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圓圓曲》主題傾向看吳偉業(yè)遺民心態(tài)

2016-03-19 13:38熊暢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吳三桂遺民圓圓

熊暢

(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廣州 510506)

從《圓圓曲》主題傾向看吳偉業(yè)遺民心態(tài)

熊暢

(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廣州 510506)

吳偉業(yè)《圓圓曲》主題傾向在于諷刺降清的吳三桂,無關風情。他本以為憑其遺民心態(tài),占據(jù)道德高地評論他人,不料自己也被迫陷入仕清的兩難境地。通過在仕清前后的詩文創(chuàng)作,吳偉業(yè)企圖完成這一個人名節(jié)污點的自我救贖,回歸到遺民心態(tài)中去,但結果仍難如愿。

圓圓曲;遺民心態(tài);兩難境地;救贖

吳偉業(yè)《圓圓曲》①因詩作較長不錄。本文中關于吳偉業(yè)作品,均選自《吳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不再一一注明。自問世以來,幾乎獲得了媲美白居易《長恨歌》的美譽。與白作一樣,該詩主題多重,幾難定論。其實結合文本細析,當可看出端倪。而這一主題傾向明顯與吳偉業(yè)在明清易代之際所特有的遺民心態(tài)密切關聯(lián)。本文擬于此處置論,一窺問題之究竟。

一、《圓圓曲》主題傾向的文本解讀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遍_頭二句既是寫實,同時也包含了詩人內(nèi)心微妙的情感?!妒酚洝罚骸包S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保?]118此處以黃帝升天喻指崇禎之死,含有無限尊崇之意。查詩人履歷,可發(fā)現(xiàn)崇禎帝對其知遇之恩甚大。吳偉業(yè)早年師從復社領袖張溥,于崇禎四年(1631)會試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不料陷入黨爭泥潭,導致其試卷竟上陳皇帝親閱?;实叟弧罢蟛┭牛闶皆幟摇?,意謂吳卷主旨宏大,內(nèi)容淵博,氣象高雅,足以成為破除奢華文風的典范,評價極高。同時,崇禎帝好事做到底,還為吳偉業(yè)“蓮燭賜婚”,一時風光無兩。[2]229-230老師張溥也興奮地作有《送吳駿公歸娶》:“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保?]1387多年后,其子吳暻還在《鹿樵感舊》中自豪地記道:“甲科收物望,弱冠得華資。玉殿喧名字,金閨艷履綦。陸機題賦麗,蘇軾起文衰?!保?]這樣的莫大榮寵是多少士子一輩子也難以獲得的!可以想見,吳偉業(yè)對崇禎帝應該是終生感激的。面對京師陷落、崇禎自盡的現(xiàn)實,詩人痛定思痛,著一“棄”字,表現(xiàn)其對崇禎帝匆匆自盡的復雜心理。因為在詩人看來,皇帝本不用如此,因為當時并非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古往今來,多少帝王讓都別走,一樣可以重振江山。崇禎帝本意殉國,但大明并沒有完全丟失,大片江南沃土依然在忠臣義士手中,又何必如此性急!關于此點,《明史》中多有記載和評述。例如《明史·后妃傳》:“(周)后性嚴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蹎栔?,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后曰:‘大事去矣!’后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保?]3544同書另有評曰:“宗社傾覆,徒以身殉,悲夫!”[6]8762可見無論當時還是后世,對崇禎帝之死均有抱憾之感。詩人以一“棄”字,同樣表達了此種心理?!捌茢呈站本?,言吳三桂打敗李自成義軍。但據(jù)史料,吳三桂乃借清軍入關方才打敗李,并非獨敗之。此中緣由,史載明白,無需此處贅述,且已有論者詳述,可參見。[7]81-87查詩人如此寫法,表面上頗有些美化吳三桂之意,但通曉歷史真相者無不知其乃不惜做漢奸才換得此役勝利,美乎?刺也!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此句為全詩詩眼。上文已述,吳乃得清之力助才得以“破敵收京”,后果則是清軍入關,定鼎中原,吳實為漢民族千古罪人。所謂“縞素”、“慟哭”之真相,見《清史稿·世祖紀一》:“(五月)己丑,大軍抵燕京,……睿親王多爾袞入居武英殿。……辛卯,令官吏軍民為明帝發(fā)喪,三日后服除。禮部太常寺具帝禮以葬。”[8]86可見這一喪葬儀式,不過是清人收買明朝人心的把戲,目的在于申明清之天下得之于李自成,而非得之于明,清是為明報仇才入關的。這一節(jié),可能成了吳三桂一生之心病,也在其心里埋下了日后叛清的因由。吳三桂的“沖冠一怒”,按情理說,應該為“自棄”“人間”的崇禎帝,因為崇禎帝雖則昏聵,卻不斷升其父子之官;或應該為其父吳襄及全家三十余口人被李自成義軍系于囚室事,詩人卻偏偏在此處岔開,言其“沖冠一怒”為的是“紅顏”陳圓圓。陳圓圓什么身份?吳之小妾,出身為低賤的歌妓!詩人如此安排,刺吳之意明顯,正表達其對清之走狗吳三桂之流的鄙視。

