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川 郭文琴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療效。方法 12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68例)和對照組(60例)。實驗組采用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塌漬加中頻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療效。結果 實驗組患者腰背部疼痛緩解總有效率為98.5%, 優(yōu)于對照組的95.0%, 治愈率(57.4%)優(yōu)于照組(45.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能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炎癥吸收, 緩解肌肉痙攣, 操作方法簡單, 藥物吸收更好, 療程短, 優(yōu)于傳統(tǒng)中藥塌漬加中頻治療。
【關鍵詞】 中藥塌漬;中頻治療;腰背肌筋膜炎;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71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濕、急性和慢性勞損等原因引起腰背部肌筋膜、肌肉出現(xiàn)水腫、缺血、滲出及纖維變性的一類疾病[1]。主要表現(xiàn)為腰背部彌漫性鈍痛, 尤以兩側(cè)腰肌及髂嵴上方明顯, 局部疼痛、發(fā)涼、皮膚麻木、肌肉痙攣、有硬結或條索帶、運動障礙等[2]。本病多發(fā)生于體力勞動者和長時間坐位工作的青、壯年人, 病程遷延數(shù)周, 易復發(fā), 難根治。本院治未病科自2013年來, 采用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對68例腰背肌筋膜炎病例進行療效觀察,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科門診收治的12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68例)和對照組(60例)。實驗組中男38例, 女30例, 年齡29~55歲, 平均年齡42歲, 病程3 d~6個月。對照組中男34例, 女26例;年齡25~55歲, 平均年齡40歲;病程2 d~6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腰背肌筋膜炎診斷標準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有外傷、勞損或外感風寒史,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 兩組患者就診時均有不同程度腰背部彌漫性鈍痛;肌肉僵硬發(fā)板, 沿豎脊肌走行常可觸到條索狀的改變, 有沉重感, 陰雨天及勞累后癥狀加重, 且反復發(fā)作。其中體力勞動者48例, 長時間坐位工作者52例, 局部外傷史者12例, 背部受涼史者16例。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實驗組采用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 采用傳統(tǒng)方劑“通絡止痛1號”作為溻漬藥方, 中藥涼水浸泡15 min, 使藥物充分濕潤, 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煮沸后即改為文火, 再煎25 min。過濾去渣后, 將溻漬藥墊充分浸泡于藥液中置入電飯鍋溫熱備用(藥墊使用后清洗干凈、煮沸、晾干備用)。將充分浸泡藥液的溻漬藥墊去除多余藥液至不滴為宜, 開起中頻治療儀, 啟動加熱鍵預熱, 將溻漬藥墊貼患者兩側(cè)腰肌或疼痛明顯處, 穩(wěn)妥放置后附上中頻電極板, 再用沙袋加壓固定, 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 選擇適合的振幅強度, 一般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有針刺感為宜。治療1次/d, 24 min/次, 2周為1個療程。期間配合應用口服中藥湯劑, 囑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適度進行“小燕飛”或“五點支撐”等腰背肌鍛煉。
1. 3. 2 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塌漬加中頻治療:將充分浸泡藥液的溻漬藥墊去除多余藥液至不滴, 緊貼患者兩側(cè)腰肌或疼痛明顯處皮膚穩(wěn)妥放置, 附上紗布墊隔熱, 周邊襯毛巾卷, 用熱水袋加壓固定, 30 min后去除塌漬藥墊, 輕拍皮膚至藥液完全吸收。開中頻治療儀, 將電極片放于兩側(cè)腰肌或疼痛明顯處, 用沙袋加壓固定, 選擇合適的振幅強度, 一般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有針刺感為宜。中藥塌漬加中頻治療1次/d, 60 min/次, 2周為1個療程。期間中藥湯劑口服配合, 囑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適度進行“小燕飛”或“五點支撐”等腰背肌鍛煉。
1. 4 護理方法
