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海,朱路國
(黃山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大學生網絡社交現(xiàn)狀調查
胡志海,朱路國
(黃山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網絡社交以互聯(lián)網為媒介,打破空間和地域的限制,營造平等、開放的社交環(huán)境。大學生作為網絡社交中活躍的群體,表現(xiàn)出對社交網絡極大的熱情;同時相較其他群體,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表現(xiàn)出一定的特殊性。運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從網絡社交工具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在課堂中的使用、網絡社交與現(xiàn)實交往之間的聯(lián)系等多個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大學生網絡社交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為大學生如何合理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提出建議。
網絡社交;大學生;互聯(lián)網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交往方式也正發(fā)生著重大的變革。網絡社交是指網民以計算機、網絡為中介,以數(shù)字化的符號為載體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1]75人們對交往方便性、時效性、跨區(qū)域性等方面的要求促進了網絡社交工具的發(fā)展。網絡社交工具的多樣服務功能、開放式的交流方式、信息動態(tài)迅速更新等方面的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廣泛追捧,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消費的活動平臺。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68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 894萬人。網絡社交群體占總網民的19.2%,其中網絡社交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4.6%。[2]
關于大學生網絡社交的相關研究有很多,主要涉及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危害以及相應的對策,或者針對網絡社交對大學生人格和人際關系進行相關研究。關于大學生網絡社交現(xiàn)狀的調查卻相對較少,即使存在也只是以某單一的社交工具為切入點(如以人人網為研究對象)。[3]149其中包括一些逐漸被淘汰的社交工具,缺乏說服力和時效性,無法準確解釋當前大學生網絡社交存在的問題。所以準確了解當代大學生網絡社交的現(xiàn)狀,把握其新特點顯得尤為重要。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取自安徽省某本科院校206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108名,女生98名;大一到大四學生分別為62名、50名、56名、38名。
2.研究工具
采用《大學生網絡交往調查問卷》,該量表是由平凡編制,共有26題,包括網絡社交自我知覺、網絡自我表露、網絡人際關系以及網絡交往依賴4個因子,總量表和4個因子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78-0.90,重測信度為0.70-0.88,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4]712
3.統(tǒng)計處理
數(shù)據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完成頻次統(tǒng)計、比較分析等系列分析。
1.網絡社交工具使用傾向分析
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人人網、開心網、騰訊QQ、騰訊微博、移動飛信、微信等6個國內比較常見的社交平臺中,騰訊QQ、騰訊微博和微信最受大學生的青睞。在調查的206名大學生中,有192名學生使用騰訊QQ,占總人數(shù)的93.2%;有156名學生使用微信,占總人數(shù)的75.6%;有84名學生使用騰訊微博,占總人數(shù)41.6%;有35名學生使用移動飛信,占總人數(shù)的17.4%;使用人人網和開心網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shù)的16.4%和8.5%。由此可見,作為即時通信工具的騰訊QQ、微信使用量最大,其個性化的設計、齊全的功能、簡單和方便的操作能較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所以備受青睞。
2.網絡社交工具使用時長分析
對調查的206名大學生網絡社交工具使用時長的統(tǒng)計分析如下:有39.4%的學生每天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時長大于2個小時;34.2%的學生每天使用時長在1-2小時之間;26.4%的學生每天使用時長小于1個小時??梢姸鄶?shù)大學生每天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的時長是合理的,但也有少數(shù)大學生使用時間偏長。
3.網絡社交工具使用的目的分析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的出發(fā)點不同,具體如下:82.1%的學生表示選擇使用是為了方便聯(lián)系朋友或同學;54.5%的學生表示是為了結交志趣相同的朋友,以便相互學習、拓展人脈;57.7%的學生表示是為了關注、了解好友的最新動態(tài);46.3%的學生表示是為了娛樂和休閑。與以往調查結果明顯不同的是,有35名學生表示自己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是為了發(fā)布產品或服務信息,是以追求商務目的買賣商品。他們占總人數(shù)的17.5%,體現(xiàn)了部分當代大學生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從事商業(yè)活動,這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
4.網絡社交工具使用對現(xiàn)實交往影響的分析
網絡社交的快速發(fā)展對大學生現(xiàn)實交往產生多大影響,二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定關系等問題值得探索。[5]7調查發(fā)現(xiàn)有21.1%的學生表示網絡社交與現(xiàn)實交往沒有差異,其余78.9%的學生均表示有明顯的差異。網絡社交與現(xiàn)實社交之間的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交流時間和交流次數(shù)兩方面。有136名學生表示使用社交網站和聊天工具后現(xiàn)實中的交流次數(shù)和時間明顯減少,占總人數(shù)的66.0%;有32名學生表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后現(xiàn)實中的交流時間和次數(shù)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占總人數(shù)15.6%;其余37名學生認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后現(xiàn)實交流的時間和次數(shù)沒有變化,占總人數(shù)的18.4%。
5.網絡社交工具在課堂使用情況的分析
調查發(fā)現(xiàn),在206名學生中僅有14名學生表示課堂不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占總人數(shù)的7%;有136名學生表示會使用但時間很短,占總人數(shù)的66.0%;有40名學生表示經常使用并且持續(xù)時間很長,占總人數(shù)的19.5%。課堂使用社交工具的原因如下:有50.4%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無聊,所以不想聽課;有17.9%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的內容太難,自己聽不懂;有29.4%的學生認為是由外界原因造成的,包括受他人影響和流量太多;有52.1%的學生表示是為了與好友進行即時通訊。課堂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無疑會對課堂的授課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
