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
摘要:在慕課教學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慕課改革的重要作用,針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三大特點,提出了基于慕課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漸進化”教學模式,即:“視頻放映-網上互動-課堂交流-上機實訓-網上測試-考核評價”。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慕課 教學模式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進行慕課改革的意義
慕課是指為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xié)作精神的個人或學校組織發(fā)布的、散布于互聯(lián)網上的開放課程。慕課簡稱為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慕課以一種新的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頻繁出現在網絡平臺上,受到許多學習者的好評,慕課主要具有三個特征,即:開放性、規(guī)模大、自主性。借助慕課改革,推動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借助慕課改革,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便捷
授課教師將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信息發(fā)布在在線教育平臺上,學生只要獲得相應權限,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在網絡上學習課程。慕課將若干知識點簡短化、碎片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大約播放10分鐘,這符合多數學生的學習專注力規(guī)律,提高了學習效率,并且,在慕課平臺里,學生可以觀看教學視頻、課程討論、完成并提交作業(yè)、互評作業(yè)、參加測試等學習活動。
(二)借助慕課改革,能夠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依據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自己的興趣自由學習本課程,而且課程進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不懂的內容或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反復學習。在觀看課程視頻過程中,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平臺上直接提出,5 分鐘左右就會有師生提供解答,為師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實時交互的平臺,體現了信息獲取實時、快速的特點。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三)借助慕課改革,能夠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教師借助于慕課的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支撐,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個學生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每個知識點分別回放了幾次,在哪里停留,停留時間有多久,自測中回答對了幾道題,也知道學生哪方面學習有困難,便于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在課堂上給予更有針對性的反饋、指導。課堂上教師的時間不再主要用在講授新課而用在答疑解惑,課堂上學生討論互動、合作學習明顯增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四)借助慕課改革,能夠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慕課是網絡課程,提供在線學習,它對教學場地等教學資源的要求不多,而且慕課操作簡便,所以一門課程可以允許很多學生同時學習,學生可以較低成本獲取知識和信息,同時,減輕教師負擔,教師只需要進行教學輔導和教授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內容,還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眾多教學人員的教學能力分別作出甄別與評估,從而促使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促進了教與學的雙贏。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既介紹會計電算化的理論知識,又講授常用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理解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常用模塊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通過對各個模塊的上機操作,熟悉會計軟件的操作方法,掌握各個模塊的上機操作的一般步驟。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基礎多元性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學科,是一門復合型的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本知識、信息科學技術、管理科學基礎知識。會計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相關課程的內容。計算機基本知識包括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知識、網絡技術等相關課程的內容。信息科學技術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分析原理等。管理科學包括運籌學、生產與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梢姡菊n程涉及的相關專業(yè)課程較多,具有基礎多元性的特點。
(二)與時俱進性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與世界接軌,會計工作必須適應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會計電算化課程常在第三學年開設,學生在第一學年學習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等到學習會計電算化時,有的已經陳舊過時,會計電算化課程又不能按舊會計準則和舊會計制度處理相關的問題。此外,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會計電算化從發(fā)展初期的單項業(yè)務處理到能夠完成大部分的會計核算業(yè)務,再到目前的集成會計信息系統(tǒng),使得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內容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需要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需要不斷地更新專業(yè)知識,因此,本課程具有與時俱進性。
(三)實踐本位性
由于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可以在操作會計軟件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親自上機操作,體會諸如崗位責任、操作權限、操作流程等內容,才能更容易地掌握一些相關理論知識。此外,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會計軟件使用和計算機操作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內容,需要學生通過上機操作財務軟件,才能培養(yǎng)實際操作能力。只有在學習中不斷地、反復地操作,才能掌握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技能與操作方法。因此,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具有實踐本位性。
三、構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模式
在多年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工作中,針對本課程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廣泛的教學實踐,深入的教學研究,總結出基于慕課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漸進化”教學模式即:“視頻放映-網上互動-課堂交流-上機實訓-網上測試-考核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一)視頻放映
