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進
滄州市消防支隊青縣大隊
?
文物古建筑常見消防問題及解決對策
馮 進
滄州市消防支隊青縣大隊
摘 要:文物古建筑擁有較高的實用、精神價值,是歷史留給現(xiàn)代人的一份巨大財富。因此,很有必要來進一步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筆者通過對文物古建筑存在的火災隱患一些粗淺的分析,從而找到解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古建筑;消防安全;對策
由于文物古建筑的特點和管理工作的缺陷,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隱患尤為突出,火災事故發(fā)生的概率極大。一旦發(fā)生火災事故,如果不能及時撲救,勢必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
2.1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高
絕大多數(shù)的文物古建筑都是由木質(zhì)構成的,由于風吹日曬等原因建筑的木質(zhì)的含水率遠低于12%-18%(自然干燥的木質(zhì)含水率),這些建筑木質(zhì)較為疏松,多為高油脂的樟木﹑松木﹑柏木,同時在其表面還涂有易燃的油漆涂料。因此,文物古建筑的火災荷載較大,具有較高的火災危險性。一旦起火后,猶如架滿了干柴的爐膛,容易迅速導致“轟燃”,極易形成立體燃燒。
2.2滅火設施嚴重不足,消防通道不暢
由于歷史原因,文物古建筑一般呈現(xiàn)組群特征,防火間距明顯低于防火要求,同時通過廊道連接各建筑,防火分區(qū)分隔不明確,缺乏必要的防火墻等分隔措施。此外,文物古建筑群內(nèi)很少有滿足要求的消防通道。消防設施及水源在建造時也大多沒有設計在內(nèi),即使有也非常落后,無法滿足施救的需要,一旦失火,火勢極易迅速蔓延,難以控制。
2.3管理職責不清,使用中問題較多
古建筑古寺廟是民間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宗教活動常見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燒香化紙﹑燃點蠟燭﹑供龕上的植物油燈,喇嘛廟宇中的酥油供燈﹑燈節(jié)等大型用火活動。此外,還有定時的廟會,臨時性的超度道場等宗教用火活動。無形之中埋下了眾多火災隱患,此類型火災約占古建筑火災的10%以上。
2.4目前國家沒有針對古建筑防火的消防規(guī)范
目前為止國家沒有一部真正針對于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規(guī)范。1984年由文化部和公安部聯(lián)合頒布實施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規(guī)則》本身由于其歷史的局限性,從消防安全責任的設定,管理轄適用范圍的確立以及文物古建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消防器材配置的針對性等方面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目前的文物古建筑消防保護工作大部分都是套搬了現(xiàn)行的消防技術規(guī)范,而且大多以撲滅火災為唯一目標,而不是以最大限度保護古建筑﹑減少文物損失為首要目的,這種表面看似的保護實際上使文物古建筑的價值逐漸減退,甚至被毀。
3.1加強古建筑消防設施的應用
古建筑消防工作應該著重做好。首先,火災在初期階段很容易控制,應該加強早期火災檢測﹑報警﹑撲救等工作,盡量在初期階段消滅火災來降低火災損失﹑實現(xiàn)古建筑的保護工作。由于文物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特點﹑地理位置等特殊性,火災充分發(fā)展后達到全面燃燒,該階段撲救火災的難度極大的提高,火災很有可能導致古建筑的永久性損失。因此控制古建筑火災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在及時發(fā)現(xiàn)初期火災并采取有效的撲救措施,防止火災進一步發(fā)展和蔓延,將火災損失控制在最低。
3.1.1火災報警系統(tǒng)
結合文物古建筑的特點,分析比較各類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無線火災報警系統(tǒng)是能夠滿足古建筑報警要求的。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蓄電池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無線火災報警系統(tǒng)得到了應用和推廣。能夠實現(xiàn)無線收發(fā)兩用功能的控制盤﹑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警報裝置共同構成了無線火災報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通過無線來實現(xiàn)通信的,并不需要破壞古建筑來布線,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古建筑。
3.1.2必要的滅火設施
由于暫時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護上還沒有相應的規(guī)范可依,我們應結合古建筑特點,因地制宜。筆者認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設備的設置中,可以采取確“強化室外,暫緩室內(nèi)”的理念,如消火栓設置方面,將室內(nèi)消火栓移至室外設置,即室內(nèi)消火栓外置,設置明顯標志。并在室外消火栓處設置啟泵按鈕,以便火災時使用。同時,為防止滅火過程中帶來的嚴重水漬損失,可用霧狀水槍代替直流水槍,同時水源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杜絕利用污染的水作為消防水源。這樣,既保護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災侵害,同時也不影響古建筑的美觀,符合古建筑保護的觀點。
3.2建章立制,注重對僧人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通過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讓有關文物古建筑活動參與者和工作人員了解掌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預防火災的方法﹑發(fā)現(xiàn)火情的處理及滅火技能等,進一步加強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認識,提高預防火災的自覺性和有效性。在提供全民消防安全意識的同時,公安﹑消防﹑文化部門需要定期檢查古建筑消防安全現(xiàn)狀﹑存在的隱患并采取具體整改措施,及時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匯報,使領導能夠帶頭從事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使人民群眾能夠自覺自愿地從事古建筑消防安全維護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古建筑綜合價值的認識。
3.3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條件
新的《消防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各地公安機關要提請政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消防安全“一崗雙責”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機制,既要重視消防經(jīng)費投入﹑重大隱患整改和公共消防設施﹑消防力量﹑消防裝備建設等問題,也要重視消防法制建設﹑消防安全管理。因此,公安(消防)﹑文化(文管)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和協(xié)作,大力爭取政府重視,將保護文物古建筑所需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裝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納入城鎮(zhèn)和風景名勝區(qū)消防規(guī)劃和建設之中,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
對于古代建筑的防火保護市中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消防工作也是在不斷前進和不斷發(fā)展的。對于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的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對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大力支持,不斷加強古建筑的防火宣傳,特別是加強廣大游客﹑觀光群眾﹑僧侶道士等的消防意識也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嚴鴻進,淺析文物古建筑火災預防及撲救對策[J],工程科技Ⅱ輯,2012(01):20-23
[2]陳允適,古建筑木結構與木質(zhì)文物保護[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簡介:
馮進,男,1983年2月出生,現(xiàn)任滄州消防支隊青縣大隊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