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
(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長春 130012)
?
情賦發(fā)展視域中的《洛神賦》愛情書寫
于國華
(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長春 130012)
《洛神賦》是秦漢情賦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自《洛神賦》始,情賦轉(zhuǎn)向精神與身體并置同時更重對精神的禮贊;以更曲折的愛戀過程彰顯現(xiàn)實之愛的美好;表現(xiàn)禮對情感的壓抑,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遺憾與憂傷。《洛神賦》蘊藉與顯露相結(jié)合的愛情書寫,與現(xiàn)實情感相合的句式,至情的形象塑造具有典范意義。
情賦;曹植;《洛神賦》; 愛情
在《文選》“情類”中,共計列入了四篇賦作,分別是:《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其中《洛神賦》晚出,被認為是“情類”的代表。然《洛神賦》之自我深情與前三賦所敘之探討男女人性吸引泛泛之情有著涇渭之別,《洛神賦》中的愛情書寫因而也呈現(xiàn)出突破性的特征,在情類賦發(fā)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目前,《洛神賦》的情感主旨主要有兩說,其一為感甄說,其二為寄心文帝說。二說各有擁躉,至今爭論不休。其中寄心文帝說至少有二致命硬傷未能圓通。一是漢代強化了男強女弱,男陽女陰,夫為妻綱文化背景下,將皇帝比作女性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二是在《洛神賦》中雖然也談到了“無良媒以接歡”*本文所引《洛神賦》原文參見趙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282-284頁,下文不再出注。,然而作者馬上找到了溝通的方法,也就是“托微波而通辭”,并且頗具成效,洛神對他“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而最終迫使人神分離的是“禮防”。這與曹植始終沒能通過溝通得到文帝的信任是不相符的,二人之間也不存在禮防的阻礙。而“感甄說”出現(xiàn)最早也較為合理,其遭受的最大質(zhì)疑是與情感倫理不合,對其他學(xué)者存在的認識誤區(qū),木齋師辯之甚祥。*參見木齋《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32-240頁。事實上,《洛神賦》正是因為書寫曹植與甄后的現(xiàn)實愛戀,從而使情感溢出泛泛的男女遇合,取得了獨特的成就。
在曹植《洛神賦·序》中明確提到了創(chuàng)作的緣起“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睆闹锌梢钥闯?,《洛神賦》對宋玉《神女賦》有所承傳,且作者毫不諱言。
曹植的《洛神賦》名為繼承《高唐賦》《神女賦》,實際是融合《神女賦》系列和《登徒子好色賦》系列的男女遇合之事,且情節(jié)更為曲折。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遇美艷高雅神女(宓妃)—求女—女子應(yīng)和—男子猶疑—女子哀傷—女子憐憫男子—男子被女子的風(fēng)采吸引—獻玉寄心永別—思念
在《洛神賦》中核心結(jié)構(gòu)仍然沿用相遇、相惜、分離、思念的傳統(tǒng)模式。以致于袁行霈先生認為:“這篇賦的特異之處并不在模式有什么變化,而在描寫的細膩與生動,特別是人神雙方的心理活動有深入的刻畫?!闭J為不過是擬作和細節(jié)超越?!瓣P(guān)于這篇賦有以為感甄后而作者,有以為寄心文帝者,都不可信。”[1]袁行霈先生對《洛神賦》“感甄說”“寄心文帝說”的否定值得商榷,其對《洛神賦》源于《神女賦》的觀點確實值得贊賞,通觀《洛神賦》,實則在借用《神女賦》的模式上,表現(xiàn)了全新的愛情世界建構(gòu)。
首先,由寫實性的女性身體裝飾之美,轉(zhuǎn)向了精神與身體并置而更重對精神的禮贊??滹椗詷用玻巧衽愘x的一貫傳統(tǒng),《神女賦》中對女神的外貌極盡贊美之能事,“茂矣美矣,諸好備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本文所引《神女賦》原文參見《宋玉集》,岳麓書社,2001年版,第67-69頁,下文不再出注。。“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這兩篇賦(《高唐賦》和《神女賦》)以開創(chuàng)了突出而詳盡地描繪,以夸飾女性的外貌、形體和情態(tài)之美的傳統(tǒng)而著稱。女性美成為藝術(shù)表現(xiàn)的重要主題,在中國可以說是由高唐神女的形象的誕生為標志的。僅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她也足以相當于西方藝術(shù)史上的維納斯了。”[2]《洛神賦》對女性的美的描寫有了突破,變傳統(tǒng)賦作“以色相寄精神”[3]為以精神引領(lǐng)色相。