進行慕課教學,首先要放映關于會計電算化課程相應知識點的微視頻。觀看視頻是學生進行慕課學習的主要手段。慕課課程上線后,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相應知識點的微視頻以及輔助學習資料,閱讀教師設計的學習指導書,根據學習任務單完成課前作業(yè)。隨著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慕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都是可以實現的。學生借助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數碼產品,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針對自己沒有聽懂的環(huán)節(jié),反復收看某個微視頻片斷,學生在學完慕課資料后,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整理出知識點,并發(fā)現疑問之處,可以在同學間進行討論。針對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網上向教師請教,或者將這些帶回課堂上和教師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和互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與時俱進性,因此,隨著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調整以及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更新,會計電算化課程慕課視頻的制作要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二)網上互動
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基礎多元性的特點,該課程應該借助慕課平臺,提供網絡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廣泛求知欲。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討論互動區(qū),不限制注冊人數,不設學習時間,沒有固定學習空間,從而為學生大規(guī)模參與學習與互動提供了條件。學生可將有疑問的問題提交到討論互動區(qū),向教師求教或者提出討論,主講教師或相關成員每天要留出一段時間在網上和學生交流,使學生的疑惑和提問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和反饋。此外,還可以借助微信群、百度貼吧等與學生互動答疑。答疑的過程不再是由教師主導,而是集體式、開放式的,問題也可以由在線的其他同學代為解答,教師對已解答的問題只進行點評或補充,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這樣,就會進一步將學習由課堂上延伸至課堂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學習,利用一切可學習的時間,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課堂交流
課堂教學之前,學生通過觀看會計電算化課程理論與基本操作教學內容的慕課視頻,進行了該課程有關知識點的預習。在課堂上,教師既是課堂活動的主持人,又是教學項目實施的組織者,應當重點解決學生提出課程預習中沒有理解明白的疑問。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被動型教學方式,積極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主動型教學方式。同時,根據本課程基礎多元性、與時俱進性的特點,課堂上應該多補充新內容、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根據本課程實踐本位性的特點,課堂上應該突出講解上機操作的注意事項。讓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從靜態(tài)知識傳授的過程轉變?yōu)閯討B(tài)智能開發(fā)的過程,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yōu)閷W生學習的激勵者、啟發(fā)者,增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起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教師不斷豐富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四)上機實訓
會計電算化課程以實驗課程為主,具有實踐本位性的特點。實驗課教學一般是在計算機房進行。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上的實訓任務,參照實訓教材進行練習。教師應當現場指導實訓。在計算機房模擬企業(yè)實際工作環(huán)境,將學生分為6—8人一組,根據教學要求分別安排為會計主管、制單會計、出納、稽核會計、記賬會計、報表會計等角色,然后模仿企業(yè)的實際情境,引入與會計實踐密切相關的案例后,由學生依據自己擔任的角色,分別上機填制對應實訓業(yè)務的相關原始憑證或者記賬憑證、賬簿資料等原始資料,直至完成各自擔任角色的工作任務。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微視頻,或者與其他學生、教師討論,來完成工作任務;一輪完成后,可以安排一次測試,以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得好,可以進行角色輪換后的訓練,否則,推遲進行角色輪換,仍然進行原角色的訓練,直到全部學生熟練掌握本節(jié)課所有崗位的業(yè)務操作為止。
(五)網上測試
會計電算化課程網上測試之前,需要先建立本課程的測試題庫。測試題庫分為進階測試題庫與期末考試題庫。設計進階測試題庫,是為了監(jiān)控學生在慕課學習平臺上的注意力,檢查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效果而設立的,在每階段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入進階測試題,只有進階測試題回答正確的學生才能繼續(xù)觀看后一階段的視頻,這類似于網絡游戲的“闖關”設置。期末考試題庫包括課程的理論部分試題、實驗部分試題。理論部分試題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實驗部分試題通常以業(yè)務操作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創(chuàng)建某公司的賬套、填制相應業(yè)務的記賬憑證、登記有關賬簿等。鑒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基礎多元性、與時俱進性的特點,應當廣泛搜集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有關的試題資料,使測試題庫不斷得到充實、更新。此外,由于課程還具有實踐本位性的特點,還應當根據具體真實的工作案例,創(chuàng)造一些仿真模擬的業(yè)務操作題,以充實測試題庫。
(六)考核評價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評價應從多角度進行,主要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技能成績??偝煽儗嵭邪俜种疲渲?,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30%,實踐技能成績占10%。期末考試既要測試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也要測試學生的上機操作技能。期末考試也實行百分制,其中,理論知識部分分數為50—55分,操作技能部分分數為45—50分。平時成績取決于平時的學習表現,主要從觀看視頻、課堂參與、上機實訓這三方面情況進行考核。學生觀看視頻的情況可以依據慕課平臺的有關記錄進行評價,慕課平臺記錄了學生登錄、點擊、作業(yè)、發(fā)帖、討論的每一次過程和內容;學生課堂參與的情況可以從課堂作業(yè)與測試、課堂討論、課堂展示等方面對其進行評價;學生上機實訓的情況可以對實驗課上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實踐技能成績可以從學生取得會計從業(yè)資格證的情況、參加技能競賽的情況等進行評價??傊?,根據本課程實踐本位性的特點,在期末考試成績與實踐技能成績中應注重對操作技能的評價,同時兼顧本課程基礎多元性、與時俱進性的特點,進行綜合考評。J
參考文獻:
[1]鄧宏鐘,李孟軍,遲妍,譚思呈.“慕課”時代的課程知識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07).
[2]楊旭輝.“慕課”教學模式下動態(tài)教學資源的生成與利用探析——
以蘇州大學為例[J].新西部, 2014,(10).
[3]曹衛(wèi)忠,崔曉雪,周平,楊旭,于淑萍.“慕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學與財富,2015,(04).
[4]王藝寰.淺析“慕課”對大學教學模式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 2014,(33).
[5]梁美芳,葉明珠.基于慕課的會計專業(yè)教學改革思考[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3).
[6]李莉.《預算會計》課程“慕課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商業(yè)會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