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國 李存仁 蘇廣玉 劉奇英 鐘文明
【摘要】 目的 探討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43例冠心病患者, 以行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為A1組(36例), 聯(lián)合應用升壓藥者為A2組(36例), 行平板運動試驗為B組(36例), 行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為C組(35例)。結果 A組患者的檢出率90.2%明顯高于B、C組患者檢出率72.2%、71.4%,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A2組、B組以及C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分別為2.8%、2.8%以及5.7%,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是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 若患者合并高血壓也不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冠心病;診斷;應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49
冠心病會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 甚至極有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一種及時有效的診斷方法極為重要。本院通過為冠心病患者實施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的診斷, 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3例, 所有患者通過造影檢查后均診斷為冠心病, 其中男92例, 女51例, 年齡45~68歲, 平均年齡(56.98±3.65)歲。將患者隨機分為A1(36例)、A2(36例)、B組(36例)以及C組(35例)。A1組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齡45~66歲, 平均年齡(55.98±3.44)歲。A2組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齡45~65歲, 平均年齡(55.02±3.01)歲。B組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齡46~66歲, 平均年齡(57.12±3.65)歲。C組中男23例, 女12例, 年齡47~68歲, 平均年齡(57.13±3.50)歲。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
1. 2 治療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A1組行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 A2組聯(lián)合應用升壓藥者, B組行平板運動試驗, C組行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采用國產(chǎn)DF-5A心臟刺激儀, 食管心電圖與體表12導聯(lián)心電圖同步工作站軟件系統(tǒng), 4極電極導管, 嚴格按照標準正規(guī)操作。采用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 以高于基礎心率10~20次/min開始, 每級刺激時間2 min, 同時監(jiān)測并記錄12導聯(lián)心電圖, 每級起搏心率間休息3~5 min。以后每級增加頻率10~20次/min, 作同樣的觀察記錄, 以此逐漸增速調搏至達到預計的最大負荷85%~90%。在快速起搏結束后, 記錄即刻, 2、4、6、8、10 min的12導聯(lián)心電圖。如果在分級遞增刺激中出現(xiàn)房室文氏傳導或2∶1傳導阻滯時, 可靜脈注射阿托品0.02 mg/kg, 以改善房室傳導。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中需要比較兩組患者的陽性率, 若患者在調搏中或調搏后心電圖出現(xiàn)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0.1 mV, 或原有ST段下降者, 應在原有基礎上再下降≥0.1 mV, 持續(xù)時間≥2 min;或ST段原有基礎上再抬高≥0.1 mV, 持續(xù)時間≥2 min表示患者為陽性, 同時在試驗中或停止刺激后出現(xiàn)典型心絞痛也為陽性患者。并需要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 A組患者的檢出率90.2%明顯高于B、C組患者檢出率72.2%、71.4%,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同時A2組、B組以及C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2.8%以及5.7%,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陽性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
組別 例數(shù) 陽性率 不良反應率
A組 72 90.2a 2.8
A1組 36 91.7 2.8
A2組 36 88.9 2.8
B組 36 72.2 2.8
C組 35 71.4 5.7
注:與B、C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 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的血管出現(xiàn)了粥樣硬化的病變而造成的阻塞或血管腔狹窄等心臟病[1]。冠心病的發(fā)生原因較多, 血脂異常、高血壓以及不合理膳食等均極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的癥狀, 同時患者也會出現(xiàn)典型的胸部疼痛癥狀, 在此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心前區(qū)的不適、心悸乏力和猝死等相關癥狀, 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 因此通過一種及時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就顯得極為重要[2]。
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不同于平板運動試驗、二級階梯運動試驗、潘生丁試驗等, 開辟了一種無創(chuàng)輔助診斷評估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的檢查路徑。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圖形質量高, 使分析診斷更精確, 能避免如運動負荷試驗檢查中, 運動、肌緊張造成圖形干擾大, 基線漂移, 不易準確判定ST段改變的情況[3]。該技術也適用于運動負荷試驗禁忌的患者(高血壓、年老體弱、不能運動或不能耐受運動、殘疾、外傷、肺功能不全等患者), 填補了這類患者不能行心臟負荷試驗的空白, 將無創(chuàng)檢查人群擴大, 為進一步臨床治療及分析病情、評價療效和預后提供了很好的客觀參考價值[4]。
綜上所述, 通過使用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 能夠明顯地提升診斷陽性率, 同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 也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較多的不良反應,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盛紅宇, 李志軍, 王其瓊.經(jīng)食管心房調搏212例臨床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5(14):2183-2187.
[2] 付蕾, 梁材.食道心房調搏超聲心動圖負荷試驗對86例冠心病診斷價值的探討.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3, 23(11): 6326.
[3] 姜文兵, 張建華, 王毅, 等.特殊心房起搏算式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伴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的預防價值.心電與循環(huán), 2012, 31(1): 10-13.
[4] 贠海雁, 申巖, 周潔, 等.食管心房調搏負荷試驗聯(lián)合平板運動試驗對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價值.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4, 23(1):17-20.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