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宗正
唐朝安西都護府是繼漢代西域都護府之后第二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域的政權機構。唐朝安西都擴府對于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貿易繁盛提供了重要保障。
1 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創(chuàng)立的第一個軍府建置,是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之一。
2 630年,東突厥汗國滅亡。同年,伊吾七城主粟特首領石萬年降唐。632年,唐朝改伊吾為伊州,成為唐朝在西域的第一個郡縣制單位。
3 635年,曾長期占領山北麓重鎮(zhèn)可汗浮圖城的東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降唐,后被唐太宗許配皇妹長公主。唐朝的政治影響進一步在西域擴大。
4 639年,乙毗多陸可汗統一西突厥,派遣葉護阿史那步真駐兵可汗浮圖城,派遣吐屯阿史那矩監(jiān)理高昌,控制了西域絲路的咽喉,攻犯伊州,向唐朝挑釁。
5 同年,唐朝任命侯君集出任河道行軍大總管,向西突厥發(fā)動反擊,以高昌國為主要突破口。
6 640年,高昌降唐。唐朝改高昌國故境為西州,成為大唐西域第二個郡縣制的州級單位,安西都護府創(chuàng)立。
7 644年秋,唐朝下轄突厥將領占領可汗浮圖城,給予西突厥政權初步的打擊。
8 646年月,西突厥向唐求婚。唐太宗要求退還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作為聘禮,西突厥不同意,雙方關系全面惡化。
9 同年,西突厥爆發(fā)內戰(zhàn)。647年,西突厥乙毗多陸可汗被擊敗,逃亡波斯。
10 648年9月,唐軍先后擊潰了處月、處蜜部的抵抗。10月,攻入焉耆,焉耆王被迫兵斬首。
11 649年龜茲戰(zhàn)役結束,疏勒和于闐相繼降唐。至此,蔥嶺以東都收入唐朝版圖。
12 此年,太宗死,高宗李治繼位,龜茲局勢仍不穩(wěn)定。高宗遣將雷文成護送龜茲王返國主政。
13 651年,西突厥攻陷唐朝天山北麓重鎮(zhèn),殺掠漢民數千人。唐朝擢用前高昌王出任安西都護,并創(chuàng)西州都督府,安西駐地成為大唐西域的大本營。
14 653年,瑤池都督府廢置。654年,乙毗射匱可汗死,子頡苾達度設繼立,建號真珠葉護可汗,遣使赴唐結盟,共謀東西夾擊阿史那賀魯。
15 655年,真珠葉護可汗再度遣使結盟,唐朝使臣受阻于阿史那賀魯,無功而返。
16 同年5月,唐朝起用開國老將程知節(jié)籌備蔥山道行軍,年輕將領王文度為副大總管。656年,大軍發(fā)師長安。
17 程知節(jié)雖連敗西突厥,自身兵力也損失不少。王文度勾結監(jiān)軍宦官奪取兵權,進軍速度放慢,糧耗漸趨不支。
18 進至七河流域怛篤城,城主已降,王文度仍屠城掠寶。自此所到之城都固守不降。唐軍糧盡退師,程知節(jié)被免官,王文度被免死。
19 657年,頒發(fā)“求猛士詔”,擢用蔥山道行軍常勝不敗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縱兵馳擊,西突厥大敗。
20 唐將蕭嗣業(yè)率精騎窮追阿史那賀魯至蘇咄城,蘇咄城主已將其迎入城扣留。石國王下令移交唐營,西突厥叛亂被平定。
21 658年,隨著西突厥諸部歸唐,河中康、安、石、史等粟特城邦及以吐火落為盟主的十六國也主動降唐。唐朝版圖已跨蔥嶺東西,以烏滸水為界,與大食(阿拉伯)分疆。
