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鳳
(浙江理工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華人警察眼中的紐約唐人街
——評華裔美國作家林景南的《突擊搜捕》與《蛇不會跑》
薛玉鳳
(浙江理工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華裔美國文學(xué)新秀林景南出道不久,卻已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過3次亞裔美國文學(xué)獎的作家。自2002年以來,他已有5部小說問世,包括以1976年紐約唐人街為背景的偵探小說三部曲,其主人公是華裔美國文學(xué)中罕見的華人警察。本文以三部曲的前兩部《突擊搜捕》(2007)和《蛇不會跑》(2010)為例,借用文化地理學(xué)的相關(guān)概念,探討華人警察羅伯特眼中的“地方”紐約唐人街的“文化區(qū)”形象。在林景南筆下,1976年的紐約唐人街是種族主義影響下的“種族孤島”,階級主義陰影中華人移民的天堂與地獄,以及黨派間政治斗爭的無硝煙戰(zhàn)場。
林景南;文化地理學(xué);華人警察;紐約唐人街
進入21世紀以來,華裔美國文學(xué)界出現(xiàn)了一顆耀眼的新星:臺灣裔美國作家林景南(Ed Lin)。林景南已有5部小說問世,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過3次亞裔美國文學(xué)獎(Asian American Literary A-wards)的作家。他的處女作《攔路搶劫》(Waylaid, 2002)是一部成長小說,主人公是臺灣裔華人男孩,在父母經(jīng)營的汽車旅館幫忙,耳濡目染了許多亂七八糟的故事,迅速早熟。該作曾被改編為電影《汽車旅館》(TheMotel,2005),同樣廣受好評。他的偵探小說三部曲《突擊搜捕》(ThisIsaBust, 2007)、《蛇不會跑》(SnakesCan’tRun, 2010)和《紅色家伙》(OneRedBastard, 2012)分別以1976年春、夏、秋的紐約唐人街為背景,描寫紐約華裔警察羅伯特·周如何從唐人街巡警成長為名副其實的華人偵探的故事。他的新作《鬼月》(GhostMonth, 2014)以臺北為背景,同樣是偵探小說,主人公是與作者同名的臺北夜市攤主景南(Jing-nan),景南試圖找出女朋友被謀殺的真相,卻引出了一連串迷霧般的事件。
本文主要以偵探三部曲的前兩部《突擊搜捕》和《蛇不會跑》為例,借用文化地理學(xué)的相關(guān)概念,探討華人警察羅伯特·周眼中的“地方”紐約唐人街的“文化區(qū)”形象。羅伯特只有25歲,卻已是飽受越戰(zhàn)創(chuàng)傷的退伍老兵與“被邊緣化的警察”(Lin, 2007:73)*以下出自本書的引文,只在文內(nèi)標明頁碼。關(guān)于主人公羅伯特,請參見拙文《越戰(zhàn)老兵和華裔青年的綜合體——華裔美國作家林景南筆下的華人警探形象》,載《文藝報》2015年4月10日。。他一心想當(dāng)偵探,遠離自己出生長大的紐約唐人街,卻陰差陽錯做了紐約唐人街巡警,但他用偵探般的眼睛、高屋建瓴般的視角、局內(nèi)人的身份,為讀者無微不至地觀察唐人街的一切。通過第一人稱敘述者兼主人公羅伯特獨到的“觀察之眼”(申丹,2006:513),讀者與其一起重溫1976年紐約唐人街這個種族主義影響下的“種族孤島”(Takaki,1990:230),感受階級主義陰影下華人移民的天堂與地獄,見證不同黨派在唐人街上演的一次次明爭暗斗。
文化地理學(xué)從地理的角度研究文化,著重研究文化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以及居住地如何對居民產(chǎn)生影響和作用(克朗,2005:1)?!拔幕瘏^(qū)”(地域文化)和“地方”是文化地理學(xué)的兩個核心概念(周尚意,2011:415)。一個文化區(qū)特定的文化體系,往往包含許多文化綜合形成的文化復(fù)合體。在偵探小說三部曲中,林景南以故事的形式,形象地闡釋了“地方”(紐約與唐人街)“文化區(qū)”(唐人街地域文化)和“居民”(唐人街華人)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紐約唐人街的“種族孤島”形象。
