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略析新詞語“嚇死寶寶了”
張亞麗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230039)
在網(wǎng)絡媒介的推動下,新詞語不斷出現(xiàn),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社會生活和語言生活的變化,體現(xiàn)了漢語的時代性?!皣標缹殞毩恕弊鳛?015年熱度新詞,被廣泛使用甚至“被玩壞了”,這也使筆者對“寶寶”一詞產(chǎn)生了興趣和疑問。從詞匯學的角度闡釋該詞的意義,探究其迅速走紅的原因以及該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深意,以期能為語言學愛好者提供一種思考,也希望為新詞語研究帶來些許啟示。
新詞語;“嚇死寶寶了”;探究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帶來人類語言運用的變化。在語言學的研究中,詞匯的發(fā)展變化一直是語言學者關注的焦點和熱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新詞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它的出現(xiàn)不僅為漢語詞匯系統(tǒng)注入了新的力量,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tǒng),而且成為人們?nèi)粘I罱浑H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國家語委發(fā)布的《2015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公布了2015熱度新詞語,其中“嚇死寶寶了”作為熱度新詞之一,其使用形式靈活多變,例如“累死寶寶了”、“寶寶心好苦”、“本寶寶整個人都不好了”等等,這些使用形式引起了筆者的關注。本文結(jié)合語言學知識,從詞匯著手,簡要分析“嚇死寶寶了”和其變換形式,以及促使該詞語能夠得以廣泛運用的因素。
關于新詞語“嚇死寶寶了”的出處有很多種說法,現(xiàn)在羅列如下①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10878082-11403619.html。:
說法一:奔跑吧兄弟中王寶強說的嚇死寶寶了……
說法二:天下第一賤客小嘮的口頭語。出于對它那卓越風姿和非凡氣質(zhì)的敬仰之情,我們就很習慣的把嚇死寶寶了這句話掛在嘴邊了。
說法三:原話嚇死爹了,嚇死爸爸了后來改成嚇死寶寶了。
說法四:這是賣萌的話語,YY歌手東方寶寶的口頭禪。調(diào)侃裝萌的意思。然后可能網(wǎng)友聽多了,覺得有點意思,也會借用。大多女生喜歡用這句,顯示自己是萌貨。
說法五:是LOL女主播寶寶先說出來的,她在主持中,現(xiàn)場抽獎,讓畫面隨機選人頭像,突然有一個很黑很肥的胖子出現(xiàn)在畫面,然后她就說了句:“嚇死寶寶了”之后這句話就被很多人用了。
說法六:這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懶羊羊在被蛋蛋嚇到說出賣萌的話語,后來被網(wǎng)友瘋傳。
說法七:在東方衛(wèi)視《相約星期六》節(jié)目某期一號女嘉賓口頭禪:嚇死囡囡了。因為這句是上海話,所以其他地方就變成了“嚇死寶寶了”
說法八:《天線寶寶》中小波受到驚嚇時的一句神翻譯:“嚇死寶寶了”。
百度百科給出了八種說法,在這里不探究“嚇死寶寶了”究竟出自何處,經(jīng)過分析這八種說法可以發(fā)現(xiàn):
(1)在說法一、四、五中,說話者的名字中都帶有“寶”字;
(2)說法六、八中,說話者的年齡都很??;
(3)說法三、七中,“嚇死寶寶了”都是由“嚇死爹了”和“嚇死囡囡了”模仿得來的;
(4)說法二單列一條,因為說話者的信息與“嚇死寶寶了”表面上看無關聯(lián)。
(一)形式和意義
新詞語“嚇死寶寶了”作為年度熱詞必然是被廣泛使用的。在網(wǎng)絡溝通平臺上,“寶寶”一詞幾乎無處不在。人們在博客、微信、微博、QQ、人人網(wǎng)等社交媒介上評論、聊天或發(fā)表狀態(tài),大量地使用“寶寶”一詞,如:
“你這照片P(S)得嚇死寶寶了”。(我被嚇到了)
“你不要嚇寶寶”“wifi密碼被改了,寶寶心好苦”。(我心里好苦)
“今天拼了命也沒有搶到捧花,寶寶不開心了”。(我不開心了)
“本寶寶要去寫作業(yè)了”。(我要去寫作業(yè)了)
“看得出來寶寶你當時的內(nèi)心幾乎是崩潰的”。(你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
通過觀察以上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嚇死寶寶了”這一詞語的形式靈活多變,主要是由“寶寶”一詞致使的。那么,作為名詞的“寶寶”其運用形式為什么會如此靈活呢?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實踐和調(diào)查,認為“寶寶”像許多新詞語一樣已被賦予新的意義。
(二)“寶寶”新探
