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暉
摘要:情境講述活動對拓展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如何利用導入講述激發(fā)情趣、感知理解講述疏清條理、運用已有經(jīng)驗講述回顧舊知、引進新經(jīng)驗講述開拓新知、鞏固遷移新經(jīng)驗拓展思維、讓教學實施更為高效。
關鍵字:幼兒講述活動;情境講述;幼兒園語言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236-02
情境講述是根據(jù)幼兒經(jīng)驗設計主題明確的情境,可以是真人表演或預先錄制的視頻,引導幼兒觀看后,要求幼兒根據(jù)自己對情境表演的理解、進行較完整、連貫講述的一種語言教育活動。情境講述活動是語言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作為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之一。但在幼兒園情境講述活動的指導策略中存在著不少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根據(jù)《學前兒童語言活動指導》中對情境講述活動所指出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探索幼兒園情境講述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幼兒情境講述活動”學習對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發(fā)展的價值
情境講述活動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能有效的促進幼兒注意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由于情境講述是轉瞬即逝的,這就要求幼兒觀看表演時不僅要觀察到表演者的動作和表情,還要記住人物的對話。這個過程能有效的促進幼兒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二、幼兒情境講述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情境講述的內容過于復雜,對于情境內容的選擇不能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如:為中班幼兒選擇情境人物有三四個之多,情節(jié)過于復雜,過于注重形式。二是在情境講述教學活動中忽略了幼兒的自主講述,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整個活動幾乎就是老師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導致其他幼兒處于枯燥、無趣的教學狀態(tài)。
三、幼兒情境講述活動的設計實施
在《學前教育》一書中指出,講述活動雖然類型多種多樣,但有規(guī)律可循,有一定的教學步驟和實施順序。在《廣州軍區(qū)幼兒園教育活動手冊》中指出,指導情境講述活動的展開包括以下內容:導入講述主題、感知理解講述對象、運用已有經(jīng)驗講述、引進新的講述經(jīng)驗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施。
1.導入講述主題。導入是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tǒng)和情感系統(tǒng)的初始啟動。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導入的設計尤為重要,語言的使用及情感的傳遞等方面應有趣味性、藝術性。我們把導入分為兩大類:一是直觀教具導入法,運用具體的實物(如:手偶、圖片、聲效)等,進行直觀導入,給幼兒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激發(fā)幼兒講述的興趣與欲望。如:大班情境講述活動《搬積木》,教師直接出示手偶巧虎和琪琪,以手偶激發(fā)幼兒講述的興趣。二是語言類導入法,通過談話、提問、猜謎等方式進行導入聲情并茂、動靜結合地引入講述主題,讓幼兒在愉悅的討論氛圍中進入情境講述主題。如:大班情境講述活動《誰做的對》,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玩玩具嗎?玩具掉了你們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討論,從而為新知識的探究奠定基礎。
2.感知理解講述對象。感知理解講述對象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有效的幫助幼兒分析、理解講述對象。因此,教師的有效提問是此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可靈活選用針對兒童記憶系統(tǒng)的提問、知識水平的提問、理解水平的提問,這三種不同的提問方式,根據(jù)敘述性講述與描述性講述兩種類型,完整感知情境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局部分析幫助幼兒理解。①在敘述性內容的講述中,教師幫助幼兒理清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鼓勵幼兒把人物的經(jīng)歷、行為,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有條理地講述出來。如:大班情境講述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教師首先針對兒童記憶系統(tǒng)的提問:“這段視頻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在哪里?有誰?”然后根據(jù)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從主要情節(jié)到次要情節(jié)循序漸進地提問:“視頻里亞亞和峰峰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陌生人出來時做了什么動作?”最后運用理解水平的提問:“他們會說些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②在描述性講述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重點觀察情境中人物的細節(jié)動作與心理變化。如:觀察物體時側重于整體形態(tài)與一些細節(jié)的特征。而描述人物時教師應聚焦在如何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分析情境中人物的心理。如:大班情境講述《我來幫助你》選用兒童記憶系統(tǒng)的提問:“請小朋友仔細地回憶一下,當小汽車壞了小弟弟有什么反應?會說些什么?做了什么動作?你會怎么幫助他?”
