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坤
文/汕頭市林百欣科技中專
?
談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可行性
李智坤
文/汕頭市林百欣科技中專
分層教學是根據(jù)教學總體目標,將不同的教學對象,按相關的影響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學層次,并對不同的教學層次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手段,以達到完成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符合從實際出發(fā)的教學原則,有利于因材施教
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zhì)與心理素質(zhì)、體育基礎、認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體育教學必須面對這些實際,單一的目標和教學要求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只有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鍛煉,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分層教學有利于轉(zhuǎn)化潛能生,培養(yǎng)優(yōu)等生,發(fā)展中等生,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體育課中“抓中間,丟兩邊”的弊端,發(fā)揮了分層教學的特點,最大限度地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內(nèi)在潛能,較好地處理了面向全體與照顧個體的矛盾,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堂體育課對不同層次學生練習的結(jié)果,教師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完成練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消除自卑,增強自信,品嘗成功的喜悅;對體育成績一般的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方法,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們不甘落后,積極拼搏;對體育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教師應采用競爭評價的方法,提出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謙虛,更加努力拼搏。
(三)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統(tǒng)一安排教學目標,對于體育差生來說肯定要求過高,而對于體育尖子生來說則又是要求過低,過高過低的教學目標都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引進平等競爭的激勵機制,實施分層教學,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之中,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不斷感受求知的樂趣。
(四)有利于各層次學生更好發(fā)展
通過分層次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能消除在練習時所出現(xiàn)的較大差異而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各層次上的同學在各自的層次里都處于同等練習水平或者說個體之間練習水平的差異性不大。各層次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各自設定的教學目標,節(jié)省時間,去繁瑣為簡單,學習積極性更高,更能發(fā)揮潛能,自我展示。把各種不利因素轉(zhuǎn)化為練習的動力,為邁進更高層次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把教學對象進行整合,并步推進教學
一方面,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法,把不同層次的對象進行整合,把異步教學滲透到同步教學之中。使異步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解決了教學要求的統(tǒng)一性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最合適發(fā)展區(qū)”學習到相應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最合適發(fā)展區(qū)”平等地參與到學習和訓練之中,實現(xiàn)各層次的學生并步完成各自的教學目標。
(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每位學生都有他練習發(fā)揮的盲點,也就是說到了某個層面是他練習發(fā)揮的極點。通過分層教學,讓極點成為各層次學生努力的目標,盡情發(fā)揮,收獲成功帶來的喜悅。讓各層次的學生對各自的練習目標更有信心,能使自己在相關運動項目的優(yōu)勢得以體現(xiàn)出來,提高了運動水平和技能,向更高層次邁進做好準備。
(一)熟悉和掌握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總目標
課程標準,是實施體育教學的根本依據(jù),是學生練習的方向。總體目標、分階段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要求,都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我們偏離了課程標準,體育教學就迷失了方向。只有全面熟悉和掌握了課程標準和教學總目標,我們才有可能根據(jù)不同的層次制訂出更加具體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才有可能搞好分層次教學。
(二)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
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情況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層次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教師,在制訂各層次教學目標、要求、授課計劃和確定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情況做一番深入細致的了解,對學生的年齡、身體素質(zhì)、體育基礎等必須有所了解。
(三)合理地劃分教學層次
教學層次的劃分并不是進行簡單的教學分組,它是將教學對象根據(jù)影響教學的若干相關因素,按遞進的關系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群體。這里說的相關因素,如身體發(fā)育、身體素質(zhì)、體育基礎等,都是我們進行分層次教學的依據(jù)。當然,也可以分得再細一點。如在進行位移速度教學時,我們可根據(jù)速度因素按學生的奔跑能力將學生分成快、中、慢三個層次;在進行力量練習時,又可根據(jù)力量大小將學生分成強、中、弱三個層次等。教學層次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教材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變化而變化。在此項教材中,我們可分二至三個層次,而在那項教材中,我們可分三至四個層次。同樣,這個學生在這項教材中,他可能分在這個層次,而在那項教材中,他可能分在另一個層次。因此,我們在劃分教學層次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把劃分到底層次的學生稱為“差生”,更不能把分層次教學變成歧視“差生”的一種手段,對各層次學生應一視同仁。
(2)要注意靈活性。任何一個學生有其短處,也必然會有其長處。在層次劃分時,切忌將任何一名學生長期置于低層次中學習。否則,對于他們心理上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3)要注意各層次的連續(xù)性。注意個層次之間的銜接,保持其連續(xù)性。要讓每個學生明確這一層次的目標、要求。也應鼓勵每個學生努力進入高一層次學習。
(四)正確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該與各層次學生的水平、能力相適應并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耐力跑的教學中,我們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其目標是進一步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完成達到優(yōu)秀的任務,可采用節(jié)奏拋、重復跑等方法,以提高耐力速度。而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其目標是培養(yǎng)他們對耐力跑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及格線,可采用一些游戲、跑走交替、變速跑等方法,由量變到質(zhì)變,以提高他們的耐力素質(zhì)。
分層次教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讓全體學生受益,增進健康”的教學理念,它體現(xiàn)了時代對體育教學的新要求。盡管我們只是作了初步的嘗試和實行,但這一嘗試效果非常明顯,使我們受到了比較深刻的啟發(fā)。要把體育課上好,上課就要能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的教育思想、不斷改進的評價方法。就必須通過我們每一位體育工作者,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勞動為依托去探討、去研究、去實踐。課程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且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分層次教學恰恰符合了課程理念的要求,它有時代性、合理性和靈活實效性。只要我們不斷的嘗試、完善、補充分層次教學的內(nèi)涵,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更優(yōu)化、更實效的分層次教學模式出來。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