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玉英
(武夷學院傳媒與動漫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
血色朝陽映白雪壯志凌云滿天星
——讀武夷樵夫的小說《逝去的烏托邦》
來玉英
(武夷學院傳媒與動漫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逝去的烏托邦》講述了知識青年在北大荒屯墾戍邊的人生經歷,以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弘揚了創(chuàng)業(yè)者的理想主義和知青的奮斗精神,展現(xiàn)了他們在蹉跎歲月中積淀的知青情結和友誼,講述了他們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浪漫主義情懷和在自強不息中鑄就的真愛。這就為人們從他們生活的軌跡中,認識一代青年人的人生性格和業(yè)績提供了生動素材。
關鍵詞:《逝去的烏托邦》;知識青年;北大荒;自強不息
武夷樵夫,是武夷學院思政部董四代教授的筆名?!妒湃サ臑跬邪睢肥撬T多的哲學專著叢中別樣開放的一部小說,寫下《逝去的烏托邦》的機緣在于武夷樵夫的親身經歷。在那特殊年代,作為知識青年武夷樵夫響應國家號召到黑龍江“北大荒”五大連池上山下鄉(xiāng),懷著一腔青春熱血在寒冷的黑土地上屯墾戌邊,開荒種地,劈山炸石,灑下了青春的汗水,度過了五年的知青生涯?!妒湃サ臑跬邪睢肪褪敲鑼懥松蟼€世紀中期一群中學畢業(yè)的年輕人到東北北大荒農村創(chuàng)建農場,并在這特殊的人生經歷中感悟社會,體會人生,是一曲與祖國共同成長的動人樂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充滿美好愿景的青春,然而由于時代和境遇的不同,青春也有著不同的色彩,青春時期的經歷往往決定著人一生的性格和道路。英籍澳大利亞科學家貝弗里奇指出:科學的成年人思維程度的發(fā)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所打下基礎能夠支撐的高度。其實,不僅是思維程度,還包括各種才能的發(fā)展度。長達10年之久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是中國當代歷史上的重要一頁,在這其中,有一代知青的奮斗歷程,有艱苦生活對一代青年的歷煉,有他們從理想主義向現(xiàn)實主義的轉化,有他們對祖國前途和國家命運的深沉思考,也有他們面對蒼穹的呼號。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也步入了老年,很多人在回顧自己一生經歷的時候,都對這一段歷史有一種難以釋懷之情,經過歲月的沉淀,他們內心的傷痕已經痊愈,悔恨和抱怨已經消失,而是從難忘的青春歲月汲取人生的力量,并大都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武夷樵夫的《逝去的烏托邦》,為人們描繪了一幅當年下鄉(xiāng)在北大荒五大連池的知識青年奮斗的畫卷。
故事是圍繞幾千名中學畢業(yè)生下鄉(xiāng)到黑龍江北部的五大連池農場而展開的。下鄉(xiāng)前,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影響,但在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令之下,他們就義無反顧從北京、上海、天津和哈爾濱等大城市來到了北大荒,開始了“戰(zhàn)天斗地”的知青生活。他們不同于當?shù)乩下毠さ囊粋€突出特點,是見過世面,有更開闊的視野和一種理想主義情懷。再加上當?shù)馗刹亢屠下毠げ簧偈寝D業(yè)兵,因而英雄主義、創(chuàng)業(yè)精神就成了他們農村生活的主旋律,從而在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的艱苦生活中,筑就了他們這一代青年的思想品格。
那時的農場也曾經受了文化大革命的風雨,不論是每天獨自行走在田間小路上的丈夫含冤而死的老場長的老伴兒,還是經過槍林彈雨又來北大荒開荒種地的俞副主任,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干部。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經受著極“左”思潮的壓抑,然而他們又認為一切不幸和災難都是暫時的。作者以北斗星表達著他們對光明的期盼,也表達著作者自身對理想主義的理解。在連隊召開的入黨積極分子會上,俞副主任既沒有講黨章,也沒講“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而是回顧自已的戰(zhàn)爭經歷和犧牲的戰(zhàn)友,然后抽了兩口煙閉上眼睛,熱淚流了下來。他跟青年們說:“黨員不但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而且要有追求,不管眼前有什么困難和問題,必須要相信會有一個比現(xiàn)在更好的明天,這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人們永遠也走不到它的跟前,但看著它就迷不了路?!崩蠄鲩L的老伴兒一年四季在夜幕降落后抬頭望著北斗星獨自行進在北國原野上,似乎等待著燦爛的日出。當老場長平反昭雪后,她展開了緊鎖多年的愁容,雖然滿頭白發(fā),但在巨大的人生挫折后仍然保持著一種氣貫山河的剛正和執(zhí)著。書中說:“蒙受多年不白之冤的創(chuàng)業(yè)者安息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卻在升騰。這一天五大連池上空竟出現(xiàn)了很久沒出現(xiàn)過的五彩云霞?!?/p>