3.運用已有經(jīng)驗講述。運用已有經(jīng)驗講述。主要是教師在幼兒觀看情境后引導幼兒自主地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講述,多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進行。①分組講述:分組活動人數(shù)不宜太多,一般4人為宜,這樣可創(chuàng)設更多的表達機會,在表達與傾聽同伴講述的過程中,幼兒也產(chǎn)生了新的講述經(jīng)驗引發(fā)共鳴,讓幼兒在互動中自主學習。在幼兒進行自主講述之前,教師要先做好巧妙的鋪墊,如:《不亂丟垃圾》中幼兒通過提問:“故事里有誰?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有序、清楚、連貫的講述情境內容。②集體講述:讓幼兒在集體的相互講述、傾聽、模仿中激起更多的思維碰撞,而教師巧妙有針對性的提問成為在此環(huán)節(jié)師幼互動與幼兒互動之間自主學習的關鍵。在幼兒講述中,教師應著重捕捉幼兒講述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面對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其他幼兒的補充共同完善。在個別幼兒講后,教師應給與恰當?shù)脑u價和反饋。如:小朋友在講到老虎形態(tài)的時候用了“威風凜凜”這個詞就把老虎的王者之風體現(xiàn)了出來老師就應及時進行表揚。
4.引進新的講述經(jīng)驗。在《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一書中指出,新的講述經(jīng)驗是幼兒自由講述的基礎,對幼兒的講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情境特點、幼兒原有的講述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講述經(jīng)驗。
(1)教師示范講述。當孩子有一定講述基礎后,教師對幼兒講述進行新一輪的補充。提出新的講述思路激發(fā)幼兒思維。如:大班情境講述《搬積木》教師運用圖夾文的形式示范講述。引導幼兒學習運用“首先……然后……”有序完整地講述情境內容。同時豐富重疊詞:大大小小、搖搖晃晃等。教師的示范講述用意在于提供新的講述方法和思路而不是讓幼兒重復敘述。面對不同的對象,要求則應有相應的變化。如:對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應適當增加難度,激發(fā)其深層次的思考。面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可重復其他幼兒講述的語句以鼓勵為主。教師睿智地因材施教,能有效的激發(fā)各個層面幼兒的講述興趣和收獲。
(2)給予提示講述。運用提問、插問等方法引導幼兒開闊思維,可先引導幼兒分段講述,逐步做到完整、連貫的講述。為幼兒導入新的講述經(jīng)驗。如:大班情境講述《搬積木》教師針對整體形式的提問與針對文學性語言的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用了什么詞語把他們整理玩具的先后順序穿起來的?還用了哪些重疊詞?在哪里用到了這個詞?”
5.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講述活動中,我們通過不斷練習幫助幼兒鞏固新的講述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實踐的機會。根據(jù)《學前教育語言教育活動指導》一書中指出,在活動中鞏固和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有以下具體做法:①由A及A。這是指當教師示范完講述經(jīng)驗后要及時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然后嘗試讓幼兒用新的方式講述相同的內容。如:大班情境講述《下雨的時候》教師讓幼兒在同樣的事情和情境中,更換情道具和角色人物,讓幼兒觀看后分角色進行表演,并根據(jù)新學的“……在……”的介詞清楚、連貫、有序的講述新的情境內容。②由A及A1。這種方法是指教師在原有的情境講述內容上,對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如:大班情境講述《搬積木》中,給幼兒創(chuàng)設《搬圖書》的情境,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出不同的方法。并能運用“首先……然后……”的講述方法有序、清楚、連貫的講述新的情境內容。③由A及B。當幼兒掌握了一種新的講述經(jīng)驗時,教師創(chuàng)設類似情境讓幼兒把新掌握的A思路轉移到B思路。如:大班情境講述《我來幫助你》,教師運用分組操作圖片的講述形式,激發(fā)幼兒運用新學到的講述方法。運用“一邊……一邊……”的句式嘗試帶入人物的角色與心理進行講述。
總之,情境講述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認知與經(jīng)驗,著重于幼兒語言的表達與思維開拓,發(fā)展于教師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講述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幫助幼兒積累講述經(jīng)驗,避免幼兒去機械的復述情境講述。鼓勵幼兒有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不同的講述思路靈活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講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加蓉,盧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祝士媛.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4.
[3]張明紅.給幼兒園老師的101條建議——語言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6.
[4]杭梅.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