至此,可以看出《圓圓曲》全詩的主題傾向在于諷刺吳三桂投清之舉,且義正詞嚴,不留情面。詩作的后面,同樣有與此主旨相呼應處:戰(zhàn)亂之中,吳全家遭戮,惟有陳圓圓逃脫。“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鬢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zhàn)場,啼妝滿面列紅印?!北嗟拿廊耍鼻械那槔?,“君親”之仇恐怕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不是怒為“紅顏”又是為的什么?

“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眳沁M軍關中時,本是軍務繁忙,萬機操心,不過他卻能為陳圓圓在極為不便的地理環(huán)境下蓋起畫樓,讓她能夠悠閑自在地臨鏡梳妝,這背后包含多少軍士的艱辛!高適那句“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穿越了近千年時光,在吳三桂的軍中,不仍然同樣適用么?

接下來,自“傳來消息滿江鄉(xiāng)”至“關山漂泊腰肢細”句,渲染陳圓圓于亂世中反而過得更好令同伴艷羨事,證明這種現(xiàn)象多么讓人感到反常?!板e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句,更是直述其事。當時命運捉弄,似乎心有怨恨,但哪知苦盡甘來,二人春色無邊,濃情蜜意。有論者謂:“吳陳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正好相反,吳之為民族罪人,吳陳孽緣之可詛咒,還有疑義嗎?”[7]81-87說得雖有些極端,但畢竟道出了詩人譏諷之本意。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比绻f前面還有些委婉的話,這里則直白如話。你吳三桂想學三國周瑜那樣,既能贏得勝利,又能保全美人,可結果呢?弄巧成拙,導致全家死于非命,如果說在史冊上還能留下什么的話,恐怕也就是你與陳圓圓的這一段風流故事了吧?

“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碑斈甑姆虿詈臀魇┎灰彩恰傍x鴦宿”“看不足”么,最后仍是難以長久!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此處借以申言,即在此時勢變幻莫測之際,你吳三桂的功名富貴哪會長久?

二、兩難境地的痛苦抉擇

通過上面對《圓圓曲》文本主題傾向的解讀,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通篇諷刺吳三桂的倒行逆施行為,哪里會有一些論者讀出來的所謂“同情不幸”“歌頌愛情”“興亡感慨”“謳歌艷羨”“個體擦拭心靈”等主旨?[9]129-135既然吳偉業(yè)姿態(tài)如此之高,義正詞嚴地對吳三桂漢奸行為大加撻伐,此詩當然不可能作于其仕清之后。本文不在此詩作時處糾葛,只采用目前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即為順治八、九年(1651-1652)間。早在崇禎四年(1631),吳偉業(yè)受皇帝嘉許,入仕翰林院,一開始頗有政治抱負,但很快朝臣黨爭熾烈,國事已不可為,而個人性情一向懦弱無爭,不愿意卷入是非,再加上高堂老母病重,便于崇禎十四年(1641)辭官歸隱。不料風云突變,他悠游林泉日子不幾年,李自成義軍于崇禎十七年(1644)春攻破京師,皇帝自縊,江南士大夫階層頓時表現(xiàn)各異。一些遺民貞烈者如夏允彝、黃淳耀、宋玫等選擇自殺殉國,黃道周、陳子龍、瞿式耜、楊廷麟等參加反清斗爭,歸莊、王瀚、文果等逃身方外,堅決不與清廷合作,當然也有龔鼎孳、錢謙益、陳之遴等出賣靈魂和氣節(jié)而主動降清。受皇恩深重的吳偉業(yè)一開始也打算殉國,為其母所阻。據(jù)載,他曾經(jīng)“號慟欲自縊”,卻因“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而止。[10]1404又打算遁入空門,也因各種原因而“牽帥不果?!比绱?,吳偉業(yè)本以為選擇這樣一種既可不犧牲生命,又不違背道德節(jié)操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平靜地過他的遺民生活了。

