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石油小學 王存麗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正發(fā)生著悄然變化。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一線教師所追求的目標。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具有注意力難集中、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弱點。如何在固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入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明白“自學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于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那么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于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倍说那楦?,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調撥和激發(fā)出來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圖畫情境”“實物情境”“活動情境”“挑戰(zhàn)情境”“問題情境”“體態(tài)情境”等,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變得喜學、樂學。一般說來,低年級語文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導入新課的方式很多,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來。如教學《美麗的武夷山》一課時,我一邊用電腦播放武夷山的風景一邊說:“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武夷山去游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松、那里的迷蒙云霧、那里的溫泉,一定會使你以為進入了人間仙境。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的風光呢?”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加上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無非是讀、說、演等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更要注重學生的朗讀和說話訓練,讓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注重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一些先進的媒體,創(chuàng)設課文情景,拔動學生的心弦,促進其思維的升華。如在一年級教學朗讀《我多想去看看》這首兒歌時,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北京名勝古跡的的圖片和天安門前升國旗的錄象,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孩子們看著看著,都由衷地感嘆:我多想親自去看看呀!此時,我不失時機指導學生朗讀,孩子們的激情都充分地調動了起來,仿佛已經(jīng)身臨其境。
語文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想象不到。這時如果采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間接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用心、用腦、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