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比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

2016-03-18 21:33韓秀成
安順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二語外語教學

楊 勇 韓秀成

(1、2.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 阜陽236041)

?

對比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

楊勇1韓秀成2

(1、2.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論文在回顧對比分析理論的內(nèi)容和運用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一語與二語之間的遷移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影響,最后簡要評價了對比分析理論的意義和不足。

二語習得;對比分析;遷移;外語教學

比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法,而對比是一種更側重于不同之處的比較。[1]語言學領域中的比較研究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享譽世界的丹麥語言學家奧托·葉斯柏森(Otto Jespersen)在《語法哲學》一書中舉了丹麥語、英語、古英語、法語、古法語、德語、古高地德語、希臘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挪威語等不下二十種語言的用例,主張的是一種多語言的對比。后來,四十年代美國的著名語言學家沃爾夫(B.L. Whorf)和英國語言學家、倫敦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斯(Firth),都一致強調語言比較的重要性,惟有比較,方能彰顯語言的特性。在前輩語言學家研究的基礎上,五十年代后期,對比分析理論應運而生。

一、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既是一種語言學理論,又是一種方法,本文指的是前者。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CA)是二語習得研究早期的理論,由拉多(Robert Lado)于50年代中期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鼎盛時期提出。1957年,Lado出版了《跨文化語言學》一書,全面討論了如何對語音、詞匯、語法、文字、文化等進行對比[2],現(xiàn)代學者一般以此作為對比語言學成立的標志,甚至是二語習得開始的標志。對比分析在很多時候和對比語言學可以互換使用。

對比分析理論有強勢對比、弱勢對比和溫和對比之分。溫和對比偏向于認知理論,學術界討論最多的是強勢對比和弱勢對比。蔡金亭(2008)認為強勢對比是以預測學習者錯誤和困難為目的的,而弱勢對比是以解釋為目的的,解釋二語學習中的困難,解釋不同語言系統(tǒng)之間的異同。[3]

對比分析理論的宗旨是提升教學效率,預測學習者錯誤。強勢對比理論認為第一語言(常常是母語)會對第二語言學習構成障礙和困難,甚至認為母語干擾是造成學習錯誤和困難的唯一的原因。學習困難之所以產(chǎn)生,就是因為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差異越大,學習越困難,強勢對比甚至將目的語與母語之間的差異和學習困難劃等號,所以語言對比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要教的和學生要學的就是兩種語言之間的所有差異。

對比分析理論還認為第二語言的成功習得也是通過刺激-反應-強化形成習慣的結果。語言學習就是習慣形成,一旦習慣形成,當學習者處于某一語言情境時就會自動地做出反應。

Lado(1957)提出了對比分析的步驟:描述、總結、比照、重組。Ellis(1994)優(yōu)化了對比分析的步驟:描述、選擇、比較和預測,這四步更科學、合理,在實踐中不僅可行,而且對教學有指導意義。[4]許余龍(2001:52-57)認為對比研究一般按下面六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確定對比范圍。確定對比的語言層面、單位和內(nèi)容。第二步是文獻搜集與研究;第三步是確定理論框架;第四步是搜集語言材料;第五步是分析對比,這是核心,前面的四步都是準備工作,要注意以往研究的不足、不平衡,要做哪些修正和補充。第六步是總結??偨Y成果,討論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指出不足,展望未來。三者對比,還是Ellis(1994)的方法在實踐中更具可操作性。

漢英兩種語言在詞匯方面,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對應關系,有時漢語一詞,英語需要很多詞或結構來對應。比如:漢語“副職”這一概念,一個“副”字幾乎可以包羅萬象,上到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國家副總統(tǒng),中到副市長、副總經(jīng)理、副院長、副主任、副教授,都用這一個字來表示。英語翻譯時分別是undersecretary - general(副秘書長), vice president(副總統(tǒng)), deputy mayor(副市長), assistant /deputy general manager(副總經(jīng)理), subdean(副院長、副主任),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 更不談漢語的“副”還有副產(chǎn)品(by - product),副作用(side effect)這些用法。同理,也有英語一個單詞,漢語需要很多詞來對應的情況。比如uncle一詞,漢語里可能是“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等,視人物之間的親情關系而定,類似的還有aunt, 對應著漢語中的“阿姨、舅媽、姨母、姑媽、嬸娘”等不同稱謂。詳盡對比的目的是預測學習者偏誤,二語學習者在習得上述詞匯時,肯定會犯“以偏概全”或“過度概括”的錯誤,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告知,未雨綢繆,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習者少走彎路。

現(xiàn)在,對比分析不再局限在語音、詞匯、語法等微觀層面,學者常常將之用于宏觀層面的比較,比如語用、文化等。請看連淑能教授論“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5]:連教授認為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了中西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他詳細列舉了十大不同之處,中國式思維方式是倫理型、整體性、意向性、直覺性、意象性、模糊性、求同性、后饋性、內(nèi)向性、歸納型,相比之下,西方思維方式是認知型、分析性、對象性、邏輯性、實證性、精確性、求異性、前瞻性、外向性、演繹型,限于篇幅,不一一分析。教師如果預測到思維方式不同而導致的偏誤,提前告知,則可以防患于未然,學習者了解這些差異后,在跨文化交際中就能夠減少甚至避免文化休克,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成功地完成交際任務。

二、遷移

母語遷移問題是對比研究理論的一個核心議題,至今依然是熱門話題。

與第一語言習得不同的是,在習得第二語言的時候,學習者一語水平已經(jīng)非常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語言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所以肯定會對外語學習產(chǎn)生或多或少,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存在第一語言習慣向第二語言習慣的遷移問題。遷移(transfer)本是心理學的概念,指在學習過程中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態(tài)度等對學習新知識、技能的影響。二語習得中,遷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仁智互見,戴煒棟,王棟(2002)曾列出“遷移”的四種代表性定義:[6]