1.網絡交往對現(xiàn)實交往和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網絡社交工具的使用一方面能彌補現(xiàn)實交往中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會對現(xiàn)實交往產生很大的影響。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學習壓力的加大,大學生用于社交活動的時間并不多,而網絡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人們多結交朋友的心理。不少大學生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的好友數(shù)量達三位數(shù),給人一種交友廣泛的假象。但事實上在眾多好友中真正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卻很少,更難找到幾個可以深層次交流的對象,會使人陷入“空虛交友,交友更空虛”的怪圈。[6]102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78.9%的學生表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對自己現(xiàn)實交往產生很大影響。大學生易把社交工具視為獲得他人關注和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他們期待自身成為朋友圈的主角,會不時記錄自己身邊的瑣事或者大量編寫、轉發(fā)網絡信息,時刻關注并回復他人對自己動態(tài)的評價,這些占用了他們大量的學習時間。[6]100為吸引他人關注,他們不僅使用修圖軟件美化自己的照片,而且盡力美化自己的生活,只把虛假的個人幸福生活場景展現(xiàn)在好友面前,易造成價值觀的扭曲。若無法獲得所期望的關注,就
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同樣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
調查結果表明,不少學生在課堂上與手機形影不離,甚至出現(xiàn)“人機合一”的現(xiàn)象。課堂上頻繁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無疑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也會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在調查中有106人表示對社交媒體中的信息會選擇性吸收和利用,占總人數(shù)的51.4%;有67人認為這些信息都有道理,對與錯沒有明確的界限,占總人數(shù)的32.5%,表明大學生對網絡謠言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易受誤導。社交網絡實名制注冊的普及加大了私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利用社交平臺來欺騙親朋好友的現(xiàn)象不時發(fā)生,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被竊、惡意軟件植入、垃圾郵件、未經授權的密碼修改等。在調查的206名學生中,有56名學生表示曾有過因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經歷,占總人數(shù)的27.1%。在使用社交網絡的過程中,不經意公布個人的真實信息的現(xiàn)象也值得關注。有100名學生表示在社交網站中公布個人真實姓名,占總人數(shù)的48.8%;有91名學生表示公布了個人照片,占總人數(shù)的43.9%;分別有21.9%和19.5%的學生公布了自己的通訊方式和自己的學校信息。以上情形無形中加大了受侵害的風險。
2.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作為網絡社交活動的使用主體,首先要培養(yǎng)自己對待網絡社交工具的正確態(tài)度。要認識到社交工具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部分,是為了彌補現(xiàn)實交往不足而產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應明確網絡社交工具是一個加強溝通和交流的平臺,而不是獲取他人關注的舞臺。大學生應合理地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把更多的時間應用到對自己更有價值的地方去。網絡本身帶有一定的虛擬性,面對各種虛假及不良信息,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面對社交平臺上的各種言論,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不被謠言誤導。
針對課堂上網絡社交工具的頻繁使用問題,應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等方面入手。學校應制定針對性的課堂管理制度,規(guī)范學生手機使用行為,同時注意引導其合理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教師應為授課做充分準備,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注意授課形式多樣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自覺自律,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珍惜寶貴的大學學習生涯。
大學生在使用社交工具時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申請賬號填寫個人信息時,注意對敏感信息的保密,如姓名、聯(lián)系方式、住址等;不隨便添加陌生人為好友;聊天時盡量不涉及私人信息,不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社交網絡運營商應建設和維護好其網站,發(fā)現(xiàn)漏洞及時予以修復,防止個人信息外流。政府應積極發(fā)揮調控作用,保證社交網站健康、有序地競爭和發(fā)展,積極引導用戶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平臺。
[1]王洪波,胡璇.大學生網絡社交現(xiàn)狀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2]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5-07-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3]陳棟.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的影響調查報告——以人人網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4]平凡,韓磊,周宗奎.大學生網絡交往問卷的初步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9).
[5]張嘉文.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與社會資本關系的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6]蔣建國.微信成癮:社交幻化與自我迷失[J].南京社會科學,2014(11).
責任編輯:吳夜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Hu Zhihai,Zhu Luguo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Taking the Internet as the social media,social networking breaks spac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creates an equal open social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as an active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how great interest in the social network.Meanwhile,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behavior is special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The paper,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classroom,the connection between social networking and real communication,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social networking;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C913.5
A
1672-447X(2016)04-03
2016-03-16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SK2016A0879)
胡志海(1970-),安徽屯溪人,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網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