22 同年,楊冑所統唐軍占領龜茲。安西都護府晉級為大都護府,移至龜茲,以楊冑為首任安西大都護。
23 唐軍大批進駐西域,創(chuàng)立了安西四鎮(zhèn),均歸安西大都護府統領。又置西州都督府。安西大都護府成為唐朝主管西域的最高官員。
24 藏族先民創(chuàng)建的吐蕃王國原本與唐朝關系很好。松贊干布死后,形勢大變。
25 661年,大食攻占波斯,攻犯吐火羅。同年,吐蕃切斷了安西通往吐火羅的交通孔道。
26 662年冬,吐蕃煽動疏勒、龜茲叛唐,楊冑戰(zhàn)歿。唐伊州刺史蘇海政兵敗疏勒,西域局勢逆轉。
27 此年,昆陵都護阿史那彌被射死,部將阿史那都支叛唐。667年,濛池都護阿史那步真死,部將李遮匐也叛唐,改附吐蕃。安西大都護府還治西州。
28 大食攻犯唐朝所屬吐火羅道十六羈縻州府,史稱“海外擴張”。波斯王俾路斯取道安西奔唐,安西大都護府還原為都護府。
29 67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鎮(zhèn)、撥換城及西域十八州,罷龜茲、于闐、疏勒、焉耆四鎮(zhèn)。唐朝在西域控制的據點僅余三州。
30 673年,唐朝令蕭嗣業(yè)統率東突厥部落西征。674年,弓月、疏勒降唐。675年,重建龜茲、焉耆、毗沙、疏勒四都督府。
31 679年,裴行儉組建波斯軍,突然對西突厥發(fā)動奇襲,西突厥兩廂部落再度降唐。
32 裴行儉重置安西四鎮(zhèn),改以碎葉取代焉耆備列安西四鎮(zhèn),具體名稱是龜茲、疏勒、于闐、碎葉。這是安西四鎮(zhèn)建置的第一次重大變化。
33 687年,安西恢復為大都護府。689年,發(fā)動西域反攻,伐吐蕃,兵敗寅識迦河,局勢再度扭轉,安西建置還原為都護府。
34 693年,武周第三次恢復安西大都護府的建置,定治龜茲,并置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
35 698年,議和成功,吐蕃退出西域,安西威脅解除。
36 705年,中宗復位,唐朝國號恢復。大食成為唐朝的主要威脅,越過阿姆河進行大肆擴張。
37 唐玄宗繼位之初,西突厥首領都擔改附大食。713年,大食使臣入長安,謁見不拜,以唐朝的宗主國自居。
38 714年,大食政局劇變,對外擴張被迫停止,唐軍捕捉這一有利時機發(fā)動反攻,收復碎葉。
39 715年,屈底波起兵謀反,被將士所殺,新都督尚未任命,形勢對唐非常有利。
40 安西節(jié)度使湯嘉惠建議唐朝推行結盟蘇祿、遏制大食的新政策。719年,唐玄宗正式冊封蘇祿為忠順可汗。
41 蘇祿多次救援唐朝河中諸屬國,捷報頻傳,此次結盟的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政效。
42 大食對唐推行離間政策,挑起唐與突騎施蘇祿可汗的戰(zhàn)爭,迫使唐玄宗與宿敵大食結盟。736年,蘇祿兵敗,與唐朝議和。
43 蘇祿死后,突騎施汗國爆發(fā)內戰(zhàn),日漸衰亡。
44 安西兵馬號稱唐朝“精兵之最”,于750年攻破石國,俘虜大食的石國王。
45 大食率兵復仇,唐軍大敗。自此,唐朝勢力全面退出中亞,與大食約和分界。此戰(zhàn)破壞了唐朝邊防軍事實力的平衡。
46 755年,安祿山起兵謀反。吐蕃乘亂發(fā)兵占領了隴右、河西大片唐朝領土,切斷了東西交通,安西成為孤懸磧外的飛地。
47 安西的唐軍憑借四鎮(zhèn)將士的精誠效忠、地方軍民的支持及回鶻的援助,艱難地堅守到808年。
48 唐朝安西都護府是繼西域都護府之后第二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域的政權機構,號令西域一百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