“寶寶”是對嬰兒或者小孩的稱呼。寶寶是比兒童小的孩子,是爸媽或家人對嬰兒或幼兒的昵稱。孩子對于父母來說,都是寶貴的。古時候,父母有了孩子之后都是如獲珍寶。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寶貝。孩子的稱呼是不分年齡大小的,只要父母在,你永遠都是他的孩子。另外,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在當代,寶寶的含義逐漸發(fā)生了擴展。如男朋友想對女朋友表達情意綿綿的愛意時,常常使用寶寶稱呼,表達女朋友對他而言如珍寶一樣。
但是,在新詞語“嚇死寶寶了”中“寶寶”的意義也已經(jīng)超出了它的本義甚至是擴展義。
陳長輝指出:“在兒童早期語言里沒有出現(xiàn)人稱代詞,兒童在成人語言中使用人稱代詞的地方,直接使用自己或別人的名字、稱謂等來稱呼,出現(xiàn)了直稱?!雹訇愰L輝:《兒童語言中的人稱代詞》,《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第105頁。如:一歲三個月的孩子鍇鍇要奶奶抱,對奶奶說:“抱鍇鍇?!眱和狈Q的使用開始于一歲三個月,到一歲九個月才開始會用第一人稱代詞“我”。一定年齡的兒童由于還不會使用人稱代詞,只會使用直稱來代替。那么,成人使用直稱到底正不正常呢?
在古漢語中,也有使用直稱的情況,例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還有在長輩跟年齡較小的兒童說話時,也使用直稱。例如:
1、(對女兒說)媽媽給你梳辮子,你要乖。
2、(對弟弟說)姐姐來幫你,不要怕。
這兩種情況的直稱與“嚇死寶寶了”中“寶寶”代指第一人稱“我”不同,成年人使用直稱會有點特別。在這里也要區(qū)別第一人稱與直稱同時出現(xiàn)的情況,如“我張三行得正,沒有什么可擔心的”,這里“我”與“張三”同時出現(xiàn)只是為了強調(diào)。
分析大量語言事實,可以發(fā)現(xiàn)“寶寶”不僅是指嬰兒和比兒童小的孩子,也不只是人名,同時還具有廣泛的指代意義。在“嚇死寶寶了”一詞中,“寶寶”被無數(shù)個人使用,大多數(shù)是說話者的自稱,而與他是否是寶寶或名字中有沒有“寶”字沒有直接聯(lián)系。
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以及瀏覽大量的社交媒介,認為在新詞語“嚇死寶寶了”的使用人群中大部分是女性群體,男性群體的比重遠遠低于女性,而且這一詞語經(jīng)常被使用在熟悉親昵的同齡人之間。關于為什么大量女青年傾向于運用“嚇死寶寶了”這一新詞語,筆者做了如下分析:
(一)第三人稱己稱
“嚇死寶寶了”用“寶寶”這個第三人稱代詞稱呼自己,而非用慣用的第一人稱,是一種第三人稱己稱的語言現(xiàn)象。最早的使用第三人稱己稱許可以追溯到凱撒的《高盧戰(zhàn)記》或者色諾芬的《長征記》,在這兩本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書中,作者都用了第三人稱己稱來展現(xiàn)敘事的客觀性。就像上文提到的,在中國古代漢語里也有這種用法,如“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或者“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這樣的例子。
另外,在文藝作品中,為了展現(xiàn)說話者的愚蠢或者機械(癡呆患者或者機器人),也會使用第三人稱己稱。第三人稱己稱在日本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在日語中,稱呼XXくん或者XXさん比直接稱呼“你”來的禮貌許多。在大部分情況下,“你”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詞語。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孩子會更多的使用第三人稱己稱,這也許是對于這一規(guī)則的模仿。由于第三人稱己稱成為了一種孩子氣、童稚的象征,為了表示可愛,日本的女子偶像組合也會使用。
這種第三人稱己稱的用法賦予說話者童稚、天真、孩子氣的特點,也就對大量年輕人熱衷運用“寶寶”作為己稱作出了解釋,年輕女性本身就與孩子的心理特質(zhì)有相似之處,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女性群體作為主要使用群體。
(二)語言童稚化
“寶寶”一詞無論從內(nèi)容上、用法上還是形式上都是兒童言語的特點,成人一反常規(guī)有意識地模仿兒童言語,被稱之為“言語童稚化”。“言語童稚化”不等于兒童語言,而是仿兒童語言的成人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以女性居多。比如兒童較多使用重疊的字詞“小狗=狗狗”“牛奶=牛?!薄巴米?兔兔”“貓咪=咪咪”,這些詞語今天也被很多年輕女性使用,甚至在少數(shù)情況下也被男性群體使用。①王燕:《城市青年女性的語言變異特征》,《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年第12期,第54頁。
上個世紀20年代,黎錦熙提到過類似的現(xiàn)象,他將此稱為“女國音”。他注意到,北京的女中學生會把本來讀作團音的字讀作尖音。趙元任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認為是女孩子撒嬌時的嗲音,聽起來好聽。