《洛神賦》借鑒了《神女賦》中神女的出場?!捌涫紒硪?,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神女賦》將其置于“瑰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之后,限定了其美貌光彩照人。《洛神賦》開篇,仍然借第三者之口敘述神女的美麗?!岸靡畸惾恕薄氨撕稳怂?,若此之艷也?”以“麗人”“艷”開端,仿佛進入了“欲”與“以禮止欲”的窠臼,在此后的描寫中,卻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作者試圖突破生理之欲進入生命之美的愿望?!堵迳褓x》狀洛神:“其為形也,翩若驚鴻,矯若游龍”此乃是化用前人詩句。宋玉《神女賦》“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龍乘云翔。”《說文》:“游,旌旗之流也”[4]140。王立洲認為:“翩若驚鴻句,其一當狀神女之嫻靜寓于靈動,隨波澹淡。這一取象的意義是對神女的形式美的推崇與摹狀。其二乃倏忽湮幻之撲朔。這是對神女這一意象的虛幻,不可切近的審美距離的體現(xiàn)。其三祥和之美好。這是對神女意象光明與美好的愿望理想的寄予。其四便是感傷的蘊藏。”[5]可謂正解。
接下來是“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壁w幼文的解釋為 “顏色美艷,勝過秋日之菊”,“肌體豐盈,齊英茂于春松”[5]286。然秋菊、春松,自有品格:《離騷》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6]顯高士情懷。元方回《瀛奎律髓》評注《愛蓮說》道:“菊花不減梅花,而賦者絕少?!盵7]魏晉時期,人們發(fā)現(xiàn)了菊的特殊之處。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言群木百草無有射地而生,惟芳菊紛然獨榮,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8]認為菊花“夫含乾坤之純和”也就是包含著天地的精華。松的原型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詩經(jīng)·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9]借松的茂盛長青祝壽?!墩撜Z》中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強調(diào)了松的堅貞本性。曹植以松菊比美人,便不僅僅是描寫其肌體顏色,而是對其精神的體認?!胺路鹳馊糨p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痹屡c雪均為清冷高潔之物象,而輕云、流風(fēng)極盡飄逸之能事。接下來“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奔t日于朝霞之中噴薄而出,菡萏在綠波之上娉婷而立,艷而不俗。此一段置于寫實性的身體發(fā)膚美之前,構(gòu)成了純?nèi)痪裣笳鞯娘w鴻、游龍、秋菊、春松、輕云蔽月、流風(fēng)回雪、日出朝霞、荷立綠波,以此意象群突出和強調(diào)人物的美好,標志著由肉體向精神的轉(zhuǎn)變。
當然,曹植也并沒有舍棄對肉體形質(zhì)之美的描寫,“秾纖得中,修短合度”的描寫便是對《神女賦》的繼承。而在《神女賦》中,所贊美的是“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不可勝贊的“瑰姿瑋態(tài)”。 接下來“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敝皇菍懫湔б怀霈F(xiàn)的,光彩照人的樣子。其后雖然也“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云翔,”然而與日月之象相距甚遠,并且湮沒于“秾不短,纖不長”等具體容貌體態(tài)描寫之中,不能構(gòu)成意象群,也減弱了精神投射,由單純的外貌美的描寫,加入了局部象征,以此表達欽敬、愛慕的情感。在《洛神賦》中,雅致的美使欲變得隱含與合理,動態(tài)的描寫體現(xiàn)了生命的美感。陶淵明曾在《閑情賦》序云:“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盵11]可見,《閑情賦》系列是從“蕩以思慮”到“終歸閑正”,而相較之下,《洛神賦》在思慮的同時,即有閑正在。
其次,以更曲折的愛戀過程彰顯愛的美好。
宋玉《神女賦》與《高唐賦》相連,劉剛先生認為其主旨是“宋玉借巫山神女的傳說,以優(yōu)游高唐幸遇神女為說,勸諫楚襄王‘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從而延壽楚國。”[8]在《神女賦》中愛戀的模式,遇美—愛戀—遭拒—思戀。而在《洛神賦》中愛戀模式更加曲折而富有變化。