1. 4. 1 心理護理 本病病程遷延、見效慢、易反復發(fā)作, 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信心, 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治療前應全面評估患者心理、合作意愿、向患者耐心細致介紹疾病的成因、具體治療方法、目的、成功病例等, 安撫患者情緒, 鼓勵其消除顧慮, 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 4. 2 皮膚護理 治療前評估治療部位皮膚狀況, 如有無破損、皮丘疹、感染、皮膚病等。
1. 4. 3 操作護理 治療前, 檢查治療儀運行是否正常, 電極板輸出是否穩(wěn)定。有無心臟起搏器、出血性疾病等。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及方法, 取得合作。正確操作, 根據(jù)患者耐受調(diào)整振幅強度, 強度不宜過大, 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有針刺感為宜。操作完成后, 逐層取下電極板、藥墊, 擦干藥漬, 檢查皮膚有無水皰、紅疹, 及時穿衣保暖, 避免著涼。
1. 4. 4 健康教育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種勞損性疾病, 大多患者有勞累、外傷或外感風寒史, 疼痛與不良生活習慣、天氣變化有關, 陰雨天及勞累后可使癥狀加重。告知患者注意防寒保暖, 特別是運動、勞作后, 大汗淋漓時一定要避風、保暖, 不要隨意脫減衣物。平臥硬板床, 保持端正的坐姿, 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彎曲, 勿彎腰負重, 減少腰背肌過度牽拉而造成勞損[3, 4];避免外傷, 規(guī)律生活, 不要長時間伏案或保持同一勞作姿勢, 要經(jīng)常變換體態(tài), 適度體育鍛煉, 疼痛減輕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腰背肌體能訓煉, 如“小燕飛”或“五點支撐”等?!靶⊙囡w”:俯臥于硬板床上, 以腹部為支點, 雙臂夾緊, 雙肩向后向上收起, 用力后展, 雙腿并攏, 繃腿繃腳尖盡量向上翹起, 頭頸部盡量向后上抬起, 腰部肌肉收縮, 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 持續(xù)3~5 s, 然后放松肌肉, 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 s再做。“五點支撐”法:仰臥在床上, 屈膝, 用雙肘、雙足及頭支撐身體, 腹部及臀部用力向上抬起, 堅持3~5 s, 放松肌肉回歸原位休息3~5 s再做, 重復數(shù)遍, 以稍感疲勞為止。每天早晚各1次, 20~50下/次即可?;顒臃秶尚〉酱螅?次數(shù)由少到多, 一定要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個療程。
1. 5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 條索帶基本消失, 活動自如, 無復發(fā);好轉(zhuǎn):疼痛明顯減輕, 條索帶明顯縮小, 活動時稍有不適;有效:疼痛減輕, 條索帶縮小, 活動仍有不適;無效:各種癥狀均無改善??傆行?(治愈+好轉(zhuǎn)+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腰背部疼痛緩解總有效率為98.5%, 優(yōu)于對照組的95.0%, 治愈率為57.4%, 優(yōu)于照組的45.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
腰背肌筋膜炎屬“痹癥”“腰痛”范疇。中醫(yī)多責之于外感風寒濕邪或外傷、勞損等所致經(jīng)絡痹阻不通、氣血凝滯不暢, 不通則痛, 日久則肌筋攣縮, 僵硬成結[5]。常見病因是慢性勞損、外傷、外感風寒等。肌肉或肌腱處于長期緊張狀態(tài), 局部組織水腫、滲出、粘連;氣血凝滯不暢, 組織營養(yǎng)障礙;中藥塌漬并入中頻治療藥物可直達病變局部, 改善腰背部軟組織血運, 消腫止痛、溫經(jīng)散寒、疏通筋絡, 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炎癥吸收, 緩解肌肉痙攣。加熱導入的溻漬藥液比傳統(tǒng)給藥方法停留的時間長, 吸收更好, 并能通過血液和淋巴液產(chǎn)生作用。明顯優(yōu)于單純中藥溻漬加中頻治療, 可有效縮短治療周期, 降低治療費用和單次治療時間, 簡便易行, 是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惠.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全科護理, 2012, 10(3):787-788.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5.
[3] 嘉士健.針灸聯(lián)合走罐治療腰背肌筋膜炎120例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 8(3):16-17.
[4] 衛(wèi)建華.背肌筋膜炎的中醫(yī)治療進展.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0, 20(1):65-66.
[5] 李向芳, 陳小清, 李桂玲.天灸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論探討及護理體會.當代醫(yī)學, 2011, 17(19):122-123.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