唐人街從形成之日起,就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成為美國社會獨具特色的負面“文化區(qū)”。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大陸,由于政治、經(jīng)濟、種族等種種原因,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被迫退居到狹小、擁擠、骯臟的城市貧民窟,從事白人不愿干的餐飲、制衣、洗衣等服務(wù)性行業(yè),即所謂的“華人民族經(jīng)濟”(Takaki,1990:240),形成自己獨立的經(jīng)濟與文化飛地,這就是與美國主流社會相隔絕的“種族孤島”唐人街。在白人眼里,唐人街是美國城市中“稀奇古怪”“神秘莫測”的“外國殖民地”,唐人街華人被認為是“不健康、不可同化、不受歡迎”(Takaki,1990:246)的外國人。然而唐人街與華人移民的負面形象,卻戲劇性地激起了白人游客的強烈好奇心,唐人街旅游業(yè)應(yīng)運而生。但旅游業(yè)給華人帶來經(jīng)濟收益的同時,也強化了白人眼中華人的“陌生人”(Takaki,1990:231)與外國人的刻板形象。20世紀70年代,地處紐約市中心的唐人街雖有很大改觀,但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種族孤島,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仿佛第一世界中一個落后的第三世界小國。
五六十年代轟轟烈烈的民權(quán)運動已過,但種族歧視的頑疾依然困擾著華人。且不說困居在唐人街的華人移民,就是生為美國人的小說主人公羅伯特,生活中也不乏種族歧視的陰影。奔赴越南戰(zhàn)場之前,羅伯特就已意識到自己的愚蠢與幼稚,滿腔的愛國之心與為民主自由而戰(zhàn)的豪情被兜頭潑了一盆冰水。集訓(xùn)前教官一把將他從隊伍中揪出,對士兵說:“亞洲佬就長這樣。他和你們完全不同,并且他正準備要你的命,你們會怎么做?”(55)可見在白人眼里,羅伯特是唐人街華人的代表,與那里的華人移民并無二致;無論華人移民還是他們的后裔,在白人看來都根本算不上美國人,而是亞洲人,是他們將要消滅的敵人。受此奇恥大辱,羅伯特心里的憤怒、委屈與挫敗感可想而知。
在紐約警局,羅伯特也難逃種族歧視的噩夢。在外人看來,羅伯特有幸成為紐約首位華人警察,工作輕松,卻不知他只是紐約警局種族多元化的一個標志。羅伯特的同事有拉丁裔、非洲裔、愛爾蘭裔等少數(shù)族裔,而他是唯一的華裔。與他同班集訓(xùn)的同學(xué)都分到了其他區(qū),唯有他分到自己最不想去的唐人街。而紐約警局之所以把他派到唐人街,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警局的種族多元形象。正因如此,在《突擊搜捕》中,盡管羅伯特一再請戰(zhàn),警局領(lǐng)導(dǎo)卻對他的偵探夢想置若罔聞,只要求他搞好警民關(guān)系,而他的黑人好友凡丹卻早已當(dāng)上偵探。直至今日,在紐約市警察局的少數(shù)族裔警官中,亞裔警官只占3.8%,遠低于非洲裔(17.4%)和拉丁裔警官(26.5%)的比例,而在該市的人口組成中,9.8%為亞裔美國人,27%為拉丁裔,26.6%為非洲裔美國人*見“NYPD”(紐約市警察局),http:∥baike.baidu.com/view/1427634.htm?fr=aladdin[2015/3/15]。。這組數(shù)字表明亞裔警察人數(shù)遠低于亞裔人口比例,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華人在司法部門的地位遠不足以保障其利益。
紐約警局對華人的漠視與歧視,從其對待華人命案的潦草態(tài)度中也可見一斑。對唐人街偶爾出現(xiàn)的命案,紐約警局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稍作調(diào)查便草率結(jié)案。用羅伯特拉丁裔同事的話說,對那兩個華人非法移民的死亡,“唐人街外無人關(guān)心,就是在唐人街,大多數(shù)人也很可能會覺得他們活該如此”(Lin,2010:83)。如果不是羅伯特鍥而不舍地追查,《突擊搜捕》中的老華和《蛇不會跑》中的兩個福建青年都極有可能枉死,殺人兇手很可能會逃之夭夭。對人命關(guān)天的大案尚且如此,對其他刑事案件,紐約警局更不可能給予太多關(guān)注。以警局為代表的美國社會對唐人街的漠視與歧視,產(chǎn)生了惡劣后果,甚至給華人青少年一種錯覺,認為警察允許幫派之間互相殘殺,而華人“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唯恐給自己招來災(zāi)禍的自保態(tài)度,也從客觀上助長了唐人街的歪風(fēng)邪氣(Lin,2010:151)。少年幫派在唐人街影院發(fā)生槍斗,在場幾百人,驚慌過后繼續(xù)看電影,竟無一人愿意出來作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都是暴力與謀殺的幫兇,缺乏責(zé)任感,但這種種現(xiàn)象背后,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作怪。