《洛神賦》中首先表達是男子對洛神的愛慕之情,“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苯酉聛沓霈F(xiàn)的仍然是無良媒接歡的憂慮,這是曹植在詩賦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主題。然而在《洛神賦》中卻沒有過多糾纏,承接著“托微波而通辭”“解玉珮而要之”以表達情愫。這種愛戀便得到了回應(yīng),“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行為之合禮,被作者故意加以強調(diào):“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xí)禮而明詩。”男女愛戀,本與信修、習(xí)禮、明詩無關(guān)。因此我們便可以聚焦到“指潛淵而為期?!薄皾摐Y”據(jù)《說文》:淵“回水也。從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盵4]《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又深也?!盵12]洛水女神的居所,若女子約男性于自己所居之處,亦無關(guān)乎習(xí)禮、信修。于是我們考察自精衛(wèi)溺于海,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之間。《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李善注中,引用如淳的話:“宓妃,伏羲氏女,溺死洛,遂為洛水之神?!盵13]均為死后居于水,潛淵,構(gòu)成了一種含混,既是指洛神所居之處,同時,“潛淵”也是身沒潛淵之時,也就是死后。人是無法到達潛淵生活的,因此具有時間意味。
神女對愛欣然接受,然而因為現(xiàn)世的阻隔,只能期待于死后的世界結(jié)合,這樣的決定才是符合“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xí)禮而明詩。”的評價。結(jié)合甄后的身世,這樣的書寫是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甄后本嫁袁熙,被曹丕搶得,因此死后便失去了專屬一人的可能,也就擁有了自由。在現(xiàn)世不能結(jié)合,便壓抑著內(nèi)心的愛戀,把美好的相守期許在遙遠的死后世界。在曹植眼中,這的確可以稱之為“信修”“習(xí)禮”。
按照正常邏輯,在自己的愛戀得到回應(yīng)之后,本應(yīng)欣喜若狂,然而主人公并沒有任何的喜悅,反而“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壁w幼文注:“眷眷,猶戀戀??顚嵓凑\實?!盵5]作者自己的情感是真誠的,在對方接受自己的時候,卻又擔心洛神欺騙我。遇到像鄭交甫一樣的際遇。鄭交甫事見于漢代劉向《列仙傳》(卷上)“江妃二女”條載: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逼驮唬骸按碎g之人,皆習(xí)于辭,不得,恐罹悔焉?!苯桓Σ宦牐煜?,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愿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漢水,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而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shù)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14]
可見,鄭交甫也是獲得了神女的認可,然而最終定情物消失,人亦不見??諝g喜一場。由此可知,主人公之“懼斯靈之我欺”,并非指向神靈的道德,而是關(guān)注著最終的不能在一起的結(jié)果。聯(lián)系到曹植與甄后叔嫂的身份,在獲得甄后的好感之后,進一步交往時因為擔心毫無結(jié)果,出現(xiàn)猶豫狐疑,以至于“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這是最自然的反應(yīng)。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亂倫的情感給雙方帶來的壓力和阻礙。
與《洛神賦》不同,《神女賦》中的神女卻施展了美的誘惑之后,打消了被她所吸引男性的非禮之欲。因而正如賦中所言,是一位`不可乎犯干”的守禮的女性`,致使楚襄王重溫父王舊夢的一腔熱情全然落空。用“發(fā)乎情,止乎禮”的傳統(tǒng)倫理模式來衡量《神女賦》,是相當吻合的。無怪乎在后代道學(xué)家眼中,《神女賦》成了戒好色,止淫念的寓言了。
洛神感覺到了主人公的猶疑,“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借水光的特征寫出了洛神的傷感。然而洛神并沒有離開而是繼續(xù)展示其自足的美麗?;颡氉浴佰`椒途”“步蘅薄”或者“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戲清流”“翔神渚”,主人公“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甭曢L嘆,愛戀不已。而洛神“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對主人公十分憐惜。這種居高而下于世俗的憐愛,符合神相對于人的身份,然而在以往的人神相戀的題材的作品中并沒有被表現(xiàn),究其原因在于人神相戀的最終結(jié)局必然無果,因而人神之間便主要表現(xiàn)為人對神的戀慕和神對人的品質(zhì)(孝、善良)或者地位(王)的肯定。
