為“取決于”,也可理解為“任憑、隨”,漢語史和方言都有這樣的過渡用例。例如:

76)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蘇軾《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77) 未若修松喬之道,在我而已,不由于人焉。(《抱樸子?外篇?自敘卷》)

78) 則要你那萬法皆明,出脫的眾人無事,全在你寸心不昧。(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

79) 我反正共汝講了,不伓去在汝。(福州方言)

例 76)中,“行藏在我”既可理解為“行藏取決于我”,也可理解為“行藏任我決定”。其他三例也是如此?!霸凇弊鳌叭螒{、隨”理解時,突出了 N的主觀能動作用,加大了其影響力,句中的因果關(guān)系隨之漸漸減弱,乃至于無,“任憑”義由此確立。

當(dāng)然,“任憑”義的確立也與“在”的具體使用環(huán)境有關(guān)。前文例子顯示,“在”常與“由”“從”對舉使用。另一方面,在復(fù)合式“隨在、憑在、由在、據(jù)在”中,“在”都位居后部,處于從屬地位。而“隨、憑、由、據(jù)、從”的任憑義比“在”使用得廣。在這兩種語境中,“在”新生的任憑義也有可能同時受到“隨、憑、由、據(jù)”的感染而逐漸固化,而后再發(fā)生簡化而獨立②。

由上可見,當(dāng)“在1”不再出現(xiàn)在議論文中表達(dá)慣常事件,而是出現(xiàn)在非現(xiàn)實語境中表達(dá)具體事件時,面對同樣是“X取決于Y(Y=N+V)”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由于高生命度N的強影響力,人們的注意力慢慢轉(zhuǎn)向N,句子被重新理解為聽任于N做V這個動作,加上“隨、憑、由、據(jù)”的感染,“在”的聽任義由此產(chǎn)生。

四 無條件連詞“在3”的產(chǎn)生

無條件連詞“在3”只見于方言中,但漢語史上“任憑義動詞→縱予連詞→無條件連詞”是一條反復(fù)出現(xiàn)的演變路徑,如“任”“憑”“隨”“任憑”“聽”等(席嘉2009、張麗麗2006、韓啟振2012、高再蘭2012)①席嘉(2009)稱縱予連詞為縱予讓步連詞,張麗麗(2006)稱為讓步條件連詞,韓啟振(2012)稱為單項讓步條件連詞。。已有語料顯示,“在”的形成也是這樣。

任憑義“在”發(fā)展為縱予連詞“在”與縱予連詞“任”的產(chǎn)生過程相似(見張麗麗 2006),在此不贅述。方言中可以見到一些演變中的過渡用例。例如:

80) 在伊罔啼,我無察。由她哭去,我不管。(福州方言。陳澤平1998:156)

81) 我無要插你不理你,據(jù)在你講。(廈門方言。周長楫1998:21)

成熟的縱予連詞“在”見以下三例:

82) 據(jù)在伊說,我就是呣去。(泉州方言。馬重奇2002:250)

83) 者儂皮厚,在儂講都是總款。這個人臉皮厚,任別人怎么說他還是那樣。(福州方言。陳澤平1998:156)

84) 據(jù)在儂去說,我都唔驚。(閩南方言。李如龍2007:107)

盡管學(xué)界早已關(guān)注到“縱予連詞→無條件連詞”這條演變途徑,但是具體過程卻語焉不詳。前文已述,“在”引導(dǎo)的無條件句有并列式和疑問式之分。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判斷,疑問式應(yīng)來源于“在”字縱予句。

縱予句和無條件句其實相通的,都表示多個條件下具有同一結(jié)果,都含有條件的有無對結(jié)果沒有影響的意思。不同在于,縱予句是舉出一個條件,而無條件句是舉出周遍條件。Langacker(2008:55)指出,識解的四個維度之一是具體性。同樣一個情景,如果識解時具體性程度不同就會采用不同的表達(dá)方式。比如,單稱的事物細(xì)化后可變?yōu)橥惖娜Q事物,單稱的動作細(xì)化后可變?yōu)橥惖乃袆幼鳌@纾?/p>