老莫伊的遭遇卻又說明紐約警局不僅對唐人街知之甚少,而且隨意執(zhí)法,無視唐人街的實際生態(tài)。老莫伊在郵局幫人寫了20多年信封,為無數(shù)不會英語的華人移民解了燃眉之急,卻沒想到因此慘遭橫禍。被抓前他對羅伯特說的那番話,充分說明了華人在美國被歧視、被孤立的困境:“這里的人憎恨我們,我們得互相幫助。就是黑人也有他們自己的政治家,我們卻什么都沒有。我們都太無助了。我甚至不能回家,被葬在老家的墳?zāi)估?,因為美國不承認中國。這是我的最后心愿,但美國人從我身上偷了我的身體,我自己的身體!”(279)老莫伊的話至少說明3點:種族歧視嚴重,華人無語無助無端遭恨,連一直備受歧視的黑人都不如;華人需要自助,需要團結(jié),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美國不承認新中國,華人移民也因此受牽連,被困在美國,無法實現(xiàn)落葉歸根的最后夢想。
警察與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政治、教育、文化等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內(nèi)容,而種族主義是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消極意識形態(tài)。在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意識中,白人處于世界的中心,是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而包括華人在內(nèi)的有色人種,位于世界的邊緣,是邪惡、落后的野蠻人與“他者”(Tyson,1999: 366)。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種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比其他任何剝削手段都更有效,更具有麻痹性。正因如此,“理解意識形態(tài)意味著更深刻地理解過去和現(xiàn)在”(Eagleton,1978: viii)。在警察與軍隊這樣的國家機器內(nèi)部,針對華人的種族主義都如此明目張膽,一般美國人對華人的敵視態(tài)度也就可想而知。好在紐約警局已開始意識到唐人街的存在,希望與華人搞好關(guān)系,并有了自己的首位華人警察,這意味著種族主義藩籬下的“種族孤島”——唐人街,有望慢慢走出高度自治的與世隔絕狀態(tài)。
無論是白人眼里的“外國殖民地”,還是骯臟擁擠的游客集聚地;無論是亞裔歷史學(xué)家視野中的“種族孤島”,還是“文化孤島”(Takaki, 1990: 251),對居住在唐人街的華人而言,唐人街卻是他們生活、工作、社交的實實在在的家園?!耙粋€地區(qū)長期積累的文化, 以及人們對這些長期積累的文化認同,就使得該地區(qū)具有了地方性?!?周尚意,2011:416)對認同唐人街文化的華人移民來說,這個家園也許意味著天堂,在這里他們可以過上“更溫暖、更自由、更人道的生活”(Takaki, 1990: 253),而對那些新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來說,這里可能同時還意味著地獄,因為他們背負種族主義與階級主義兩座大山:被白人歧視,被族人盤剝。
對初來乍到的新移民來說,熟悉的語言、相似的面孔、無處不在的中餐館,唐人街可能意味著天堂,但與此同時,新移民也是最苦最累賺錢最少的一群,尤其對那些被叫作“人蛇”或“豬仔”的偷渡客,唐人街可能意味著地獄?!叭松摺被颉柏i仔”被“蛇頭”通過墨西哥偷渡到美國,在美國過著奴隸或囚犯一般的生活。他們每天工作12—14小時,工作之外被關(guān)押在所謂的“安全屋”,居住條件極為惡劣,飲食極為粗糙簡單,沒有任何自由可言。一個來自福建的人蛇一天到晚站著洗碗,加上休息不好,營養(yǎng)不良,實在忍無可忍,于是偷偷跑到紐約公共圖書館午睡片刻。他寧愿坐監(jiān),甚至被遣送回國,也不愿過這樣豬狗不如的生活。他抱怨家里人不顧他死活,硬逼他來受這份洋罪。他說:“在這兒我根本不是人,而是頭?;蝰R。我是個工作動物。他們給我吃的食物和睡覺的時間,只夠維持我第二天的工作?!?Lin,2010: 54)出國非己所愿,在異國他鄉(xiāng)變成毫無尊嚴的“工作動物”實屬無奈。這種奴隸般的生活要一直持續(xù)到還清債務(wù),而這一過程有時需要半輩子。
