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滇西科技師范學(xué)院,云南 臨滄 677000)
?
【辨風(fēng)正俗】
蘭納喪葬習(xí)俗初探
李小梅
(滇西科技師范學(xué)院,云南 臨滄 677000)
受佛教影響,蘭納人的喪葬方式主要采用火葬。蘭納人根據(jù)死亡的原因把喪葬分為“正常死亡”(指因年老而死)的葬禮和“非正常死亡”(指因意外而死)的葬禮;根據(jù)社會地位的不同把喪葬分為王室的葬禮、僧人的葬禮、普通老百姓的葬禮。本文主要闡述的是過去“正常死亡”的蘭納普通老百姓的喪葬,以了解過去蘭納人不一樣的喪葬文化。
喪葬;儀式;過程
泰國歷史上有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王國——蘭納王國。蘭納的地域范圍是今天泰國北部的清邁、清萊、南邦、南奔、夜功頌、南和帕耀等幾個府,蘭納人主要指居住在該地區(qū)的“當(dāng)?shù)厝恕?。蘭納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各種習(xí)俗。在蘭納,人死亡后的程序比較復(fù)雜、繁瑣,主要有給死者洗澡、儀容、栓棉線、點天燈、準(zhǔn)備棺木、抬尸體入棺材、祭祀尸體、制作“三尾旗”、準(zhǔn)備“筒靠”、準(zhǔn)備“尸木”、準(zhǔn)備喪禮上的飯食、出殯、起棺抬出家門、抬棺上山火化、火化后的后續(xù)工作等。[1]
第一,給死者洗澡、儀容。給死者洗澡必須用溫水在陽臺上洗,洗完后給死者穿壽衣,衣服褲子均要反著穿,示意死者和人在不同的兩個世界。
第二,點“天燈”?!昂剂_”儀式結(jié)束后,尸體不能馬上入殮的,要用白棉線把死者的頭和雙腳栓在柱子上,然后用白布蓋住死者的臉。并在尸體旁邊點上一盞油燈或椰子油燈。點燈的緣由有四:一是示意把油燈視為人們的生命,有油盡燈枯的意思;二是用來防止貓從尸體上跨過,蘭納人認(rèn)為,尸體被貓跨過或踩過會詐尸;三是為了給死者引路,是死者的指明燈;四是為了給守靈的人壯膽。這都體現(xiàn)了過去蘭納人對宗教的信仰。
第三,準(zhǔn)備棺木。古時候蘭納葬禮通常要持續(xù)很多天,為了防止尸體腐爛,蘭納人通常選用木棉板或柚木板來做棺材。
第四,入殮。棺材準(zhǔn)備好后,要在底部撒上一層約10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木棉灰灰燼,或是在棺材下面放上冬瓜,草木灰上面還要鋪上竹片,目的是吸收尸水和尸味,然后用佛拂來掃棺木,邊掃邊念:“活人的靈魂趕快離開,死者的靈魂留在棺材里”。
第五,祭獻尸體。死者的親友每天都要準(zhǔn)備好成套的飯菜擺到棺材前面,每天三次,每次都要敲三下棺材,請死者用飯。這是親友悼念死者的一種方式。另外,葬禮上用來宴請賓客的飯食,不食用任何瓜類,不能做生肉涼菜,不能吃藕或芭蕉、粉絲等食物,因為瓜類容易吸收尸味,生肉涼菜易讓人想到死尸,藕類食物會讓死者和活人藕斷絲連。
第六,制作“三尾旗”(引魂旗)?!叭财臁笔怯冒撞蓟蛏Fぜ埐眉舳?,寬度約50厘米,高約1-1.5米,從頭部到腰部形如人體,下面是星角型的三條尾巴?!叭财臁痹从谟《确鸾?,示意“三界”?!叭财臁北幌翟趻吖撞牡姆鸱魑捕耍笳魉勒叩撵`魂,出殯時用來為抬棺隊伍引路,人們只要看到“三尾旗”就知道抬棺的隊伍馬上就到,可提前回避。
第七,準(zhǔn)備飯袋(“筒靠”)?!巴部俊笔怯邪撞蓟蛏Fぜ埧p制成的口袋,里面裝熟雞蛋、飯菜、檳榔、香煙和縫衣針等物品,準(zhǔn)備“筒靠”是為了讓死者在去投胎的路上享用。
第八,準(zhǔn)備“尸木”或“巴薩”(用木頭做的,用來抬棺材用的架子,架子上有宮殿一樣的裝飾物,可以指棺材架,靈柩臺、靈柩車或火葬亭等)。受佛教思想的影響,蘭納人認(rèn)為死后一定要上天堂成為神仙免受輪回之苦,所以,在他們的葬禮中,象征天堂上住所的“巴薩”是必不可少的。[2]
第九,講說佛法。停放在家期間,每天晚上,其家人都要請僧人來講說佛法,如《摩羅耶經(jīng)》《涅槃經(jīng)》《得道經(jīng)》《功德經(jīng)》等,蘭納人稱這些經(jīng)是死者的道義經(jīng),是講給死者聽的,但也有人認(rèn)為是教活著的人如何行功德、做善事,為自己死后上“天堂”做準(zhǔn)備。過去,講說佛法一般要持續(xù)3天以上。
第十,出殯。做完前面所有的準(zhǔn)備工作后,就可抬棺材上山火化,也就是出殯了。出殯前,要請僧人挑選日子和時辰,出殯的日子不能和佛教日子相沖突。
第十一,棺材出家門。棺材抬出家門前,做“巴薩”的師傅要舉行“砍棺”儀式。
第十二,火化尸體。焚燒尸體的火堆是架在“巴薩”上面的,柴禾是層層搭堆,木料中不能有帶酸味的樹,如橄欖樹、酸角樹等,以防尸體燃燒過程中抬手腳或翻身坐起。點燃火堆開始焚燒尸體后,留下三五個人負(fù)責(zé)添加木柴直至尸體被焚化,其余人員回家。焚尸時間也有禁忌:早上6:00-8:30,中午11:00-12:00及太陽落山后,如果在這些時段焚尸,容易讓鬼魂跟著活人回家。[3]
第十三,死者火化后須做的事情。尸體火化后的3-7天內(nèi),死者家里都會有親朋好友到家里“作伴”,以安慰死者家屬。
蘭納正常死亡人員的葬禮舉行的時間長、步驟完整、場面熱鬧,主要強調(diào)為死者和家屬做功德。原始宗教信仰和佛教信仰的思想盡顯于整個喪葬過程中,體現(xiàn)了蘭納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各種宗教文化。
[1][泰]瑪尼·帕榮庸.蘭納十二月禮俗[M].清邁:清邁大學(xué)藝術(shù)文化研究中心,1994.60.
[2][泰]粿恩,蓋歐.地方古代習(xí)俗[M].清邁:藝術(shù)出版社,1972.4.
[3][泰]歷泰王.三界[M].曼谷:佛教藝術(shù)廳,1840.30.
【責(zé)任編輯:劉亞男】
G13
A
1673-7725(2016)01-0062-02
2015-10-15
李小梅(1979-),女,云南永仁人,講師,主要從事泰國語教學(xué)及泰國歷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