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接小孩回家發(fā)生交通事故算工傷嗎?
2013年1月,王先生經過招聘進入上海一家機械制造公司工作,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期限至2016年1月。
由于王先生的兒子和媳婦下班均較晚,接送尚在讀幼兒園孫子的任務每天由王先生負責。王先生的住址距公司所在地向南4千米,孫子就讀的幼兒園距公司西南4千米。2014年7月23日16∶30時許,王先生駕駛電動自行車從單位下班,前往幼兒園接其孫子回家。16∶50時許,在接到孫子后回居住地途中,與一輛重型普通貨車相撞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使其當場身亡。上海市公安局某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對本起事故做出了處理,王先生負事故的次要責任。王先生經上海市某區(qū)醫(yī)療急救中心確認死亡,死亡原因為車禍死亡。
事發(fā)后,單位未為王先生向所在區(qū)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進行工傷認定申報,王先生的家屬向人社局提起了工傷認定申請。經人社局的認定,王先生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現(xiàn)予以認定為工傷。
單位不服,向所在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區(qū)人社局認定王先生受到事故傷害為工傷的行政行為。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王先生有一定繞行的接送小孩是否屬于下班的合理路線。
公司方認為:第一,王先生發(fā)生的事故傷害沒有發(fā)生在工作時間,也沒有發(fā)生在工作地點,也非工作原因造成的;第二,王先生的居住地和孫子的幼兒園處在兩個方向,由于王先生的繞道行為大大增加了受到事故傷害的機率,該路線不屬于下班的合理路線。故不應該被認定為工傷。
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guī)定中的“上下班途中”,該路徑不能簡單機械地將工作地至居住地的最近或者最佳路徑作為唯一路徑,還需要考慮職工因日常生活所需進行的合理繞道。本案中,王先生日常的交通工具為電動自行車,在工傷認定調查過程中實際測算,王先生下班直接回家所花費的時間大約為15分鐘,下班去幼兒園接了孫子后回家大約為22分鐘。王先生為就近接送自己的孫子放學即日常生活的必須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王先生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故駁回上海某機械制造公司所提出的訴訟請求。
在工傷認定過程中對于如何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視同工傷的情形,在實務中一直是個頗具爭議的地方。
在2014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對于“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性進行了一定的定義:1、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2、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3、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4、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在司法實踐中,各地對于上下班途中合理路線上的買菜、接送小孩等情形都是能夠達成共識,是認為屬于從事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活動,對于路線怎么算是合理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來進行判斷。
就本案而言,王先生的孫子就讀的幼兒園位于離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同時工作地址距幼兒園與居住地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繞道而行的行為。
因此,該區(qū)人保局對于本案做出的事實認定是正確的。
摘自《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