所謂遺民,一般指亡國后不仕新朝的人,多指官宦階層人物。明亡之初,吳偉業(yè)足可當之。他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不用像有些人失去官職便失去生活來源一樣。這樣,他便以悠然自得的遺民心態(tài),以相對超然的心態(tài)看待舊日同僚。其時之詩文,主要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表達自己的忠心不渝,如《遇舊友》:“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北磉_愿與友人作大明遺民終老。二是站在道德的高地斥責那些失節(jié)之人,最著名的當屬《圓圓曲》。詩中對吳三桂的失節(jié)極盡諷刺之能事,而對吳三桂投降之前的猶豫和兩難心境在詩中缺乏應有的關注和敘寫,反而以“沖冠一怒為紅顏”這樣頗富煽情的方式對吳三桂加以污名化。當然,吳偉業(yè)在創(chuàng)作此詩時,可能根本未能顧及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徒費筆墨為吳三桂這樣一個已經(jīng)淪為民族罪人的漢奸作什么兩難心境之想象了。據(jù)說,“梅村效《琵琶》、《長恨》體,作《圓圓曲》以刺三桂,曰:‘沖冠一怒為紅顏’,蓋實錄也。三桂赍重幣,求去此詩,吳勿許?!保?1]1470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已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自己竟也被拖入仕清的泥潭,并與那些自己不屑之輩為伍,切實地體會了一回兩難心境和痛苦抉擇,并改變了自己后半生的人生軌跡。

吳偉業(yè)在明末享有很高的人望,他的舉動自然受人關注。明亡后,他想居家奉親,做一個超然的遺民,但旁觀者清,清廷的政策不可能讓他遂愿。他有《贈蒼雪若鏡兩師見訪》《謝蒼雪贈葉染道衣》二詩,寫方外友人到訪事,勸其出家意味明顯。其好友王瀚,字愿云,已入山,也曾數(shù)次勸其入山?!顿浽冈茙煛吩娦蜉d:“甲申聞變,常相約入山,予牽帥不果,而師已悟道受法于云門具和尚,今夏從靈隱來,止城西之太平庵,云將遠游廬岳,貽書別予,以兩人年逾不惑,衰老漸至,世法夢幻,惟出世大事,乃為真實,學遁一著,不可不勉?!笨梢娫娙诵闹械莫q豫和對世俗生活的依戀。《贈愿云師》詩再道:“勸吾非不早,執(zhí)手生退卻。流連白社期,慚負青山約。君親即有愧,身世將安托?……不負吾師言,十年踐前諾。”不能或不愿入山避世,詩人心中還是有些不安,或許是不甘自己多年的功名和前程付諸東流吧,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在等待什么,于是給自己的內(nèi)心放了個長假:十年。十年如果人生境況再沒什么改變,那就入山了此余生吧。

明亡后的吳偉業(yè),看似過著寧靜閑適的遺民生活,內(nèi)心的波瀾一刻也未停止。國破家亡的悲憤,個人節(jié)操的考驗,失去功名的不甘,重疊微妙。這一躁動的靈魂,可能只有外力的介入,才算有個了結。

順治九年(1652),已有風聲傳出,吳偉業(yè)等江南文化名士將被清廷征辟,吳非常緊張,曾為此作過努力拒絕,如他曾上書兩江總督馬國柱,辭以病體,未果。翌年,親自拜謁馬,作《投贈督撫馬公》序:“素嬰痼疾,萬難服官……真病真苦,實實如此。伏祈祖臺將病苦實情詳列到部……而偉業(yè)貪觀圣化,調(diào)理余生,仰誦九重之深仁,拜感祖臺之至愛?!痹娫疲骸笆曛氐绞穷^,細雨孤帆載客愁。累檄久應趨幕府,扁舟今始識君侯。青山舊業(yè)安常稅,白發(fā)衰親畏遠游。慚愧薦賢蕭相國,邵平只合守瓜丘?!睒O力放低身段,表達自己老親在堂而無法出仕的衷情??墒亲鳛楹?nèi)名賢,詩文大儒,清廷怎可放任他這樣身份的人采用不合作的姿態(tài)而使其籠絡人心政策受挫呢?當年秋,詔書正式下達,痛苦兩難的抉擇已至。

