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傾城姐姐:
我們是相親認識的,幾個多月來,我們每星期見一次,每天通一次電話,雖然是他打給我的,但都是我說的話多,他總是作聆聽者,偶爾說上幾句。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在對著電話自言自語。我有時問他為什么,他說這是性格問題,他平時也很少說話,除非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我時常在想,難道我跟他談的話題,他真是一點也不感興趣嗎?
見面一般都是一起吃晚餐(都是他主動邀請),同樣都是我說的話多。吃完飯后,我們就各自回家了。晚上我們就不會再通電話了,包括致電給對方是否安全回家的問候都沒有。是彼此不緊張對方嗎?
半個月前,他發(fā)信息給我說:“親愛的,我還沒準備好,對不起!”
收到這樣的短信,我并不覺得意外,但我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他跟我說他在猶豫不決,再拖下去怕耽誤我的時間,但對我又不舍!這算什么呢?
我說:“干脆我們做朋友吧,這樣大家可能都會舒服一些!”
他聽了又很不舍地說,不如再繼續(xù)發(fā)展吧!
我說:“你這樣飄忽不定,不如我們都給彼此幾天時間,好好考慮清楚是否再繼續(xù)!”
他同意了!
一連幾天,我們都沒聯(lián)系,我按不住了。我發(fā)信息說:“你是否還差我一個答案?”
他回復:“還在猶豫不決中?!?/p>
我復他:“不用想得這么辛苦了,做朋友吧!”
他打電話過來解釋了一通他的思想斗爭過程,最后說:“我們還是繼續(xù)發(fā)展吧!”
可能我太被動了,沒有反駁他意思,也就順從了!但我心里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心想繼續(xù)發(fā)展下去。自己是為了談戀愛才談戀愛呢,還是因為自己對他真有感覺!這些到現(xiàn)在我也不確定答案。
我與他的性格相差太遠。我熱情開朗,他含蓄內(nèi)向。一團火跟一塊冰,按齒輪定理來說應(yīng)該是很般配的,但按我倆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是那樣一回事!加上本人是“月光族”的標志性人群,花錢豪爽,喜歡的東西從來不計較價格;他特別會精打細算,但不小氣。
與他這段感情之前我一直在其他人眼里是理智的,從來不會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但這次我違背了自己的性格,迷失了方向,真不知該不該再繼續(xù)下去了。
我們之間因此疏遠過一段時間,但事隔三個月,我們又重新聯(lián)系上。至今也有一個多月了,以疏遠前的相處方式(每天晚上半小時的電話聊天,每星期共餐一晚,生病或外出都會關(guān)心問候)繼續(xù)交往著,但從未提及是以發(fā)展男女朋友關(guān)系而交往還是普通朋友的來往。
很疑惑,我不想由自己來問,但他又不說,真不知道怎樣做才好:順其自然還是問個明白呢?我們之間算怎么回事?
陽陽
陽陽:
這……這是否就是傳說中的雞肋?
相親似乎天生不是滋生一見鐘情的好去處,很少聽說相親的戀愛能干柴烈火。在人民群眾的默認里,自己認識的感情,較為純粹;而相親的關(guān)系,則比較靠譜。
而且,再說得殘酷一點兒,可能大部分感情都是雞肋。遠遠聞到油香撲鼻,湊近看到金黃燦爛,啊嗚一口下去:沒肉?!u大腿哪里去了?別人嘴里。
除非很餓,到了“饑不擇食,貧不擇妻”的份上,大概誰也不會對愛人滿意無比:她是蔥油餅的淳樸情意,確實抵不上披薩營養(yǎng)豐富、分量十足;她是生魚片的纖薄如紙,怎比得了紅燒魚翅那濃厚到幾乎深刻的口感。
但事到臨頭,知道自己是被人挑三揀四,誰的心里也不會舒服。馬斯洛關(guān)于人的需求,分了五個層次,性欲是第一層,屬于飲食男女,都是與生存有關(guān)的缺失性需求;而“愛與歸屬”的需求,放在第三層,屬于較高的需求。這個說白了,就是:柴米夫妻好得,相親相愛(哪里有啥資格說神仙眷侶)難求。
至于你目前該怎么做?這玩意就跟應(yīng)聘一樣,對方對你不夠滿意,但一時也沒找到條件更好的。那你,也只好再投投簡歷看,反正還沒怎么著,也沒人要求你“妾心古井水,波瀾誓不起”。就是真做到了,還說不定城市挖地鐵,逼得古井改了道。