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琴
“四撥”,攪動語文課堂這一池春水
●田立琴
葉圣陶先生曾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教師必須在這些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能使他們開竅就行。由此可見,教師精要的講授和適當?shù)狞c撥,能使課堂煥發(fā)生機,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主要和關鍵的內容,是課文中起紐帶作用的知識點。如果我們能根據(jù)杠桿原理,尋找合適的支點,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出關鍵問題,巧妙點撥,就能輻射全文,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從而撬動課堂這個“地球”。
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課,筆者把理解課文的思維支點定在標題上,教學伊始就直奔重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后,就問學生:“知道什么樣的人稱為‘壯士’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歸納出“壯士”是指勇敢,有英勇舉動的人。筆者繼續(xù)問:“課題為什么不用‘狼牙山五戰(zhàn)士’,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他們是‘五壯士’?”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尋根究源。于是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五位壯士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來體會他們的壯言、壯舉。以此之“點”,牽動的卻是對整篇課文全“面”的梳理,使得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瑣的分析,激活學生的思維,課文的重點也得到落實。
教學中某些知識點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或所涉知識面廣而深,或者由于學生年齡、閱歷、思維、認識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尚不充分而致使難以理解的問題成了教學的難點。準確分析難點在何處,有針對性地采取迂回的方式,搭橋鋪路進行點撥,可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
《七律長征》的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的“暖”與“寒”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大多數(shù)學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認為是指金沙江的水很暖和,大渡橋上的鐵索寒冷,理解稍微深一點的認為是紅軍渡過金沙江后很高興,而過大渡河很艱難,顯然這些理解不夠透徹。筆者課前就充分進行預設,特意準備了五分鐘的微課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首先讓學生讀閱讀材料《巧渡金沙江》,了解長征中紅軍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zhàn),可是巧渡金沙江沒費一槍一彈!“暖”字表現(xiàn)了毛主席與紅軍戰(zhàn)斗后的喜悅。緊接著是介紹瀘定橋,觀看《飛奪瀘定橋》的視頻,把學生帶回那激烈而悲壯的戰(zhàn)斗場面,感受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艱難與驚心動魄,以及毛主席經過瀘定橋時悲痛沉重的心情,“寒”正是此心情的體現(xiàn)。微課這座橋,讓學生理解了一“暖”和一“寒”心理感受的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xiàn)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更加突出紅軍戰(zhàn)士長征中面對艱難險阻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們必須在教學中時刻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運用,形成學習的能力,這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
在《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這課中,可以滲透寫作方法的點撥,教學生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師: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刻畫了嚴監(jiān)生的守財奴形象的呢?(板書:動作、神態(tài)描寫)具體來說有哪些?(伸著兩個指頭、搖了兩三搖、狠狠搖了幾搖、搖頭、指著不動、點一點頭、垂下、睜的滴溜圓)
師:即使同一個搖頭的動作,三次的描述略有不同,所表達的心理也不一樣。像這樣,抓住人物的一個表情或動作展開的描寫,就叫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可以使我們刻畫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動傳神。
師(課件出示圖片):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下面就請大家仔細觀察畫中人的神態(tài)、動作,想象他的語言,通過細節(jié)描寫,用幾句話刻畫其形象!
對于高年級的課文教學,更是要注重學習方法的點撥。如《最后一頭戰(zhàn)象》教學中,在學生瀏覽課文后,教給他們通過概括小標題梳理出主要情節(jié),把情節(jié)用簡練的語言聯(lián)系起來就是課文主要內容。這樣也便于教師長文短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所以語文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更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與氛圍調動學生情感,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巧妙統(tǒng)一。特別是對于一些情感濃厚的課文,教師要為學生渲染一種氛圍,使他們盡快進入角色,達到最佳的點撥效果。
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理解,再加上對周總理生平知之不多,即使通過電視、電影或書籍有一些感性認識,也比較淺。而對文章人物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會深刻。因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于理解本課尤為重要。筆者首先通過剪輯的視頻《十里長街送總理》導入。掛著黑紗緩緩行駛的靈車、失聲痛哭擠滿街道的群眾、低沉凄婉的哀樂,再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導語,一下子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為課文的學習做了鋪墊。而在課堂結尾部分,再次通過課件展示周總理生命的最后歷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看到周總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在工作,還用微弱的聲音吩咐醫(yī)生去照顧別的病人。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周總理那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情感得到充分升華,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感動與震撼。
由此可見,進行情感點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滲透學法、升華情感,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通過有效巧妙的點撥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會是一池平靜的春水嗎?
(作者單位:鐘祥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