在全年無霜期只有80多天,最冷時達到零下40多度的北大荒,知青們在多年的“戰(zhàn)天斗地”中生活下去,必須有一種精神力量。在嚴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文革時期那種“祖國山河一片紅”、“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雄心壯志已化為煙云,但他們的抱負卻在荒涼的北國大荒多年艱苦勞動中轉化成了帶有烏托邦色彩的理想主義。不論是梅小芳與賀飛在夏日夜晚談戀愛時的對話中,還是在王寶明和蘇志敏訴苦式的談心中,都以北斗星為題表達著對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追求。
作者不是專業(yè)作家,因而同樣是知青話題的文學作品,這本書既沒有梁曉聲《今夜有暴風雪》和《年輪》那樣的沖突描寫和長卷描述,也沒有葉辛在《蹉跎歲月》中對知青經歷和回城后生活中矛盾的細膩展開。作者作為一個知青出身的學者,以一種素描式的筆法和粗線條式的概括性語言文字描繪了知青生活的歷史畫面。它的突出特點是以議論見長,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與情節(jié)發(fā)展相結合不斷出現(xiàn)畫龍點晴式的評論,這就使作品有了一種打動人心的效果。特別是在在回城多年后哈爾濱知青歡迎賀飛和“矬子”的聚會上,知青老大哥林元發(fā)的一段話發(fā)揮了點題的作用。“我們青春最寶貴的年華都留給了五大連池,回想起來我們并不后悔,因為我們曾經是有理想的人。在那里,虛幻的理想破滅了,但是我們仍然追求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也許就叫烏托邦。如果這樣講,烏托邦主要不是目標,而是對人生目標追求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人不怕艱若,脫離卑鄙,追求高尚,它使人一生都充滿著正直和正義。”應當說,正是這種精神使這些當年的知識青年能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往直前,在物欲叢生的世界里不斷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來自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輕人匯集在一起,必然有各種矛盾和沖突,再加上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與當?shù)乩习傩丈罘绞降牟町悾质怪R青年必然存在許多困惑。但是,在夏天水草豐密、藍天白云,冬天一片白雪、巍巍群山披銀裝的北國大荒,“天人合一”的農耕生活似乎把這一切都抹平了。在若干年開荒種地和開山采石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在寒風凜冽的風雪夜站崗放哨中,在有無相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知識青年之間、知識青年與當?shù)乩相l(xiāng)之間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種環(huán)境中,任何自私自利、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都沒有市場,從而凈化著人們的靈魂。那時,良心成為人們判斷是非的標準。青春歲月所凝鑄的這種良心和真誠就成為這一代人最寶貴的思想財富。作者通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為人們展示了這種人生品格的形成過程。
一群剛剛走出校門的青年學生來到環(huán)境艱苦的北大荒開荒種地,在今天看來似乎是難以想象的。在那里,干部子女的高傲、知識家庭孩子的清高、軍人子弟的剛直、百姓孩子純樸都在共同生活中發(fā)生了改變。人與人之間只有赤誠相見、誠懇相待才能共同生活下去。在這其中,雖然有許多挫折和種種惡作劇,但也造就出了他們的良心和終生難忘的友情。
幾個涉世未深的知識青年寒夜里為山東青年小蒲搶回剛娶進門就逃走的媳婦,看來是一場令人可笑的惡作劇,但也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他們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的“正義”精神。特別是在清晨的白雪茫茫的原野中,號稱“神槍手”的知識青年王力錯認顧大嫂的兒子為狍子將其擊斃后,當保衛(wèi)人員要將其抓走的時候,顧大嫂在悲痛中勇敢地站出來,大義凜然地說:“雖然我的兒子死了,但這是誤傷,你們不能帶他走,從今后他就是我的兒子?!痹趫龅闹鄠凖R刷刷地跪在了她的面前,王力也多年對老人家履行著兒子的義務,以致在返城回到北京后每月開支笫一件事就是給顧大嫂寄錢,每年都要回到五大連池探望這位恩重如山的老“母親”。作為一個讀者,我深為顧大嫂的大義而感動,也為王力的真誠所感化。這是一種不能用工具量化所能計箅出來的深情厚誼,正是這樣一種良心和情感使知青們保持著一種“草根”意識,他們有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更能夠在市場經濟使人性發(fā)生扭曲的時候,堅持正直和善良的價值選擇。