(1)Corder 把遷移看成是一種交際策略,即借用(borrowing);

(2)Faerch 和 Kasper 認為語言遷移是一種語言心理過程(procedure);

(3)Schachter把語言遷移現(xiàn)象視為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制約(constraint);

(4)Odlin認為遷移是一種影響(influence),這種影響源于目的語和已習得(或未完全習得)語言之間的相似或相異。

這種影響有的起積極、促進的作用,叫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比如英漢“金魚”這個單詞,構詞方式基本一樣,都是“金+魚(gold+fish)”;有的起阻礙的作用,叫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也叫干擾(interference)。比如漢語中的“紅茶”,對應的英語翻譯卻是black tea(字面意思是“黑茶”), 戴煒棟,王棟(2002)指出:負遷移可以分為

四個方面: a) 生產(chǎn)不足(underproduction),b) 生產(chǎn)過剩(overproduction),c)生產(chǎn)錯誤(production errors),d)誤解(mis-interpretation)。

Lado(1957)認為第二語言與第一語言相似的語言成分容易學,不同的成分則難學。也就是說兩種語言結構特征相同之處產(chǎn)生正遷移,兩種語言的差異導致負遷移。負遷移造成第二語言習得的困難和學生的錯誤,所以,如何克服負遷移變成了所有二語習得者的共同課題。

其實,如果某一對比項在兩種語言中差別很大,反而不大可能造成學習困難,因為學習者會特別關注,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克。例如,英漢語中定語從句的位置,漢語定語從句在中心語前面,英語相反,學習者在這個項目上不大會產(chǎn)生遷移。真正困難的是那些相似但不相同的“偽朋友”,例如:b, p (在英語中是清濁不同,漢語中則是送氣與不送氣的區(qū)別)。

總之,對比分析理論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主要障礙來自第一語言(母語)的干擾,需要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結構的異同,來預測第二語言習得的難點和易產(chǎn)生的偏誤,以便在教學中采用強化手段突出這些難點和重點,在外語教學中促進正遷移,防止和糾正負遷移,克服母語的干擾并建立新的習慣。

對比分析理論并不是完美無瑕的,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不能解釋語言習得邏輯問題(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learning):為什么有限的輸入,卻能生成無限的輸入?第二,預測的錯誤沒出現(xiàn);第三,出現(xiàn)的錯誤在對比分析理論框架內(nèi)不能得到有效解釋;第四:預測的正遷移沒有實現(xiàn)。所以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偏誤分析[7]、中介語理論[8]以及其他社會文化理論紛紛出現(xiàn),猛烈抨擊對比分析理論。[9]

結語

對比分析理論對語言學理論和外語教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提出了一套科學的對比分析程序,發(fā)現(xiàn)了很多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豐富了語言學理論,同時,對第二語言教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不衰。侯民吉(2011)認為對比分析作為一種語言研究方法雖不完善,但也成為語言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10]。對比分析理論對第二語言習得解釋的根據(jù)是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強化理論,這一理論后來成為聽說法、視聽法等重要的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理論基礎,這些方法今天依然被全世界語言教師所采用。但另一方面,只強調學習者通過刺激-反應被動地養(yǎng)成一定的語言習慣,否認學習者語言習得的認知過程,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是行為主義理論的根本缺陷。它不能全面解釋第一語言的習得,也同樣不能完全解釋第二語言的習得。束定芳(2014)指出目前我國外語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理論研究薄弱,相關的研究不能對接實際的課堂教學”。[11]雖然對比分析理論出現(xiàn)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但它不會過時,因為雖然理論有爭論,有潮起潮落的時候,但是對比無時無刻,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應用二語習得理論,輔助我們的外語教學。對比分析未來的發(fā)展可能聚焦于語言的微觀或抽象層面,比如語音修辭、顏色詞、人體器官詞這樣的對比分析,或者更宏觀的層面,比如篇章或語用方面,并且,理論有彼此融合的趨勢,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中介語理論結合起來,分析的效果無疑會更科學有效。

[1]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5).

[2]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Lado, Robert·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4]Saville Troike, Muriel·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5]Selinker, 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92.

[6]蔡金亭·中國學生英語過渡語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之二[J].外國語,1994(5).

[8]戴煒棟,王棟·語言遷移研究:問題與思考[J].外國語, 2002(6).

[9]侯民吉·二語習得研究中的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理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10]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1]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若干研究課題[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3).

(責任編輯:王德紅)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Yang Yong1Han Xiucheng2

(1,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41,Anhui, China)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main contents and the procedures of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analyzed the first language’s transfer to the second langu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nally, briefly evalu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heory.

SLA,Contrastive Analysis,transfer,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6-07-10

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類型學視野下漢語句末助詞的句法語義互動研究”(項目編號:15YJC740104)中期成果,安徽省振興計劃項目“英語語言文學(非教師教育類)”(項目編號:2015zytz036)中期成果、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復合介詞習得研究”(項目編號:AHSKQ2014D125)中期成果。

1.楊勇(1980~),男,安徽太湖人,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網(wǎng)絡語言、二語習得、句法學。

H319

A

1673-9507(2016)05-0059-03

2.韓秀成(1965~),女,北京人,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二語外語教學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透視”第二語言習得心理過程*——關于二語加工的一次學術訪談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當代二語習得研究中介語對比分析方法理論與實踐
多種現(xiàn)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述評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