后人曾就其仕清一事,有“自愿”和“被迫”二說。荊如棠道:“梅村當勝國時,自負重名,位居清顯。當改玉改步之際,縱不能與黃蘊生、陳臥子諸公致命遂志,若隱身巖谷,絕口不道世事,亦無不可。乃委蛇如爵,永貽口實。”[12]言吳偉業(yè)名聲太大,即使不殉國,也應躲入深山不問世事才對。吳卻眷戀名爵,閑居鄉(xiāng)里,終于失節(jié),成為人們不齒的口實。此話不無道理,吳偉業(yè)眷戀的不僅是較為舒適的生活,還有世俗名望或功名的不可名狀的期待,但要說他就因此甘心仕清,恐也太過。劉聲木《吳偉業(yè)出仕二姓原委》道:“祭酒因海寧陳相國之遴所薦起,時在順治十五年,當時相國獨操政柄,援引至卿相極易。未薦之先,必有來往書札,雖不傳于世,意其必以卿相相待,故祭酒欣然應召?!赖錇槔夏?,而不知亦為妻少子幼,故偷生忍死,甘仕二姓。人生一有系念,必不能以節(jié)烈稱。祭酒所系念有四:官也,母也,妻也,子也,宜其不克以身殉義,得享令名?!保?3]160這里推論成分居多,故語多苛刻,但言吳心有所系才有出仕事發(fā)生,倒也不假。

其實,做遺民那幾年的吳偉業(yè),對自己在江南地區(qū)乃至全國文人士大夫中的巨大影響是心知肚明的,自己的一舉一動,關注度高,清廷不會放任自己做遺民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必定會有征召之事發(fā)生。在《朱昭豈墓志銘》中,對這位死去不久的舅氏,寫了掏心窩子話:“當君之未亡也,詔書舉山林隱逸,學官以其名聞,君辭以書。君歿未兩月,余之困苦乃百倍于君,君平昔所以憂余者,至今日始驗……”二人當日所憂之事,果然應驗。通過此文,相信吳偉業(yè)斷不會拿至親死者作為撒謊之托底之人,言其“自愿”出仕者,實在苛責了他。再看事過境遷后的人分析,如康熙年間,有史學家邵廷采道:“於乎!明之季年,猶宋之季年也;明之遺民,非猶宋之遺民乎?曰節(jié)固一致,時有不同。宋之季年,如故相馬廷鸞等,悠游巖谷竟十余年,無強之出者。其強之出而終死,謝枋得而外,未之有聞也。至明之季年,故臣莊士往往避于浮屠,以貞厥志。非是,則有出而仕矣?!保?4]211邵生活在清初,去明季不遠,又是史家,眼睛雪亮。通過對比,新政權對待舊遺民政策,明季比宋季要嚴酷得多。作為當事者,吳偉業(yè)更是感同身受,他不可能冒著自己甚至全家人生命危險而堅拒征召。那些拿顧炎武等堅拒清廷而并未獲罪的個案來企圖說明吳偉業(yè)是自愿仕清者,不過是事后者有選擇性的話語霸權,何況顧炎武是以古稀之年在拿著生命做賭注的,而吳偉業(yè),不過中年而已;更何況,母老子幼。孰輕熟重,惟其心知。

儒家強調(diào)忠孝,吳偉業(yè)自然深知。但此二者常常難以兩全,則又以忠為先。有人以此繼續(xù)誅求,如“或言梅村老親在堂,未宜引決。夫求生害仁,匪移孝之旨;見危授命,實教忠之義”。[15]880強調(diào)盡忠便是盡孝,指出吳偉業(yè)“怕死”之實情。自古艱難惟一死,要求吳為明朝殉節(jié),確實難為了他。他連入山都不愿意,哪會自盡?因此,說到底,人性中最本能的貪戀生命之要義,是吳偉業(yè)兩難境地時作出仕清這一痛苦抉擇最根本的原因。

