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格
胸膜盲檢術診斷胸膜轉移癌55例分析
李連格
目的 分析胸膜盲檢術在診斷胸膜轉移癌中的臨床價值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55例胸膜轉移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在B超定位后行胸膜盲檢術檢查,統(tǒng)計活檢成功率、檢查結果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55例患者共行胸膜活檢59次,54次成功取得胸膜組織(91.53%);54份胸膜組織病理顯示胸膜轉移癌53例(96.36%),結核性胸膜炎1例(1.82%)、慢性非特異性胸膜炎癥1例(1.82%);胸膜盲檢術后發(fā)生出血2例(3.64%),氣胸3例(5.45%),發(fā)熱1例(1.82%)。結論 胸膜盲檢術在診斷胸膜轉移癌中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可作為臨床診斷的主要方法,但該方法屬有創(chuàng)檢查,術后易引發(fā)出血、氣胸、發(fā)熱等并發(fā)癥,應引起高度重視。
胸膜盲檢術;胸膜轉移癌;診斷率;并發(fā)癥
臨床數據表明約95%的胸膜腫瘤為轉移性,胸腔表現為胸痛、胸腔積液,可經胸部X線、CT檢查、胸膜盲檢術等檢查診斷,但部分患者胸腔積液中常找不到原發(fā)腫瘤細胞,在患者病情及身體情況允許下,胸膜盲檢術可獲得可靠的診斷,并逐步在臨床證實[1]。本文回顧性分析胸膜轉移癌患者胸膜盲檢檢查資料,以進一步總結胸膜盲檢術在診斷胸膜轉移癌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胸膜轉移癌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證實為胸膜轉移癌,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22~77歲,平均(52.5±1.5)歲;腫瘤大小0.3~2.0 cm,平均(1.1±0.3)cm;其中單發(fā)灶17例,多發(fā)灶3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后行超聲及胸膜盲檢術檢查。
1.2.1 超聲定位 選擇儀器HP-550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2~6 MHz、3~11 MHz,于患者呼吸狀態(tài)下行胸部肋間滑行掃查。掃查期間捕捉肺周彗星尾征偽像,同時根據偽像適當調整探頭角度,放大局部圖像,以確保小病灶檢出。同時設置探頭頻率2~6 MHz同在患者呼吸狀態(tài)下就肋緣下朝向膈面掃查,詳細觀察患者肝脾、肺底部病灶及胸膜彗星尾征。
1.2.2 胸膜盲檢術檢查 根據超聲掃查結果,定位于胸水多、胸膜厚的部位進行胸膜活檢。選用改良COPE胸膜活檢(上海醫(yī)療器械工業(yè)公司生產),常規(guī)消毒后取患者反向坐位,雙臂置于椅背,先經皮膚、肋間、壁層胸膜逐層麻醉(2%利多卡因)。在剛達到壁層胸膜外插入,取肋間與鉤針30°左右角度,右手持針,旋轉鉤針鉤住壁層胸膜,向外拉,左手將套管針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向胸腔內推,鉤取胸膜組織1~2 mm大小,充分3~4次,常于時針3、6、9、12點方向,鉤取組織最少3塊,再用普通胸穿針抽胸液。最后用酒精將組織和胸液固定送檢,其中胸液行生化及細菌培養(yǎng)檢驗。術中、術后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觀察。若1次取材不成功根據患者情況擇期行二次取材。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胸膜活檢成功率、檢出結果及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并根據患者情況適時行并給予針對性處理。
2.1 胸膜活檢取材及檢出結果 55例患者共行胸膜活檢
59次,其中54次成功取得胸膜組織,胸膜活檢取材率91.53%。54份胸膜組織病理顯示胸膜轉移癌53例(96.36%),結核性胸膜炎1例(1.82%)、慢性非特異性胸膜炎癥1例(1.82%);誤診2例(3.64%)。
2.2 胸膜盲檢術后患者并發(fā)癥情況 55例患者胸膜盲檢術后均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其中出血2例(3.64%),氣胸3例(5.45%),發(fā)熱1例(1.82%),共6例發(fā)生并發(fā)癥(10.91%)。