面對著“令我忘餐”的愛慕之人,主人公無計可施。洛神上前“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交接的含義為“交往,結(jié)交”。《禮記·樂記》:“射、鄉(xiāng)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盵15]《漢書·劉向傳》:“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15]兩例均為交往,結(jié)交之意。洛神為之確定了交往的方法和原則。實際上便是依禮而行。這才會發(fā)出“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焙夼c怨二字下得極重。以此點出二者不能結(jié)合的原因,也就是“人神道殊”。這在神女題材的作品中應(yīng)該是個合乎情理的理由,然而我們考察以往的相關(guān)文學(xué)作品,都沒有點出人神的身份是愛情的阻隔,那么曹植在這里點出便具有特殊的意味,也就是二人在身份上的不同直接阻遏了愛情的發(fā)展。就像曹植與甄后的關(guān)系,是無法解決的大悲哀。正因此,才有了憂傷情緒的無法控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與《文選》情賦的其他篇章相比較,更可見《洛神賦》中的愛情更曲折細微。具體為:遇美—愛戀—猶疑—互拒—愛戀—死別—思戀。
再次,表現(xiàn)了禮對情感的壓抑,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遺憾與憂傷。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認為“目之好色,耳之樂聲,郁陶之氣也,人不難為之死”[16]《美人賦》中有“女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時來親臣,柔滑如脂”[17]127,《神女賦》中有“發(fā)筵對兮倚床垂,稅衣裳兮免簪笄”[18]。其他賦作禮的動力來自內(nèi)部,而且堅定不移的。大凡分離皆有炫耀自我道德操守之意,是儒家的修養(yǎng)功夫,帶有明顯的言志成分。但是在《洛神賦》中卻寫了個人在禮的壓抑下的痛苦掙扎。最終也沒能以和諧與寧靜收場。這樣,在《洛神賦》中主旨變?yōu)榧耐星樗迹耙环N來自于生命本能的愛悅與內(nèi)心禮防之間的沖突以及這一沖突下不得不分離的悵惘,這應(yīng)是《洛神賦》的最為本質(zhì)的情感主題?!盵19]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兩類賦作中,只有《高唐賦》中先王與朝云兩性遇合以成功結(jié)尾,然而這僅僅是高唐風(fēng)物傳說的一個背景。其他賦作都以沒能成功遇合的分離作為結(jié)局。在《洛神賦》之前同類賦作中開篇寫對女性幕悅的主人公有15人,僅有《登徒子好色賦》中宋玉一人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不屑。而這15人中最終均以分離作為結(jié)局。雖部分賦作缺失,從文本的演進中我們可以看出基本為兩種方式,其一為女色吸引,男子揚詩守禮。其二是女子拒絕,男子因此心思歸正。其中都有以理節(jié)情的影子。在《洛神賦》之前的賦作中,司馬相如《美人賦》寫男子“脈定于內(nèi),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18]127,進而《登徒子好色賦》中的秦章華:“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20]至建安時期,王粲《神女賦》則發(fā)展為“顧大罰之淫愆,亦終身而不滅。心交戰(zhàn)而貞勝,乃回意而自絕”[21]。錢鐘書在《管錐編》全漢文卷二二中認為:“倫理學(xué)言苦行或出于心實愛好而克抑,或出于心本憎惡而棄擲,前者為禁欲之真,后者只得禁欲之貌?!盵22]漢代神女賦與閑情賦的著眼點都在于禁欲之真。而《洛神賦》雖然也有“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然而通過此后無法抑制的愛戀與思念,將賦的主題由止欲上升為傷情。
最后,《洛神賦》中的愛情更深摯。《洛神賦》中的愛情是生死絕戀。在《洛神賦》中,由于時代與身份的原因,雖然沒有明確地談到死亡。然而卻有暗示。賦中寫“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把分別稱為永絕似不可解,因為此為由封地回京的必經(jīng)之地,何為永絕?接下來的“太陰”使其變得合理起來,也就是“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 。根據(jù)《辭?!?,太陰主要的含義為:(1)冬天陰氣極盛,故太陰主冬;(2)月亮;(3)太歲。*參見夏征農(nóng)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2頁。太陰作為極陰,自有地下之義。道教經(jīng)典之一《云笈七簽》卷六二明確提到:“將父母遺體,埋于太陰,骨腐于螻蟻,豈不痛哉!”[20]
可見,在此太陰既指極陰之地,與潛淵同義。同時又因與死后所埋之所相同而透露出死亡的意味。永絕與太陰相連,加強了死別的哀傷與苦痛。通過獻“江南之明榼”第二次表達愛意,重申了二人之間的愛情,并且?guī)в袧庵氐牧裟畹暮x。而生死不變的相思與愛戀,也將愛情推到了至情的高度。離別之后,主人公為洛神“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的深摯思念,為二人的曠世情感留下了裊裊余音?!堵迳褓x》將以往簡單的性的吸引提升為相愛的美好,生死相戀確不得相守,由神的舍棄轉(zhuǎn)為人神相思。弱化了神突出了禮,墜入人間將愛情演繹出生生死死為情多的況味。
(一)蘊藉與顯露相結(jié)合的愛情書寫