三、遺民心態(tài)的自我救贖

做遺民時的吳偉業(yè),以《圓圓曲》諷刺吳三桂,除表達其為故國守節(jié)之立場外,應另有與那些降清者決裂之意味,他做明之遺民的心態(tài)是真誠的??墒乔逋⒌囊患堅t書粉碎了他的遺民舊夢,他在兩難心境下的作出的痛苦抉擇也使得他的遺民身份隨著他的北上而喪失,當年的嘲人者變成了被嘲者,最著名的那首詩,是多么刺耳:“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保?6]當然也有勸阻的,如侯方域曾有長信致吳,認為當此關鍵時刻,“學士之出處將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觀望學士者,亦自此分矣!……獨學士之自處,不可出者有三,而當世之不必學士之出者有二。”力勸其要頂住壓力,珍重名節(jié)。[17]470但別有苦衷的吳偉業(yè),還是在眾多質(zhì)疑、嘲笑、勸阻聲中,于順治十一年(1654)初春到達京師,但等待了多月,方于當年十月,授秘書院侍講,不過六品左右,比其在明朝所任大多職位都要低,而且這其間,還經(jīng)歷了殘酷的“陳名夏案”,處死的是被視為南方士子精神領袖的漢族文人陳名夏,而陳當時已位居內(nèi)翰林院大學士高位。一時間,包括龔鼎孳在內(nèi)的南方士子為之氣奪,吳偉業(yè)更感到官場傾軋之無常。不過他盡心職責,特別是能近距離地接觸年輕的順治皇帝,看到皇帝的操勞和對自己的關心,使他漸生感念之心,并于兩年后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但此二職皆無實權,大多時間還是要陪侍于皇帝,不僅虛耗精力,而且前景暗淡,因此辭官回鄉(xiāng)的愿漸趨強烈。順治十三年(1656)秋,吳偉業(yè)伯母張氏去世,于是上疏乞求過繼給伯父為嗣子,這是其精細之處。因為清初統(tǒng)治者一直強調(diào)以孝治天下,順治帝自然批準,這樣他才順理成章地歸鄉(xiāng)為母守制,就此離開了京師這個官場是非之地。

可以看到,吳偉業(yè)仕清前后只有兩年時間,但就是這兩年,不僅改變了其后半生的命運,也使其心態(tài)大變,因為失節(jié)的巨大精神壓力,令其再也無法回到當年那種站在道德高地遺民心態(tài)當中去了。他曾經(jīng)多么地有資格諷刺吳三桂降清,并對其他失節(jié)者大加貶斥,而仕清后,他的心態(tài)已發(fā)生了微妙而又本質(zhì)性的變化。如《松山哀》詩,寫洪承疇松山大敗:“十三萬兵同日死,渾河流血增奔湍。豈無遭際異,變化須臾間?!笔菍懨鞒诖艘粵Q定性戰(zhàn)役中的慘敗。接著想像洪之嘆息:“還憶往時舊部曲,喟然嘆息摧心肝?!蹦敲磻?zhàn)敗后的洪承疇,當時明朝上下皆以為盡節(jié)而死卻降清的他,嘆的是什么呢?“若使山川如此閑,不知何事爭強弱……早知今日勞生聚,可惜中原耕戰(zhàn)人?!眹@的是戰(zhàn)爭的慘況和戰(zhàn)斗的不必。也就是說,在詩人筆下,一場決定漢人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戰(zhàn),統(tǒng)兵大員喪師辱國不說,民族利益不說,投降后還混淆原則和是非,認為到頭來爭斗何益,暗含著清廷一直宣揚的天命所歸等迷信觀念。所以說,此詩借洪之酒杯,澆自己塊壘。如果人們連洪都能理解一二,應該不會老是糾結自己仕清這么點事了吧?

