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莉
“圓規(guī)為什么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理性的圓是固定不變的,而感性的圓卻可以無限放大,又可以無限縮小?,F(xiàn)代派文學(xué)的鼻祖弗蘭茨·卡夫卡,為我們畫了一個感性的圓。據(jù)曾教過卡夫卡希伯來語的猶太神學(xué)者弗里德里?!さ儇悹柛窕貞浾f:“卡夫卡從窗戶俯視舊市街環(huán)形廣場,兩三次用手比畫說這里原來是我高中的母校,那對面可以看到的建筑物中有我的大學(xué),往左不遠是我的工作單位,我的一生都被封閉在這個小圓圈里。”
虛無的圓——K與《城堡》
小說中的主人公“土地測量員”K,為了在城堡腳下的村莊生活,他進行著無休止的努力與抗?fàn)?。村莊的人告訴他“必須得到城堡的認可,才可以在村莊住下”??墒?,沒有人告訴他應(yīng)該如何到達城堡,甚至接近城堡也是不可能的,“這條路即村子的主要街道并不直通城堡山,它只是通到城堡附近,接著像是故意似的,改變了方向,雖然并沒有離城堡越來越近,但也沒有靠近它,K始終期望這條路現(xiàn)在終于一定會轉(zhuǎn)向城堡”,可留給他的只有阻礙與失望。城堡的不變使其變得更加神秘莫測,因為沒有人知道入口在哪里。村莊的不變則顯得更加的保守與沉悶。唯一變的K,試圖打破這種固步自封,因而遭到“圍追堵截”。既然無法直接進入城堡,K采取迂回戰(zhàn)術(shù),他試圖接近城堡官員克拉姆。對于K而言,克拉姆是一位無法接近的人,他就像城堡一樣如夢如幻。一切正如《城堡》開篇所寫“K抵達的時候,夜已深了。村子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城堡山籠罩在霧靄和夜色中毫無蹤影,也沒有一絲燈光顯示出巨大城堡的存在。K久久站在由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橋,仰視著似乎虛無縹緲的空間。”因此,在這個虛無的空間里,K所畫的圓也是虛無的。
無休止的圓——約瑟夫·K與《審判》
《審判》的開篇“肯定是有人誣告了約瑟夫·K,因為他什么壞事也沒干,一天早晨卻被捕了”,莫須有的罪名,沒有原告,只有被告,沒有法官,只有被告。為了證明自己清白無罪,約瑟夫·K用盡各種方法,試圖走入法院為自己申辯,可是“他從未見到過法官在哪里?那個他永遠無法企及的高級法院又在哪兒”。最后他等到的卻是在郊外的采石場像一條狗一樣被處死。約瑟夫·K在“外部”做的所有努力,最后都無法證明自己無罪?!胺ㄔ骸痹谀浅绺叩奈恢蒙?,俯視著約瑟夫·K的一切行動,“微笑”著看他走到生命的盡頭。約瑟夫·K在法院的周邊畫著無休止的圓,卻始終無法真正地踏入法院的大門。
不曾重合的圓——鄉(xiāng)下人與《在法的門前》
“在法的門前”是《審判》中神父講給約瑟夫·K的一則故事。鄉(xiāng)下人想要進入“法門”,卻被守門人攔截,鄉(xiāng)下人也做過努力,希望守門人可以讓他進入“法門”,結(jié)果得到的竟是癡癡的等待。在臨終時,鄉(xiāng)下人終于鼓足勇氣問守門人,為何只有他一人想進入“法門”,卻不見其他人靠近。守門人告訴他因為此門是專為他而設(shè)?!敖阱氤?,卻不曾踏入”,猶如鄉(xiāng)下人在不停地圍著“法門”跑,有時靠近,但不曾重合。
周而復(fù)始的圓——格里高爾與《變形記》
格里高爾原本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員,為了替父還債,維持生活,他擔(dān)起責(zé)任,向前走著。他希望家里的生活能夠好一些,妹妹可以去音樂學(xué)院上學(xué),所以他的忙碌都是為了這個家??蛇@一切皆因他的變形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奔跑的他停了下來,家庭成員則為了生計開始跑起來。他們做著周而復(fù)始的旋轉(zhuǎn),卻不曾注意格里高爾,當(dāng)這只甲蟲默默地死去時,他給親人留下的不是悲痛欲絕,而是如釋重負。人性的冷漠被卡夫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失望的圓——卡爾與《美國》
一個被父母流放到美國的男孩兒,帶著恐慌與不安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地方,這里的生活自有一套法則。在船上與舅舅偶遇的他,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可是卡爾完全漠視這里的“規(guī)則”,又一次被拋棄。在路上他受到兩個流氓的欺辱,原本以為在飯店里工作,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所,殊不知,他又無端端地再次被拋棄。幾經(jīng)周折,他又回到了那兩個流浪漢的身邊,目睹周圍發(fā)生的一切,試圖沖破這里,是卡爾最想做的事。于是那廣場成了他的希望之地,卡爾的一切行為,無非是希望得到認可,能夠安定下來,可是那廣場真的是屬于他的希望之所嗎?卡爾不停地跑著、運動著,希望可以安身,結(jié)果卻只是失望地在畫圓,無休止地畫圓,永遠無法到達圓心。
作家弗蘭茨·卡夫卡的生活也是如此。布拉格是奧地利的圓心,赫爾曼·卡夫卡是一個家庭的圓心。周圍的一切都圍繞這一圓心運轉(zhuǎn),這樣的生活讓弗蘭茨·卡夫卡覺得封閉與沉悶。他在筆記中寫道:“這座城市像個太陽,所有的光聚集在中間的一個圈子里,使人為之炫目,人們迷失方向,人們找不到街道和房子,一旦進入這里,人們就再也不會出現(xiàn);在一個較大的圈子里,還是很狹窄擁擠,但不再有源源不斷涌出的光,這里有昏暗的小巷,暗藏的通道,甚至有一些小廣場,臥在朦朧和清涼之中;再外面的一個更大的圈子里,這里的光線已是那么分散,以致人們必須去尋找它,龐大的城市籠罩在灰色的色調(diào)中,再往外就是寬廣的原野里,光線暗淡,一派深秋色彩,光禿禿的,從而不見哪怕一點兒來自空中的光一閃而過。”中心的光如此強烈、熾熱,以致無法靠近,當(dāng)人們接近時卻被那光線遮蔽了雙眼,找不到方向,人變得迷茫與不安?!澳繕?biāo)有一個,道路卻無一條,我們謂之路者,乃躊躇也?!笨ǚ蚩ǖ倪@句話充分概括了其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存在前進之路,但只在目標(biāo)不遠處徘徊與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