《洛神賦》在結(jié)構(gòu)上首先設(shè)置了隱藏的背景。在《洛神賦序》中,曹植標明寫作時間的作品。包括:“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睆亩鴵碛辛烁鞔_的寫作背景,豐富了賦作的內(nèi)涵。根據(jù)木齋師的考證“黃初二年六月前后,先后發(fā)生甄后被賜死和曹植入洛陽請罪的重大事件”[23],曹植因與甄后的情事被舉報,“謗重于泰山”先是“待罪于南宮”后歸本國。這一時間的交代,便使《洛神賦》與曹植的特殊時期的人生經(jīng)歷有了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碧匾恻c出宓妃。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事存于《高唐賦》與《神女賦》中?!陡咛瀑x》中寫了朝云自薦枕席,與楚國先王遇合之事。而在《神女賦》中寫,襄王運用了預(yù)敘與對比。表面上看《洛神賦》是與《神女賦》同一的?!渡衽x》中存在楚王與宋玉的對話。而《洛神賦》轉(zhuǎn)為作者與“御者”之間的交談。可是宋玉作為敘述者與楚王的關(guān)系為臣與君。因此求女之事自然便帶有諷諫隱喻的意味?!堵迳褓x》中的敘述者與御者之間,是主從關(guān)系。顯然,御者僅僅是敘述的線索起到引出對話的作用,焦點便全部集中在了主人公與神女之間。
在《神女賦》中,賦作的創(chuàng)作緣起是“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玉寢,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玉異之”。求女便是其終極目的,而在《洛神賦》中,主人公與洛神是不期而遇,而開篇黃初三年的日期,便隱含著剛剛甄后被賜死,曹植被治罪,險些喪命,唯依賴母親的保護才得免一死。而甄后之死又與自己有著莫大的干系。帶著惶惑、恐懼、愧悔等復(fù)雜的心緒開始歸藩的旅途。
因此,在《洛神賦》中情感的表達便分為隱顯兩條線索,在明線中作者寫了與洛神的相遇相戀與相別。而在隱線中作者一開始便交代了背景。將《洛神賦》的時空拉入現(xiàn)實之中。相比較其他的賦作,尚沒有任何一個同題材作品,有意突出其現(xiàn)實背景。接下來又以最美的女子、明詩守禮將女子的形象與甄后拉近,同時,隱藏的線索不時地顯露出來,與明線形成矛盾,提醒人們作者真正的情感內(nèi)涵。矛盾的最初顯現(xiàn)在于當洛神回應(yīng)了他的求愛“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主人公竟然不喜反憂。其二在于僅僅是沒有拒絕之人的憂郁,洛神便“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情感之郁勃出人意表。此后沒有任何怨恨,反而“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對男子加以憐惜。而男主人公也沒有經(jīng)過任何鋪墊便再一次被洛神的優(yōu)雅所吸引“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接下來道出分離的本質(zhì)“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而最終我們可以看到,似乎洛神對男主人公的愛戀更深一層。以至于淚流滿襟、獻玉寄心、即使死后“雖潛處于太陰”,也要“長寄心于君王”。 宋玉《神女賦》中,求之不得,“惆悵垂涕,求之至曙”尚可理解?!堵迳褓x》男主人公突然一改猶豫“遺情想像,顧望懷愁”便顯得極為突兀。
《洛神賦》的情感大開大合,轉(zhuǎn)換之間毫無鋪墊,現(xiàn)在看來《洛神賦》中諸多不合理之處,當時人們一直以感甄賦目之,遂不覺。這是因為種種不合理如果以曹植與甄后故事則契合無痕。甄后美貌天下無雙,所以曹植被其吸引毫不見怪,曹植雖然無良媒,不能在13歲時求得甄后,但也通過日常接觸“托微波而通辭”獲得甄后的認可,然而甄后是有夫之婦,愛情受禮的約束,所以只能“抗瓊珶以和予兮”還玉的同時,“指潛淵而為期”?!捌冢瑫?。段注:“會者,合也,期者,邀約之意,所以為會合也?!盵24]將愛的承諾定于死后來生。也正如此才能經(jīng)得起感嘆“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xí)禮而明詩”。曹植的猶豫以及懷疑甄后對自己是否真心也就成了自然反應(yīng)。甄后感覺到了這種懷疑與愛戀,同時又無法解脫此時與曹丕存在婚姻的困境,以她品性的高潔,“踐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自然會哀傷無限。此后,在日常生活中對曹植由憐生愛,“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曹植對其是在日常接觸中愛慕增強。雖然存在著愛戀,甄后對此是理智的,因此“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至于如何交往,承后省也就是“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叔嫂殊途。而正是因為要永訣所以才獻玉留念。而在現(xiàn)實中,玉作為罪證之一,造成了甄后的死。最終的結(jié)局,甄后“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曹植“遺情想像,顧望懷愁”表現(xiàn)了身體可以死亡,但愛是不會磨滅的至情之戀。這樣《洛神賦》在被極度壓抑的愛戀中表達了雙重悵惘,表達了極致的失落與哀思。
(二)句式與情感
《洛神賦》的句式長短結(jié)合,以四字句與六字句為主,輔以雜言,整齊而不凝滯,恰到好處地實現(xiàn)了文以傳情。