這一心態(tài),正是吳偉業(yè)遺民心態(tài)自我救贖的表現(xiàn)。當然,這樣寫畢竟太過隱晦,理解的人也不可能多,為此,早在他北上京師準備仕清時,就開始準備了重新回到遺民心態(tài)下的自我求贖之途,即通過詩文創(chuàng)作,讓人們同情和理解自己,企圖抹去失節(jié)仕清這一污點,做回大明王朝的真正遺民。

進京入仕之始,就企望能夠保住名節(jié)。他寫有四首《將至京師寄當事諸老》,每首最后均表達自己無意官場之心志:“自是璽書修盛舉,此身只合伴魚樵”“今日巢由車下拜,凄涼詩卷乞閑身”“赤松本是留侯志,早放商山四老歸”“記送鐵崖詩句好,白衣宣至白衣歸”。最后一句最為直白,希望能夠進京后能夠虛應一番就能全身而退。很顯然,他想得太過天真。對清廷統(tǒng)治者來說,殺辱天下漢族文人傲氣遠比一個吳偉業(yè)個人聲名要重要得多,吳之名節(jié)不過是拿來調(diào)弄的政治工具和棋子而已。吳偉業(yè)可能知道這些希求不過是與虎謀皮,在詔書下后,據(jù)其后來在《與子暻疏》記載,曾“怫郁大病”一場,并有《賀新郎·病中有感》一詞,道當時痛苦:

萬事催華發(fā)。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y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節(jié),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炙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絕決。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即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世事,幾完缺?

詞中寫自己極端困苦之中思考人生之意義,幾乎否定了自己一生的所有價值,竟是“一錢不值”!但活著的意義不僅僅是名節(jié),還有生命本身。懦弱的吳偉業(yè)思想上雖然無比痛苦,但這畢竟換來了個體生命的相對安全。以一有用之身,仍然可以救贖回曾經(jīng)讓自己足以傲世的遺民心態(tài)。為此,他多次強調(diào)令自己失節(jié)的外在原因。一是家庭的牽累。如《送田髯淵孝廉南歸》:“拂袖非長策,蹉跎為老親?!薄肚矏灐罚骸肮嗜送侦芷拮?,我因親在何敢死?”《詠古》:“一身累妻子,舉足皆荊榛。”在《與子暻疏》中道:“十年,危疑稍定,謂可養(yǎng)親終身,不意薦剡連連,逼迫萬狀。老親懼禍,流涕催裝,同事者有借吾為剡矢,吾遂落彀中,不能白衣而返矣?!嵋圆菝┲T生,蒙先朝巍科拔擢,世運既更,分宜不仕,而牽戀骨肉,逡巡失身,此吾萬古慚愧,無面目以見烈皇帝及伯祥諸君子,而為后世儒者所笑也?!贝宋谋砻媸菍懡o兒子,但其時兒子尚幼,主要還是想讓他人讀到,以理解自己萬般無奈的選擇。二是強調(diào)清廷統(tǒng)治者的逼迫。先是所謂“故交”而“先達”者,如陳名夏、陳之遴等人的推薦,弄得自己進退維谷。在《贈家侍御雪航》中,有“欲取石上泉,洗濯塵中累。群公方見推,雅志安得遂?”在《礬清湖》中,有“天意不我從,世網(wǎng)將人驅(qū)。……一官受逼迫,萬事堪唏噓?!崩^之是詔書的催逼,在《寄房師周芮公先生并序》中,有“但若盤桓便見收,詔書趨迫改淹留?”

外在原因畢竟難以服人,人的選擇最終還是自己的心志起決定性作用。吳偉業(yè)在詩文中,向人剖白心跡,有時甚或有所夸大。入京后,在應大學士陳名夏之請為其文作序時,力圖說明自己與陳名夏實乃“泛泛之交”,這為他后來未卷入陳案起了重要作用。在《送湘陰沈旭輪謫判深州四首》最后,表白道:“豈不貪高臥?其如世路非。故園先業(yè)在,多難幾時歸?遇事愁官長,逢人羨布衣。君看洞庭雁,日夜向南飛。”而失節(jié)后心情,自然在其詩文中也是極度痛苦,如在《黃觀之五十壽序》中道:“余也少壯登朝,羈棲末路,犬馬之齒,未填溝壑,獲與觀只稱齊年,而困厄憂愁,頭須盡白……”這里借題發(fā)揮,言及自己與主人之差別,不僅精神上難以比肩,就是身體上也“早衰”明顯,希望讓人看到自己失節(jié)后身心憔悴之無比“慘狀”,以博取同情和理解。類似剖白,在其《郁靜巖六十序》《座師李太虛先生壽序》《彭燕又五壽序》等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不難看出他急于自我救贖之心。