唐人街經(jīng)濟繁榮的背后,就是這些華人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被盤剝被壓榨的社會現(xiàn)實。他們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既不能組織工會又不會絕食示威,既不請病假更不休假,只能早出晚歸,沒日沒夜地干活,工資卻比同行少得多。他們受餐館和血汗工廠老板的歡迎,是“蛇頭”牟取暴利的工具,是唐人街游客享受低價飲食與服務(wù)的保障,似乎皆大歡喜。實際上,其他華人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唐人街大多數(shù)人工作糟糕、生活艱難。隨著廉價勞動力——非法移民源源不斷地涌入,華人移民的境遇更糟,因為隨時有人盯著他們的飯碗。
盡管華人生活得苦、累、窮,但他們居住的唐人街卻是紐約最安全的地區(qū),雖時有家暴發(fā)生,卻鮮有命案,但《突擊搜捕》中的老華毒殺案,《蛇不會跑》中的兩條命案,都說明唐人街也并非凈土。如果稍有不滿,人蛇就會面臨丟掉性命的危險。《蛇不會跑》中兩個20多歲的福建人蛇只因不愿被額外盤剝,就被帶出監(jiān)獄一樣的“安全屋”,被3個少年槍殺。這起槍殺案的主謀——美港有限公司(Beautiful Hong Kong Limited)老板吳安迪(Andy Ng)名義上做進出口生意,實則蛇頭,為唐人街偷渡非法勞工,從中牟取暴利。美港有限公司是唐人街會館和堂會的現(xiàn)代翻版,而華人會館和堂會最初實際上是美國種族歧視的產(chǎn)物。早期華人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生活毫無安全保障,隨著排華浪潮的高漲,很多華人不得不逃回祖國,留下來的華人組織堂會和會館,為華人提供一些保護,華人堂會應(yīng)運而生。但隨著這些堂會和會館勢力的壯大,他們也開始從事一些非法活動(Lin,2010: 132),比如為華人企業(yè)輸送非法勞工,從中漁利。直到故事發(fā)生的1976年,紐約唐人街還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團體,華人之間如發(fā)生沖突,會各自找自己所在的會館,兩個會館之間會達成某種妥協(xié)。而那些初來乍到、無人撐腰的新移民,尤其是那些非法移民,處于唐人街社會的最下層,只能任人宰割。
不愿任人宰割的華人員工試圖組織工會,卻因此付出慘重代價,甚至失去生命,這對美國200年的民主史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絕妙的諷刺?!锻粨羲巡丁烽_篇就寫到華人員工為爭取自身利益,在唐人街最大的餐館翠宮飯店門前絕食抗議的情景。翠宮飯店最優(yōu)秀的員工之一老華(Wah)含辛茹苦幾十年,最后竟被丈夫與她的當(dāng)班主管李莉(Lily)合伙毒死,只因她與飯店的年輕人一起想組建工會,拿回自己應(yīng)得的小費和工資。李莉與老華一起在翠宮飯店工作近30年,最后卻為一己私利,幫飯店擺脫潛在的工會組織者,誘惑老華的丈夫老葉(Yip)一起作案。而老葉為衣錦還鄉(xiāng),竟不惜將一同生活了50多年的結(jié)發(fā)妻子毒死,著實令人不寒而栗。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莉引誘老葉將老華毒死后,竟惡人先告狀,主動約見華人警察羅伯特,提供虛假情報,試圖掩蓋自己的犯罪行為。最后為逃脫罪責(zé),李莉竟殺人滅口,將老葉推出窗外摔死。追根溯源,老葉的貪婪與賭博心理也許是他悲劇的源頭。在老葉看來:“每天都是賭博。你做的每件事都是賭博。至于你賭贏還是賭輸,有時要到多年后才會知曉?!?188)然而他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他與李莉狼狽為奸、謀害結(jié)發(fā)妻子的犯罪行徑會很快被揭穿,更沒想到會慘死同伙之手。其實老葉夫婦都是“美國夢”的祭品,他們在美30多年,一直在餐館打工,被白人歧視,被老板盤剝,生活困窘不堪,這也許是老華試圖反抗、老葉鋌而走險的最大根源。