《洛神賦》以散體交代完原因創(chuàng)作之后,以兩個四字句交代出發(fā)之地和目的。平穩(wěn)而冷靜,接下來便是四個三字句“背伊闕,越鸑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節(jié)奏短促,寫出歸程行進的迅速。接下來便是兩個四字句“日既西傾,車殆馬煩”和爾乃引出的四個五字句。而且五字句均由“2+乎+2”的形式構(gòu)成,更見舒緩?!盃柲硕愸{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盻乎洛川”一片悠閑與逍遙中領(lǐng)起六個四字句;以作者的視角“睹一麗人”交代了洛神的存在。繼而以散句過渡到對洛神的書寫。
接下來敘述洛神的形象,以8個比喻開場,句式為4+4+4+4+9+9+4+7+4+7,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細致分析會發(fā)現(xiàn),四字句中先以兩個若字連接,繼而曜、茂相續(xù),構(gòu)成112句式,接下來是以兮、之調(diào)劑的兩個9字句?!胺路鹳馊糨p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舒緩之后,微微收束,“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以兩個4+7相對的句式結(jié)束這一對洛神形象的贊美,句式富于變化,極盡搖曳之能事。
接下來以20個四字句,8個六字句,鋪敘洛神的外貌性格服飾之美。以同類賦作最常用的四言句式贊美甄后“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向傳統(tǒng)致敬,表明洛神同樣是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要求。王符著《潛夫論》:“人之相法,或在面部,或在手足,或在行步,或在聲響……身體形貌皆有象類,骨法角肉各有分部,以著性命之期,顯貴賤之表?!盵25]洛神賦中不厭其煩地描寫,實際上是在敘述洛神符合現(xiàn)實中相法中所有的美好,“骨像應(yīng)圖”表達了作者的意圖。
繼而寫動作,是歡快的四字句組合,“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四字句本身是板滯的,然而曹植卻以211、22、112、112的節(jié)奏變化獲得了靈動的感覺,繼而是“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句式的舒緩也與洛神專注采芝的美好相符,表明真正吸引作者的并非是或者說主要是生命本身,而非僅僅是女色。
接下來表達與對洛神的愛慕與表達便轉(zhuǎn)換為楚辭是“6兮6”句式,將節(jié)奏改變得更加舒緩,曼聲長嘆,寫出了主人公的“猶豫而狐疑”,消解了“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的喜悅,引出“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愛的收縮。
接下來洛神面臨自己接受愛,對方卻放棄愛的困境。內(nèi)心的復(fù)雜也幻化成節(jié)奏的散亂。洛神在感知到對方的猶疑之后,內(nèi)心十分復(fù)雜。先是“徙倚彷徨”,繼而“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充滿了怨恨。接下來洛神恢復(fù)了神的姿態(tài),與其他眾神遨游。卻有對男子充滿了憐惜“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而其美麗的舉止,也再一次吸引了男主人公?!叭A容婀娜,令我忘餐”。句式由4個4言+6個6言+(而乃引起)6個4言+6個6言+14個4言組成。句式轉(zhuǎn)換之大讓人目不暇接,很好地表達了洛神內(nèi)心的動蕩以及其美好的姿態(tài)對“我”的吸引。
繼而以4個4字句,6個6字句,4個3字句寫洛神在眾神護衛(wèi)下的巡行,節(jié)奏明顯加快,最終歸結(jié)于“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钡膭幼鳌R鸬氖恰昂奕松裰朗?,怨盛年之莫當”的感慨。接下來便是分別的憂傷,又選擇了楚歌體6兮6的句子寫雙方的哀傷。
最后以四字句寫主人公的行進以及“遺情想像,顧望懷愁”繼之以5個6字句寫自己的不舍,而最末一句并沒有削足適履,以七子句“悵盤桓而不能去”恰到好處地將情思向外蔓延。
(三)《洛神賦》中塑造了至情的女性形象
《洛神賦》中的洛神形象是高潔的這不僅在于開場便以青松、白雪、明月、芙蓉相組合,形成了一個意象群。突出了洛神不但有著美貌更有著高潔的品質(zhì),奪人的風(fēng)采。其高潔也通過后來的“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加以照應(yīng)。曹植筆下的洛神,有著神女一貫的美好,更有著高潔的精神。
《洛神賦》中神女形象具有唯情特征。班固《白虎通·情性》:“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也,人稟陰陽氣而生,故內(nèi)懷五性六情?!盵26]王充《論衡·本性》:“天之大經(jīng),一陰一陽;人之大經(jīng),一情一性。性生于陽,情生于陰?!盵27]洛神處于潛淵、太陰本身就具有情的代言人的特征。