在今天語言兒童化現(xiàn)象更為普遍。發(fā)音上,有把不知道說成“布吉島”,孩子說成“孩紙”,漂亮說成“漂釀”。用詞上,常用疊詞疊字,比如“吃飯飯,睡覺覺”,這些都是兒童語言的特征。兒童的特點是純真可愛,年齡小,更關鍵的是應該被幫助,被寬容,被理解,被寵愛??梢酝茰y,成人,尤其是女性語言的兒童化,目的就是塑造一個不成熟又可愛的形象,以此獲得關愛。②王燕:《言語童稚化的社會文化成因》,《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84頁。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中女性就該弱小、幼稚、純真,女性被迫用兒童化的語言表現(xiàn)自己的可愛,而偶爾用“本寶寶”的男性卻被認為沒有陽剛之氣。
成人言語的童稚化通過所刻畫塑造的年輕稚嫩可愛的人際形象——準兒童形象,意欲得到包容、寬諒、照顧或喜愛。網(wǎng)絡媒介為這種語言的使用提供了便捷迅速的平臺,在這種成人語言童稚化的現(xiàn)象中,我們得知當今年輕人語言使用更具幽默性,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也是對社會壓力的一種逃避心理。
(三)交際中的心理距離
在“嚇死寶寶了”的運用中,說話者用“寶寶”來代替人稱代詞,因為人稱代詞似乎隱含了說話人的某種心理距離,用名字而非人稱代詞來指稱會更顯親昵。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愛犬呼呼生病很久了,丈夫?qū)ζ拮诱f)“呼呼恐怕不行了”;
(隔壁的鄰居看見了,議論說)“它恐怕不行了”。這兩個句子只是使用名字與代詞的區(qū)別,但是與說話者的心理距離卻明顯不同。同樣的道理,在聽話者看來“嚇死寶寶了”比“嚇死我了”更能拉近心理距離。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愿意接受與廣泛運用“寶寶”一詞。
雖然語言使用者在使用“寶寶”一詞時,也許并不覺得這是語言使用的童稚化和拉近心理距離,更不會去探究其被廣泛運用的語言學理據(jù),但這些促使因素確實是存在的。
總結(jié)
筆者通過以上文字,簡要分析了新詞語“嚇死寶寶了”在使用形式上的靈活性與廣泛性,探究了“寶寶”一詞的本義與擴展義,在詞義闡釋的基礎上,分析了“寶寶”“被玩壞了”的語言學理據(jù),得出“寶寶”更多地被年輕人在網(wǎng)絡上和親近的人之間廣泛使用,而且女性群體居多。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深知本文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本寶寶”會繼續(xù)努力,以期能對這一語言現(xiàn)象作出新的探討。希望本文能給語言研究愛好者一點啟示,也希望人們能發(fā)現(xiàn)漢語現(xiàn)象的奇妙有趣之處,對一些新詞語現(xiàn)象能夠有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
Analysis of new words Xia Si Baobao Le
ZHANG Yali
Under the impetus of network media,new words constantly appear.At the same time,it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language life,and reflects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the times. Xia Si Baobao Le as the new word of 2015,is widely used or even played badly.This arouses my interest and doubt.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from the angle of lexicology,then explor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rise and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mean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kind of thinking for the language enthusiasts,als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study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new word;Xia Si Baobao Le;explore
H034
A
1009-9530(2016)04-0118-03
2016-05-10
張亞麗(1990-),女,安徽大學文學院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沙宗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