而翠宮飯店的老板威利同時還是唐人街最有勢力的會館之一金和會館的會長,該會館的成員都是像威利這樣來自廣州的唐人街大老板。對這些大老板們來說,唐人街無疑意味著天堂,他們在這里作威作福、魚肉同鄉(xiāng)、影響惡劣,形成唐人街文化中飽受詬病的一面。但對前赴后繼的華人新移民以及在唐人街掙扎的華人移民來說,唐人街到底意味著天堂還是地獄,恐怕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
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內(nèi)戰(zhàn)、新中國的建立、中美關(guān)系等政治事件,每次都在遠隔重洋的紐約唐人街掀起不小的波瀾,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華人移民的生活。林景南筆下1976年的紐約唐人街,政治火藥味十足,黨派之爭波瀾迭起,“形象地描述了一個狹小、擁擠、復(fù)雜、可怕、野心勃勃、政治化、腐化的唐人街”*見http:∥www.amazon.com/One-Red-Bastard-Robert-Chow/dp/B00BDHX4GQ [2014/10/10]。這句話本來是評論《紅色家伙》的,但筆者認為它同樣是前兩部小說中的唐人街寫照。。報紙、電視、郵局、社區(qū)中心、飯店、咖啡館,尤其各種會館協(xié)會等,都有自己明確的政治立場。
小說選取的故事背景1976年,是中美關(guān)系史上一個十分敏感的時期: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5年后,尼克松訪華4年后,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在這一年相繼去世,文化大革命已近尾聲,蔣介石離世8個月后,美國獨立200年后,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guān)系還有3年。所有這些歷史性事件都在紐約唐人街引起不小的風(fēng)波。國民黨在唐人街的勢力仍占上風(fēng),但共產(chǎn)黨支持者的力量正在迅速壯大,由他們組成的會館“華人一家親”(Together Chinese Kinship)發(fā)展迅速(Lin,2010: 13),要求美國與大陸建交的呼聲日益高漲,中美兩國關(guān)系明顯緩和。這種局勢不但使國民黨支持者覺得失落,就連羅伯特等仍受越戰(zhàn)經(jīng)歷折磨的老兵們也覺得冤枉,為此憤憤不平,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并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小說中國民黨退居臺灣已27年,但在紐約唐人街仍氣焰囂張。國民黨資助的大中華會館(Greater China Association)是唐人街勢力最大的會館,也曾是唐人街的非官方政府,負責(zé)保護許多家庭和地區(qū)協(xié)會,協(xié)調(diào)華人與紐約市的關(guān)系。大中華會館的會長田先生是國民黨政府的代表,每年都要飛回臺灣幾次,參加投票表決。事實上,他是大陸一個地區(qū)的代表,盡管1949年以后那里已不屬國民黨管轄。生活在美國,到臺灣替一個不屬于它管轄的大陸地區(qū)立法,已經(jīng)頗具反諷意味,但慣于趾高氣揚的田先生在對待兒子丹的問題上,更是不可理喻。丹患有精神分裂癥,然而田先生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兒子的所謂前途,堅決不讓丹找精神醫(yī)生,不惜耽誤兒子的病情。病入膏肓的田和丹父子無疑是唐人街國民黨勢力的代表,外表光鮮亮麗,耀武揚威,實則強弩之末。
華語報紙電視等媒體分別由國共兩黨及香港華人中的精英所掌控,代表了唐人街文化區(qū)的核心文化,對華人的政治選擇與價值觀影響頗大??慈A語臺電視、讀華語報紙是羅伯特消磨時間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了解華人生活的重要渠道*羅伯特的母親雖然不喜歡周圍華人,卻逼著兒子從小讀華文報紙,因此羅伯特與其他華裔不同,他每天堅持讀華人報紙,看華文電視節(jié)目,一為消遣,二為工作。。小說開篇第一段,就是香港華人報紙對華人餐館員工抗議活動的評論。評論認為初來乍到的華人移民很幸運,因為他們在唐人街就能找到端盤子洗碗的工作,而抗議活動有損華人形象。評論顯然站在唐人街老板的立場上想問題,覺得勞工們應(yīng)該安分守己、任勞任怨,對提供工作機會的餐館感恩戴德,顯然有失偏頗。香港報紙是唐人街3種華人報紙中的一種,其他兩份報紙分別支持大陸共產(chǎn)黨和臺灣國民黨。3家報紙立場不同,關(guān)注點也不一致,但1976年2月20日,國共兩黨支持者的報紙不約而同地刊發(fā)了尼克松夫婦訪華的消息,所有人都敏感地意識到中美兩國關(guān)系的變化勢在必行。