知識青年之間的友誼和他們與當?shù)乩下毠ぶg的友誼,是在長年累月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這種友誼是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因而是純真的?!妒湃サ臑跬邪睢纷罡腥酥?,是多年后已經擔任了農場領導的蘇志敏和王寶明夫婦,一直堅持到送走了最后一位知青回城后他們才離開。在離開五大連池的前一天晚上,他們請幾個老鄉(xiāng)吃了一頓飯。席間,王寶明端起一碗酒說:“在五大連池將近10年的時間里,知青們對你們和其他老鄉(xiāng)多有得罪,我們在工作上也有過許多毛病,有什么不周之處還望各位諒解,就當我們是你們的孩子和弟兄吧。我們走了,五大連池就是我們的笫二故鄉(xiāng),你們就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親人和戰(zhàn)友,我代表二連全體知青謝謝你們了!”說完,他給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大碗酒幾口就喝下去了,放下碗他竟忍不住嚎淘大哭了起來,在場的人也無不淚下。
所有對這些描寫都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黑土地上凝成的真摯情感。正是這種質樸的情感使知青們之間的友誼在后半生仍然保留了下來。在那里鑄就的人的良心和自強不息精神,也支持著他們在后半生物欲橫流的社會背景下,保持著一種正直的性格和追求精神。作者對此發(fā)表議論說:離開五大連池多年以后,當時日久遠塵埃落定之時,驀然回首,這些當年的知青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正是在這片土地上得到了人生的真諦?!傲鞴馊菀装讶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們有比前輩人更多的吃苦精神,也有比后代人更多的理想主義情懷。正是這些使當年的知青成為了各行各業(yè)的骨干,并成就了他們終生的事業(yè)。正如作者在給當年一起下鄉(xiāng)的一位老戰(zhàn)友的詩中所寫的“當年大荒幾秋冬,老黑山頭落日紅,五大連池飛雪冷,湖上躍馬踏寒冰。站崗放哨凄風烈,月夜遙聽狗吠聲,斗轉星移四十載,歲月難卻北國情。”
這些知識青年都是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的一代人,從少年時期就對未來充滿著理想。雖然歷史的潮流把他們從大城市驅趕到了遠在天邊的北大荒,注定了他們要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渡過自己的青春歲月,但他們畢竟是來自具有現(xiàn)代文明的大城市,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他們又有比當?shù)乩下毠じ_闊的眼界和更高的文化素質。當?shù)乩下毠ひ膊皇莻鹘y(tǒng)意義上的農民,而是當年的拓荒者和部隊的轉業(yè)官兵。這兩支隊伍匯合在一起,共同在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火山腳下開荒種地,就必然會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知青的成長軌跡。
來自各大城市的知青雖然有涉世未深、也存在著一種傲氣、俗氣和嬌氣,甚至沾染了文革的一些壞習氣,但他們身上更有一種青春的氣息、聰明才智和浪漫情懷。他們中有人年紀不大但“學富五車”,有人有音樂天賦和藝術修養(yǎng),有人善于角斗并“技高八斗”。他們能在“沙灘”、火山、神泉和樺樹林中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也能在那些“屯迷糊”的愚昧、低俗和無知中發(fā)現(xiàn)質樸和善良的人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們既是現(xiàn)實的,又是超越的。這種現(xiàn)實使他們不僅能貼近農村實際,勇于吃苦,大規(guī)模地開墾荒原、興修水利,在每天以苞米碴子土豆湯充饑的情況下從事春種秋收的繁重體力勞動;而且敢于在月夜下去打狗熊,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站崗放哨。這種超越又使他們保持著一種樂觀主義,不僅不屈服于生活,而且追求人生的境界。盡管他們也面對著許多無奈,但更相信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能夠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所以走出知青生活以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們當中才出現(xiàn)了那么多政治家、企業(yè)家、藝術家和學者。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為人們展示了許多自強不息的形象。老一輩的老場長、俞副主任、王連長,都是農場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拓荒人,雖然他們中有的好喝酒,也有的好罵人,急了還會打人,但他們都是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走過來的,在他們身上都有一股英雄主義的氣概和艱苦奮斗精神。這種精神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青年人,所以才有了賀飛與蘭玉民的比武、有了劉小迪大風雨中孤身游過三池子、有了金北征領導的以罷工與張副政委的抗爭。人的性格形成不是按照事先規(guī)劃的路線行進,而是在曲折和坎坷中、在難辨是非的具體環(huán)境下造就出來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使平庸者無奈,使投機者羞愧,使功利者無地自容,是一種頂天立地的正氣。