洛神對于愛情是最初被動的,然而也是積極爽直的,當男主人公發(fā)出愛的信號時,洛神爽快地接受了—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而在男主人共接下來的猶豫彷徨時,洛神充滿了哀傷—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然而并沒有放棄、抱怨,反而對男主人公充滿了同情,—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點出之所以暫時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恨人神之道殊兮”然而同樣是充滿了愛,“怨盛年之莫當”。從男主人公彷徨之時開始,便被動變?yōu)橹鲃樱敝了廊ザ紩半m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向來有殉情的女子,也有人有詩作傳世。但是為情而包容、堅持、至死不渝的女性形象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彌足珍貴。
洛神失去愛戀的機會仍然癡情不改,以此墜入人間。并非為了而是止欲,而是為了揚情,張揚情感的美好,以及失去情感的哀傷。與之相對比,以往的男女相戀的賦作則不然?!啊兜峭阶雍蒙x》《美女賦》類型作品,其中的男女雙方之所以未能遇合,是在即將交合的最后時刻又分開,原因是不難理解的,其中起作用的是禮教培養(yǎng)出的防范力、自制力,是那種依禮行事的理智?!麄儚内吔椒珠_的過程,是欲望、情感與理智的沖突,是自然沖動力與社會意識、倫理的較量,最后,堅強的意志、清醒的理智成為把雙方阻隔起來的屏障。這道屏障是無形的,不像高墻深池、險關(guān)要塞那樣可以用肉眼看到,但它卻是精神上的銅墻鐵壁,能夠經(jīng)受住近距離的猛烈沖擊。”[28]
《洛神賦》的基礎(chǔ)是守禮的,守禮中不時有違禮的情感透出,“嗟佳人之信修,羌習(xí)禮而明詩??弓偒熞院陀栀?,指潛淵而為期”中直接點明其習(xí)禮明詩,且應(yīng)允的前提是”“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直指死后好合?!皠又齑揭孕煅?,陳交接之大綱”感情不可遏止地噴涌而出;連用“恨”“怨”二字領(lǐng)起,“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在人神道殊不得相愛的情況下情感是難以抑制的,“盛年莫當”點出了最好的年華卻不能在一起的遺憾深深。最終“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更是情突破禮,生死相戀的吶喊。
漢代是一個士人的個體情感受到外在世界與內(nèi)心自覺雙重壓制的時代,“一般士人是不能作詩的,更不敢想象以詩歌寫作個人的喜怒哀樂,寫作一己的日常生活,更是萬萬不能想象以詩歌寫作自我真實的情愛,特別是不倫的戀情思念?!盵29]曹植承此背景之余風(fēng),其《洛神賦》借用傳統(tǒng)情類賦《高唐賦》《神女賦》的男女遇合模式,表面上仿佛仍然探討與《登徒子好色賦》相類似的人性之欲與道德自守,實則是將曹植甄后的現(xiàn)實愛情經(jīng)歷、情感體驗放置于黃初三年這一特定的歷史情境中進行書寫,從而使情類賦由書寫空泛的情感與哲思,轉(zhuǎn)向了作者自身經(jīng)歷的個體化言說,曹植于其中表現(xiàn)了與甄后親身經(jīng)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在《洛神賦》中所表現(xiàn)的男子求愛得到允可之后的擔憂,被拒絕之后的接觸與戀慕、以及在女主人公死后的傾情懷念極具個性化特征;女主人公的大膽接受求愛、對猶豫退縮的男子的同情與體貼、以及對男主人公交往要合禮的告誡、至死不渝的 愛情也打下了甄后鮮明的烙印。也正是因為對現(xiàn)實人生的書寫,才突破了傳統(tǒng)賦作的概念化的表達,而書寫了一個更加復(fù)雜曲折的愛情經(jīng)歷,抒發(fā)了在愛情追求與禮的夾縫中人的心靈的喜悅、猶豫、痛苦、焦慮、不舍等情感體驗,同時,蘊藉與顯露相結(jié)合的書寫方式、至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與情感相一致的句式變化共同使《洛神賦》成為與宋玉賦作判然有別的情賦經(jīng)典!
[1]袁行霈.陶淵明《閑情賦》與辭賦中的愛情閑情主題[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1992(5):3-8.
[2]葉舒憲.高唐神女的跨文化研究[J].人文雜志,1989(6):100-101.
[3][清]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03.
[4][漢]許慎.說文解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231.
[5]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289.
[6][宋]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7][元]方回.瀛奎律髓匯評[M].李慶甲,集評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0.
[8]傅亞庶.三曹詩文全集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456.
[9]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285.
[10]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95.