唐人街有兩個社區(qū)中心,兩家郵局,一家姓“國”,一家姓“共”,各具特色,共同左右著華人移民的生活。國民黨募集的資金用來資助周六華語學(xué)校、節(jié)慶舞獅表演,為不會英語的老年華人提供信封翻譯服務(wù)等。共產(chǎn)黨社區(qū)中心相對年輕,但因忙于移民服務(wù),無暇顧及信封翻譯服務(wù),玩具店老板老莫伊20年來主動為大家翻譯信封,人們?yōu)楸硎靖兄x,每次給他5美分,最后竟導(dǎo)致老莫伊被抓被罰。老莫伊為此傷心欲絕,導(dǎo)致中風(fēng),并因此搬離生活了幾十年的唐人街,從此與羅伯特斷交。羅伯特與老莫伊的兒子是親如兄弟的發(fā)小,從越南戰(zhàn)場回來后他還在玩具店打工兩年,得到老莫伊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與愛護,情同父子。最后由羅伯特出面去抓老莫伊,實非羅伯特所愿,但他為此心懷愧疚,覺得自己是個“大叛徒”,而老莫伊才是真正的勇者。盡管曾受人威脅,但多年來老莫伊不受政治的支配,樂于幫助所有華人,無論他們親“國”還是親“共”。
唐人街不僅受周圍紐約社會的左右,還受大陸政治氣候影響,老莫伊與羅伯特等華人居民的生活與工作因此受牽連,也就在所難免。為防止人們給大陸匯錢,國民黨支持者為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搜集所有給大陸寄錢的華人信息,希望將他們遣送回國。羅伯特的父親就曾因此被國民黨支持者告發(fā),被疑為共產(chǎn)黨,遭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調(diào)查(108)。父親墜樓身亡后,這些人散布謠言,說他是畏罪自殺,對羅伯特的母親也更加冷淡,這些都加深了母親對國人的仇恨情緒,對兒子在唐人街工作更是不滿。祖國的穩(wěn)定與安寧對華人生活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國共兩黨支持者的明爭暗斗,終于演變?yōu)楸┝_突,為負責(zé)唐人街安全的羅伯特帶來無盡的煩惱。在1976年的春節(jié)慶典游行上,一些人打著國民黨旗幟,喊著口號,“仿佛贏得中國內(nèi)戰(zhàn)的是他們”;而大陸支持者組成的華人聯(lián)合會則提前在唐人街貼滿海報,宣傳一個中國,卻遭到對手破壞(96-97)。于是8名戴著棒球帽的人突然打出大型標語,號召埋葬蔣家王朝,呼吁美國承認新中國。接著6個頭上纏著紅手帕的人拿著長竹竿,對8位大陸支持者大打出手。人們很快扭作一團,棒球帽和紅手帕都被抓掉,連羅伯特都分不清誰和誰一撥,更別說他的警察同事或白人游客了,他們還以為是功夫表演。說到國共兩黨的矛盾與爭斗,林景南認為華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劣根性:“華人之間的憎恨情緒根深蒂固。饒恕并非華人美德。我們祈禱財富、好運、長壽和幸福,但永遠不會為敵人的救贖而祈禱;我們希望他們死上一千次。……饒恕是愚蠢的,因為饒恕意味著你沒有吸取教訓(xùn)?!?97)雖然作者的看法有夸張與絕對之嫌,卻是對海外華人不團結(jié)、窩里斗惡習(xí)的絕好總結(jié),也折射出當(dāng)時國共兩黨支持者矛盾之尖銳與不可調(diào)和。然而兄弟鬩墻的結(jié)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給原本就歧視華人的種族主義者帶來更多口實;華人內(nèi)部只有高度團結(jié),一致對外,才有可能為自己爭取到應(yīng)得的權(quán)利,給種族主義者以迎頭痛擊。
總之,在林景南的偵探小說三部曲中,1976年的紐約人性邪惡,暴力事件頻發(fā),人們?nèi)狈Π踩?,城市處于毀滅的邊緣:“不?980年,我們就將互相把對方吃掉?!?Lin, 2010: 160) 紐約的大環(huán)境對其“種族孤島”唐人街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唐人街獨特的地域文化傳承發(fā)展了近百年,此時面臨重大轉(zhuǎn)折,好在紐約警局不再任其自生自滅,唐人街的自治狀態(tài)面臨終結(jié)。然而無論唐人街是天堂還是地獄,只要促使國人移民的“推力”與“拉力”仍在,唐人街就必將繼續(xù)生機勃勃,并且仍將是新移民最理想的落腳點。