在北大荒的共同生活中,不僅造就了友誼也成就了愛情,所以才有了賀飛與梅小芳的“風花雪月”、劉小迪與沈志明的生死之交、楊援朝與楊玲的暗戀、王寶明與蘇志敏的志同道合、小敏對吳阿福的多年苦等。其實,這些人在家庭、地位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并不門當戶對,但這些男女之情無一不是超越功利和世俗的,因而又有一種高尚的色彩,或者說體現(xiàn)了愛情的本質。尤其是沈志明給劉小迪的信在一種絕斷中體現(xiàn)著深深的真愛,讀來催人淚下,而若干年后的聚會上,劉小迪一聲“我恨你”也表達了她對初戀的懷念?!绊樧印焙兔晒抛逍∠眿D烏日娜的“偷情”也不能簡單地視為亂搞,而是反映著一個有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少婦面對著現(xiàn)代城市文明下哺育出來的知識青年,對自己悲慘命運的反抗和對人生自由的向往。有人說“初戀時我們不懂得愛情”,其實這是錯的,通過一代知青的情感道路,我們看到的是“初戀時最懂得愛情”。因為那是一種純粹的沒有沾染世俗灰塵的男女之愛。
一群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青年,難免惹事生非。這就一方面需要大家相互關愛,另一方面也需要領導的教育和保護。當一個外號叫“病虎”的知青余澤光以對領袖的無限熱愛觸犯“天規(guī)”,給中央寫信反映江青的問題受到追查的時候,俞副主任示意連長和指導員進行“調查”。在指導員向余澤光示意以后,連長又把他臭罵一頓并安排他去大興安嶺去施工,使他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故事中還有一個特別的人物——田糜子。這人幼年因家貧為大戶人家的孩子當“替僧”出家做了和尚,后來又還俗來北大荒務農。他是個心里有數(shù)但從不講話的“半傻子”,長年跟隨他的那條狗——“天星”是他唯一的朋友。田糜子雖生活坎坷但有信仰,在他年級越來越大行動不便的時候,天星就默默地執(zhí)行他的命令。知青們回家過年時,田糜子和天星為他們守護著宿舍,每到夜晚已故的老場長老伴兒獨自行走在田野上時,這條狗陪伴著她,以驅趕可能出現(xiàn)的野獸。所有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一種無聲的大愛。
書中說:“正是在五大連池許多個暑去寒來的日日月月,使他們懂得了只要有了毅力和真情,就可以笑對人生。這種真情使他們冷眼面對世態(tài)炎涼,尋找人世間的蒼桑大道;在五大連池結下的真摯情感,使他們懂得了什么是誠摯和正義;在五大連池的艱苦生活和繁重勞動,使他們知道在風云變幻的社會生活中如何創(chuàng)業(yè)立身;在五大連池結下的友情和愛情,使他們用真愛化解了人生路上的一個個艱難險阻;在五大連池戰(zhàn)天斗地中生出的浩然正氣,使他們在種種誘惑面前把握著人生的航向,堅定地一路前行?!?/p>
在書的結尾,作者引用了當年在黑龍江下鄉(xiāng)的知青中流行的一段詩一般的語言:“過去的,未必沒有永恒;現(xiàn)存的,未必永遠留世?;貞洠梢粤粝曼c點余暉,但那黑土地上的熱血和青春卻是超世紀的話題?!北磉_了當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渡過青春歲月的幾十萬知識青年的共同心聲,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責任編輯:陳虹)
There Will Be the Rising White Snow,Top Gun All over the Sky Star——Read novels wuyi the woodcutter“The Dying of Utopia”
LAI Yuying
(School of Media And Anim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xiàn)ujian 354300)
Abstract:The Dying of Utopia Tells the story of the educated youth in beidahuang reclamation and life experience,with each one vivid image to carry forward the entrepreneur spirit of idealism and educated youth struggle,showed their conscience and friendship formed in waste time,tells the story of their romantic feelings in difficult conditions and in an unyielding is the true love. It is for people from their life trajectory,know a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s life provides a vivid material character and performance.
Key words:The Dying of Utopia;educated youth;beidahuang;unyielding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09(2016)01-0020-04
收稿日期:2015-04-04
作者簡介:來玉英(1964-),女,漢族,副教授,主要從事武夷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