[11]楊勇.陶淵明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6.
[12][春秋]管子.管子[M].李山,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315
[13][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M].[唐]李善,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375.
[14][漢]劉向.列仙傳[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1963.
[16]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51.
[17]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注[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27
[18]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全漢賦[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672.
[19]王德華.漢末魏晉辭賦人神相戀題材的情感模式及文體特征[J].浙江大學(xué)學(xué),2007(1):102-110
[20][戰(zhàn)國]宋玉.宋玉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1:82.
[21]俞紹初.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103.
[22]錢鐘書.管錐編(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9:104.
[23]木齋.論《洛神賦》為曹植辯誣之作[J].山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10(1):17-23.
[2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6.
[25][漢]王符.潛夫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90:44.
[26][清]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4:381.
[27]黃暉.論衡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139.
[28]李炳海.黃種大呂之音—古代辭賦的文本闡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1.
[29]木齋.再談原典為學(xué)術(shù)研究的基本原則[J].瓊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5(4):1-4.
(編校:王旭東)
The Love-writing in On the Goddess of Luo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ve Poem Development
YU Guo-hua
(School of Literatur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OntheGoddessofLuoRiveri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love poem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It starts to combine spirit and body and pays attention on spirit praise. The poem shows the beauty of realistic lov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hard procedure, the repression of emotion by ethical codes, and the regret and sorrow from that constraint.OntheGoddessofLuoRiversets a good example in describing love implicitly and apparently, using the sentences with realistic emotion, and shaping the image with deep affection.
love poem; Cao Zhi;OntheGoddessofLuoRiver; love
2016-05-19
于國華 (1973 - )男,吉林白山人,吉林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3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詩詞史。
I206.2
A
1008-6722(2016)03-0003-08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