惡性腫瘤中,肺癌轉移性最高,其局部轉移多發(fā)生與胸膜。以往在診斷胸膜轉移癌時多采用X線檢查,但就臨床檢出數據來看,陽性率及誤診率均較低。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利用超聲技術對受檢者肋間掃查及肝脾超聲窗進行掃查和觀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胸膜轉移癌檢出率[2]。超聲診斷靈敏性較高,檢查時對患者肋間及肝脾超聲窗進行掃查,其聲像圖顯示肺周數毫米結節(jié),肺癌轉移檢出率明顯提升,開創(chuàng)了肺癌胸膜轉移診斷的新路程。但超聲圖像質量受患者肥胖、體位等影響,易漏掉微小病灶,在診斷肺癌胸膜轉移中誤診、漏診率仍比較高。胸膜盲檢術是用鉤針直接取患者胸腔組織和液體,并行生化和細菌檢驗,根據患者機體組織和液體更能準確了解患者病情,在診斷肺癌胸膜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3]。研究指出[4],胸膜盲檢術是確診胸積液病的有效手段。而肺癌胸膜轉移部分主在胸腔,利用此手術取出患者組織和胸液再行生化、細菌檢驗,能進一步確定癌細胞是否轉移[5-6]。因胸膜盲檢術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同時需獲得患者病理組織才能進行下步檢驗。因此,為提升胸膜活檢取材率,盡量減輕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臨床多先采用B超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定位,再行或檢術[7-8]。
本研究中55例患者均在超聲定位后行胸膜盲檢術檢查,共取材59次,成功取得胸膜組織54次,取材成功率91.53%。提示胸膜盲檢術在獲取胸膜組織中成功率較高。同時,54份胸膜組織病理結果顯示:胸膜轉移癌檢出率96.36%,誤診率3.64%。提示:胸膜盲檢術在診斷胸膜轉移癌中確診率較高。另外,本組
55例患者中并發(fā)癥6例(10.91%),出血、氣胸、發(fā)熱分別為2例(3.64%)、3例(5.45%)、1例(1.82%)??梢娫谛啬まD移癌診斷中胸膜盲檢術雖檢出率及符合率較高,但對患者存有創(chuàng)傷,臨床操作時應嚴格執(zhí)行,同時注意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綜上所述,胸膜轉移癌診斷中胸膜盲檢術準確率較高,是一種有價值的組織學檢查,值得推廣應用。但該檢查方法對患者伴有創(chuàng)傷,為確?;颊呓】担瑧鹋R床醫(yī)師高度警惕。
[1] 陳敏華,孫秀明,楊薇,等.超聲對肺外周及胸膜轉移癌的早期診斷[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2,11(10):596-599.
[2] 劉利,王鵬.胸膜腔穿刺盲檢在不明原因胸腔積液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5,31(2):1317-1318.
[3] 況里杉,廖秀清.由胸腔鏡檢查探討經皮穿刺胸膜盲檢對結核性胸膜炎及惡性胸腔積液確診率差異的原因[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6):990-992.
[4] 侯剛,于涓瀚,王秋月,等.臨床-影像-病理學評估在惡性胸膜間皮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8):3243-3245.
[5] 錢曉哲,曹子昂,孫志勇,等.手術聯合循環(huán)胸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肺癌合并胸膜轉移的生存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5, 19(4):241-245.
[6] 何新發(fā).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肺癌診斷分型及胸膜轉移判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17(6):899-901.
[7] 王垂芳,姜峰,徐文達.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并胸膜轉移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21):3329-3330.
[8] 劉佳,李文武.周圍型肺癌干性胸膜轉移的多層螺旋CT影像學診斷[J].中國肺癌雜志,2014,17(5):406-4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18
云南 655000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科 (李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