無論外因還是內(nèi)因,結果仍然是考量事情發(fā)展的最好參照。顧湄《吳梅村先生行狀》載吳臨終遺命:“吾死后,斂以僧裝,葬于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銘于人?!保?8]1406看來,他至死都未能原諒自己失節(jié)之事,其痛悔和救贖心理,也就更顯得真切感人。

四、小結

明清易代,異于往昔。衣冠盡失,人心思舊。吳偉業(yè)作為文化士子領袖式人物,自然眾望之高,非他人可比。在《圓圓曲》中,他創(chuàng)作的主題主要是表現(xiàn)其以大明遺民身份和優(yōu)勢心態(tài),占據(jù)道德高地,痛斥吳三桂投降賣國行徑,并不關注吳三桂降清前也曾有過的兩難之時。而一旦清廷征召,他立即體會到了其中兩難之心境并不得不作出痛苦抉擇,心態(tài)馬上發(fā)生了諸多微妙的變化,其詩文創(chuàng)作也就多了復雜難言的意味。仕清兩年,名節(jié)盡失,內(nèi)外壓力趨高,他用盡后半生為此作極力的救贖,希望能夠回到當年的遺民心態(tài)之中,可惜無論他如何努力,“貳臣”這一事實在他踏進清朝官場時卻早已注定。他的悲劇,是歷史變革下個人命運起落的典型演繹,更是警醒和教育后人最好的參照個案之一。

[1]司馬遷.史記·封禪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陸世儀.復社紀略·卷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明]張溥,著.七錄齋詩文合集·詩稿·卷二//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M].曾肖,校注.濟南:齊魯書社,2015.

[4]吳暻.西齋集·卷一[O].清康熙刻本.

[5]張廷玉.明史·卷一一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4:3544.

[6]張廷玉.明史·卷二五八·流賊傳序[M].北京:中華書局.1974:8762.

[7]王炎平.明清易代與《圓圓曲》[J].北京:北京大學學報,2007(1).

[8]趙爾巽.清史稿·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6.

[9]潘定武.《圓圓曲》主題之爭及思考[J].學術界,2011(5).

[10]顧湄.吳梅村先生行狀//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附錄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陸次云.圓圓傳//吳偉業(yè).清詩紀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12]靳榮藩.吳詩集覽//吳偉業(yè).談藪[O].蘇州掃葉山房乾隆刻本.

[13]劉聲木.萇楚齋隨筆[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4]邵廷采.明遺民所知傳//程敏.思復堂文集·卷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15]王曾祥.靜便齋集·書梅村集后二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二七二[G].

[16]劉獻廷.廣陽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7.

[17]侯方域.與吳駿公書//侯方域,王樹林,校箋.壯悔堂文集[M].四庫禁毀書叢刊·五一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8]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附錄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劉向紅]

Wu Weiye's Adherence of Ming Dynast in the Thematic Tendency of The Song of Yuangyuang

XIONGCha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6)

The theme of Wu Weiye's The Song of Yuangyuang was intended to satire Wu Sangui's,unrelated style.He thought an adherent mind would make him occupy the moral high ground to comment on other people. However,he was forced into the dilemma of becoming an official of Qing Dynasty.Through poetry creation before and after being an official for Qing Dynasty,with and attempt to achieve self redemption of the stain of his integrity,Wu Weiye appealed to adherent mentality but in vain.

The Song of Yuangyuang;adherent mentality;dilemma;redemption

G 256.22

A

1672-402X(2016)12-0029-06

2016-06-03

熊暢(1965-),女,四川遂寧人,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文學。

猜你喜歡
吳三桂遺民圓圓
愛幫忙的圓圓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錯判時局的吳三桂
西夏遺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遺民文獻整理與研究》評介
圓圓和胖胖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湯圓圓又圓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伊春市| 格尔木市| 潮州市| 双柏县| 石楼县| 黑水县| 肇源县| 大理市| 克东县| 轮台县| 南城县| 黑水县| 隆德县| 黎川县| 宜丰县| 广宁县| 阳山县| 石阡县| 通渭县| 磐石市| 车险| 吕梁市| 泊头市| 贵德县| 元谋县| 彰化县| 耿马| 当阳市| 泉州市| 盐源县| 扬中市| 阿克| 辽阳市| 茌平县| 镇原县| 石楼县| 九台市| 绍兴市| 中超| 温宿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