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兵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浙江 溫州325035)
?
英語詞匯含義及其用法的教學
——以request一詞為例
劉正兵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浙江溫州325035)
摘要:一詞多義、多詞性和多用法是英語詞匯有別于漢語詞匯的一個主要特點。文章以request一詞為例,指出英語教師應避免絕對和狹隘的英語詞匯含義和用法的教學,而應秉持持續(xù)學習和開放的態(tài)度,結合語境,科學和辨證地借助詞典、網(wǎng)絡以及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交友來確保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詞匯含義和用法;教學;詞典;網(wǎng)絡;語境
當前,我國英語教師的課堂英語詞匯教大多拘泥于將教材中的英語詞匯詞義按“A=甲;bag=包”的簡單和狹隘的詞義模式來教學,這一來有悖英語詞匯一詞多詞義、多詞性和多用法的特點,二來更有可能誤人子弟。實際上,bag一詞除了表示“包”外,還表示“口袋”的含義。不久前,有學生向筆者反映,筆者在其班級QQ群中的留言“Dear All, you are requested to 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is Friday morning.”中的request一詞給用錯了。“我們以前的英語老師說了,request一詞含‘跪下來求某人做某事’之意,哪有老師跪下來求學生交作業(yè)的呀?”事實上,筆者在寫“Dear All, you are requested to hand in your homework…”這句話時,也是有短暫的遲疑的,一開始,筆者打算用require一詞來表示自己的要求,但因為經(jīng)常做漢英翻譯實踐的緣故,更主要的是因為言語對象均為“90后”的大學生,筆者轉瞬之間就改用了request一詞,一來表明筆者視學生與己是平等的,二來也有詼諧幽默之意,因為總有一些學生不按要求完成并上交作業(yè)。因此,當時筆者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該英語教師對自己的指教,因為其并不知曉筆者當時的語用目的。有鑒于此,筆者感到有必要從下面幾點來探討英語課程教學中的英語詞匯含義及其用法的教學。
1、 英語詞匯教學不可不靠但不可全靠詞典
誠然,查閱詞典是學習并掌握英語詞匯及其用法的最常規(guī)、最有效的途徑,對于母語非英語的英語學習者來說更是如此。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完全依賴詞典來教授英語詞匯及其用法并不十分可靠。首先,任何英英、英漢詞典所提供的詞匯含義及其用法都可能落后于時代賦予該詞的新義及其用法,而且母語非英語的人學習英語詞匯及其用法時不太可能完全記住詞典中列出的該詞的所有義項及其用法,相反,往往會習慣于學習并記憶詞典中所列出的該詞的第一、二,最多是第三個義項及其用法而疏于學習該詞的第四個或更多的義項。比如,很多英漢雙解詞典所列出的request一詞的第一、二或第三個義項確實將其解釋為下級要求上級,如普通職員要求上司或學生懇求教師辦事等,估計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師正是基于該詞的此義及其用法才批評筆者用詞不當?shù)摹H欢?,除了表示?下級對上級的)請求;懇求;請求得到;索取”等意思外,request一詞還表示客氣、禮貌地“要求”某人做某事之意。實際上,《維基百科詞典》也指出“Request is the act of a polite demand for something”。因此,如將request一詞的含義和用法狹隘地理解為僅表示“地位低下的人請求或懇求地位高一級的人做某事”,那只會誤導學生。比如在“You are requested to show your ID cards.”(來賓請出示身份證。)這一公示語中request一詞的使用并非暗含東道主必須下跪以乞求來賓出示身份證之意,相反,“…be requested to do…”屬于應用文寫作中的禮貌用語句式結構,此處的東道主的地位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來賓,這與東道主的地位高低無任何關系,只是屬于一種客氣禮貌用語罷了。其次,很多簡化版的英英、英漢詞典所提供的英文詞匯的含義及其用法少得可憐,基于這類詞典提供的詞匯及其用法的教學更可能有失偏頗。最后,有的詞典所提供的英語詞匯的含義有錯誤之虞。比如,《簡明英漢詞典》就將limbo一詞錯誤地解釋為漢語當中的“冷宮”。而“冷宮”本指中國古代失寵后妃的居所,現(xiàn)在指“失去某人的青睞”,因而limbo一詞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應“冷宮”一詞,也就是說,limbo并非指漢語中的“冷宮”之意。誠如美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Eugene A. Nida所言:“許多詞典都是不充分的,且基于十分錯誤的意義特性理論,尤其是雙語詞典常更令人不滿意,因為雙語詞典通常只提供一連串注釋而沒有任何定義?!盵1]
對此,國內知名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毛榮貴教授提出的“不可不靠但又不可全靠詞典”[2]的忠告對英語詞匯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2、網(wǎng)絡查詞是英語詞匯教學的好幫手
鑒于詞典在提供詞匯詞義及其用法上所存在的滯后性以及許多大部頭的紙質詞典不便攜帶的特點,英語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不應拒絕網(wǎng)絡查詞法。網(wǎng)絡查詞的優(yōu)點很多,一是方便快捷,二是很多網(wǎng)絡搜索引擎能與時俱地地提供詞匯的新義及用法,比如baidu ,Google和Wikipedia等搜常引擎就是英語詞匯教學的好幫手,通過它們就能查到很多英語舊詞的新義以及新詞的用法。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網(wǎng)絡查詞也有其局限性,比如,baidu搜索引擎所提供的詞義及其用法有可能是海量的,有的只是網(wǎng)友提供的含義,有的甚至是錯誤的,需要搜索者具有極強的甄別能力,對所搜詞匯的詞義和用法進行抽絲撥繭般地甄別,最后得出該詞的正確含義與用法。
3、常與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交友有助于英語教師對英語詞匯的教學