Eagleton, Terry.1978.CriticismandIdeology[M]. Thedford: Lowe & Brydone.
Lin, Ed.2010.SnakesCan’tRun[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Lin, Ed. 2007.ThisIsaBust[M]. New York: Kaya Press.
Takaki, Ronald.1990.StrangersfromaDifferentShore:AHistoryofAsianAmericans[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Tyson, Lois. 1999.CriticalTheoryToday:AUser-FriendlyGuide[M]. New York: Garland.
邁克·克朗. 2005. 文化地理學(xué)[M]. 楊淑華, 宋慧敏,譯. 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申丹. 2006.視角[G]∥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周尚意. 2011. 文化地理學(xué)研究方法及學(xué)科影響[J]. 中國科學(xué)院院刊(4): 415-422.
責(zé)任編校:路小明
New York Chinatown in the Eyes of a Chinese American Cop:On Ed Lin’sThisIsaBustandSnakesCan’tRun
XUEYufeng
Though a new voice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Ed Lin is the only author to win three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Awards. Among his five novels published since 2002 is a trilogy of crime novels with a Chinese American cop as the protagonist narrator, which is very rare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irst two works of the trilogy,ThisIsaBust(2007) andSnakesCan’tRun(2010) as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egion” image of the special “place” New York Chinatown in the eyes of a Chinese American cop Robert. The 1976 New York Chinatown depicted by Ed Lin is still an “ethnic isl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acism, a heaven or hell for the Chinese immigrants under classism, and politically a battle field of different parties.
Ed Lin; cultural geography;chinese american cop; New York Chinatown
H712.074
A
1674-6414(2016)06-0008-06
2016-01-0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美國史詩性小說研究”(15YJC752039)的階段性成果
薛玉鳳,女,浙江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華裔美國文學(xué)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美國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