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術后1周50例(50眼)視力>0.5;術后1個月3例(3眼)最佳矯正視力"/>
李媛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方法以及臨床效果。方法 64例(64眼)白內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對手術療效以及術后并發(fā)癥進行臨床分析。結果 64例患者眼視力恢復滿意, 其中術后第2天39例(39眼)視力>0.5 ;術后1周50例(50眼)視力>0.5;術后1個月3例(3眼)最佳矯正視力<0.5, 63例(63眼)最佳矯正視力≥0.5。術后少數患者出現角膜水腫、少量虹膜出血、一過性高眼壓、前房滲出等并發(fā)癥, 經處理均得到緩解。結論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成本低且并發(fā)癥少, 療效顯著, 適應證廣泛, 適合基層醫(yī)院開展,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白內障;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臨床分析
隨著眼科手術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小切口白內障手術越來越受到廣大基層醫(yī)院的歡迎 , 小切口白內障手術包括激光乳化(1 mm)、超聲乳化(3 mm)、非超聲乳化手術, 其具有切口<6 mm[1], 操作簡單、患者視力恢復快、術后散光小等特點[2]。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64例(64眼)白內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64眼)白內障患者, 其中男34例(34眼), 女30例(30眼), 年齡42~86歲, 平均年齡64.5歲;患者術前視力光感至0.1。晶狀體核硬度按Emery晶狀體核硬度分級法:Ⅰ級:粉白色, 多見于先天性白內障和45歲以下者;Ⅱ級:核黃白色, 包括46~59歲的后囊下型白內障;Ⅲ級:核黃色, 包括60~90歲后囊下型白內障;Ⅳ級:核棕色;Ⅴ級:核棕褐色或黑色, 本組64例(64眼)白內障患者為Ⅲ~Ⅴ級。
1. 2 手術方法 64例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進行視力、眼壓、色覺、光定位、A超檢查、血、尿常規(guī)、胸透、心電圖、血糖、血壓、計算人工晶體屈光度[3]。術前常規(guī)應用托吡卡胺散瞳, 應用丁卡因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行球周阻滯麻醉, 開瞼器開瞼、上直肌固定縫線, 做穹隆部為基底的結膜瓣, 于角鞏膜緣后2 mm處行反眉狀切開長約6 mm鞏膜, 約1/2厚度[4]。應用月形隧道刀平行鞏膜面做直達透明角膜內1 mm的鞏膜隧道, 行前房穿刺后注入透明質酸鈉, 進行環(huán)形撕囊、水分層, 將晶體皮質與囊膜分開;晶體外周軟核與核心硬核分開, 晶體核心完全分離并被旋轉到前房內。保護角膜內皮和后囊膜, 在核心的前后注入粘彈劑, 應用注水圈匙娩出核心, 植入直徑5.5 mm的后房型人工晶體。角膜緣切口根據水密情況縫合1~2針。上方球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 地塞米松關閉結膜切口, 隨訪2~12個月[5], 常規(guī)進行視力、裂隙燈以及眼底的檢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及并發(fā)癥情況。
2 結果
2. 1 視力恢復情況 64例患者眼視力恢復滿意, 其中術后第2天39例(39眼)視力>0.5;術后1周50例(50眼)視力>0.5 ;術后1個月3例(3眼)最佳矯正視力<0.5, 63例(63眼)最佳矯正視力≥0.5。
2. 2 并發(fā)癥情況 術中2例患者出現少量虹膜出血, 均自行止住。術后7例出現角膜水腫, 患者1周內緩解, 8例出現一過性眼壓升高, 4例出現前房滲出, 經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
3 討論
白內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大多數白內障患者常用的手術方法, 傳統(tǒng)手術切口較大, 患者術后散光大及炎癥反應重, 嚴重影響到手術療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優(yōu)點是手術時間短、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視力恢復快, 缺點是技術不易掌握、費用高。小切口相對超聲乳化手術過程平穩(wěn)、風險低, 吸納了超聲乳化部分手術技巧, 不需要昂貴的技術設備, 手術技能易于掌握、費用低、手術切口小、患者術后散光小、恢復較快, 面向廣大基層醫(yī)院仍為一種經濟、安全、高效的手術方法。
手術需要注意的是:①充分水分離, 使核盡量小, 做破囊時盡量大一點, 出核容易[6, 7]。②隧道切口的內口要比外口大, 粘彈劑注入核的后面, 在核的豁口處再注點粘彈劑, 使核進一步縮小。③碎核塊是不能用雙腔針沖吸的, 應盡量在粘彈劑保護下托出;注水圈套器娩核時要避免暴力, 必要時可用隧道刀擴大切口后再行娩核[8-10]。④如果植入晶體后發(fā)現有碎核殘留, 也是用粘彈劑沖出[11]。
綜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成本低并發(fā)癥少, 療效顯著, 適應證廣泛, 適合基層醫(yī)院開展,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韋玉玲.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289例并發(fā)癥及處理.廣西醫(yī)學, 2008, 30(5):662-663.
[2] 王衛(wèi)群, 席保紅.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人工晶體植入.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 1995, 32(6):339-343.
[3] 張曉春, 燕振國, 孫熠, 等.硬核性白內障小切口非超聲乳化117例.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08, 29(2):149-150.
[4] 劉亞東, 張黎.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聯合推注式折疊人工晶體植入術.眼科新進展, 2005, 25(2):166-167.
[5] 楊文輝, 李紹珍.球周麻醉與人工晶體植入.中華眼科雜志, 1995, 31(4):271-273.
[6] 張磊, 柳林.手法小切口無縫線白內障摘出術.眼外科職業(yè)眼病雜志, 2006, 28(5):346-348.
[7] 李春龍, 王文華.非超聲乳化小切口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中國醫(yī)藥導報, 2008, 5(29):46-47.
[8] 劉方梅, 詹衛(wèi)群.小切口白內障摘出人工晶體植入術.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 2001, 23(2):176-177.
[9] 黎海平, 郝小波, 鐘舒陽, 等. 非超聲乳化鞏膜隧道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伴植入術的療效觀察. 微創(chuàng)醫(yī)學, 2008, 3(3):216-217.
[10] 楊紹偉, 鐘守國.小切口無縫線非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基層防盲的應用.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04, 14(1):28.
[11] 文清澤, 鐘守國, 鄧棋, 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出術的應用.四川醫(yī)學, 2006, 27(4):425-426.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