業(yè)內人士都知道,教授英語詞匯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萬精油”(a jack-of-all-trades),其應具備強大的英語聽、說、讀、寫、唱和英漢互譯的能力,否則很可能難以勝任英語詞匯含義與用法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具備以上的能力,英語教師除了利用詞典、網(wǎng)絡學習和充電外,還應保持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交友,與他們經(jīng)常聯(lián)絡和溝通,從而習得通過其他別的途徑學不到的英語生詞及其用法。比如,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交往過程中,筆者就知曉了pedicab一詞乃“人力蹬的三輪車”;sleeping police指為保護行人安全而在馬路上設置的“減速帶”;freebie/freeby意為“免費的午餐”;landline指“電話座機”;a private room指到飯店就餐時預定的“包廂”(注意該表達有別與box一詞的內涵);I am safely home.指“我已經(jīng)平安到家。” 以及Another day, another dollar. 意為“今天收工了?!盵1]等等。以上這些英語詞匯及表達的含義是很難從別的途徑習得的。實際上,筆者也曾就其在學生QQ群里的留言“Dear All, you are requested to hand in your homework no later than this Friday.”請教了以英語為母語且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美籍教師,結果筆者咨詢的所有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均理解并支持筆者的表述,并表示還可以表述為“Dear All, please 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is Friday.” 總之,常與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交往可增加英語教師的英語詞匯量,了解同一個英語詞匯的在不同語境的含義與用法,從而更有助于其課堂英語詞匯的教學。
4、英語詞匯的教學離不開語境
沒有語境,就很難判斷詞義。正如Eric Partridge(1954)所言: 詞本無義,義隨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them)。一詞多義和多詞性是英語詞匯有別于漢語詞匯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就決定了英語詞匯的學習對任何英語非母語的中國人來說都是困難的。例如,根據(jù)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的解釋,go這一英語單詞就有31個以上的義項、50多個固定搭配和6種詞性,因此,沒有語境(context),是很難在英語課堂中講清楚go一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若沒有專門的語境信息,則很難讓學生明白“Going, going, gone!”是拍賣師常用競拍語言“要成交了,要成交了,成交了!”之意的。又如,如不結合相關語境,則很難將“This is a mere apology for soup.”中的apology一詞理解為“粗劣的代用品”;不結合語境,則很可能將“She had a wet nurse for the infant Mary.”中的nurse一詞理解為“護士”,而a wet nurse實為固定英語詞匯搭配,意為“奶媽”。同樣,如果了解筆者前文所述語境,即筆者雖為任課教師,卻不視己為學生的上級,相反,很多時候筆者卻認為自己是學生的下級,就會明白筆者使用request而不是require一詞有詼諧幽默地敦促學生按時交作業(yè)之意,因為總有一些學生不按時完成并上交作業(yè)。因此,如能明白筆者當時的語用目的,便會知曉筆者在學生QQ群中的留言“Dear All, you are requested to 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is Friday.”并無任何不妥之處,相反,還能理解筆者的無奈與煞費苦心。正如享譽世界的已故英國語言學家John Rupert Firth所言:由詞之結伴可知其詞(“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和 “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是不一樣的)[3]。
5、持續(xù)學習和開放的態(tài)度可提高英語教師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
活到老,學到老(We live and learn)。英語語言是一門極為開放的語言,每天都有新的英語詞匯產(chǎn)生,舊有的英語詞匯隨時都可能演繹出新的含義與用法,以往是錯誤或不正式的用法卻有可能已經(jīng)被廣大的英語為母語的人所接受、成為正確和正式的用法。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詞匯的教學中尤其應持持續(xù)學習和開放的態(tài)度,否則就有可能落后于時代,被同行甚至是學生所瞧不起,其結果只會誤人子弟。正所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因為這桶水遲早都有可能被舀光,因此,教師還應擁有一條源源不段的知識溪流,要持續(xù)的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專家學習,也可向自己的學生學習!
結語
詞本無義、義隨人生。英語詞匯詞義靈活、大都存在一詞多義、多詞性和多用法的現(xiàn)象。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時,應盡可能施行“A=甲、乙或丙”的英語詞匯含義及用法的教學模式,避免絕對化和狹隘的英語詞匯詞義和用法的教學,應持不斷地學習和持開放接納的態(tài)度,通過多種途徑與方式來武裝自身方能得心應手地應對英語詞匯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含義及用法的認知,助其掌握同一英語詞匯以及更多英語詞匯的不同含義與用法。
參考文獻:
[1]Nida, E.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M].Brussels: Hazard, 1996: 85.
[2]榮貴·翻譯技巧[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33-34.
[3]Firth, John Rupert· 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11.
(責任編輯:李昌禮)
On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s Meaning and Usage——A Case Study of Request
Liu Zhengbing
(Oujiang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Oujiang 325035,Zhejiang,Chin)
Abstract:English vocabulary differs from its Chinese counterpart mainly in the fact that the former is usually of multi-meanings and usage. To guarantee a sound effect of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he author holds that teachers of English should be open-minded and keep on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by consulting dictionaries, turning to the Internet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xt.
Key words:English vocabulary’s meaning and usage; teaching; dictionary; Internet; context
收稿日期:2016-01-08
作者簡介:劉正兵(1971~),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507(2016)02-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