85) 貓愛吃魚?!械呢埗紣鄢贼~。

86) 他講話我不愛聽?!v什么話我都不愛聽/他怎么講話我都不愛聽。

同理,“在”字縱予句舉出的單個條件,如果以更為具體化、精細(xì)化的方式來識解,則可被識解為同類的所有條件。如例82)中的“據(jù)在伊說”具體化后可以識解為“任憑他怎么說,他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因此,例 82)-84)這些縱予句中“在”引導(dǎo)的分句大多包含周遍、全量意義,與疑問式“在”字無條件句在周遍條件上恰恰是相通的。任憑義本身就含有多種選擇,如例83)及其注釋顯示:“在儂講”等于說“任別人怎么說”。又如,普通話“隨便你”等于“隨便你怎么樣”,“隨他說”意思就是“隨他怎么說”。因此,這些縱予句都可換作相應(yīng)的疑問式無條件句,方言中有這樣的實例,如:

87) 據(jù)在伊怎仔說,我夭是伓相信。任他怎么樣說,我還是不相信。(福建永春方言(閩南語)。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5390)

88) 在汝蔣樣講都會使。任憑你怎么說都行。(福州方言。李如龍等1994:312)

89) 在汝怎樣講,橫直我相信。任你怎么說,反正我不信。(福州方言。陳澤平1998:165)

事實上,各種方言著作舉出的“在”字無條件句也大多是疑問式。鑒于以上兩點,顯然“在”字縱予句與疑問式“在”字無條件句應(yīng)是演變的起點和終點。二者在意義上是相通的,前者蘊涵后者,只是形式上不同,因而前者演變?yōu)楹笳唔樌沓烧隆8V莘窖灾羞€能見到語法化程度更高的用例,如下例中“在”和“伊”已經(jīng)融合成詞。

90) 在伊雨逿偌大,我都著行。不論雨下得多大我都得走。(李如龍等1994:310)

至于并列式,數(shù)量比疑問式少得多,應(yīng)是疑問式形成后逐步擴(kuò)展出來的。綜上所述,無條件連詞“在”的整個形成路徑為:存在、處于義→取決于義→任憑義→縱予連詞→無條件連詞。

無條件連詞“在”的發(fā)展過程再次驗證了“任憑”義動詞是漢語無條件連詞的一個主要來源,也展現(xiàn)出漢語任憑義詞語來源的豐富性。

陳澤平 1998 《福州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馮愛珍 1998 《福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方平權(quán) 2011 釋“隨在”,《古漢語研究》第1期。

高再蘭 2012 “看/聽”從感官動詞到小句標(biāo)記語法化的類型學(xué)研究,《語言科學(xué)》第5期。

何耿鏞 1993 《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

胡松柏、林芝雅 2008 《鉛山方言研究》,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韓啟振 2012 現(xiàn)代漢語讓步條件句認(rèn)知研究,華中科技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黃伯榮 1996 《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

黃淑芬 2008 漳州方言連詞研究,福建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

黃曉雪 2007 說句末助詞“在”,《方言》第3期。

李崇興 1996 湖北宜都方言助詞“在”的用法和來源,《方言》第1期。

李如龍、梁玉璋 2001 《福州方言志》,海風(fēng)出版社。

李如龍 2001 《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 2007 《閩南方言語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如龍等 1994 《福州方言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如龍、潘渭水 1998 《建甌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梁德曼、黃尚軍 1998 《成都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林連通 1993 《泉州市方言志》,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

馬重奇 2002 《閩臺方言的源流與演變》,福建人民出版社。

錢奠香 2002 《海南屯昌閩語語法研究》,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

錢曾怡 1997 《濟(jì)南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沈明 1994 《太原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王軍虎 1996 《西安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魏剛強 1998 《萍鄉(xiāng)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吳式求 2010 《慶元方言研究》,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

席嘉 2009 漢語無條件構(gòu)式的歷時演化考察,《武漢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第5期。

許寶華、宮田一郎 1999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尹世超 1997 《哈爾濱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張麗麗 2006 從使役到條件,《臺大文史哲學(xué)報》第65期。

周長楫 1998 《廈門方言詞典》(第2版),江蘇教育出版社。

Langacker, Ronald W. 2008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歡
連詞方言漢語
方嚴(yán)的方言
學(xué)漢語
方言
連詞that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表格大團(tuán)圓,連詞學(xué)得全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扬州市| 平邑县| 城口县| 巴东县| 马公市| 乌兰察布市| 柏乡县| 长白| 北流市| 栖霞市| 外汇| 望都县| 扬中市| 松阳县| 崇义县| 麻城市| 柳江县| 潼关县| 普洱| 阿勒泰市| 丰原市| 四川省| 潜山县| 德惠市| 弥勒县| 利津县| 维西| 南丹县| 盖州市| 恩施市| 巴林左旗| 上思县| 屏东县| 湘潭县| 额尔古纳市| 筠连县| 成安县| 奉化市| 黄浦区| 固原市|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